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秦苍穹宋怜星 第943章

《秦苍穹宋怜星》第943章

作者:陈行者 字数:978 书籍:秦苍穹宋怜星

  外村儿的青年们离开,整个村子一下子空荡下来。

  往年这时候,赵村儿已经进入农闲,今年收回来的庄稼还没脱粒。所幸那场初雪之后,一直没下第二场雪,冷是冷了点儿,粮食没糟尽。

  赵村儿大队的社员分成两拨,男社员们在晒场上拖着圆滚滚的碾子打黄豆,妇女们用牛车拉苞米往村外大库去。

  村外大库两百三十平方,并不是完全的大开间儿,隔了两间:一间一百三十平方,是一个工作间,明年要用的水车会在这儿打造;一间一百平方,是妇女们冬天的活动室。

  中间的隔墙用的是木板,有需要可以随时拆卸。

  地下挖了地龙,土密的热气会在大库地下游走,天热的时候可以在烟道口插上隔板,阻止土窑的热气进入大库。

  大院儿库里冷,知青们试验土窑左右都得烧火,在大库里剥苞米暖和很多。

  大队明年打算买好粮种,不需要保留玉米的完整性,妇女们把能用上的工具全都搬出来。

  一种就是一根尖尖的木签,跟铅笔差不多粗细,扁一些,上面绑一根布带,方便固定在手指上。

  这种工具只比空手剥玉米省力一点。

  另一种玉米推子,长长的木头中间有长凹槽,宽度正好放下一根玉米,凹槽中间斜插着一根一指节长的粗钉,玉米推过去,一条玉米粒就会脱棒。

  一根玉米棒在推子上随便推几下,就可以换下一根,其他人拿两根推过的玉米棒放在一块儿一撮,手脚麻利的,三两下就搓干净两根玉米棒,大概也就两三分钟,效率比较高。

  第三种工具,是傅杭和余三舅新仿做的手摇剥粒机。

  依旧是纯木制,玉米棒放进槽里,一手下压,一手摇动把手,出来时便是一根光秃秃的棒,效率

  不比第二种快多少,优点是相对来说不那么费力费手。

  工具达不到人手一个,但妇女们都挺新奇,上手很快。

  而且大伙儿手上都戴着手套,手不会磨出更厚的茧子,也不会冻得麻木,一群人完全不惧十一月下旬的寒气,边干活儿边唠嗑唠得欢。

  赵柯没在大队办公室蹲着,搬了小书桌小马扎,坐在边缘,听着她们的说笑声奋笔疾书。

  “赵主任,你忙啥呢?”

  />东婶儿好奇地看她。

  其他人闻声,都望向赵柯。

  赵柯竖起笔记本,转向众人, “我在做今年冬天的活动计划书。”妇女们一脸懵:那是啥?

  “有一个好的规划,可以提高效率,事半功倍。就比如……”赵柯看着她们几个人围坐一圈儿,微笑道, "扫盲课程可以和剥玉米同时进行。"

  妇女们:"……"

  这么上进,没必要吧?

  赵芸芸抽了抽嘴角,对她这种“恶行”无语至极。

  赵柯仿若看不见她们吃了黄莲一样的脸色,眺过一众妇女们,捕捉到庄兰和苏丽梅, "庄知青,苏知青,你们俩备课情况怎么样?明天可以上课吗?"

  终于轮到她们发挥作用了吗!庄兰和苏丽梅手握玉米棒,兴奋地站起身,回应:“可以!”

  赵柯便道:“那就从明天开始。”

  庄兰和苏丽梅全都干劲十足,一群妇女们面面相觑,忧愁地叹气。这一刻,家长们和孩子们同频:读书啥的,真让人喜欢不起来。

  然而,她们喜不喜欢都改变不了赵柯的决定,转过天,庄兰和苏丽梅就搬来了小黑板,重启扫盲课。

  一心二用,剥苞米的速度就有所下降。

  有的人很有上进心,像曲茜茜、春妮儿、赵萍萍她们这些年轻的。另有一部分人,比如田桂枝,就是觉得没用,就想耍滑,学得慢,学得费劲……

  这一部分妇女一撺掇,赵二奶就成了代表,直接跑到大队长赵新山面前提意见:“这扫盲不得讲自愿吗?我们这些老骨头都不想上啥劳什子的扫盲课,再说,还耽误干活儿嘞!你看大伙儿干多慢。”

  赵新山直接驳回:“今年不用交粮,苞米早剥出一天晚剥出一天,没影响。”"那……那……俺家没粮吃了,晚一天全家就得饿一天肚子。"赵新山道:“没粮就提前支你几斤,分红的时候扣下来。”反正这个扫盲课,谁都跑不了。赵二奶想要撒泼耍赖。

  赵新山就一句:“你可以不听,但不能脱离集体活动,也不能捣乱。”

  拿工分的活儿还能不干吗?赵二奶忍不住骂骂咧咧:"你现在咋这么轴呢……"

  />赵新山充耳不闻。

  赵二奶没办法,只能嘟嘟囔囔地回去,老老实实地干一份儿活儿还多遭一份儿读书的“罪”。而男社员们提前一天先打完黄豆,筛完后,牛会计和赵芸芸统计入库。

  队委会四个人在村外大库碰了个头。

  大窑还在试验中,等到正式开始烧砖,同一时间用不了太多人,需要调班。

  他们有造水车的经验,到时候各大队来学习的人就是现成的人手,现在也不用着急干活儿。所以四个人一商量,干脆让男社员们一起剥苞米,干完先放几天假。妇女们惊喜:"那扫盲课……"

  赵柯无情地打断:“扫盲课每天照常,不能低于一个小时,具体课程安排听从庄知青和苏知青的。"

  妇女们憋屈,

  本着我不舒坦,别人也不能舒坦的心理,有妇女问:"凭啥村里的老爷们儿不上扫盲课?"这是个好问题。赵柯挑眉。

  而男人们本来任劳任怨地搓苞米,突然来这一下子,就像是老老实实看家的狗,突然被踢翻了食盆。

  “俺们扫盲干啥?”

  “我们休几天还得进土密烧砖呢,哪有那闲工夫?”"造水车也是精细活儿,哪能分神?"“我们不用扫盲!一家有个不瞎的就行呗。”“再说这老些人,今天我干活,明天他干活儿,课都对不上,咋学?”

  一群男人态度十分坚决,反对意见还能列出个一二三四来。妇女们还非得踢翻他们的食盆子,坚持大家伙儿一起进步。

  最后赵柯给出了办法:“你们忘了?学校要放寒假了,不缺老师。大队会请顾校长结合大家的排班时间出一个课表,保证进步的道路没有一个社员掉队。"

  男社员们:"……"日子没法儿过了。

  他们转向赵新山, "大队长,你评评理。"

  赵新山表情严肃,咳了两声,道:“记得劳逸结合,不要一味地忙碌。”赵柯笑道:“好的,我们会科学、系统地作出规划。”社员们搓苞米的力气都没了,蔫头耷脑。

  朱建义猛地抬起头, “那村里的孩子们呢,疯玩儿一冬不得跑野了?大人们都上课,不能落下他们吧?"

  >他这一句话,几乎全村儿人都附和起来。

  "对对对,孩子们得管起来。""读书要紧。""哪能没文化?"

  以前他们不咋重视读书不读书的事儿,都是老农民,种地要多大文化?

  可赵柯和傅杭他们这半年多的表现,社员们渐渐意识到读书有用。他们自个儿读不读书不要紧,娃娃们读书有文化很有必要,当然得抓紧。

  赵村儿小学的学生们完全不知道,他们期待的寒假,要泡汤了。

  赵柯心里想笑,面上极其感动地对赵新山道:“大队长,你看我们赵村儿大队学风多浓郁。”

  赵新山假装信了,再加上上次大队开小会,特地就赵村儿大队的教育问题讨论过,便点头道:“安排。”

  赵柯忍笑应承。

  今年冬天,大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必须得使大队的劳动更系统化、规范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把一盘散沙凝聚起来,必须得作出改变,必须得有章程,否则大队的副业不断增加,仍然按照之前那种上工模式,时间长了会乱套不说,管理也不方便。

  这是大队发展不能忽视的一步。

  赵柯请来顾校长和傅杭,三个人商量着,作出一个囊括全村人的冬日计划,几乎细化到一周的每一天。

  倒是也不难,表格画出来,轮班固定,课程固定,往里填充人就行。

  再定一个考核奖惩机制,不合格扣工分,优秀的有奖励。

  那么期间,有个别调班或者缺课的情况,照常记录,但是只要考核超过合格线,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至于大队的规章制度,随着副业增加,产业扩大,绝对不能完全由个人拟定,所以之前合作社的社章不可以直接沿用,得重新开大会,由全体社员投票协商决定。

  威信是威信,制度是制度。

  大队今年的粮食全部入库入账,大队长赵新山和牛会计、许副队长研究分红,赵柯带着他们大队烧出来的砖,独自去了一趟公社找段书记和吴主任。

  两人听到了一些关于“赵村儿大队烧砖要盖砖瓦房”的风声,闲聊的时候还讨论过赵村儿大队这么做是不是有点儿激进。

  他们没想到赵柯惦记上了酸菜

  厂。

  但砖摆在两人桌面上,两位公社领导一对视,赵柯这种主动争取的性格,会惦记其实完全不意外。

  就像赵柯说的,与其便宜其他地方的砖厂,不如鼓励本地集体产业发展。

  段书记和吴主任简单沟通,便同意了赵村儿大队承包酸菜厂的砖瓦。

  "不过丑话必须得说

  在前头。”吴主任提醒道, “按照公社的规划,会在明年春耕以后盖砖厂,必须得产出足够的砖瓦,也得保证质量,否则有什么后果,都得你们赵村儿大队承担。

  赵柯明白,为了表示诚意,主动答应签一份协议,把责任写在上面。段书记表示不着急,下次赵新山带着公章,一起签。公社答应就不会反悔,赵柯面露喜色。

  说完正事儿,段书记又对赵柯道:“舒怡和他对象处得不错,打算关系更进一步,我和她妈妈也都很喜欢她这个对象,定了下周他们家人来公社订婚,你是舒怡的朋友,她肯定希望你知道。

  赵柯道:“我一会儿去供销社找她。”

  段书记颔首,微微一顿,不再是领导,而是慈祥的长辈一般,笑道:“小赵啊,你和舒怡是同学,她都要订婚了,你也不要一心工作,事业和个人问题可以两手抓嘛。

  赵柯腼腆地笑,不答话。

  果然,段书记下一句话便是:“舒怡妈妈之前还说,不知道你的打算,想给你介绍个好青年。”

  赵柯闻言,装作害羞地拉挡箭牌出来, 其实有接触到不错的男青年,只是我现在对大队的发展比较上心,对方也一心进步,所以关系进展比较缓慢……

  段书记一听,了然, 你既然有志同道合的,我回头就跟舒怡妈妈说。

  还是谢谢段婶儿。

  段书记摆手,不以为意道:“你们年轻人有上进心是好事儿,我这个当领导的,当然乐见你们努力发展农村事业。

  随后,赵柯向他道别,转去妇联,跟公社妇联的张主任提议办个各大队之间的相亲大会。

  赵柯现在是公社领导面前的红人,且她的建议又确实值得考虑。

  张主任笑道:“你这个建议好,可以有效地加深各大队之间的沟通

  ,妇联会采纳意见,商量可行就报上去,领导批了,我们就办。

  赵柯从妇联出来,又跑去看了参加接生员培训的三个人,听说她们的成绩在整个培训班的前列,好一通鼓励夸赞三人。

  而三人问了不少家里的情况。

  赵柯只跟她们说了她们三家的一些情况,没说太多大队的变化, 等你们回去亲眼看见比较惊喜。

  三人对视,更加好奇。你们什么时候放假?五姑赵春花说:“元旦前。”

  省城的赵建国和赵瑞应该也是差不多的时间回来,赵村儿的变化肯定会震惊他们。

  赵柯跟她们分开,暂时没有其他事儿,这才转到供销社去。

  年前的一段时间大家都要买年货,是一年唯一的采购爆发期,其他时间供销社都不忙,段舒怡舒舒服服地坐在炉子旁边儿烤手。

  赵柯进来,她也没起身,招呼她到炉子边儿来暖和暖和。“你有没有什么事儿要告诉我的?我从段书记那离开的。”段舒怡艳丽的眼尾一挑, “知道我要订婚了?”赵柯微微点头,问她:“确定了?”

  段舒怡“嗯”了一声儿,浑身都洋溢着幸福的气息。赵柯玩笑着说:“你嫁去县里,我在供销社不就没有熟人了?”

  段舒怡一听,柳眉一竖,气道:“你这人怎么这么势利?我对你就只有那么点儿作用吗?”

  “当然不是……”赵柯拉长音,卖了个关子,“我虽然没有供销社的熟人,可我在县里的熟人又多了一个,也挺好。

  段舒怡气得掐她, 你赶紧走,招人烦。

  赵柯躲了躲她的手指,躲不过,便一把抓住,哄道:好了好了,不说笑了,恭喜你遇良缘。这还差不多。”段舒怡收回手,骄横道, “不过你也没说错,我嫁到县里,也是你的人脉了。

  赵柯得“讨好”人脉,很是说了一番好听话,哄得段舒怡眉开眼笑,才道:“我听段书记说,你妈妈要给我介绍对象,下回你再听说有人想给我介绍对象,提前帮我婉拒了。

  “为什么?”段舒怡睨她, 你在村子里能见着什么好对象,有人介绍就相看相看呗。

  赵

  柯摇头, “我将来的路还没确定,暂时不打算找对象,我跟段书记说有在接触的青年,你跟别人也这么回复吧。

  她肯定要去高考,肯定要重新选择方向,与其这个时候选择一个有可能半途走散的人,不如先往自己的方向走。未来有可能会遇见真正志同道合的人,也可能仍然是她一个人走,赵柯都能坦然接受。

  不懂你。

  段舒怡问:“我订婚你来吗?”赵柯答应:你邀请我,我肯定来。段舒怡便抬抬下巴, “那我邀请你来参加。”赵柯笑, 好。

  晚上,赵柯住在赵棉的宿舍,顺便跟轴承厂下了点订单,然后返回赵村儿。

  赵新山他们也有了结果,隔天,他就召集全村开社员大会,地点就在村外大库。

  中间的隔断拆掉,大库变成一个宽敞的会场。

  赵新山站在最前方的平台上,举着喇叭道:“都静一静,听我说啊。”

  底下喧闹的社员们渐渐安静下来。

  “今天社员大会,主要是讲几件事儿。”赵新山用着正儿八经的官腔,道, 这第一个,就是关于冬天劳动的安排。

  赵柯和赵芸芸板着一块儿巨大的板子走到台上,正面对着全体社员。

  随后,赵芸芸拿出一章大纸,贴在板子的左侧。

  赵芸芸糊报纸、画这些板报之类的东西,已经经验丰富,这是她按照赵柯他们的一周安排,独立做出来的公告板。

  大多数社员都不认识太多字,也不太懂看表格。赵新山提前预习过,但他没给社员们讲解,而是让赵芸芸说明。

  赵芸芸毫不露怯,指着表格道:“从十二月开始,大家就按照这个表格进行轮班和上课,时间都在上面。

  表格上没有具体的人名,只有三个数字,代表着三个组。三个组的组员,大队已经安排好,单独备注在表格下方。三组各有一个组长,就是之前带外村儿大队的三个人:许诚,王老三王向全,赵成。

  赵芸芸道:“我是咱们大队的记工员,合作社的潘翠莲有孕,暂时考勤记工都由我一个人负责,等她坐完月子复工,可能由我们两个轮班,如果上工需要请假,迟到早退,

  人员调动之类的,不用再直接找大队长,先找我和潘翠莲。

  这个消息,最惊喜的就是王老三和潘翠莲,夫妻俩可以说是直接升了一级,不再是普通的社员。老王家一家人甭管心里头咋想,此时面上都有光,昂首挺胸地迎接全村人羡慕的目光。

  这时候,大队长赵新山大公无私道:“三个组长和负责记工的两个人,并不是铁饭碗,如果工作做的不好,就会换掉。

  说到这里,接下来,就是赵村儿大队重新制定规章制度,需要全体社员一同参与协定。这样可以提高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而社员们确实也很激动能参与到大队标准的制定中去。

  这个涉及到方方面面,大队也都开会列出了他们能想到的一系列内容,甚至参照了国家几年前发布的合作社社章和公社的一些制度。

  这些都是赵柯从县里、公社收集到的各种文件中采集出来的。

  依旧有赵芸芸做成大字报。

  巨大的一张纸,她一个人展开双臂抻不平,叫赵柯帮忙。赵柯笑着扯住另一头,两个人拉开。社员们看着那得有两米长的纸,激动的心情冷却。

  “这我们哪懂啊?”

  “我们都不认字啊。”

  这也太多了……

  牛会计和许副队长对视忍笑。

  大队开小会时,他们第一次见到赵柯拿出来的密密麻麻的规章制度,也都眼前一晕。太多了,而且又细又杂。

  赵新山嗓子也痒,拳头抵在嘴唇前咳了咳,道:“一会儿会逐条进行讲解,由社员们投票,超过三分之二的人赞同,那一条就通过。

  讲解的事儿,赵芸芸负责不了,只能由赵柯本人负责。

  赵柯从第一条开始,每讲解完一条便停下来,等赵新山组织大家投票。只要满十八岁,都有投票权,包括知青们。

  赵柯说得口干舌燥,间隙不停地喝水润嗓子,而社员们也听得两眼发懵,等她讲解完还得互相议论一番,才能理清楚。

  越到后来,社员们的精气神儿越是低迷,众人满脸都写着:太可怕了,开会真的太可怕了!放过我们吧……

  但大队不可能“放过”他们,必须要走这一段流程。

  r />等到所有的规章制度都投票结束,已经过去半天时间,社员们坐都坐累了,捶肩的,捶腰的,捶腿的,全都精神不济,心不在焉,迫切希望今天的社员大会早点儿结束。

  赵柯嗓子有点儿哑,站到一边儿歇着,赵新山道:“下面说第三件事儿,就是大家都惦记的盖砖房。

  “盖砖房”三个字一出,几秒钟前还疲惫不堪的社员们立马支棱起来,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眼睛锃亮地盯着赵新山。

  “土窑出的第一批砖,卖给公社建酸菜厂了。”社员们有些失望,转头一想,卖钱了,是好事儿。

  “土窑出的第二批砖……”

  众人眼巴巴,第二批该盖村子了吧?会从谁家开始.…赵柯垂眸,满眼笑意。

  赵新山扫过众人,缓缓道:“盖学校。”

  众人: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