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暮鼓晨钟-少年康熙 第69章

《暮鼓晨钟-少年康熙》第69章

作者:凌力 字数:2941 书籍:暮鼓晨钟-少年康熙

  '

  玄烨跳起来:“苏蟾媛,联这就回宫去,找鳌拜算帐!' “不。老佛爷说了.皇土经一次挫败,当有一次长进,必须咬牙顶住挫败的后果.万不可鲁莽行事。”

  玄烨的黑眼球定定地看着苏麻喇姑,渐渐安静下来,慢慢转过脸去望着柿树上那红宝珠一样的果实,沉思片刻,终于,像成年人一般严肃地说:

  “不错。照老祖宗的话说,审时度势。”

  第五章

  第五章

  这真是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 辅臣竟有这样的边识魄力,一天之中诛杀三员大臣一-、-一名大学士、两名封疆大吏。所有的人目瞪口呆,整个朝廷震谏了。

  $ !。 那间,不利于辅臣的流言被阵风吹去,消失个干净;原本面有喜色、心怀希望、想着伸伸脖子吐吐气的汉官们,又屏住了声息低下了头口只除了两黄旗和辅臣门下,朝野上下一片沉默。

  曾有私下传说,皇上并不同意处绞,是鳌拜假传圣旨、消灭异已。但这传说很快也烟消云散,因为皇家在三大臣被杀之后.对鳌拜表示了异乎寻常的恩宠。

  鳌拜和他的家族· 在康熙六年刚开始的那儿个月份,喜庆重重,如同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从来没有这么兴旺发达、这495

  么威焰逼人:

  一月里,太皇太后许婚,以和硕恭蠢公主下嫁鳌拜之侄纳尔杜;

  二月里,鳌拜之女与敬谨郡王兰布完婚;

  三月,春末夏初,温馨宜人、公主下嫁大典正式举行。和硕恭意公主,皇二女,是顺治皇帝亲生的六个女儿中唯一活到成年的一个,比皇二子福全小四个月,比当今皇上大三个月,是娇贵非常的长公主。纳尔社,是鳌拜弟弟巴哈之子。但鳌拜一家并未分府,鳌拜乃了 一家之主。以长公主下嫁纳尔杜,实在是皇家对鳌拜的特殊恩宠。所赐公主府第,就在鳌宅左近,便于新婚夫妇早晚向长辈请安、与同辈来往,又表示了异乎寻常的亲厚。

  婚礼正日子这一天,鳌拜府前车马轿荤水泄不通,几无插针之地。因为朝廷所有二品以_「的官员,都接到了喜贴,请到府中宴饮。官员们不得不去,也不敢不去,还要带上与他们身份相称的礼品。于是,悬灯挂红、高结彩棚的鳌拜府里.正门是高冠彩服、顶翎辉煌的官员络绎不绝;侧门是礼车礼担流水般出进,那景象,真有大节庆日百官朝贺太和殿的味道厂。喜宴摆在正堂和正堂前搭了天棚的院子里。那一桌桌五颜六色、一吃二看三拿的极其丰盛的席面,都是皇家赏赐的。院子里两人一席,招待的是三品官和三品汉官;正堂里一人一席,请的是内院大学士和六部堂宫,但占多数席位的,还是八旗都统副都统。鳌拜坐在主位,他的屯个弟弟巴哈、卓布泰、穆里玛分在他的左右席隋客,鳌拜的儿子那摩佛、侄子塞本得、呐莫和刚刚成年的孙子达福、侄孙苏赫等也都在这里。鳌拜穿着吉服,头上一顶白罗胎的凉帽,帽檐正中镶着一496

  块晶莹夺目的红宝石口他坐的姿势很有气概:腿盘得周正,腰板挺得笔直,脸上的表情倒是难得地和气,就像雨后初弄的天空,不教人感到威严和压力,使与宴的文武大臣们轻松了不少。鳌拜闪动目光,把正堂里的这些大臣们看了一遭:朝廷里举足轻重的人物都在这里了。眼见文武挤济荟萃一堂,而这是鳌拜家的正堂,使他.心里有股说不清的振奋。他擎起酒杯,感慨地说道:

  “我鳌拜到如今也五十四岁了,不敢自吹丰功伟绩,倒也不是庸弩之辈。我家三世受太祖太宗先皇厚恩,粉身碎骨也难报答!今日列位大驾光临,鳌拜感激不尽,说一句心里话吧:但愿各位与咱同心合力,全始全终,兢兢业业,治理国事。待幼主长成亲政,交还皇匕一个强盛大清国,咱就告老还乡.不问政事,安安乐乐了此一生,岂不是好?照眼下这么龙争虎斗,处处结怨,日夜辛劳,吃不下睡不安的,苦日子着实过· 够啦:

  人们从没听鳌拜说过这种话,一时都有些发臀。内弘文院大学士李蔚笑道:“三国时候曹孟德领八十三万大军南下赤壁,横架赋诗,鳌公气概何其相类!只是曹公不过保了汉天子三分天下,鳌公却辅佐着一统江山。胸襟更为开阔,志向倒越加恬淡,真是一代雄杰啊三

  吏部尚书杜立德也笑道:“鳌公如此急于还政皇土,下官倒有点疑惑,那御史张维赤请皇上亲政的奏章,莫不是鳌公授意的?… … ”

  坐在主客位上的遏必隆笑道:' ‘岂敢!言官何等厉害,谁敢去招惹他?”众人嗡嗡地起了一片笑声,笑声中,遏必隆自管继续往下说;“总是皇上冲龄,不肯亲政;而辅臣受命于先皇,总4 97

  要全始全终。不然,辅臣早就谢政了。”

  新任秘书院大学士班布尔善,是皇室宗亲,其父塔拜是努尔哈赤的第六子,他与顺治帝是堂兄弟口内秘书院大学士出缺,鳌拜力荐他补了上去,成为宗室中任内院大学士的第一人。他善词令、有文彩、敏捷多才,对鳌拜十分推崇,这时便立刻证实道:

  ‘鳌公、遏公多次向太皇太后察奏,请皇上亲政,太皇太后总是回说皇帝尚幼冲,如尔等俱谢政,天下事何能独理?缓一二年再奏。太皇太后老谋深算、明见万里,自然不好违拗的。”阿思哈前些时调任兵部尚书兼正黄旗都统,这时也感慨万分地说:“天下之大、事务之繁杂,着实不易治理,这些年若不是赖有鳌公等辅臣鼎力务国,哪有如今天下太平丰昌景象?鳌公之功可比周公了!'

  一,镶黄旗副都统图必泰已有三分酒意,拍着桌子大声道:' ”天下可以没有周公,绝不可以没鳌公!'

  正红旗都统噶褚哈也嚷道:“鳌公是天下英雄!八旗强盛离不开鳌公!'

  正白旗副都统马尔赛擎着酒杯、直进到鳌拜席前,笑眯眯地颂赞道:“鳌公以一身系天下安危,当日天算案搅得恶浪滚滚,鳌公挺身而出,低柱中流,终于转危为安;年前谣言四起,弄得人心纷乱,又赖鳌公使出回天手段,一举处置了罪大恶极的苏纳海之流,方才风平浪静,真所谓大清不可一日无鳌公。 谁不赞鳌公是我大清一根擎天栋梁!

  阿思哈等人的奉承不过使在座的有些汉官暗暗鄙夷嗤笑,而马尔赛的话就令正堂里的气氛迅速冷却和紧张了。年前的“谣言四起”,是在指斥那时盼望皇上亲政、结束辅政局面的一498

  股潮流。在座的汉官多是加人f 的,至少心里是同情它的。后来旗地被迫圈换、苏纳海遭冤杀,堪称正白旗的耻辱。而身为正自旗副都统的马尔赛,竟说出这样一番话{真叫人为他脸红。 或者,他是语含双关、借以发泄不满?那可又太危险了!… … 鳌拜却毫不见疑,举杯与马尔赛一碰,豪爽地一饮而尽,随后从大盆中又起一大片滴着金黄色浓汁的香喷喷的烧牛肉,送进嘴里,用他坚强锐利的牙齿像磨着磨扇一般咬嚼着,发出的声音也似磨盘在转动。无意间.几片肉渣带着汤汁掉到他漂亮而又浓密的此须上。

  这时.谁也没想到会出现这么个场面:马尔赛一弯膝跪到鳌拜左侧.恭敬地弓下腰身,伸出右手,小心面仔细地拈去鳌拜胡须上的肉渣,临了又翻过簇新的月白缎子袖头,轻轻抹去那些亮晶晶的油汁点子。他那卑躬屈膝满脸讨好、仿佛在于二件了不起的大事的样子,实在令人肉麻,许多人连忙掉头去望着菜盘、酒杯、彩灯、屋顶。这位正白旗副都统的忠心嘴脸,叫人不敢多看一眼。,

  鳌拜起初也觉愕然,然面舒服地点了点头,看到别人的恭顺,总免不了心中得意。他想说一句含有谢意的褒奖的话,却一时想不出来。不料,席间有人却在这短短的沉静之后,放声大笑,长长的笑声无休无止。笑得马尔赛不由得红了红脸,站起身,回过头。他和众人的目光一同集注在那个笑得满脸通红的人的身上― 兵部汉尚书龚鼎草。

  龚鼎草终于触到鳌拜那双闪闪发光的眼睛,这才止了笑,端起酒杯,也豪爽地一饮而尽,露出几分他当年的名士风致。鳌拜冷静地间:“龚尚书,什么事这样好笑?'

  汉大巨们都不禁为龚鼎擎暗暗捏了把汗。

  499

  自顾眉生去世以后,龚鼎孽仿佛塌了一根精神支柱,变得苍老而凄凉。他把全副精力都放在朝政部务上,早年饮酒醉歌、徘优角逐的习气不知不觉消失殆尽,成了一名严肃认真、不苟众议的大臣。今天是不是多喝了几杯酒、故态复萌了?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场合、当着什么人!

  龚鼎擎一拱手,果真带了几分醉态,包斜着笑眼说:“鳌公有所不知,鼎掌只因眼前风光与四百年前北宋故事巧合,前后辉映妙不可言,一时忍俊不禁,多有得罪,望乞见谅口”鳌拜颇有兴趣:“是宋朝什么人的故事?'

  龚鼎孽庄容答对:“宋朝一贤相.名寇准,正如鳌公.寇准属官有一丁谓,也如今日马尔赛都统对鳌公一般,毕恭毕敬、忠心耿耿,实属难能可贵!'

  …… :汉大臣哪一个不是饱读诗书、精通经史?龚鼎孽一提寇准,他们就知道他在借古讽今,借丁谓馅媚寇准为其楷须一事,与目前作比,着实绝妙,也都暗暗发笑。可是满大臣、包括鳌拜遏必隆在内,却对此一窍不通。鳌拜于是转脸问班布尔善:“班中堂.你想必知道这位寇准?'

  “是口龚尚书讲得不错,北宋仁宗年,确有一位宰相叫寇准,是两宋知名的贤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