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徐霞客游记 第185章

《徐霞客游记》第185章

作者:徐宏祖 字数:2914 书籍:徐霞客游记

  郡之经流也。

  郡境所食所燃皆核桃油。其核桃壳厚而肉嵌,一钱可数枚,捶碎蒸之,箍搞为油,胜芝麻、菜子者多矣。

  驼骑至,即东下坡,渡北来溪身。以铁索架桥亭于其上,其制仿澜沧桥者,以孔道所因也。度桥东,即北上坡,循东山之麓,北向而登。是时驼骑一群,以迟发疾趋,余贾勇随之。上不甚峻,而屡过夹坑之脊,三里,从脊上西望望城关,只隔一峡也。

  又北上,两过旁坠之脊,三里,忽随西坡下。

  转一拗,复一里,越一西突之冈。由其北下,环山为坞,有坪西向而拓,丰禾被塍,即西突之冈所抱而成者。一里,陟坪而北,又下,连越二小溪,皆从东南腋中来下西峡者。其处支流纵横,蹊径旁午,而人居隐不可见。

  从此复北上五里,有两三家倚冈头,是为二十里哨。登冈东北,平行其脊。一里,复转东向,循冈北崖下。又里余,则有溪自东峡来。余初以为既登冈,历诸脊,当即直上逾东大山,而不意又有此溪中间之也。既下,乃溯流东入峡。半里,其水分两峡出,一西南自冈脊后,一北自大岭过脊处。

  乃依南麓涉其冈后之流,溯北涧之左,复北向上,盖即两水中垂之坡也。于是从丛木深翳中上,二里,逾一冈,复循南崖之上行。一里余,又穿坳而西,临西崖之上。两崖俱下盘深箐,中翳丛木,而西箐即顺宁北坞大溪源所出矣。

  又穿夹槽而上半里,循西箐北崖上。

  西北平行一里,转入北坳。平透坳北一里,其脊南之菁,犹西坠也。半里,复入夹壁之槽。平行槽中半里,亦有上跨之树。又北一里,稍高,有石脊横槽底,即度脉也。此脊自罗岷山东天井铺南度,迤逦随江西岸,至此为顺宁东山、云州北山,而南尽于顺江小水之口;若罗岷大脊,则自南窝东北折而南,自草房哨而去矣。已出夹槽,东北坠坑而下。一里,即有水自东南腋飞坠下西北坑者,路下循之,与白沙哨之东下者,同一胚胎。又东北陟脊,度脊再上,共三里,有四五家踞冈头,是为三沟水哨。盖冈之左右,下坠之水分为三沟,而皆北注澜沧矣。又东北下七里,盘一冈嘴。又下三里,有一二家当路右,是为塘报营。

  又下三里,过一村,已昏黑。

  又下二里,而宿于高简槽。店主老人梅姓,颇能慰客,特煎太华茶昆明产名茶,亦为云南三名茶之一饮予。

  十五日平明,东北下破。坡两旁皆夹深崖,而坡中悬之,所谓高简诸村庐,又中踞其上。二里,转坡北,下峡中。一里,复转东北,循坡而下。四里,始望见澜沧江流下嵌峡底,自西而东;其隔峡三台山犹为夙sù早雾所笼,咫尺难辨。

  于是曲折北下者三里,有一二家濒江而居,是为渡口。

  澜沧至此,又自西东注,其形之阔,止半于潞江,而水势正浊而急。甫闻击汰tì水波声,舟适南来,遂受之北渡,时驼骑在后,不能待也。

  登北岸,即曲折上二里余,跻坡头。转而东行坡脊,南瞰江流在足底,北眺三台山屏回岭北,以为由此即层累而升也。又闻击汰声,则渡舟始横江南去,而南岸之驼骑,犹望之不见。乃平行一里,折而北向逾脊。半里,乃循东崖瞰西坞北向行。二里,始望见三台村馆,在北山之半,悬空屏峙,以为贾勇可至。

  又一里,路盘东曲,反渐而就降,又二里,遂下至壑底。壑中涧分二道来,一自西北,一自东北,合于三台之麓,而三台则中悬之,其水由西坞而南入澜沧。乃就小桥渡东北来涧,约一里,即从夹中上跻中悬之坡。曲折上者甚峻,六里,始有数十家倚坡坪而居,是为三台山,有公馆焉。又东北瞰东坞循西崖而上,十二里,蹑南亘之脊,其脊之东西坞,犹南下者。又蹑蹬三里,有坊,其冈头为七碗亭者。冈之东,下临深壑,庐三间缀其上,乃昔之茶庵,而今虚无人矣。又上里余,盘突峰之东。其峰中突,而脊则从北下而度,始曲而东起,故突峰虽为绝顶,其东下之坞,犹南出云。乃踞峰头而饭。其时四山云雾已开,惟峰头犹霏霏酿氤氲气。

  由峰北随北行之脊,下坠一里余,乃度脊东突,是为过脉。是山北从老君山南行,经万松岭、天井铺度脊南来,其东之横岭,西之博南二脊,皆绕断于中,惟此支则过此而南尽于泮山。从其北临西壑行,再下再上三里余,有哨房当路,亦虚无栖者。又东北随岭脊下六里,循东坞,盘西岭,又下二里,乃北度峡中小石桥。其水从西峡来,出桥而合于南峡,北从阿禄司东注于新牛街,入漾濞者也。石桥之南,其路东西两岐:东岐即余所从来道,西岐乃四川僧新开,欲上达于过脊者。度桥,即循北坡临南壑东北上。三里,蹑冈头,有百家倚冈而居,是为阿禄司。

  其地则西溪北转,南山东环,有冈中突而垂其北,司踞其突处。其西面遥山崇列,自北南纡,即万松、天井南下之脊,挟澜沧江而南者;其北面乱山杂沓,中有一峰特出,询之土人,即猛补者后山,其侧有寺,而大路之所从者。

  余识之,再瀹汤而饭,以待驼骑。

  下午乃至,以前无水草,遂止而宿。是夜为中秋,余先从顺宁买胡饼即烧饼一圆,怀之为看月具,而月为云掩,竟卧。

  十六日昧爽,饭而北行。随坡平下十里,而下更峻。

  五里,至坡底,东西二坞水来合而北去,乃度东坞小桥,沿东麓北行坞中。随水三里,又一溪自东峡来,渡其亭桥。又北一里,渡一大溪亭桥,是为猛家桥。

  水由桥东破峡北出,路从桥北逾冈而上。其冈东绾溪口,有数家踞其上。从其北下,复随溪行西岸,曲折盘坞十二里,有百家之聚踞冈头,东临溪口,是为新牛街。

  俱汉人居,而地不开洋,有公馆在焉,今以旧街巡司移此,由其北西北下二里,有小江自西而东,即漾濞之下流也,自合江铺入蒙化境,曲折南下,又合胜备江、九渡、双桥之水,至此而东抵猛补者地名,乃南折而环泮山,入澜沧焉。江水不及澜沧三之一,而浑浊同之,以雨后故也。

  方舟渡之,登北岸,即随江东南行。

  半里,随江东北转,遂循突坡而上。二里,登南突之坡,下瞰隔江司,与阿禄司溪出江之口对,江流受之,遂东入峡,路从北山之半,亦盘崖而从之。半里,有一家独踞冈头,南临江坡而居,颇整。又东三里,有削崖高临路北,峭壁间有洞南向,其色斑赭,即阿禄所望北面特出之峰,此其西南隅之下层也。又东四里,有两三家倚冈而居,是为马王箐,江流其前峡中,后倚特出崇峰。东望遥壑中开,东北坳中有管盘峡而下,西与江流合而南去,其东南两峰对峙,夹束如门,而江流由此南出焉。

  乃瀹汤而饭于村家。

  由村东北上三里余,兴特出祟峰之南,其下江流峡中,至此亦直南去。又东北二里,盘其东南之垂支,有两三家踞冈上,是为猛补者,亦哨寨之名也,于是逼特出崇峰东南麓矣。其东下盘壑中回,即东北桫松哨南箐之所下者;其正南江流直去,恰当两门之中。

  又从门隙遥见外层之山,浮青远映,此乃谰沧江畔公郎之境矣。又东北盘崖麓而上,二里而下。半里,忽涧北一崖中悬,南向特立,如独秀之状,有僧隐庵结飞阁三重倚之。大路过其下,时驼马已前去,余谓此奇境不可失,乃循回磴披石关而陟之,阁乃新构者,下层之后,有片峰中耸,与后崖夹立,中分一线,而中层即覆之,峰尖透出中层之上,上层又叠中层而起。其后皆就崖为壁,而缀之以铁锁,横系崖孔,其前飞甍叠牖屋脊飞翘,窗户重叠洞开,延吐烟云,实为胜地,恨不留被昆pú包袱于此,倚崖而卧明月也。隐庵为瀹茗留榻,余恐驼骑前去不及追,匆匆辞之出。此岩在特出崇峰东南峡中,登其阁,正南对双突之门。门外又见一远峰中悬,圆亘直上如天柱,其地当与澜沧相近,而不知为何所。隐庵称为钵盂山,亦漫以此岩相对名之耳;又谓在江外,亦不辨其在碧溪江名外,抑在澜沧外也。

  由其东又上坡,二里,登东冈。又东北迢遥而上,八里而至桫suō松哨。是哨乃东来之脊,西度而起为特出崇峰,南尽于碧溪江东北岸,是为顺宁东北尽处,与蒙化分界者也,以岭有桫松树最大,故名。时驼骑方饭于此,遂及之。又随脊东上四里,转而北,登岭头,是为旧牛街。是日街子犹未散,已行八十里矣。此东来度脊之最高处,北望直抵漾濞,其东之点苍,直雄插天半;南望则瓦房突门之峰,又从东分支西绕,环壑于前;西望则特出崇峰,近耸西南,江外横岭诸峰,遥环西北,亦一爽心快目之境矣。

  于是北向随岭下,二里,盘崖转东,循脊北东行,八里,至旧巡司。又东北下二里,盘南壑之上,有路分岐:逾脊北下,想北通漾濞者;正路又东随脊。

  二里余,逾东岭北下,于是其峡北向坠,即随峡东坡东北行。五里,至瓦葫芦,有数十家倚坡嘴,悬居环壑中。坡东有小水,一自西腋,一自南腋,交于前壑而北去。

  则此瓦葫芦者,亦山丛水溢之源也。

  是夜宿邸楼,月甚明,恨无贳shì赊,借酒之侣,怅怅而卧。

  十七日昧爽,饭而行,即东下坡。一里,渡西来小水,循北山而东。半里,南来小水与之合,同破峡北去,路亦随之,挟山北转,一里,有亭桥跨其溪,曰广济。渡而东,循东麓北行二里余,有峡自西山来合。又北五里,北壑稍开,水走西北峡去;又有一水自东峡来合,其势相埒,即溯之入。

  东行里余,有小桥架其上,北度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