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将曹彬 第23章

《大将曹彬》第23章

作者:高阳 字数:2776 书籍:大将曹彬

  武守谦拦着他说:“只讲周副使如何?”

  “周副使员叫我传令召集弟兄,各口战舰,准备出动。但是他始终顾着袁指挥使个人的性命,迟迟不肯下令起锚;我看这样子非辱国丧师不可,只好尽我自己的责任,放油船下用火攻、一共放了两只,要放第三只那一刻,上面传令,说已谈好了叫什么‘归顺宋军’,如果违令,即时正法。弟兄们因为袁指挥使平日训练不得法,十九贪生怕死,听说投降,大家都把手里的兵器丢下了。也有些弟兄深明大义,不肯投降的,我都带来了。一共四百五十多人;现在府外等命。”

  武守谦因为有王昭远的奥援,十分跋扈,不问主帅的意向,随即大声说道:“袁德宏不是个东西,我早就知道。你很好,我要表奏官家——你现在是什么职位?”

  “水师校尉。”

  “我保你作‘都校’,你好好替我立功!”

  “是,多谢监军。”吴校尉竟也不把高彦俦放在眼里了。

  “我问你,”高彦俦问说:“损失的详情,你可知道?”

  “怎么不知道?”吴校尉说:“水陆两军,被杀的五千多人,其余都投降了。战船为宋军拿走的,起码有两百多。”,

  “唉!”高彦俦叹口气。

  “这不是叹气的时候。”武守谦教训似地说:“得要赶紧部署。”

  这一下高彦俦忍不住了,但当着吴校尉的面,不便有什么为部下见笑的举动,所以先叫他退下;然后正色对武守谦说:“我自有打算,不劳你着急。等我处置有误,你再开口也还不迟。”

  武守谦受了这一顿抢白,颇不受用;但高彦俦既是主帅,所说的话又正是监军在职守上应守的界限;如果真个翻脸,自己占不到便宜,所以只是铁青着脸,连连冷笑:“好,好!看你的。”说着,管自己离座而去。

  高彦俦当然也很不是味道,只以平日受惯了他的气,便如遇着凶悍的妻子一般,唯有忍气吞声不理他。定一定心,找了副使赵崇济来,商量着派出得力的谍探,先把宋军的意向实力打听清楚了再说。

  不久,消息来了,宋军水师停留在南陵渡,马步两军,却已由巫山进屯白帝城西面。这时武守谦接得消息又赶了来与高彦俦有所议论。

  “要趁他阵脚未定,打他个措手不及!”他指手画脚地说:“宋军现在甚骄,骄军必败;他们一定以为我们凭险而守,不轻出战;就偏偏要趁其不备。兵法有云:。‘多算胜’,这就是比他们多算得一算。”

  “不然。”高彦俦摇着头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怎么呢?我倒不信,还有比我所说的更好!”

  “你要知道,宋军远来,利在速战。我凭险而守,等他师老无功,有的是歼敌的办法。”

  “是!”副使赵崇济说:“这就是以逸待劳。”

  “错了,错了!”武守谦气急败坏地:“等他们阵脚一稳,整补休息好了,那还叫什么‘劳’?”

  正副二使,互相看了一眼;高彦俦还微微摇头,意思是武守谦根本不懂兵法,无可理喻,不必跟他废话。

  “怎么?”自觉被侮的武守谦大不服气,“我说得不对?”

  “是这样的——”

  赵崇济很婉转地作了个譬喻,好比猫儿捕鼠,守着鼠穴,绝其归路,老鼠千方百计想逃回去,必定累得精疲力尽,那时手到擒来,毫不费事,这才叫以逸待劳。

  “而且宋军士气正盛,”高彦俦接着也说:“犯不上碰在他锋头上。我们要冷他一冷,冷得他们沉不住气,轻举妄动、自投罗网,那时施以雷霆一击,可获全胜。”

  “是的,要等他们‘自投罗网’。”赵崇济深深点头,“等宋军的水师沉不住气,从南陵渡西上,那才是我们出击的时机。”

  武守谦说不过他们两个人,拂袖便走。心里充满了意气,急待发泄;想起吴校尉,觉得此人智计胆气,两皆杰出,大可倚重,于是立即派人去把他请了来。

  第二次相见,在礼貌上与第一次见面,大不相同;武守谦亲自到檐前迎接,拍肩拉手,十分亲热。吴校尉受宠若惊之余,兴起一种誓效驰驱的知遇之感。

  武守谦也很坦率,开门见山地向他问计;讲完与高彦俦、赵崇济争辩的经过,吴校尉大为兴奋,因为他发觉武守谦所办不到的事,他可以办到——有很好的说法可以驳正副二使。

  “说到宋军的士气,正以太盛之故,要挫他一挫。”他说:“高指挥使只想到人家,没有想到自己;我军连番败仗,人心不免浮动,倘无作为,士气一消沉,以后更难着力了。此时如果能如监军所说的,趁宋军阵脚不稳,打他个措手不及,这一个胜仗一打,人心可以安定,士气可以复振,所关不细,不但值得一拼,实在也是非拼不可。”

  这一下吴校尉越发得意,词锋也越发犀利:“再谈到所谓‘自投罗网’我可不能不说一句放肆的话了,高指挥使才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也难怪,高、赵两公都是马步出身;水师是外行——”

  “是啊!”武守谦插嘴说道:“水师方面你是内行,我要听听你的看法。”

  “我的看法是:宋军决不会自投罗网。铁索锁江,又是逆攻,加以两岸的石炮,宋军无不知之理;三岁小孩也知道一来便是送死!然则打算着等他们自南陵渡西上,一举而歼灭之,那不是痴心妄想吗?”

  “不错,不错!”武守谦击节称赏:“高明之至。”接着站起身来,很有劲地挥一挥手,斩钉截铁似地说了句:“我意已决!”

  吴校尉马上接口:“我助监军成此大功!”

  他还有进一步的说法,认为旷日持久,宋军“诡计多端”,或者会派间谍潜入奉节城内,复演南陵渡劫持袁德宏的故事,此不可不虑。还有万不可错过的一个机会是:蜀军新降,未见得对宋朝诚服,如果这里有所作为,一个胜仗打下来,已降的蜀军,闻风鼓舞,很可能重新归队。那时宋军里外受敌,不怕刘光乂和曹彬是萧何、陈平复生,也救不得他们自己了。

  这番语言把武守谦说得喜心翻倒;他在想,歼灭了归州路的宋军,大可乘胜东下,席卷荆南。“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吞并南唐,与宋朝划江而守,割天下之半。那时,王昭远不得不以相位相让了!

  不世之功,在此一举!“吴老弟,”他说:“等这一仗下来,我保你接袁德宏那个位子——袁德宏等抓了回来,非军法从事不可!”

  吴校尉自然猜不到他已以未来的宰相自居,心里困惑,不知他何以能保自己接替“战棹都指挥使”这样的高位?但不管如何,总是极厚的情意,所以连连称谢。

  “你在这里等我,我随时要跟你商量大计。此刻我得再跟他们去谈一谈。”

  “他们”是指正副二使。武守谦进府力争;把吴校尉的那套话,作为他自己的看法,坚持出击。

  同样地,高彦俦也坚持他自己的看法,他引用三国时法正的话,以瞿唐关为“益州祸福之门”,说坚守便是福,此外更不必他求。宋军虽已得巫山百余里地,但位处下游,乃受鞭挞之地,而且给养要靠荆南牵舟转输,人力物力所耗甚巨。如果守此百余里地,可为荆南的屏障,犹有可说,而实际上又不是。倾一隅之力,保无用之地,世间没有这样傻瓜,所以只要守住夔州,宋军终必放弃巫山,退保荆州。

  他的话自然有道理,武守谦除非把他心里的打算说出来,便无法驳倒高彦俦。而他心里的打算是不能说的,因为那一次大征伐,他无权决定这样的大政,但一打了胜仗,乘势迫击情形便不同了,既成事实,后方就不得不支持,倘有召还的君命,则“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总之,这个打算只能做不能说;一说则授人以柄,高彦俦恰好加以“擅专跋扈”的罪名,解除自己的兵权。

  由这个了解,使他得到了另一个启示,因而平息了争议,他是不想争也不必争了。

  回到自己营中,武守谦告诉吴校尉,说是决定第二天拂晓,以所部人马,向白帝城西的宋军展开奇袭,“高彦俦胆小鬼!”他这样骂道:“官家真是错用人了。”

  听这口气,进府的结果不圆满,吴校尉问道:“高指挥使怎么说?”

  “管他干什么?”

  答话的人毫不在乎,听话的人却觉得事态严重!奇袭的计划,明明为高彦俦所不同意,甚至并不知道;那就是擅自行动,不论胜败,依军法都是极重的罪名。而且倘无全军支持,光靠武守谦所辖的两三千人马,未见得能够成功。他这样做法未免太出格,自己犯不着跟他一起淌浑水。

  心里有了这样一个主张,随即又想到一条脱身之计,“监军一定马到成功!”他装得兴高彩烈地:“事不宜迟,我得配合监军的计划,马上设法回南陵渡去策反。”

  “对了!你马上去计划,最好今天就动身,赶在明天‘溃退’的宋军前面。不过,你要小心!”

  “监军请宽虑。我在南陵渡三年,地方上熟人极多,随处都有照应。”

  “好,好!”武守谦说:“你要多带路费,我叫人支给你。”

  “那不必。多带银子反觉累赘,到了南陵我自有办法。”

  “都随你。说实在的,我现在还没有功夫来管你那部份的计划,我们都要靠自己!总之机不可失,好自为之。”

  “是!我决不辜负期望。”吴校尉行礼告辞,悄悄躲了起来,且看明天武守谦这一仗的胜败,以及高彦俦的态度再定行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