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虎魂 第10章

《虎魂》第10章

作者:年志勇 字数:3054 书籍:虎魂

  第三章(5)

  在徒有其名的老虎窝,狼也销声匿迹了。狼的故事掺入了太多的虚构成分,年代久了,人们竟信以为真。张三也就成了童话的化身,关于他的故事,一茬又一茬的孩子都爱听。老人们说,张三剥的活狼皮特灵验,如遇险情,狼毛会竖起来扎人示警。总之猎户死了,除了故事世代相传以外,人们没感觉缺少了什么。

  大清朝已千疮百孔,可盛京围场却日见兴旺,许多地方形成了人烟密集的市井。在东辽

  河上游,大疙瘩和老虎窝这两个地方较有规模。为加强吏治,推广农桑,奉天总督许世昌奏请朝廷设置县城。

  刚种完地,设治建县的消息不胫而走,猜测和争论随之而来。身为老虎窝区长的牟清惠对此异乎寻常地热心,照理说他有点杞人忧天,即使县城选置如愿以偿,他老牟也做不得县官。瞧他们上下折腾,赵前觉得可笑,还说风凉话,什么:“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设置县城应为官定而非民请,但是老牟颇具匹夫有责的气概,连夜挑灯写折子,广引博证,长篇大论:老虎窝乃风水宝地云云。牟先生亢奋着,像吹足了气儿的猪吹巴一样,蹦蹦跳跳滚来滚去,全没了四平八稳的斯文。这日,老牟带一伙人来南沟赵家,见赵前正吆喝伙计盖前院的房子。“老天爷,你还有心思盖房子?”见赵前不吭声,老牟又说:“你得出面争咱这儿做县城!”

  赵前觉得读书人迂腐的一面实在滑稽。不光是牟先生,大疙瘩和老虎窝两地的读书人都认定县城选置事关重大,为此各执一词,争吵不休。书生口诛笔伐剑拔弩张,争端愈演愈烈,一时真是鸡飞狗跳墙。读书人的后面还有土里刨食的庄稼人呢,设治之争演变到路人之争,君子动口也动手,打得头破血流。

  赵前笑眯眯地看伙计们干活,把老牟晒在了一边。赵成运等人赤裸着上身,累得满头大汗。石头打座的地基已经勾勒出房子的平面轮廓,铺上一层草垫子,再扣上一层黄泥,一层隔一层地垒起墙垛来,而草垫子是事先用塔头草编的。赵前不理不睬,任牟先生口若悬河。尾随老牟来的几人,乖觉地挽起裤脚加入赵成运的行列,老牟发现自己愈发人单势微。如今在老虎窝,赵东家可谓财大气粗,无人敢与其争锋。老牟这个恼呀,扯住他吼:“喂,听见没有?”

  直到这时,赵前才表态:“俺不操那份闲心!”

  牟先生道:“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儿!”

  “那就别管。”赵前冷嘲热讽,说:“官家的事情,草民急个啥?”

  “不管不行啊,”牟先生的倔劲儿上来了,脖筋扭得要蹦突出来,“子孙的福祉岂能不管?!”

  “县城在哪儿关咱屁事?”

  “脸面无光,”老牟慷慨激昂状。

  赵前大笑不已,心想你一个鸡巴大的区长算个屁,侧过脸来问:“当饭吃?”

  牟先生被噎得无话可说,见一群小鸡正在觅食,气得飞起一脚,踢得公鸡母鸡四散奔逃。“你、你,我不和你说了!!”

  老牟欲扬长而去,赵前一把拽住,说:“别介,进屋说。”

  两地之争日趋白热化,士绅文人不惜互相攻讦。大疙瘩人认为,于老虎窝设治为不祥之兆,说老虎窝的口彩不好,有落入虎口之意。眼见得老虎窝这方处于下风,赵前和牟先生怀揣誊写的文牍,悄悄去了海莲府。由于年代久远,无人记得当时牟先生的文章,文笔如何已无关紧要。其大意是说老虎窝山环水绕,人烟凑集,市井繁华,南北两沟物华天宝,东临猛虎亮西接兔子圈,系龙蟠虎踞之地。倘建城于此,势必虎虎生风,气运非常。赵前去海莲府并不单为了县城选址,隐隐间他觉得该去看看符安。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况且符安所给予恩惠不止是滴水。他内心深处还有另外一层意思:种地也好,做买卖也好,迟早得和官家照面,见识见识不算是坏事。赵前说,衙门上的事情哪能空手套白狼?要破费破费打点打点才是。牟先生很赞同,说:“理是这个理哩。”

  海莲府是长白山脉和松辽大平原之间的重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往北是吉林街,向南经章镇抚顺连接奉天。街上人丁攘攘,赵牟二人先去找当年放荒的符老爷,打算送些粉条黄米之类的礼物。客栈掌柜的认识符安,说他前年冬天冻死在街头,醉酒冻死的。赵前唏嘘良久,吩咐马二毛将粉条黄米拉到集市上卖了。七拐八折的,托人找到了知府师爷,精瘦精瘦的浙江绍兴人,脑后的辫子梳得溜光崭亮。师爷挺冷淡,捻着两绺鲇鱼似的胡须不出声。赵前赶紧递上纹银五十两,还学着读书人的口吻说笑纳啊笑纳啊,心却抽得巴巴的:百八十亩地的收成啊。师爷眼皮儿都没撩,轻描淡写地透露大疙瘩也来过人了,复述一番大疙瘩士绅陈情:一则人丁众多,市井繁华,更兼土地平坦肥沃;二则四水汇集,地处老虎窝下游,河宽水阔;三则素来风调雨顺,不曾旱涝,可保五谷丰登。老牟和赵前听得倒抽冷气,知道白花花的银两算是打了水漂儿。

  无功而返的赵前懊恼不已,去海莲府上礼的花销事后由老虎窝各户分摊,但他仍在为自己的贸然出击而后悔。过了几个月,官府的文告来了,说是选定了良辰吉日,验水土以定县城。赵前是老虎窝的知名士绅,有头有脸的人物,当然要出席验土仪式。浩浩荡荡的马队打海莲府开来,官道上旌旗招展,烟尘滚滚,马嘶萧萧。检验仪式在两地交界的河口处举行,方圆百十里男女老幼早就闻讯赶来,一时间围了个水泄不通。奉天和海莲府来的官员们端坐在事先临时搭起的看台上,一律花翎顶戴,威风凛凛,看台前伫立两地的士绅名流,个个长袍马褂衣色光鲜。一通锣鼓和排子枪之后,官员先是率众祭拜天地,宣读圣旨和奉天总督的文告,然后宣布遴选县城的规则。听了半天,赵前才明白了是比较大疙瘩和老虎窝的水土。赛会分两轮进行:第一轮,命人先取老虎窝河岸干细沙土一斗,再去大疙瘩河边取一斗,秤量两地土的重量,结果大疙瘩的土比老虎窝重三钱六厘,第一回大疙瘩胜出;第二轮,先用大疙瘩的河水注满一提漏,再取老虎窝之水一提漏,过秤称之,老虎窝水略重大疙瘩一厘。两轮合计,大疙瘩获胜。看台西侧的大疙瘩一带的人欢声雷动,随后就是鞭炮鼓乐声大作,东侧老虎窝一边的哑口无声。

  第三章(6)

  赵前、老牟等人不知道,设置县城的事终归要由朝廷定夺,而且朝廷同时批准了安城、丰城和鹿城三处县治。奉天军督曾琪、咨商荒务大臣在给朝廷的奏折是这样写道:“安城县拟建老虎窝,后改疙瘩山西侧而置。盖因西流水围内原系叶赫东城,层峦叠嶂、绣壤交接,凭山谷之险以辖四方,有河川之便可畅通途,况风调雨顺、居民已聚……遂改勘城基于疙瘩山下。”

  往家转的路上,牟先生忍不住号啕痛哭。哭声是能够传染的,大车小辆载着哭声行驶,像死了爹娘老子似的,路人无不侧目。赵前心烦意乱,呵斥他的车夫马二毛:“快点不行啊?快点!”在颠簸的大车上,无人敢安慰赵东家。当车轱辘激溅起柳津河的水花时,赵前恨恨地说:“操!赶情耍猴了。”

  中秋节前一天,大疙瘩正式定名安城县。新县治新景象,可谓百事待兴。安城县隶属奉天省海莲府,下辖九区四保十六社,奉天府派来知县一员、典史一员,首任知县胡康礼到任。时隔不久,赵前等人拴车去了趟县城,一路吹吹打打,以表恭敬之意。老牟和赵前挺现实,认为县官是现管,岂有不尊之理?县衙暂借一大户的院套,胡知县抽空见了他们,客套几句,话题就转到了说勘基定衙等诸事项。知县胸有成竹,谈兴甚健,说县城规划得占五行八卦之数,合阴阳相辅之理,井田县邑,山水相依。还说,署衙待设吏、户、礼、工、刑、兵六房,设了东宁、西寿、北康、南吉四保,眼下刑、兵两房由王哨官统领,其余还空缺着,再就是谈些桑麻农事,全然体察民情之态。论及老牟原来就是老虎窝区区长时,胡知县微微一笑,说老虎窝的事情就交给你了,还说赵乡绅要多多携力啊,一时间老牟和赵前受宠若惊。知县是忙人,老牟知趣地要告退,胡知县拱拱手说不留了。

  赵前来县城还有一桩事,为侄儿说亲,便与老牟在街头分手。媒人是德合隆大药房掌柜戴绍庄,即是当年给岳父抓药的那个戴先生。如今德合隆生意兴隆,铺面讲究。戴先生也变得富态,白白胖胖的,一笑满脸都是肉。德合隆大药房门两侧悬挂楹联,木牌黑底金字左边书:虎守杏林春日暖;右面写:龙蟠枯井泉水香。门前两串木幌子下各坠一条木鱼,在风中摆动作响。入得药房,只见戴先生作诊桌子的后墙上挂一对条幅:拨云晴晒药,留月夜烧丹。落座看茶,由于女方家当家的还没来,两人就在药房里闲聊,不觉就说起了商号买卖的规矩。戴绍庄高兴,说:“三百六十行,各有各的规矩,药房也不例外,单单牌匾门脸就有许多讲究。就说木幌子吧,幌子的上头横放一木雕的莲花,下边是四块膏药形的木头方块,白地黑圆中心,其中三块呈对角连缀在一起,另一块由对角中间割开上半块尖朝上,下半块尖朝下,最下部是一只木雕鲤鱼。你问幌子上都啥意思?告诉你吧,上边那朵莲花乃一尘不染之洁物,莲花百害不侵无灾无病;膏药是中药的含义,方块木板五分厚,表示金木水火土五行,边长十二寸代表全年十二个月;下边那个鱼,是说咱是大药店,昼夜开门,呵呵,水里的鱼从来不闭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