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圣天门口 第57章

《圣天门口》第57章

作者:刘醒龙 字数:3124 书籍:圣天门口

  没有一个人吝啬,大家都将自己的妻子挂在嘴边上,一会儿说新搭的田埂比妻子的腰还圆,一会儿又说妻子的屁股没有新搭的田埂撩人。做妻子的总是有机会听见这样的话。她们会佯作恼怒:“这不好那不好,为何不叫田埂给你们生儿子。”隔了一年,一样的季节又来了,该说的话没有人说,该笑开花的时候没有人笑。将灌过水的田盘得像镜子似的男人,终于有空坐在田头,一手掇着一把大茶壶,一手拿着一尺多长的烟杆,看着女人们弯弯的腰,蜻蜓点水一样将秧苗插下去。被孝衣包裹多日的女人,一点也不犹豫地将自己脱得半光。没有了粗针大线缝成的孝衣,女人一个比一个动人,宛若蜕完最后一次皮的大蚕,屁股向上顶着了天,胸脯朝下挨着了地,中间一段被风吹得时隐时现的细腰,让男人看清了也像没看清。除了自己的妻子,男人还看别人的妻子。一年一度,只有这个季节,女人才不会计较男人的话。段三国家的田不多。几天不见,他那双胞胎女儿丝丝和线线就丰满了许多,段三国的妻子领着她俩站在被富人家的大田大地挤得弯弯曲曲的一小块水田里,手里的秧把子还没解开,那块水田就像要收获了一样,勾住远近不同的各处男人的目光。三个女人一片花。线线不胖,却也不瘦。金银花一样的腰最爱惹露水,没有风也会晃晃悠悠。顺着细腰高高翘着的屁股仿佛一朵开了瓣的桃花。丝丝不瘦,却也不胖,身子正中那一段早早地长成了要开还没开的牵牛花。说不上最耀眼的是哪一处,无论有意无意,它们都要搅得四周都是眼睛风,就像开在路边的一树月季,满天星一样的许多花儿,都是为了烘托开得最高的那一朵。傍着两个女儿,段三国的妻子越发显得胖墩墩的,男人胖了都没腰,何况女人。插秧的情形却能生出新奇。只要能插秧,石磙也会变出腰来。为了插秧,段三国的妻子用石榴花另做的一副腰,浑圆而结实,怎样看也不比丝丝和线线逊色。这么肥大的屁股应该专生儿子,为何只生两个女儿哩!看了个够的男人,像喜欢牡丹一样喜欢它。

  段三国当镇长也就一个月时间,一向让人看不上眼的妻子女儿,全都光鲜起来。段三国只看别人家的女人。他在田畈上走来走去,一会儿说这个女人脸不大,屁股却像磨子,一会儿又说那个女人的身子长反了,别人是腰粗脖子细,她却是腰细脖子粗。没闹暴动时,这些话都是常守义爱说的。常守义跟着独立大队去了别处,如果段三国不说,就没有人说了。女人在田里插秧,她们喜欢有男人在旁边说笑。插秧时的女人没有不可爱的。除了秧田里的蚂蟥,谁也看不见那总是让人评说的脸。不好看的女人终于有机会和别的女人一样惹人注目。藏起了眉眼,男人反而更容易感受女人身上各不相同的韵味。临近中午,天上下起了阵雨。女人从田里爬起来,躲到已经长满绿叶的木梓树下,还没将淋得透湿的衣服整理好,随风来随风去的阵雨就停了。回到田里的女人更让男人看不够。挨了雨淋的衣服贴在身上,映现出女人的肌肤。穿过云层的阳光落在上面,所有与插秧密切相关的身段,随着反跳的光泽一齐激荡起来。心安理得的男人越来越不安了,他们不约而同地开始盼着天黑,盼着收工,盼着家里烧起一锅热气腾腾的水,倒在洗澡的木盆里,让因为插了秧才敢指使男人为自己搓背揉腿的女人柔软地坐在上面。段三国家的女人最早从秧田里起来,阵雨淋湿的衣服早已干了。段三国在前面走,后面跟着他的妻子,再往后,丝丝用手搭着线线的肩,线线用手挽着丝丝的腰,虽然也在往家里走,四只眼睛却还留在秧田里。趁着插完秧的兴奋,段三国旁顾无人地说,他已经想好了,丝丝要嫁个好人家,线线要嫁个好男人。段三国这样说话时,田畈上有名无名的花儿都在灿烂地开着。

  圣天门口三四(3 )

  插秧的日子拖也拖不长。刚插下的秧苗是绿的,隔上一夜就黄了。挨过三五天,秧苗重归嫩绿的那天夜里,一声重响低低地滚过天门口,像是约好了一样,大家一齐松了口气。自卫队的人也觉得不必奇怪,一样的劳作,一样的春天,难道就不能做个相同的梦!天上起了阴云,早上就该出来的太阳,直到中午才露了一下脸。

  就在这时,马鹞子的脸色变了。

  有人看见杭家废墟上插着一大把烧剩的香头。

  被炮火烧焦的屋梁上,有一行刀刻的字:天杀马鹞子!

  马鹞子看到这些时,段三国就在他的身后:

  “只顾插秧,忘了记日子,杭大爹满七七了!”

  马鹞子拔出手枪,将五个字打得满地乱飞。

  听到枪声,正在用麦秆编着辫子的线线,从墙角那边探过头来:

  “独立大队的人又没来,你打什么枪,返青的秧苗会被你吓得不长了!”

  三根细麦秆在线线手里舞成了一团花,怒气冲冲的马鹞子忽然温软下来,他将线线的手看了很久。线线不看他,也不看细麦秆,直到某根细麦秆快编完了,她才睃上一眼,从挽在手臂上的布袋里抽出一根细麦秆添上去。三根细麦秆轮换着编出来的辫子只能做女人戴的草帽。给男人编草帽,最少要五根细麦秆。马鹞子看出了神,像是从没见过瘦得如此好看的女人。他要线线给自己编一顶用五根细麦秆编成的草帽。

  马鹞子再次情不自禁地夸奖线线,长得就像返青的秧苗。

  黄昏来临后,整天都是阴沉沉的天空充满彩霞。割完麦子插完秧,闲下来,天门口的女人自然而然就会开始编草帽。家家户户都有三五根细麦秆舞来舞去的声。独立大队杀一次,自卫队又杀一次,少了一百多人的天门口显得格外安静。夜幕越来越深,住在下街口的人能听见段家姐妹俩在那里数数。线线每数一个数,就会说这个人是独立大队杀的,轮到丝丝时,每数一个数就会说这个人是自卫队杀的。她们是在数天上的流星。月亮还没出来,天上的流星很多。刚刚数到一百一十,段三国就不让她们数了。再数下去,万一天门口再死人,大家肯定会怪罪她们。

  段三国提着铜锣出门时,妻子又劝他,就按马鹞子说的,找个保丁专门打更。段三国嫌她多嘴,先前的马镇长为什么会遭杀身之祸,就是因为有自己替他打更,符合了傅朗西他们宣传的所谓剥削人压迫人的条件。

  段三国的锣声一响,天上就开始往下掉露水。

  返青的秧苗非常焦渴,忙碌了一天歇下来饮水的水牛,也没有它们厉害。水牛只能将一座水塘、一条小溪喝得呼呼响,秧苗渴了,每喝一口都会吸走人的一丝心血。天亮后,木梓树上长长的花穗长得更长了,尽管它们一天比一天开得茂密,却没有蜂蝶飞来舞去,从早到晚,只有一团团的蠓子在上下盘旋。秧田里的水还在闪烁着,一片片交错向上生长的秧叶总在摇着身子,像人一样躲着那些铺天盖地的蠓子。到了炎热的正午,漫天而去的蠓子是从焦渴的嗓门中冒出来的一股青烟。夜里降下的露珠早已不知滚到哪里去了,从木梓树最高的枝杈到紧贴水面的秧蔸子,全是毫无阻拦的蠓子肆意张扬的地方。秧田里水的气味、泥的气味都被淹没了,从潮湿的西河里吹上来的空气都变得毛茸茸的,干涩的蠓子气味无所不在。段三国的妻子正在给秧苗薅草,不停地用手拍打着自己的脸,每次拍打完了,还要摊开巴掌给女儿们看。丝丝和线线的脸上也有蠓子。就像所有没有出嫁的少女,她们不会因为蠓子而打自己的脸。只有出汗了,丝丝和线线才会将手伸到自己脸上去,轻轻揩下来的汗珠里泡着几只已经淹死的蠓子。男人们不插秧的理由是自己腰太硬,弯不下去。男人们不肯干薅田的活也是有理由的。男人的脚像斧头,砍树都行。不比女人,温软的脚掌,在秧蔸上蹭一下,秧苗就会变个模样。天门口的女人多年前就不缠脚了,她们用下田薅秧,换得这项肉体的自由。没有出嫁的少女,脚底有股香气,薅到哪里,哪里的秧苗就会疯长,满满一田水,只够它们喝两三天。在早上,也可能是在黄昏,田畈上静静的,连风都没有一丝,烟雾一样的蠓子突然往起蹿,蹿得高的时候,甚至会超过最高的木梓树顶。那是秧苗在拔节。

  有露水的夜里,细心的女人也能听见这声音。它和露水的声音差不多大小,露水的声音向下坠,秧苗拔节时的声音则是朝上飘。那些一到夜里就将耳朵贴在地上睡觉的狗,时常被秧田里的声音惊得伸长脖子。

  春夏之交,什么都在长。丝丝和线线这样含苞待放的少女,听到的声音更多。哪是风声,哪是人声,哪是梦呓,哪是亲昵。却不敢听得太细。恍惚之际,她们会翻身掀掉压得自己吐不过气来的薄被子,迎着轻柔的月光,将那刚刚发育好的身体紧紧顶在窗台上,喃喃地冲着水色越来越少的田畈说:烦死人,真是烦死人!月光里的露珠滴滴作响,少女们的心事长得更圆了,秧苗借着风势踮起脚后就不再缩回去。

  这么好的季节,扁担插在地里,也能开出花来。

  有好雨好风,女人的心也在返青。

  秧苗终于封行了。曾经因为收获而裸露的土地,又被深藏起来。天气正在变热,女人们高高地卷起裤腿,将雪白的半个身子掩进秧田里,任由长满锯齿和绒毛的叶片磨磨擦擦。薅完这遍秧,女人就只能待在家里等着秋收的到来,哪怕是最热的日子,哪怕是在家中,也不能在大白天里无所顾忌地露出自己的身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