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春来归梦满清山 33 汾水•雁丘

《春来归梦满清山》33 汾水•雁丘

作者:白云青枫 字数:4085 书籍:春来归梦满清山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

  以前总觉得到了晋陕一代,便会是群山险恶、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坡,艰苦的劳作,沉重的锄头,还有一排排干瘪的玉米“刷啦啦”的在风中颤抖…

  而如今沿着汾河顺流而下,看着两岸的青山相对而立,河水一泻千里,山花野草相映成趣,才明白那歌中的唱词诚不欺我,中原大地,原来也会有这样自在而诗意的美。

  阿禛背着手立在船头,瘦削的脸上显出几道淡淡的纹理,他的目光有些陶醉的逡巡着天空、山川、河流。我忽然惊讶的发现,面前的身影竟然闪烁着一丝神圣而陌生的光辉。或许是一直离得太近了,当我忧伤的寻找着他的怀抱,当我幸福的依偎着他的情怀,我却恰恰忽略了那一点----他还将是雍正,是需万万人仰视才见的一代君主。

  “想什么呢?”一愣神的功夫,未来的皇上已经到了我的跟前。

  “皇上!”那别扭的称呼竟不自觉地从嘴边溜了出来。

  “你说什么?”四爷那张万分质疑脸伸了过来。

  心理暗叫“该打”,这样的话怎么能胡乱往外扔呢?急忙掩饰的笑了笑道:“秦穆公泛舟之役,汉武帝饮宴中流,唐高祖龙兴并州,玉儿是觉得这汾河跟历代的皇上还真是有些渊源呢。”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四爷的脸色一松,抬头望着前方迂回曲折的河道,“说得不错,汾源灵昭,本为晋地之根本,到该有些沧海横流的大气。”

  我拽着他的胳膊,半分娇嗔半分仰慕地说:“江山代有才人出,既然旧时的盛况无缘得见,能同当世的大英雄一起泛舟江上,却也是玉儿的荣幸呢。”

  “小丫头,什么时候学会奉承人了?”他伸手抬起我的下颌,挑起的眉毛似有几分讥诮的味道。

  我苦着脸咧了咧嘴角:“跟着你阿玛这样的全才,想不长进都难呢!”

  四爷的眼波一闪,嘴角噙着意味不明的笑意问道:“那皇阿玛还教了你什么,江山代有才人出?”

  我再一次对自己乱说话的习惯表示鄙视,顺便对赵翼同志出生的如此之晚略微表达了一下不满,随即迎上四爷探寻的目光,柔声说:“是玉儿想告诉你,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十数年。”

  他没有说话,只放平了眼光,望向极远的地方,明亮的黑眸中好似沉思,又仿佛是憧憬,一波一波的荡起,又一丝一丝淡淡的滑过…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

  哥哥你出村口,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走路走那大路口,人马多来解忧愁。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

  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汪汪的泪水肚里流。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只盼你哥哥早回家门口…

  一曲婉转悲凉的《走西口》从身后传来,我们两个不约而同地回头望去,原来是撑船的乔老汉正唱得兴起,竟把女孩子的几句情话吼的高亢入云。看见我们都回头愣愣的望着他,也没有一点停下来的迹象,反而半闭着双眼,唱得更加投入了。

  早就知道这《走西口》是一首古老的山西民歌,只是没想到竟已流传了几百年。透过那悲凉的唱腔,仿佛看见,刺眼的阳光照着脚下黄土铺就的山路,低矮的篱笆墙上正映着一个恋恋不舍的身影。他忍住眼中的泪水,心底的不舍,决然的迈开脚步,迎向一片不可预知的未来…崎岖的小路上,是谁的目光还在牵绊,是谁的歌声在长夜中响起,即使没有杨柳岸、晓风残月那样旖旎煽情的布景,这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愁绪,却依旧是心灵最深处的记忆。

  “老人家,这儿歌唱得可是有味道。”没想到身边的四爷竟会和我一般动容。

  “没啥,自己家乡的调调,瞎唱。”乔老汉抹了抹嘴,一副淡然自若的样子。

  “不是,汾河上往来的客官都喜欢听我爷爷唱歌呢。”一个稚嫩的童声,语气里充满了自豪。

  “小女娃子家家的,净瞎说。心里闷得慌,随便唱唱。” 乔老汉呵呵笑了两声,依旧沉闷的摇着橹。

  四爷到好像来了兴致,走到乔老汉身边问道:“老人家哪里人氏?”

  “俺们祖籍河曲,家里太穷了,交不起税,只好带着这娃儿到汾河上混口饭吃。”提到家乡,乔老汉下意识的皱了皱眉,黑黝黝的脸上几道皱纹有如斧凿刀刻。

  “您唱的这《走西口》就是河曲的民歌?”我好奇的插了一句。

  “夫人说的是呢,俺们那地方穷啊,春天吃不上粮,男人们就只能到口外去,村里的女人们…唉!” 乔老汉目视着小女孩,重重的叹了口气,“小喜子她爹去了十年,再也没有回来,她娘一气之下,就扔下她跟别人跑了。”

  我蓦然点了点头,费劲的把目光从乔老汉的身上拔了出来,有些伤感的转向波光粼粼的水面,金色的光芒映得我有些睁不开眼睛,脑海里却执拗着很久以前听过的一个故事: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回到家乡,第一眼看到的总是自己的恋人变成了别人的老婆。突然很冲动的佩服小喜子的爹,竟然会做出如此明智的抉择。只要他不回来,就不会看到爱人的背叛;只要他不回来,就会在亲人心里存着希望。

  或者,真正的他,早已把另一个终点当作了自己的故乡,也许他也忘记了古老的水井边被她抱在怀里的那个姑娘,也许,也许爱情只是我的一个幻想…

  “爷爷,爷爷你快看呀!”

  小喜子兴奋的尖叫把我从杂乱的思绪中拽了出来,循声望去,发现她瘦弱的小胳膊死命的揪着一张收起的渔网,网中似有两只大鸟正冲着岸边拼命的扑腾着。

  乔老汉闻声便把橹放到了一边,帮着小喜子一起把网拽了上来。我终于看清了网中是两只野鸭,一只体型较大,雪白的翅膀,头和脖颈带着暗绿色的金属光泽,圆圆的小眼睛仿佛喷射着愤怒的火焰;另外一只小小的躲在他怀里,探着长长的脖子依旧在向岸边的苇丛里张望,棕灰色的羽毛微微的颤抖着。

  乔老汉围着野鸭仔细地看了看,嘴里自言自语的嘟囔着:“这个时候,雌的这只该下蛋了才对。”突然抬起头,一脸兴奋的笑容,对着小喜子道,“娃儿,咱们去岸边看看,一定还有野鸭蛋。”

  我仿佛看见一盘盘烤熟的鸭肉和鸭蛋在我的眼前盘旋,忽然又变作一对白雕对着光滑的石壁直直的冲了过去。“不要!”我竭尽所能得叫了出来,耳中却只听到一声声凄婉的哀鸣。

  “玉儿,玉儿,你怎么了?”好像是阿禛的声音,我伸手揉了揉眼,才看清楚他一脸焦急的神色。

  “不要,阿禛,放了他们吧。”我抬手指着那对湿漉漉的野鸭,疲惫的冲他笑了笑,却感觉一颗大大的泪滴缓缓的滑过了面庞。

  他突然把我横抱了起来,向船舱里走去,只冷冷的扔下一句话:“戴总管,给老爹五十两银子。”

  舱底的空气有些浑浊,但我却把头深深的埋在他的怀里,仿佛只有这样,才能阻止心底的悲伤逆流成河。自从那天在康熙的安排下,意外的跟阿禛相遇,他只匆匆地向我讲述了在曲阜是如何收到皇上的密旨让他把十三阿哥带到五台山,然后又给他们夫妇安排好在当地的住处,对外只是宣称十三福晋到宗人府照料胤祥,却绝口不提我们失去的那个孩子。

  我明白这已经是康熙所能做到的极限了,当他的爱与尊严冲突在一起,他所做的选择已经是再仁慈不过了。在帘子后面等待兆佳氏的是盼望已久的丈夫,而一个恶作剧式的玩笑,也把我又带回了阿禛身边。我猜,其实这也是一个小小的警告,对于那些敢于挑战他的权威的人,也许他并不讨厌,但也是存在容忍的极限的。

  只是我的孩子,只有他,走进一片深不见底的黑暗中,就再也回不来了。

  “玉儿,我们还会有的。”头顶上他的声音有些嘶哑。

  我拉着他的手,垫在自己跳得有些急促的心上,尽量放慢了声音说:“阿禛,我想去个地方…”

  “雁丘,我陪你。”

  当我抚摸着高大的黄石碑,轻声念着那一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眼前仿佛看见那绝望的雄雁,向着青色的地平线,振翅而下,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完美的一次飞翔。散落在半空中的毛羽,宛若凋谢的繁花,随春归去,只留下几块顽石,一抔黄土,在过往的红尘中纪念着那一段缠绵凄绝的爱恋。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思云间两分张。

  平林漠漠,荒烟如织,一只孤独的大雁,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却再也望不到那相伴一生的爱侣,当无情的命运让他们的爱情阴阳两隔,他却无畏的选择在了在另一个世界中的永生。

  几丝没由来的痛楚,仿佛汩汩东流的汾河水,自胸中激荡而过,却将我的心冲刷得干净透亮。举首望天,淡淡的蓝色中不见一抹云彩,好似遥远的沙漠中一方恬淡的湖泊。

  感觉身后有人走了过来,回头一看,却是四爷拎着两个小酒壶走了过来。他冲我扬了扬手,道:“咱们就在这汾水岸边,席地而坐,举杯怀古,夫人意下如何?”

  我点点头,拣了水边的一处高地坐下,倒了杯酒,撒在地上,算是对那两只刚烈坚贞的大雁的祭奠。

  四爷竟也倒出一杯酒,微抿了一口,撒在地上,然后望着我道:“人心不古,有的竟不及鸟兽之情来得真切。难为了这对痴情的雁儿,累世经年,倒是给人们作了个榜样。”

  我拿起酒壶给两个杯子添满了酒,随口问道:“爷若是那个猎人,看到那脱网的雄雁,随着爱侣悲鸣不已,可还会杀了那雌雁?”

  “会。”他皱了皱眉,却还是毫不犹豫的答了出来,“猎雁之人,本就以此为生,若是对飞禽走兽,全都心存怜悯,自己岂不要饿死了?”

  我徒然地摇了摇头,举起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冰凉清冽的白酒,却在心中燃起一团灼热的温暖,感慨道:“男人的心胸,终究是和女人不同,也许现实,只是专门为男人而设的舞台。”

  四爷一楞,仿佛从没听过这样的论调,想了想才说;“话倒是没错,那些风花雪月,情意绵绵的女儿心事,不是幻想,就是回忆。”

  我挪了挪身子凑到他身边,仰起头探寻的望着他的眼睛:“那男人眼中的爱情该是什么样子?”

  “看你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倒先猜猜看。”他的嘴唇婆娑着酒杯,看上去有些挑逗的意味。

  我笑着倚住他的肩膀,眯着眼睛说道:“我讲三个男人的爱情观,爷听听可有中意的。第一个,就在此处,玉儿就不罗嗦了。第二个是,六一居士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我顿了一下,抬眼望望他的神色,竟没有丝毫的变化,只好继续道:“这第三个嘛,也是唐诗,更悲伤了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我舔了舔嘴唇,又有些刻意的咳嗽了一声,可是还是没有任何的回应。好奇而又无奈的望上他的脸庞,却只看到平静而优雅的笑容,淡淡的眸子好似一潭幽深的湖水,将我的眼波悄无声息的收了进去。我拽了拽他的衣襟,有点生气的问:“就这么可笑?”

  “那倒不是,只是寻常了些。”他忽然站起身来,上上下下的打量着我,“不如这一句,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突兀的听到那唐朝第一美男的句子,想起那灿烂的诗话中隐约浮现出的温和的微笑和悲壮的结局。不自觉的低下头,忽然发现刚才脱去了斗篷之后,身上竟也是一身乳白色的汉家女的衣裙。嗔怪的瞥了他一眼,有些羞涩的道:“玉儿只是个平凡的女子,哪里配得上这样瑰奇美丽的句子?”

  “平凡?这两个字何曾与你相似?”他拉着我站了起来,手中的酒杯轻碰,交缠的双臂,浓烈的眼神,伴着相爱的两个人饮下一个迟到的交杯酒。

  仿佛记得我们好像扔掉了手中的杯子,听着身旁流淌的河水,持壶共饮,相视而笑…

  仿佛记得他紧紧拉着我的手,给我讲述一个小时候听来的故事:一对不被双方的家庭认可却倾心相爱的男女,有一天突然的消失了,当所有人都以为他们私奔了的时候,却被采莲人在荷塘里发现了相拥的尸体。等到仲夏的时候,荷塘里开满了荷花,却没有一株不是并蒂…

  仿佛记得我深情地回握过去,吻着他的眼睛,耳垂,喃喃的吟道: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

  小白很乖的回来补文了,各位大人手下留情,不要拍砖了吧!

  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

  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武元衡《赠道者》

  武元衡是武则天曾侄孙,唐元和年间拜相,因力主削藩,遭藩镇忌恨。元和十年六月三日早朝,为淄青藩帅李师道遣刺客暗杀。

  此诗虽名为《赠道者》,但应该是写给薛涛的。薛涛另有一首《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茫。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