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处世与礼仪 第192章

《处世与礼仪》第192章

作者:佚名 字数:3000 书籍:处世与礼仪

  微笑、轻笑、大笑都要出于自然。然而大笑可以有但不可以让它在脸上呆久了,不然的话不但脸部肌肉受不了,礼仪也不允许。只有精神不正常的人才有可能不停地大笑,而不顾及别人。如果对任何人都抱以轻笑,会使人误解这种笑的含义,使人感到莫名其妙,或感到自己被嘲弄,或是感到自己有什么不妥。而微笑是最被人们所欣赏和接受的笑的形式。

  1.微笑的魅力

  微笑是人良好心境的表现,说明心底平和,心情愉快;微笑是善待人生、乐观处世的表现,说明心理充满了阳光;微笑是有自信心的表现,对自己的魅力和能力抱积极和肯定的态度;微笑是内心真诚友善的自然表露,说明心底的坦荡和善良;微笑还是对工作意义的正确认识,表现出乐业敬业的精神。

  微笑是文明经商的重要内容,是市场中不可缺少的魅力,是开发不尽的资源,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法宝,是服务行业的一种特殊需求和基本要求。

  微笑是一个法力无边的“魔女”,它可以让你不费吹灰之力,却生意兴荣;它可让你减少工作失误,带来利润的增长;它可让你节节高升,直步青云。

  微笑可以表现出温馨、亲切的表情,能有效地缩短双方的距离,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从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它能产生一种魅力,它可以使强硬者变得温柔,使困难变得容易。所以微笑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是广交朋友、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

  当你跟朋友吵了一架之后,忽然有一天见面时,看到他给你送过来一个真诚友善的微笑,你还会像刚吵完架似的对他疾恶如仇吗?

  面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如果能用微笑来接纳对方,可以反映出你良好的修养和挚诚的胸怀。另外微笑对于自己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在为自己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同时,促进个人的身心健康。“笑口常开”的人,往往会给自己一种心理暗示,并产生积极的反馈,使自己活得开心快乐。

  2.微笑的要求

  不可以假装。应该笑的真诚、适度、合时宜。想要笑得好很容易,只要你把对方想象做是自己的朋友或兄弟姐妹,就可以自然大方、真实亲切地微笑了。

  要发自内心。当一个人心情愉快、兴奋或遇到高兴的事情时,都会自然地流露出这种笑容。这是一种情绪的调节,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决不是故作笑颜、故意奉承。发自内心的微笑既是一个人自信、真诚、友善、愉快的心态表露,同时又能制造明朗而富有人情味的生意气氛。发自内心的真诚微笑应该做到笑到、口到、眼到、心到、意到、神到、情到。

  要适度。虽然微笑是人们交往中最有吸引力、最有价值的面部表情,但也不能随心所欲,随便乱笑,想怎么笑就怎么笑,不加节制。试想一个这样的场景:在餐厅吃饭时,坐在你对面的是你的一位朋友,你对她微微一笑,可能她会觉得你非常欢迎她与你共同进餐。可当你面前坐的是一位陌生人的话,你吃一口饭对他笑笑,吃一口饭,抬头看见他,又笑笑,这样一次两次可以,如果次数多了,就会让对方心里发毛:这个人是不是有问题?她也许会以最快的速度换到别的位置上去。所以说,笑得得体、适度,才能充分表达友善、诚信、和蔼、融洽等美好的情感。

  3.微笑的练习

  微笑的时候,先要放松面部肌肉,然后使嘴角微微向上翘起,让嘴唇略呈弧形。最后,在不牵动鼻子、不发出笑声、不露出牙齿,尤其是不露出牙龈的前提下,轻轻一笑。

  引导练习法。闭上眼睛,调动感情,并发挥想象力,或回忆美好的过去或展望美好的未来,使微笑源自内心,有感而发。

  镜子练习法。使眉、眼、面部肌肉、口形在笑时和谐统一。

  当众练习法。按照要求,当众练习,使微笑规范、自然、大方,克服羞涩和胆怯的心理。也可以请观众评议后再对不足的地方进行纠正。

  微笑必须注意整体配合。微笑虽然是一种简单的表情,但要真正地成功运用,除了要注意口形外,还须注意面部其他各部位的相互配合。一个人在微笑时,目光应当柔和发亮,双眼略为睁大;眉头自然舒展,眉心微微向上扬起。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眉开眼笑”。除此以外,还要避免耸动鼻子与耳朵,并且可以将下巴向内自然地稍许含起。

  要切记不要使自己的微笑,变成假笑、媚笑、冷笑、窃笑、嘲笑、怪笑、大笑、狂笑等。一定要做到让它体现个人内心深处的真、善、美,要做到心灵的微笑。

  每当你烦闷、恼怒、郁郁寡欢的时候,不妨强迫自己露出笑脸,而且还可以拿着一面小镜子,对照着自己的“苦瓜脸”、“驴脸”和笑脸,哪一种会让你变得更加轻松。对着镜子的几次勉强微笑后,相信你的心情真的会好多了。

  试想,如果一位陌生人正对着你微笑时,你是不是感觉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你和他接近;如果你看到的是一张“苦瓜脸”、“驴脸”,肯定会对这种人敬而远之的。

  笑,是无声的语言,但是“无声胜有声”。所以每个人都可以随身带一面小镜子,每当生气、厌恶、消沉的时候,强迫自己来个微笑,养成每天早晚“变”个笑脸的好习惯。

  问候与回应

  路若遇见熟人,要主动打招呼,互相问候,不能视而不见,把头扭向一边,擦肩而过。这是最基本的礼貌要求。但也不宜在马路上聊个不停,影响他人走路。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在路上遇到不很熟悉的异性很觉尴尬,不打招呼显得不礼貌,打招呼又不太好意思,或怕对方误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位女士偶然在路遇见不很熟悉的男士,理应点头招呼,但不要显得太热情,亦不要用冷冰冰的面孔来点头;一位男士偶然在路遇见不太相熟的女士,应首先打招呼,但表情不可过分殷勤。

  见到很久不见的老朋友,不要大声惊呼,也不要隔着几条马路或隔着人群就大声呼唤,如果边喊边穿马路,那就可能会有危险了。寒暄之后,如果还想多谈一会儿,应该靠边一些,避开拥挤的行人,不要站在来往人流中进行攀谈。

  两人以上同行遇到熟人时,你应主动介绍一下这些人与你的关系,如"这是我的同事",但没必要一一介绍,然后应向同伴们介绍一下你的这位熟人,也只要说一下他(她)与你的关系即可,如"这是我的邻居".被介绍者应相互点头致意。

  如果男女两人一同上街,遇到女士的熟朋友,女士可以不把男伴介绍给对方,男士在她俩寒暄时,要自觉地隔开一定距离等候,待女伴说完话后继续一同走;女士对男伴的等候应表示感谢,且与人交谈的时间不可太长,不应该让同伴等很长时间。如果遇到男士的熟朋友,男士应该把女伴介绍给对方,这时女士应向对方点头致意。如果是两对夫妇或两对情侣路遇,相互致意的顺序应是:女士们首先互相致意,然后男士们分别向对方的妻子或女友致意,最后才是男士们互相致意。

  总的来说,路上遇到熟人,谈话时间不可过长。如果有很多话要说,可以找一个交谈场所,或另约时间、地继续交谈。

  争执与论辩

  在商务交往中,特别是在某些正式的场合,为了捍卫民族利益或单位利益,有时免不了要同交往对象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争论某些问题,辨别谁是谁非。这也是人们所说的争执与论辩,通常它也称作争辩。

  既使是势在必行,义不容情,进行必要的争辩时,也须先礼后兵,礼让三分。

  商务礼仪认为,在进行争辩时,应考虑的头等大事,是它有没有实际意义。

  一般来说,为公事而进行争辩是必要的,为私事进行的争辩则意义不大。为大事应当进行争辩,并且应当据理力争;为小事则宜求同存异,不必非“争”不可。

  还须静思三个细节性问题:一是自己争辩胜利后,对自己是利大还是弊大?不妨“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害相权取其轻”。二是自己争辩的欲望,是出自理智抑或情感,若为情感而冲冠一怒,则毫无必要。三是自己对争辩对手有无敌意或成见?如果有,则务必克制、冷静,不要血气方刚,火上浇油,“浮想联翩”,不能自已。

  在进行争辩时,应当注意的第二件大事,是务必切记对事不对人,勿忘常存敬人之心。

  “两国交兵,各为其主”。有道是:“商场无父子”,在利益的问题上发生了争辩,实属自然。因此切勿“一不作,二不休”,翻脸不认人。“你对我不仁,休怪我无义”。一上场就揭无底,算总账,口出恶言,想置人于死地。

  争辩不是争吵,更不是恶妇骂街,所以在争执辩论的过程中,依旧要文明礼貌,要始终如一地尊重交往对象,维护其自尊心,要晓之以“礼”,动之以情。

  “台上是对手,台下是朋友”。明白了这一道理,在争辩时,就应对对手口下留情,常存理解与同情之心,常常设身处地地替对手想一想。有理不在言多,有礼嘴上留情。依靠揭发隐私,说人家“腋臭”,骂人家“口臭”,而不是依靠真才实学暂居上风者,绝不是英雄好汉。

  在争辩之中,需要注意的最后一件大事,是应当有备而来,慎重应战。简言之,就是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争辩问题时,可以先声夺人,也可以后发制人。但不论“出卖”在先在后,都应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注意如下三点:

  一是语气要自然、果断。这是维护自尊与自信的需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