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虎魂 第135章

《虎魂》第135章

作者:年志勇 字数:2915 书籍:虎魂

  一踏上小街,就感觉空气也粘稠起来,鼻尖沁出亮晶晶的汗珠。他低着头穿过兵们的目光,迈进了东兴长杂货铺,赊了五张烧纸,想晚上给先人“烧包”。“烧包”的主要内涵是送寒衣,是习俗更是寄托。他夹着烧纸进了家门,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弄点吃的。连玉清赶紧去做糊糊粥,蹲在灶边一根根地填高粱秸烧火。在很短的时间里,女人告诉丈夫,八路又来借粮了。赵成永似乎早有准备,连连说好好好,借就借吧,早光了早好。

  天刚黑,赵麻皮蹲在街角烧纸,彤红的火苗映亮了专注的脸庞,心里默念:“爹,冬天来了,天冷了,买件新棉袄穿吧。”

  赵麻皮的举动很不合适宜,有些怪怪的,引来哨兵不断向他这边张望。拍拍手起身,回头一看,八路军筹粮队正等在家门口呢。打头的看上去是个官,旁边的兵介绍说这是施排长。赵成永舔舔嘴唇,频频点头,坑坑洼洼的脸上堆起笑容,夜色之下那笑容无济于事。有话要进屋讲,借着灯光赵麻皮发现排长不太像军人,生得清秀斯文,白净的脸上配了一对黝黑的眉毛,看了过目难忘。如果不是一身灰布衫子打着绑腿,谁也不会相信是个带兵的。排长循循善诱,讲:现在光复了,伪满的票子作废了,解放区的钱就要流通了,你知道吗?赵成永忙不迭回答:“知道知道。”点头哈腰之际,眼睛直瞄人家腰里的家什。具体到能借多少粮食时,他一个劲儿地好说好说。然后掌灯去带筹粮队来看仓房,很难过地说真的没多少粮了,你看想吃到开春都不够,砸锅卖铁也凑不出来了。

  排长不高兴,说:都说你家是大财主呀,你没粮谁家有粮?赵麻皮叫起屈来,说:“过了这么些天的兵,有多少粮也不够啊。”还说:“俺一家顺着垄沟摸豆包吃,日子紧巴紧的,强混。”

  排长也没辙,就帮着赵麻皮整理借条,算了又算,前面过去的八路军69团,分三次借走了一千一百斤粮食。施排长忍不住说,都是八路军,俺们是万毅部队,我们是三旅的。排长很想拉近些距离,递给赵麻皮一只烟,脑袋凑着点燃了。排长说老乡今年收成还好吧?赵成永直晃脑袋,说这地方叫小鬼子搜刮穷了,大闺女都快没裤子穿啦。排长说他老家是山东黄县的,那边靠着渤海呢,大海好看又不当饭吃,也是穷得穿不上裤子。说着说着,又绕回粮食上去了,排长道:“俺们民主联军,打关里家来,吃饭真成问题呢。”

  赵麻皮很同情:“咳,你们当兵也不容易。”

  排长心有不甘,说:“又不是白要你的,新政权很快就要建立了。到时候,你把这些条子交给人民政府,就可以顶替公粮了。”

  赵麻皮说:“那是那是。”可心里想,就凭你们那几杆破枪,能打天下做政府?明抢的花招而已。心里想,脸上却在笑,笑得勉强僵硬。见八路还和气,胆子大了些,忍不住抱怨道:“兵慌马乱的,啥大户都得破败。”

  排长很理解似的,问:“家里有多少地?”

  赵麻皮口无遮拦,说:“也就二百来亩吧。”

  第四十六章(2)

  “哦,不少了。”排长的目光意味深长。

  “过几天就收租子,看看能收多少给你们。”赵成永故意说是“给”没说借。排长情绪高起来,就说:“老乡的困难我们知道,又不是白要你们的。”

  赵麻皮摇头,就说:“你咋不说,家里二十来张嘴要吃呢?”他有些哽咽了,看上去不

  是装的:“就是十年前,我爹手里有三千来亩呢。完了。家在我这疙瘩败了。”

  排长想想说:“老乡你别难过,好日子就快来了。”他似乎还想说什么,话到嘴边又打住了。赵麻皮点点头,胸口涌起了一阵酸楚。赵麻皮难过,为自己也为这个没落的大宅院。

  住在赵家大院的士兵,几乎都是乡巴佬。吃东西时一律狼吞虎咽,接连好些天,上顿下顿地吃白菜土豆。八路刚来时很疲倦,连话都懒得说,倒头就睡,鼾声震天,奇 -书∧ 网简直要冲碎玻璃窗了。觉睡好睡足了,就开始理发洗头,洗洗涮涮,缝缝补补,叫做整理军容。赵家人看了觉得惊奇,却不敢流露,只能强忍住笑。八路都憨憨的,都在想家,没事老是议论老婆孩子,年纪小的兵还偷着抹眼泪,年岁大些就发牢骚:跑了好几千里,跑到这个鬼地方来了,东北冷啊东北苦啊,东北真不是人呆的地方啊。看来八路也闹心啊,民主联军军心不稳哩,于是八路老开会,大会去小学校,小会就在赵家的前院开。赵家大院站四十来号人,排长喊口令,兵们齐刷刷地列队。天冷,冻得直哆嗦,就先搓手搓脸,然后一起跺脚,跺得哐哐直响,这样身子就暖和过来了。开会前要唱歌的,一连唱三四个,排长起个头,两手打拍子,大家就咧开嗓门齐齐地吼起来: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好,

  样样咱做到。

  吃的是大煎饼,

  铺的是干草,

  穿的衣裳更是薄,

  冷热就一套。

  同志们辛苦了!

  枪是土压五,

  少数是洋造,

  汉奸鬼子消灭了,

  建设新中国,

  咱一定能办到。

  先苦后甜慢慢熬,

  同志们,到时就好了!

  歌声毕,就听排长一个人站在前面说。施排长讲了许多,都是些上传下达的话,说咱们千里迢迢为了啥?还不是为了独霸东北,不叫老蒋给抢去,所以咱们要准备最后一战。施排长传达上头的军纪,说:“我现在啥也不怕,就怕你们开小差。首长早有言在先,打黑枪的枪毙、带枪逃跑的枪毙、搞女人的枪毙!”

  别看八路的军容不整,可是精神头不小。每天不等天亮就吹号,号声一响都到街上列队跑步,一二一的口号和齐整的脚步声冲破了弥漫的冷雾,兵们的眉毛胡须上结满了冰花雪绒。往日赖被窝的小孩也跟着起早了,队列后面跟了一长串儿的孩子,也一二一地喊着跑步。八路老是叫人惊讶,嘴里头都甜:“大哥”“大娘”地叫。没几天工夫,就和许多人混熟了。赵挑水的不挑水了,忙着去参加八路的会,笑眯眯的像是捡了金元宝。小孩子们最喜欢八路,因为八路总笑嘻嘻的,挺逗乐子的。赵家大院里住的兵老是互相打趣,比方说某某打呼噜像老母猪睡觉。大嘴赵成盛变了个人似的,和八路扎到一处去了,也敢拿兵们取乐,有个姓冯的老兵正闹眼睛,红红的结满眼眵。赵大嘴就指着院子里跑的母鸡问:“公鸡母鸡?”老兵故意说大公鸡呗!惹来一片笑声。

  小镇的居民发现,老虎窝忽然变得干净起来了。八路每天操毕,扫雪扫院子扫大街,帮着各家各户挑水。因为结冰的缘故,老井绳越摇越粗,井台也越拱越高,挑水的人行走不便。施排长一声令下,八路军就把井台的冰给刨了,还扬上了炉灰防滑。八路挑水成了小镇一景,满街的扁担吱呀吱呀闹动得欢,老百姓惊讶万分:“咦哬?这帮兵挺仁义的呀,不错不错。”

  叫老百姓吃惊的还不只是这些,八路筹来了棉花布匹,兵们忙活开了,炕上地上的忙,裁布做棉衣帽子。八路们刮来锅底灰染布,笨手笨脚地裁衣絮棉花,然后趴在炕上缝。最有意思的是做帽子,按一个尺寸样式,都做成三角巾,往脑袋上一围,和喂鸡赶猪的老娘们儿没啥两样。只有鞋是老百姓做的,家家户户派了任务,老虎窝的女人几乎都是做鞋的好手。赵家大院也忙着做鞋,赵金氏自有主意,搬个小板凳去了炊事班,边纳鞋底边和做饭的兵们唠嗑。就说:“爹妈养你们不容易,叫枪子给打死了多可惜。”她甚至说:“不如给我当女婿算了。”金氏不是开玩笑,她喜欢上这些乐呵呵又能干的兵们。真想给金菊招一门亲,看上去八路军里的人哪个都不赖。

  八路军不想做女婿,专心致志地操练,穿着怪模怪样衣服,口号声吼得震天响。四傻子和庄稼把式们,手笼袖管,靠在墙根儿卖呆儿,眼睛盯盯地瞅,禁不住赞叹:“别说,这土八路还挺能耐呢。”“可不是咋的,谁见过爷们还能做裤子做袄?”

  施排长恰好听见,说得更诙谐:“老乡,你这叫啥话?民主联军除了不生孩子,没不会的!”

  人们感到了好笑,笑完之后浑身轻松。顿然间都有了一种预感,他们的生活将彻底改变。

  一夜之间,安城县“临时治安维持委员会”作了鸟兽散,所谓治安大队被八路缴械。一度更名闫青白的闫连壁失踪了,无声无息地蒸发了。在此以前,有许多显要人物销声匿迹,最典型的要数矿山大把头蔡教龄了。日本投降之后,许多矿工滞留未散,自发地组织起来,他们最初的想法是讨要工钱,后来演变成哄抢日本商店银行,满腔的愤恨,都化做了洋镐铁锹的坚硬。日本住宅区的家家户户遭到洗劫,要不是日本人向苏军军官赠送女人的话,日本社区的一狗一猫也休想溜出去。那些天,矿山哄抢风潮是极其惨烈的。矿工们对天发誓:反正下井“死”过好几次了,非杀进去不可,出出这口恶气!矿工们猛攻仓库,用石头棍棒和守库的日本人对抗,他们用酒瓶子装汽油做燃烧弹,头戴柳罐斗,肩扛门板,殊死搏杀,不分昼夜。死伤累累的场景,更刺激了人们嗜血的决心,仓库里吃穿用的物资在吸引他们,他们拼红了眼睛。炭矿公司大楼上高悬着一件白衬衣,于风中摇动,像小鬼子苍白的面孔。来不及逃掉的日本人聚集起来了,全数退守于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