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军火之王 第86章

《军火之王》第86章

作者:玉落花间 字数:3090 书籍:军火之王

  不过,这次叶元帅去世李韦德给叶兰发出慰问信后,叶兰给他的回信中却告诉了他一个消息:叶兰从原来的解放军总参谋部二部特使处(三处)

  军事特使的职务,调往解放军总政治部对外联络部任某处处长,军衔升上校军衔,并且在凯利实业有限公司的职务升调为某部部门经理。

  对于叶兰的升迁,李韦德自然很高兴,这不仅意味着权利更大的叶兰,能给他带来更大的合作空间,也意味着叶兰的职务不想以前那样再承担风险了,虽然总政治部对外联络部和总参谋部二部同样属于军事情报机构,但职务却已经从前台走向了后台,其所承担的风险自然消失(军事特使虽然有外交豁免权,但毕竟还是需要冒一定风险),对叶兰有好感的李韦德可不想见到她出任何的问题。

  第六十九章 不安的新年

  1987的新年,从一开始就显得很热闹。因为就在1987年的1月,两伊战争的双方伊拉克和伊朗,就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化学武器战争。

  于1987年9月22日爆发,到现在已经持续6年3个多月的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海湾战争或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边境战争。

  战争的起因是由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试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国为萨达姆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而在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国王,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发动进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

  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因素是两国领导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由于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清洗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区的伊朗防御也很薄弱。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伊拉克在从苏联获得了很大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国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则提供了经济援助。另外,美国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经济援助。不过自1985年起,美国在出售给伊拉克武器的同时也出售给伊朗。这引发了后来里根政府的伊朗门事件。

  1982年6月,伊朗发动的一系列反攻夺回了伊拉克在战争初期占领的土地,两国的分界线恢复到了战前的情况。伊拉克鉴于可能被彻底打败,向伊朗提出休战的建议。此时,伊朗试图打垮伊拉克政权,因此拒绝了这一建议,这样导致战争又进行了多年。

  在此期间,西方海军力量介入该地区,试图保护海湾航道畅通。由此导致伊朗导弹攻击美国斯塔克号护卫舰;以及美国文森斯号巡洋舰击落伊朗民航客机。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丧生.两伊战争使两个国家都受到惨重损失,经济发展停滞,石油出口骤降。伊拉克因此也背负了大量的债务,仅欠科威特的债务即达140亿美元,这也是后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这场战争进行得十分惨烈,战争双方都常常使用类似于一战中的人海战术攻击,加上战争后期双方使用了化学武器进行战争,使得双方伤亡很大,死伤人数以百万计。

  有关化学武器方面,就如同首先发起战争者一样,是伊拉克率先使用化学武器,伊朗随之还击的。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剂在内的化学武器,而萨达姆之所以要使用化学武器,自然是因为目前的战况已经十分不利于伊拉克。

  尽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战争和使用化学武器。但因为美国、英国、阿拉伯国家的因素,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却并没有施加太大的压力。当然,1987年1月新年所发生的这场大规模生化武器战争,联合国再也不能孰视无睹,因为此事经过世界各大媒体地广泛报道后,激起了世界各个国家大部分民众地强烈谴责,迫于民众的压力联合国也不能不再作为。

  于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于1987年1月提出的一份决议案。该决议案要求两伊双方通过谈判解决冲突,呼吁双方立即停火,把所有军队撤至国际承认的边界线内,并且立即停止使用包括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经过联合国以五大常任理事国为主的各成员国反复争论,该决议案于同年7月20日作为《第598号决议》被一致通过。

  《第598号决议》被联合国一致通过并下达给伊拉克和伊朗之后,由于美国的压力和目前的战争状况不利于伊拉克,以萨达姆为首的发起战争和首先使用化学武器的伊拉克,故作姿态愿意执行《第598号决议》;而由于不甘心被伊拉克打了而不报复,以霍梅尼为首的伊朗则是拒绝执行《第598号决议》。

  面对伊朗拒绝执行《第598号决议》的状况,按照联合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常理,接下来一旦过了限制的最后日期伊朗还不执行的话,就意味着联合国对伊朗的武器禁运和制裁。该禁运的倡议由美国于1987年9月提出,并得到英国支持。

  在联合国会议上针对是否对伊朗实行武器禁运和制裁的表决中,美国和英国投了赞成票,法国弃权,中国和苏联则都不愿对伊朗实行武装禁运而投了反对票。于是持续了大半年的这件事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两伊战争还是在继续进行。

  其实两伊战争停止还是继续,以目前的状况看,与李韦德的关系不大,因为两伊战争的现状,决定了其军火市场是以大国国家为主体的,像他这样的地下私人军火商是插不了手的,自然关系不会很大。

  不过李韦德之所以注意这件事情,是因为伊拉克和伊朗双方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的状况让他担心。李韦德担心以霍梅尼为首的伊朗,会动用他卖给他们的那枚核炸弹,那样的话事情可就弄大了,虽然他当初交易时做的很保密,但这个世界上可没有不透风的墙。

  如果伊朗这个无核国家竟然用核弹攻击了伊拉克,所引发的世界震惊和后果可不是好玩的。而且再结合去年以色列核武器被曝光的事件,说不定就会查出是李韦德交易那枚核弹的。那时候他可就完了,所以李韦德这才十分的关注两伊的状况。

  幸好后来迫于联合国和国际压力,两伊双方不再使用化学武器作战(至少没再大规模的使用),使得局势没有进一步的恶化,而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两伊战争现今伊朗还是处于优势。也幸好,以霍梅尼为首的伊朗高层领导们,头脑并没有发狂而十分的理智。并且拥有长远的眼光,最终伊朗并没有使用那枚核炸弹,而是继续秘密的作为进行核研究之用。这才让李韦德嘘了口气,暂时放心下来。

  1987年年初的战乱,不仅仅是在两伊,中东也是不太平.自从去年9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武装游击队,与黎巴嫩什叶派阿迈勒民兵和德鲁兹民兵武装。因为争夺利益而发生激烈的矛盾。双方在黎巴嫩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以来,双方的武装冲突就一直持续不断。

  到了今年年初其局势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因为国际社会并没有关注和制止而更加地恶化升级了。1987年2月什叶派阿迈勒民兵在叙利亚支持下,包围夏蒂拉、萨布拉等多处巴勒斯坦难民营,用重炮、坦克轰击难民营,造成数万人难民伤亡。

  不为人所知的是,其实造成目前黎巴嫩局势恶化,除了因为巴解组织游击队与黎巴嫩什叶派阿迈勒民兵和德鲁兹民兵,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之外,也间接的和李韦德有所关联。

  间接的说,正是因为李韦德向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出售了大量的武器,在过去的5、6个月里,巴解组织游击队可是把黎巴嫩什叶派阿迈勒民兵和德鲁兹民兵给打疼了,让其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并失去了很多的势力范围。这下彻底激怒了对方,于是黎巴嫩什叶派阿迈勒民兵和德鲁兹民兵,在叙利亚的军事支持下,才做出了包围并轰击巴勒斯坦难民营的行动,为的是消灭黎巴嫩境内巴解组织游击队生存的“土壤”。

  虽然这样的状况,多多少少间接的和自己有关,但李韦德却并没有感到什么内疚。一个军火商能有什么清白?自从选择做军火商的那一天起,人生就不会再有清白了,如果连这点觉悟都没有,还怎么去做军火商?其实不仅仅是李韦德这样做,看看国际社会各大国又是怎样的谈度吧。

  虽然这次黎巴嫩什叶派阿迈勒民兵和德鲁兹民兵,包围并轰击巴勒斯坦难民营的行动,比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战争中“被以色列军队屠杀”的人数更多,但这次暴行却并未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只是出于人道主义为解救难民,联合国向被围难民营派出紧急救援队而己。

  为什么会这样?正是因为这场屠杀行为的双方,都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以色列等国的敌对武装势力,这些国家出于自己的利益,希望看到巴解组织游击队和阿迈勒民兵、德鲁兹民兵之间“狗咬狗”,最好弄得两败俱伤一同下地狱才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