当前位置 首页 慈禧全传 第286章

《慈禧全传》第286章

作者:高阳 字数:2677 书籍:慈禧全传

  两江总督刘坤一奉召入觐,过天津时曾有一番密谈,决定谏劝持重,理由是海防不足恃,万不可开衅。他们一方面分别上奏,请宽减崇厚的罪名,以为转圜之计,一方面由李鸿章侧面鼓励英国公使威妥玛出面调停中俄纠纷。

  第一部分柳堂死谏第21节慈安听政(2 )

  主和派渐渐占了上风,在翁同NFDA2 的全力游说之下,连一向态度最激烈的醇王,也改变了主意,不主张遽尔决裂。同时,在籍养病的郭嵩焘,也上了一个奏折,洋洋数千言,分析对俄交涉的事理,主张遣派专使实地调查,伊犁尽可暂缓收回。崇厚的罪名,应当符合万国公法的规定。而且很不客气地说:“廷臣主战乃一隅之见。”

  由于郭嵩焘的精通洋务,他的意见,自然受人重视,因而主和派的声势越振。原来主战的高谈阔论,主和的曲曲调停,有各行其是、不相为谋之势,此刻则以开议无法再缓,而崇厚的能否免死,便成了和战大计中的一个关键。就在这时候,鲍超奉召入京,他的出处,又是和战大计的一个表征。因而主战主和双方,无不注视慈安太后召见鲍超,作何表示?

  鲍超还是第一次进京。当然也是第一次谒见慈安太后。在天津便由李鸿章一再教导,如何行礼、如何奏对,一再演习,所以召见的仪注,丝毫不误,入门磕头,请安谢恩,然后跪着等候垂询。

  慈安太后先问了路上的情形,然后照例问百姓:“四川的百姓,日子过得好不好?”

  “贤臣丁宝桢,操守好廉洁的。”鲍超用浓重的川东口音答道,“百姓安堵如常。”

  “沿途百姓呢?看过去还平安?”

  “仰赖天恩。百姓平安。”

  “今年年成好不好?”

  “沿路看年成都不坏。‘小春’都收起了。”

  慈安太后略停一停又问:“你在路上走了几天?”

  鲍超诧异,这话刚才问旅途的情形,已经答奏过了,何以又问?他总以为问过例行的关切民瘼的话,总要提到对俄的军务部署,打点着一肚子的话,一时还没有机会陈述,只好将说过的话再说一遍:“坐轮船坐了十几天,沿途吃药,水陆都耽搁了,走了一个多月才到天津。”

  “沿途吃药?”慈安太后问道,“你身子有哪些不爽快?”

  这一问,算是接上了话题,鲍超精神抖擞地答道:“奴才在家乡,接到各处来信,说的不同,有说古北口已经开仗,俄国兵船到了天津,京城吃紧,奴才恨不得插翅飞来。故而奉到圣旨,连夜请人起稿,奏报起程日期,好教朝廷放心。奴才一面又连夜修起书信,给各省旧部,叫他们到湖北水陆方便的地方住到一起,听奴才的信息。奴才另外又请人写奏折,请旨招募勇丁。奴才心想,等奏折批下来再作道理,时候就晚了,所以奴才迎着上来,免得一来一往,多费工夫。奴才昼夜筹划,睡不得几个时辰,奴才的小婆子劝奴才歇歇。奴才心想,国事这样子紧急,臣子哪忍心偷闲?因此上,肺家受了寒,咳嗽得厉害了,牵动旧伤。”

  “噢,你沿途在哪几处服药?”

  “在宜昌服了五剂。到天津,李鸿章看奴才的气色不好,留住在他那里,又服了好几剂。”

  “你是要紧的人,服药要谨慎。”慈安太后有些词穷似的,接着,便问了句,“你觉得哪里的医生好?”

  “都平常。”

  “到底哪个医生靠得住些?”

  鲍超不明白,慈安太后为何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想了想答道:“李鸿章荐的医生,药倒还觉得平和。”

  慈安太后点点头,换了个话题:“你是跟着曾国藩打仗?”

  这何消问得?然而不能不答:“奴才原是跟着向荣出师广西,追贼追到湖南,曾国藩调奴才管带水师,随同杨岳斌将江面肃清。后来胡林翼调奴才统带陆路,招募霆军各营,随同曾国藩打仗。”

  “你打过好多仗?”

  “太多了,记不清了!”鲍超答说,“水面陆路,总有几百仗。”

  “你好声望!”

  天语褒奖,应当谢恩,鲍超磕个头说:“奴才毫无能为。”

  “我知道很吃了些苦。”

  “当效犬马之劳。”

  说到这里,又没有话了,而起用宿将,郑重其事,似乎也不能像外放官员例行召见那样,问几句话就了事。于是,慈安太后又回到鲍超的病情上来。

  “你身上的伤痕,还牵动不牵动?咳嗽好些了没有?”

  “是好些了。”

  “既然李鸿章荐的医生还好,还是要用李鸿章的医生。”

  “是!”鲍超掉了一句文,“谨遵慈谕。”

  慈安太后想了想,问到李鸿章:“你跟李鸿章是至好?”

  如何谈得到至好?鲍超的病,就是因为李鸿章抹煞良心,袒护刘铭传而来。只是这些恩怨,不便直奏,只将慈安太后的话,改动了一个字:“奴才跟李鸿章是多年‘旧’好。”

  “他的体子怎么样?还好吧?”慈安太后问,“饮食好不好?”

  “李鸿章曾邀奴才吃过饭,他一顿吃得两中碗饭,胃口要得。太后可以放心。”

  “你也要当心!总要叫医生替你好生看。”

  “是!”

  又没有话了,慈安太后是真的想不出话了,只好点点头说:“你歇歇吧!”

  鲍超知道,这是召见完毕的表示,随即跪安退出,心里既觉得轻松,又觉得遗憾。轻松的是,慈安太后极好对付,丝毫没有天颜初对、战战兢兢的感觉,遗憾的是自己预备了多少天,有一肚子如何募勇,如何布防的话,完全无用,真正白糟蹋了!

  慈安太后召见鲍超的经过,当天便有能在慈禧太后面前说话的太监,当作笑话去说给她病中遣闷。除了那句“小婆子”触犯忌讳,万不能出口以外,鲍超的乡音和自称“奴才”,都被诧为奇事。

  汉人称臣,旗人称奴才,是开国至今,相沿了两百年的规矩。慈禧太后不明白鲍超是受了谁的教,还是他有意自附于旗下,所以口称奴才。然而,她所认为的笑话,倒还不在鲍超身上,而是慈安太后的话。

  “你看,”她对荣寿公主说,“你东佛爷倒是怎么回事啊?鲍超千里迢迢来陛见,也该问问他,对时局有什么看法,如果用他,他想怎么样效力?怎么絮絮叨叨,跟个三家村的老婆子似的,尽说些无味的废话。”

  “东佛爷,阿弥陀佛的人!”荣寿公主说,“想问也无从问起。”

  “这样子,怎么能担当大事?”慈禧太后叹口气,“唉!这个病,困住了我。”

  “皇额娘!可千万不能心烦。”荣寿公主警告着说,“要不然,药可是白吃了。”

  慈禧太后摇摇头:“怎么能不烦?沈桂芬说是懊恼成病了!办事要论细心稳重,还是他。军机上少这么一个人,恐怕更玩儿不开了。”

  荣寿公主极知分寸,论到国政,她不肯随便说话,所以默然不答。

  如果是别人这样不接话茬儿,纵非不敬,也会被慈禧太后认作不识抬举,失去恩宠,但对荣寿公主却是例外,不但不恼,反觉得她稳重识大体,所以不再谈论国事,只等慈安太后来了,再作道理。

  整整三个月以来,慈安太后照例从养心殿退了朝,就到长春宫,将召见军机及部院大臣,或者入觐督抚的情形,说与慈禧太后听。当然,不仅仅是让她知有其事,主要的是跟她讨主意。

  “六爷跟我说,鲍超这趟进京,兴奋得不得了,看样子是指望着放个总督……”

  “怪不得!”慈禧太后失声说道,“那么巴结,自称‘奴才’。”

  “是啊,我也奇怪!原当他在旗,问六爷,六爷说不是,武将不懂规矩。六爷又说,现在没有总督的缺,意思是不能让鲍超当总督。”

  第一部分柳堂死谏第22节慈安听政(3 )

  “有缺也不行!”慈禧太后说,“他们军功起家的这一伙,杨岳斌当过总督,虽是行伍出身,到底念过书。鲍超西瓜大的字,认不得一担,怎么能当总督?”

  “我也这么想,鲍超是好战将,不如叫他督办军务。”

  “那不成了钦差大臣了吗?更不行了!”慈禧太后直截了当地说:“他当过提督,还叫他当提督,不是要募勇吗?他是湘军出身,叫他到湖南去好了。”

  三言两语就定了鲍超的出处。慈安太后细想一想,果然,放鲍超去当湖南提督,是人地相宜,再也适当不过的安排。偏偏自己就想不到,实在不能不心服。

  “我知道了,明儿跟六爷说。”慈安太后接下来又谈一件大事,“左宗棠上了一个折子,说新疆要派一个总督、一个巡抚。总督驻乌鲁木齐,巡抚驻阿克鲁,请朝廷先派定了人,奇*书$网收集整理让他们去创办行省。”

  “现在不是时候!”

  “六爷也这么说。伊犁还没有收复,只能搁一搁再说,这个折子也不发抄,免得影响人心。”

  “很好!”慈禧太后点点头,深表嘉许。

  “六爷又谈了一件事,说接到肃州的信,左宗棠出嘉峪关到哈密去了。带了一样东西,”慈安太后说,“你再也想不到的,是一口棺木。”

  听得这话,慈禧太后深为注意,一双半闭着的眼,倏然大张,睫毛闪闪地望着慈安太后问:“真有这话?”

  “想来不假。六爷说,左宗棠忠勇可嘉。不过……”

  “不过怎么样?”慈禧太后抢着问。

  “不过有伤国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