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军火之王 第89章

《军火之王》第89章

作者:玉落花间 字数:2938 书籍:军火之王

  当时,洛克希德公司急于使埃及空军向它购买3架C-130大力神运输机以及其它武器装备,向泰克拉公司转移了价值100万美元的“咨询费”,这才有了这份采购合同,才使得洛克希德股票出现这样好的成绩。

  好消息不仅来自洛克希德公司,在这一个多月里,随着美国联邦政府采取种种措施,美国股市开始逐渐复苏。这些军火公司也自然逐渐开始恢复,虽然进程很缓慢但也很明显,当然了有个别公司在这次的打击下并没有恢复元气,因为这个别公司本身就够衰败的,这次美国股市崩盘只是加速了他们消亡的时间而已,就比如麦道公司。

  当然对于这样的公司,李韦德可是一家也没沾,虽然他主要目的是为了进入美国各大军火公司的掌权团体,但明显没有投资价值的公司他也是不会去多费劲的。

  第七十二章 120枚东风-3导弹

  就在美国股市大崩盘终于停止了猛烈势头,得到美国联邦政府的一定控制,李韦德也随之大肆购买美国多家军火公司的股票,进入了多家军火公司董事会之后的十二月,国际上也是事情多多。

  一方面是美国股市崩盘后,逐渐蔓延到世界其它国家的股市,比如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股市的跌幅,前后加起来总共也超过了40%,英国和欧洲的股市自然也是大幅下跌。另一方面,在军事和军火有关的事情上,国际上也是风波不断。

  其中发生在这年12月初第一个重大的事件,便是在1987年的12月8日,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经过先后举行的4次首脑会谈和会晤后,在这一天签署了彻底销毁和禁止两国中程导弹条约。

  这正是冷战这种世界局势,开始逐渐走向结束的标志事件。不希望看到北约和华沙两大阵营的冷战局面,不希望时剂生活在世界战争危机、导弹和核危机之下的广大普通民众,自然是欢欣鼓舞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然而冷战开始结束,并不代表着这个世界就太平了。

  1987年12月14日,巴勒斯坦著名教长谢赫·艾哈迈德·亚辛,与阿齐兹·兰提斯等其他6名穆斯林兄弟会成员,在加沙地区共同创立了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亚辛成为精神领袖。哈马斯是由“伊斯兰”、“抵抗”、“运动”3个阿拉伯语词头字母拼写而成。1988年1月,“哈马斯”一词开始正式出现在伊斯兰抵抗运动的各种公告中,称呼逐渐流传开来。

  哈马斯是一个宗教、政治合二为一的组织。从宗教上看,哈马斯崇尚伊斯兰传统思想,信仰伊斯兰教义和法则,主张扶助穷人,并且兴办慈善事业。在政治上,“哈马斯”主张暴力斗争,以武力彻底解放从约旦河西岸到地中海的“全巴勒斯坦”土地,建立一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拒绝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利。

  当然哈马斯的这一切,在1988年8月,哈马斯进行第一次公开行动,被世界所正式认知之前,都是秘密进行不为外人所知的。而李韦德之所以知道,当然因为当初正是他提供军火给谢赫·艾哈迈德·亚辛的,今后哈马斯的军火提供自然也少不了他。

  在这一年年末的中东,除了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成立以外,还发生了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掩盖了哈马斯当时的秘密成立。或者说这件原本是偶然的事件,后来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是哈马斯在背后所秘密推动的也说不定。

  1987年12月28日,在以色列的占领区加沙地带,一辆以色列军用卡车撞死了四名在加沙打工的巴勒斯坦民工,加沙地区1万多名巴勒斯坦人上街游行抗议。

  这种抗议活动对于以色列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以色列启用了其老方法:出动军队向游行群众开枪,逮捕领头的抗议者,就可把抗议活动镇压下去。但这次以色列的老方法不灵验了。以色列军队射杀了数名游行抗议者,不但没有起到威吓作用,反而引起以色列占领区各地更大规模的抗议活动;以色列当局逮捕抗议的领袖人物,可是抗议活动的领袖人物却是越抓越多。此后的三年期间,以色列军队射杀了数千名巴勒斯坦抗议者,逮捕了数万名巴勒斯坦人,但仍未把抗议活动镇压下去。

  抗议活动的主力军是不到20岁的年轻人,他们向以色列军队投掷石块,因此这样的抗议活动又被称为“投石革命”。

  当年这场“投石革命”带给世界人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西方某著名媒体记者地电视摄像机前,一位巴勒斯坦少年拍著胸脯向以色列士兵喊叫:“向这里开枪!”以色列士兵随即开枪,少年倒在血泊下。但少年的死并没有吓倒他的同伴,更多巴勒斯坦少年站出来拍著胸脯向以色列士兵喊叫:“向这里开枪!”面对这些不怕死的人,以色列当局感到措手无策。

  1987年的“投石革命”开始后,巴勒斯坦问题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以前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的主体是以色列境外的巴勒斯坦难民,此后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人成为抵抗运动的主导。在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人,都是具有合法以色列国籍的“以色列公民”,这与以色列境外的巴勒斯坦难民完全不同。

  以色列当局开枪镇压自己国家的公民,在人权问题上引起世界舆论的广泛批评,迫使以色列不得不考虑让以色列境内加沙等巴勒斯坦人集聚地区“自治”,以解决日益深刻的国内巴勒斯坦人抗议问题。这也是后来阿以双方达成巴勒斯坦人“自治”和平协议的重要契机。

  不管怎样,“投石革命”的发生,引发了以色列境内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之间的长期广泛的激烈矛盾,这对于哈马斯组织的成立却无疑是锦上添花。使得哈马斯组织在成立的初期,正式成员便大约有了两万多人,成为在巴勒斯坦影响力和规模仅次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法塔赫的第二大政治武装力量。

  对于以上的几件事情,李韦德倒不是那么感兴趣。美苏两国销毁和禁止两国中程导弹条约的事情,对他的生意并没有什么影响。而哈马斯的成立,从当初他出售军火给亚辛时,就早已预料到了,所以也没有什么意外。至于“投石革命”的发生,只是让李韦德未来在中东的军火生意有可能扩大而已。李韦德所感兴趣的,却是在另外的事情上面。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在1987年年末的统计,世界近10年的军火贸易总额以1987年为最高。1987年世界大型常规武器贸易总额约为398亿美元。而如果根据美国军备控制与裁军署更为广泛的统计(包括一切武器装备),则1987年的世界军贸总额约为560亿美元。

  这其中有一项数据,是李韦德最为感兴趣的,那就是在中东地区的军火贸易统计中,中国武器出口占中东市场的比例在1987达到12的峰值,位于美苏之后中东地区军火销售额排名第三的国家。

  李韦德不得不惊讶于这个数字,虽然这当中有很少数是他的贡献,虽然中国这几年对伊朗、伊拉克、埃及、约旦等国以及各地区武装势力地军火出口加重,但他也没想到过会达到这么高的数字,要知道年前中国在中东的军火销售额才排第9位,2年前才是第5而已。不过3个月后在世界各大媒体的一件新闻曝光,才让李韦德知道他还是小看了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军火贸易力量。

  1988年3月,《华盛顿邮报》最先报道了一条消息:1987年年底中国向沙特阿拉伯出售了36枚常规弹头的东风-3(DF-3/CSS-2)中程弹道导弹。紧接着其他一些主要报纸和专业杂志,像《国际飞行》和《简氏防务周刊》也马上登载并进一步曝光,全世界都得知沙特阿拉怕王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那里,买到了战略中程地对地导弹。

  中国向沙特阿拉伯出售地这种中程弹道导弹,型号为东风-3改进型,北约代号CSS-2。东风-3是中国第一种中程弹道导弹,也是中国完全自行设计的第一种战略导弹,是中国主要的地区性核武器系统,当时原本用以瞄准美国在日本、韩国和菲律宾的军事基地。

  东风-3采用机动发射、单级、液体燃料,最大射程2700千米,可携带百万吨当量热核弹头。东风-3于1966年12月首次试射,1971年5月服役。1975年8月,东风-3战略核导弹定型生产。1985年12月东风-3改进型研制完成,射程从2700公里增加到3500公里以上。

  出售给沙特阿拉伯的,正是这种东风-3改进型。从理论上讲,部署在沙特阿拉伯的该型导弹几乎能打到中东的全部地区和印度的部分地区。CSS-2系统很笨重,准备发射需要动用几百人和几十辆军车。它的液体燃料有很大腐蚀性。如果被吸入人体,会导致人员死亡;因此,添加燃料操作起来极其复杂。沙特的军队要靠中国专家来做发射的准备工作,因此,对在何种情况下如何使用这些属于沙特地导弹,北京有很大的发言权。

  36枚东风-3(DF-3/CSS-2)中程弹道导弹一共卖了32亿美元。并且根据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签署的合同,计划在未来的20年内,中国还将陆续出售总共120枚的东风-3导弹给沙特阿拉伯。并且,中国将会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南面,为沙特人修建两个导弹发射基地,由中国军人负责保养这些导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