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徐霞客游记 第32章

《徐霞客游记》第32章

作者:徐宏祖 字数:2845 书籍:徐霞客游记

  陈保明一听完姜老头子的话,蓦的回头,绝尘而去,口中嚷道:“多谢你老不加处罚,我不麻烦你们了。”他是负气而去了。

  陈保明负气而去,竟将姜老头子请他通知丁晓的事置之脑后。原来陈保明胸襟比较狭隘,想法也与姜老头子有很大的不同。他知道了晓是为拒婚出走的,同时他在江湖上这么多年,也时时听得武林前辈谈起丁剑鸣为人,多数说他结交官府,轻视同道,陈保明听得多了,自然对丁剑鸣没有好感。如今听得姜老头子要他转告丁晓,要丁晓回家,他从心底就产生反感。所以在姜老头子郑重交托时,他只是“哦”了一声,不置可否。事情过后,他更是心中冷笑,暗暗骂道:“这老家伙,还想我给他把丁晓拉回去呢。哼,一定不是好路道。”他又忆起当他提起义和团,想给他们“指引”时,姜老头子那副神情,他更是越想越不高兴,以为姜老头子纵非官府鹰犬,也定是敌视义和团的人。他不知道义和团的总头目却正是这“老家伙”的徒弟。

  不但此也,陈保明因为少年气盛,这次给人打败戏弄,觉得是一大耻辱的丢脸之事。因此他非但不通知丁晓,对什么人也没有提起。也正因此,所以朱红灯找他的师父,一连几年都找不到。

  按下陈保明不表,再说姜老头子目送陈保明去后,长叹一声,折回原路。姜凤琼紧跟着问道:“爷爷,你今天是怎么回事,我们不向荏平进发找朱师叔去,折回来作甚?”

  姜老头子茫然远望,良久,良久,始凄然说道:“孩子,我不想去找你的朱师叔了!起初我以为丁晓在义和团中,如今既知道他不在了,我何必急急前去。太极陈是当代武林名宿,丁晓在那里,不消几年,就会给铸成一个人物。在那里也不会出什么岔子。我已经通知了太极陈的侄子,也就不负丁剑鸣的嘱托了。

  “再说,你师叔的行事,连我也不明白。我从河北到山东,暗中探听,人人都说义和团变了。以前是‘反清复明’,现在却是‘扶清灭洋’了。孩子,你不见沿路有一些拳厂,不是堂而皇之的挂出字号,分明是得到官府的允许吗?咳,红灯此人心雄胆大,做事每出人意料之外,我就怕他走错了路时,我这个做师父的也难下台。”

  姜老头子的心情就是这么矛盾,以前他怕跟朱红灯“造反”,会连累自己的孙女儿成天过波涛起伏的生涯;现在又怕朱红灯变节投降,使自己也挨人责骂。他的确没有深知自己的徒弟,也想不到策略上的运用。朱红灯的“改变”有其错误,但却绝非“投降”。

  姜老头子不了解这些,姜凤琼姑娘也想不透其中道理。她很单纯地觉得“灭洋”值得拥护,因为她也曾见过当时“吃教的”人怎样借外国教堂的势力欺压平民;但“扶清”却是不该。因此她听爷爷一说,也没了主意了。她是爷爷亲自抚养成人的,感情上也离不开爷爷。她甩了甩头,慨然说道:“爷爷,我随你的意思。你说,咱们该往哪里去?”

  姜翼贤凝视着他的孙女儿,叹道:“孩子,只是连累你随我奔波了。我们绕道河南,出潼关到陕西去吧。”

  姜老头子的朋友是万胜门的老掌门管羽祯,以前也曾到过保定。廿年前回陕西原籍,许久不通音讯了。在保定时姜老头子和他最为相得。

  这番跋涉长途,姜老头子更有经验了。时当秋冬之交,他给姜凤琼买了一顶大风帽,恰可把耳环痕遮着。他笑道:“琼儿,你以后行动,可得更小心了。不然再遇着第二个‘陈保明’,有得你麻烦的呢!”

  姜老头子携着姜凤琼自山东入河南、至陕西,越过嵩山,越过秦岭,时节已是初冬,气候越北越冷,寒风卷雪,飞砂扑人, 姜凤琼很是不惯。

  可是气候寒冷倒还事小,更令他们提心吊胆的,是时时害怕鹰犬的追踪。他们在保定杀死索家武师和两名从京城来的官差后,已是“钦犯”了。清廷行文各处,指名追捕。好在当时“钦犯”不止他一个(例如“匕首会”中的重要头目就都是“钦犯”),他们隐蔽得也好,所以没有给公门的人发现。但虽然如此,也受了几场虚惊。

  更不幸的是:他们辛辛苦苦地到了陕西,始知道管羽祯已经死了。万胜门的掌门位子已传给他门中的长辈者拳师刘展鹏的儿子刘云英,总“堂口”也移到山西去了。

  姜老头子在陕西没有熟人,他不能逗留,他也不能折回南方。因为自入陕西后,他就好像发现有人跟踪着他。常常在很偏僻的道路,也会出现神情奇怪的人物,像鬼魅般窥伺在旁,幸好姜老头子祖孙功夫都非常人可比,一有疑窦,便想法把跟从的人抛在身后。

  姜老头子既不回南,又不愿在陕西逗留,他就索性更向西北走,一路自潼关、沿渭水,直至宝鸡,穿过大散关入甘肃。他入甘肃,除逃亡,还有另外一件事情,以后再表。

  甘肃地势属于西北的黄土高原,秦岭、六盘诸山,川原相间,山峰夹峙。越深入越觉漠砾荒凉,人烟稀少。更兼冬已渐深,苦寒透骨,加以时而大风扬沙,时而冰川阻路。姜老头子惯历风霜,还不觉得怎样,姜凤琼姑娘可是第一次到西北荒凉之地,功夫虽好,却不习惯气候水土与艰苦旅途,才过大散关,已觉精神不支,入了甘肃数百里,行过天水,就病起来了。

  天水位于渭水上游,东南的麦积山是魏、唐时代佛教最昌盛的地区之一,虽然时历千年,已经衰落,可是到底还有一些古寺,未曾崩妃。姜老头子好不容易找到一间佛像倾颓、无人主持、荒凉到极点的古寺。当下也顾不得许多,随便打扫了一下,就叫姜凤琼进去权且歇息。他就在寺中扫集积雪,烹起茶来。好在姜凤琼并非大病,吃了热茶,精神稍见好转,只是两颊还是发烧,红得可怕。

  姜老头子见孙女儿发烧得很厉害,一定要她躺下,将随身的两张薄毡和自己的老羊皮袄都给她盖上。姜凤琼起先还噘着 嘴儿,不肯安息,但终于给她爷爷哄得服贴了。

  姜老头子伏侍孙女睡后,独自走出野寺山门,信步徘徊。只见遍山遍野,积雪皑皑,月亮照在雪上,掩映流辉,月光也像分外寒冷。

  姜老头子信步徘徊,思潮起伏,只听得远处角声鸣咽,胡前隐隐,似是边城戍卒,遥寄乡思。姜老头子泪咽心酸,不禁喃喃自语道:“我这是碰着什么蝎子命(坏命运)?风烛残年,也不能平安渡过,还要连累了琼儿!”

  “爷爷,你怎么还不安息?有这些兴趣赏雪,和谁说话呀?”姜凤琼姑娘不知什么时候又爬起来了。

  姜老头子啐她道:“你这小淘气,怎不好好去睡,又爬起来了?你这是在病中呀,不听话,要爷爷给你担心。”

  姜凤琼娇笑道:“爷爷,我睡得闷了,我看月亮这么好,就忍不住起来了,哎,爷爷,我可听见你自言自语呢!”

  姜老头子尴尬地笑道:“小鬼头,你听见什么了?”

  姜凤琼不理他的插问,一本正经地往下说道:“爷爷,你并没有碰着什么蝎子命,我看,这世界本来就不许一个人安安静静地渡过一生嘛!你不管‘闲事’,闲事也要来管你。拿小的来说,好像我嘛,我们和索家风马牛不相及,但他们偏偏要给我找麻烦。拿大的来说吧,比如朱师叔那班人,难道不是好人?可是早些时也不是给朝廷当成十恶不赦的叛贼追捕?爷爷,这几年来,我在外面也看得多了,老百姓头上,上有官府,还有洋人,他们给欺压得比我们还惨得多呢!你说老百姓们谁不想安安静静过日子,可是又有谁能安安静静过日子?”

  姜老头子怔了一怔,听她滔滔不绝他说了一大篇,笑道:“我的好姑娘,懂得说大道理了,我真说不赢你了。你的这些道理,我都懂,我看得比你更多。一个人是难以一生都得安逸的。可是得过且过,我也不想像红灯他们那样,豁出性命来,成天担惊吃怕。”

  姜凤琼姑娘皱了皱眉,正想再说。忽听得她爷爷惊呼道:“琼儿,赶快进去,暗器不能离手!远处有人来了!”

  欲知来者何人?请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