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年,我们毕业 第21章

《今年,我们毕业》第21章

作者:北大毕业生 字数:2653 书籍:今年,我们毕业

  就职于北电网络(中国)研发中心工作。

  从最初为什么要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到对自己定位和选择适合自己职位,再到前期准备——实习,再到简历制作和投简历、笔试、面试。我觉得提早做准备和对自己进行比较准确的定位是比较关键的环节。

  我的求职经历陈 鹏我想,经历过求职的人都会对这段经历印象深刻,即使现在提起去年下半年时候的情况还仍然历历在目:个人方面:由准备简历,到往返于北京上海间笔试、面试,再到offer的选择和签约;公司方面:由最早开始的MOTOROLA,到IBM,再到姗姗来迟的ORACLE;心情方面:由一开始觉得形势不错,想找到不但报酬丰厚而且体面的工作,到处处被拒变成‘巨无霸(拒吾吧)’,再到听到谣传的薪水水平比前一年下跌40%而心灰意懒;BBS上讨论的话题方面:由准备简历,到笔试试题、面试经历,到被拒的人大吐苦水,‘人生又完整了一把’,云云,再到后来的show offer或者找工作的总结,等等。关于求职技巧的文章很多,但到了用的时候才会发现他们不一定适合自己,作为经历过求职的一分子,我只想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希望能给师弟师妹们一些帮助。

  首先是选择就业。我一直对申请出国兴趣不大,因此对于课余时间的支配上,宁可多学点专业方面的知识或者甚至稍加放松也不愿把太多时间花在英语考试上。到研二上学期,我对自己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定位,感觉自己虽然成绩中等,研究能力也一般,但是动手能力还算不错,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还好,比较适合直接就业,并且,由于自己一直只对专业知识关注较多,对其它学科兴趣不大,对社会活动更是比较麻木,因此比较适合老老实实的研发一类的技术性职位。总而言之,一句话:毕业后打算走上工作岗位,踏入社会。

  接下来就是前期准备。在决定了毕业后直接就业之后,我就在考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外资研究院和开发中心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但要想进入这类公司难度很大,必须做充分的准备。研究院和开发中心不外乎两类工作:研究和开发,而研究工作大多数需要博士学历,因此我的主要择业目标定位在外资研究院和开发中心的开发类职位。我在实验室主要的工作都算是基础研究,理论性较强而实用性较弱,所参加的另外几个工程性项目也是比较简单而缺少挑战性的。所做的理论研究方面的工作难度很高并且从事相关研究的人也不太多,从就业的角度讲,尽管我这些工作上做得非常辛苦也做出了一些成果,但是对大多数公司(尤其是开发类职位)而言意义不大。

  到2003年3月为止,我的研究和项目经验如果写在开发类求职简历上,缺乏亮点。所幸还有半年时间改变这一点,于是我决定找一个具有较大挑战性和前沿性的开发类实习或者兼职。当时运气还不错,没费多大力气顺利找到一个满足上述要求的实习:在三星综合技术院人机交互部门参加“视频流中的人体标定和跟踪”项目,在为期半年的实习期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的工作在这个领域也具有一定的先进型,由我设计并实现的部分的实时性能和准确度也是令人非常满意,尤其重要的是:这次实习为之后的求职加上了比较重要的一笔。

  在三星实习到9月结束,接下来就是正式开始求职,简历制作方面,针对开发类职位,主要强调三点:1、专业基础扎实,尤其是读研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算法设计与分析,对各种算法熟悉;2、在三星的实习经历和其他工程项目经验,以证明具有较强动手能力,主要强调前者;3、研究成果和发表的论文,毕竟在实验室是研究为主,需要有东西证明相关的成果,主要强调论文发表在具广泛影响力的一级学报上。服装自己倒是觉得不用太正式,从小到大一直没穿过西装,并且由于打算应聘的全是技术类职位,因此也不用买正装。

  接下来就是大家熟知的“投简历——笔试——面试——等offer——选择”的过程,从9月份在中华英才网上填写MOTO营的简历到12月在北阁投给SUN的最后一份简历,我一共投出了26份简历(其中有11个公司的招聘流程没有笔试,直接面试),收到9个笔试通知,参加了其中6次,16个面试通知,参加了其中15次,最后拿到5个offer。按照水木清华BBS上求职六霸的划分:凡有校内宣讲会都出席旁听可称为听霸;凡有公司招人都投简历可称为投霸;凡投出简历都给笔试可称为笔霸;凡参加笔试都有面试通知可称为面霸;凡面试都过关斩将拿offer就称为offer霸;最后一类:整个过程屡屡被拒,机会全无,江湖人称——巨无霸。

  我只能算是面霸,笔试倒是没有失手过,当然这也许和参加的笔试不多有关。我所参加的笔试中,微软亚洲研究院、IBM中国软件开发中心(上海)和花旗银行软件中心是专业知识测试,其它如IBM中国公司、北电网络中国研发中心和MOTO营则是英语测试。面试参加了不少,给我印象深刻的有如下几个:

  我的求职经历(2)

  M公司:面试只有一轮,一开始是两个实习生问了大概20分钟专业问题。他们刚来的时候吓我一跳,穿的也太随便了,而且怎么看都是和我是同龄人,并且肯定是在校的学生,但当时挺紧张的,也不敢多问,结果他们非常友好,首先说明了自己是实习生,两人都是博一,奇*书$网收集整理果然是同龄人。然后又和我随意讨论了一下自己在实验室的课题,之后才对着我的简历问了些相关问题,总的来说,感觉非常轻松,像是在参加实验室的讨论班。在这之后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项目经理,非常坦诚和大器,她坦言公司当前这个项目非常缺人,需要能马上开始实习,并且实习之后能否留在公司要看人力资源部门的招聘计划,因此对实习结束后能否留在公司她们在此时并不能给出明确答复,然后向我详细介绍了项目的情况以及公司情况。虽然我最终没有选择在M公司实习,但是这位项目经理让我感觉到了大公司所具有大器和坦诚,也坚定了我要在外资研究院或开发中心工作的想法,在这之后的N公司和I公司的多轮面试使我更加坚定这种想法,除了大器和坦诚,外资研究院或开发中心工作还有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和规范的、更务实的管理机制。

  C银行:面试同样只有一轮。我从北京到上海坐了14小时火车,等待面试等了差不多一小时,面试总共不到15分钟。C银行面试要求带齐所有的证书,成绩单,不只英语四、六级证书,连本科时候的各种获奖证书也必须带齐。整个面试过程中,既没有任何专业问题,也没有考察英语水平,而且问的问题不多,但这些问题却很难回答。例如:我本科时候绩点较高,而研究生期间的绩点则一般,他们就问是什么造成这个差异,我只好回答自己觉得读研期间研究工作和做项目更重要一些,所以学业就不像本科时候那么重视。对方立即指出那么本科时候获奖较多而研究生期间一个奖都没有,这又是为什么?如此连续的3、4个问题,我都只能重复同样的话来回答——读研期间做研究发论文而其他的没有很重视。总的来说,这次面试感觉很差,面试结束后我就知道希望不大了,但也并不是太在意。

  其它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还有,M研究院一反其它外资研究院对英语要求特别高的要求,笔试面试都是纯粹的专业问题,他相信专业能力才是最关键的,而英语口语只要在特定环境下是能较为轻易的锻炼出来的,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不过我的口语的确不好,否则参加的两次全英文面试就不会全军覆没了。

  这就是我自己在2003年末求职中的一些亲身经历,从最初为什么要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到对自己定位和选择适合自己职位,再到前期准备——实习,再到简历制作和投简历、笔试、面试。我觉得提早做准备和对自己进行比较准确的定位是比较关键的环节。立此存照,希望能对“后人”有些启示。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原创手机电子书,请登陆文学库--Www.WenXueKu.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无下一章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