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化宋 第254章 以老带新

《化宋》第254章 以老带新

作者:九州月下 字数:3130 书籍:化宋

  宝刀英雄,赵士程安静地立在一边,微笑看着这名年轻的将领伸手抚摸过一柄柄武器,然后在其中一杆上顿住,缓缓将其拔了出来。

  这柄长刀刀身狭长如月,刀头有回钩,宛如枪尖,刀背带着锯齿利刃,是按武经总要里八种制式长刀其中之一的掩月刀打造,可做刀枪两用,入手甚沉,一般人拿一会都会手酸,也只有武艺高强者,才能使用。

  看到对方爱不释手的模样,赵士程便知晓稳了。

  宗泽将韩世忠也唤进来,两位即将轮换的将领行礼后恭敬地坐在太子殿下下方,聆听圣训。

  “你们一定很奇怪,明明前些年,辽国与我大宋势成水火,还有宣和之辱,为何我等反而要救助辽国。”赵士程坐在上首,让人给他们上茶。

  岳飞恭敬道:“回殿下,唇亡齿寒,金人势大,若辽国难以抵抗,金据辽后,必然南下。”

  赵士程微微点头:“知道这一点,还不够。”

  韩世忠文化略缺一些,只静静地听。

  赵士程缓缓道:“自古以来,胡虏便是我华夏一难,我族强,则胡虏弱,我族弱,则胡虏南下,此难自商周起,迄今未止,为何?”

  宗泽在一边已经泡好了茶水,等着太子开讲。

  赵士程一笑,给他们讲起了地缘,讲起了降水。

  自古以来,水气南多北少,为什么会北少呢?因为离大海太远。

  水气少又会怎么样呢?什么没有办法种地,只能放牧,以牛羊为生。

  几人都是农家出身,对于庄稼与水的关系有十分强烈的认同,纷纷点头,有所领悟,但韩世忠还是不太理解这和出兵有什么关系?

  赵士程讲起了供养,大宋一亩土地,哪怕是产量低的粟米,也能有一到两石的收获,足够一个普通人吃上大半年,若是良田、稻米,能一年收获两季,还能供养更多的人。

  草原则不同,一般的牧场,十七亩草场,才能养大一只羊,就是同样的一个县那么大的土地,养活的人,远远少于南方。

  “所以,一旦草原出现天灾,便会有异族南下,不仅仅是因为野心,也是因为,那边养不活那么多人。”赵士程给他们看了几份公文,“这些是辽国最近十年来的救灾公文,你们可以看看。”

  两人翻看了那些公文,然后赫然发现,这些公文数量有点太多,而且一年好多份,从东京道到西京道,尤其以辽东中京南京的受灾次数最为多,而配合而来的,便是各种乱兵起事。

  “这样的天灾还会持续很多年,若是辽国不撑着,为了生活,他们也必然要南下,也就是说,在这之前,想要如当年那般签订盟约,井河两水不相犯,是不可能的。”赵士程叹息道,“我这样讲,你们或许不会有太大感触,等到了辽东,再回想我说的话,会更明白些。”

  岳飞两人其实已经很有感触了,但赵士程要求的感触显然超出他们现在能感受到的。

  只有真正去了辽东,见识了那些为天灾所苦的流民,见识了金人过境的残酷,他们才会懂得,能将战场抵御在长城之外,是何等幸运的一件事。

  南宋北宋交界的这段时间里,气候极为异常,大雪蔓延到浙江太湖一带,能将当地的柑橘冻死,靖康之难时,金人围攻汴京,天降暴雪数十日,宋军冻毙者不计其数。

  相比于明清时那波冰期,北宋末年这次烈度够了但长度不是很出众,但麻烦的是明清是给了准备期的,是用几十年的时间一点点下降的,大宋这次,却是从1100开始,直接在五十年里给出一个波谷,然后又气温很快回到原来的位置,好像是上天给女真人特意开了个挂一样。

  尤其是靖康发生的1127年,直接就是整个南北宋温度最低的那年,做为一个历史爱好者,当年看到历史温度折线表上那个陡然下去的波谷时,真的是无语好久。

  讲了一些他们暂时不太能体会的东西后,赵士程给他们讲述了这次任务。

  他们需要前去辽东,接替种彦崇等人,他们会停留一个月左右,做好交接再回到大宋。

  当然,还有一个重点要交代。

  “除了要做好交接之外,还有一点,你二人要记清楚了,”赵士程轻声道,“辽东的主事者,梁王耶律雅里的心腹,东京留守陈行舟,是我的人。是十年前,就已经跟在我身边的嫡系。”

  此话一出,对面的两人都睁大了眼睛。

  韩世忠更是有些结巴地道:“您、您说是宣和那个……把宗亲押在辽东那……”

  他的声音渐渐小了下去,仿佛咬到了舌头,那恨不得给自己一耳光的懊恼神情,让他整个人都微微颤动起来。

  赵士程凝视他们,微笑道:“不错,就是那个陈行舟。不然你们以为已经被抓去辽东的我,是怎么回来的?”

  韩世忠不敢再开口,岳飞似乎想问什么,但在太子殿下似笑非笑的神情下,终是什么都没有问。

  “所以,记住了,”赵士程悠然地品了一口有些冷掉的茶水,“他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

  他其实还想和他们寒暄几句,但到底没有开口,而是任宗泽教训了手下几句官话——岳飞是个极聪明的人,这种人有自我逻辑,想得到他的真心效忠,就不能表现得太急切。

  历史上,岳飞三次从军,前两次都是为了生活,第三次才是因为看着金人在中原肆虐,屠城无数北方尸横遍野,才真正明白保家卫国四字,是何等沉重。

  他不可能为了诞生出一个名将,专门放金军南下,所以,岳飞只能在边境自己领悟了。

  他相信自己不会失望。

  只有真正的战场,才能磨砺出那位名留青史的名将,而不是养在这京城之中,当一名毫不起眼的禁军营头。

  ……

  回家的路上,岳飞有些失神。

  他一直在想辽国的事情,宣和之乱时,他参加过勤王军,对整个事情都是有所了解的。

  现在回想,他才赫然发现,辽国大军南下时,不能说秋毫无犯,但确实是节制了治下,没有过多骚扰平民,只是抢掠了京城大户和国库宗室。

  甚至都没有攻打东京城,是先帝的人私下开城门,放了辽人入城。

  但先帝遇到这种大难后,不但没有重整武备,反而越加盘剥,不但杂税多了一倍不止,西城所收刮土地,甚至收刮到他们相州,然后,再想想那莫名其妙死在淮北的先帝和一从奸臣们……

  岳飞一个踉跄,原来是被院子的门槛绊到了。

  这个刚刚二十,未经风雨的年轻人,有限的人生被父亲教导得宽怀慈悲,又在韩家领会了忠孝仁义的儒家之学,虽然见识过世间险恶,但却还是没有见过大世面。

  然后,他突然间就见到了这朝廷争斗,是何等险恶!那位太子英明聪慧,俊美无伦的外表下,又是何等的大恐怖。

  越是深想,便越感觉到那如深渊黄泉一样的寒意。

  进了屋,妻子点着明亮灯盏,在静好的岁月下缝制衣裙。

  岳飞张了张口,原本想要带妻子一起去的打算,突然就全数放在心底。

  那太危险了,还是留在京城吧。

  ……

  人选好了,岳飞等人安顿好家眷,便很快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去辽东的大船。

  他们会顺着运河到淮河,再从淮河口前去密州,换船去辽东,全程要三十多天。

  每个月可以有一封家信,但信件一来一回,差不多要三个月。

  离开时,知道爹爹又要走的小云儿在码头上哭得很惨,嗓子都哑了。

  -

  一路向北。

  辽东,四月底时,已经开始准备春种了。

  岳飞等人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从密州乘海船至辽东。

  一路都是水路,倒也不折腾,就是海浪甚大,很多人难受得紧。

  好在,辽东这边安排了住处,饮食都不错,接待的种彦崇似乎有些舍不得走,每天都带着岳飞和韩世忠,认识辽东的大小官员,还有周围的巡逻路线。

  此时冰雪已经大多融化,辽泽临海,并不缺水,所以,土地开始柔软翻浆时,大家便开始整地、蓄水,为插秧做准备了。

  农闲之余,他们还要做操练。

  并不会觉得耽误农时,因为每月这一天演练,是要给吃食的,参加的,每人能领到一升米,一勺油。

  很多小孩儿会数着日子,等家人去,并且为自己不够高不能参加因此不能领到而失望。

  对于征丁的事情,辽东百姓不但不拒绝,反而踊跃到让宋军惊叹。

  “家中几口人……什么,就一个妹妹?捣什么乱,走开!”

  “家中几……什么,弟弟没成年?走走走!”

  “家……哦,有三个男丁,都成年了,户籍拿来我看看……拿不出来?回去带了再来!”

  “……带了啊,带了就签字画押,去那边领安家钱和衣服。”

  种彦崇对他们解释道:“辽东如今的情况也还算行,因为抵御金人的次数上来了,辽东新建的部队已经不像开始那么战战兢兢了,面对强势的女真人,辽东的健儿们也不是吃素的,战力凶悍,打得有来有回。”

  不过他也理解,以前他们是怎样啊,年年天灾,家家户户才有人饿死,又有兵灾,辽和金只要过一圈,就将家里男人带走,女的为奴。

  还有各种起事的匪兵,他们知道辽东能活时,一路上过来又是吃了多少苦?

  有多少人死在路上,当来到辽东吃到第一口粥饭时,有多少人哭的撕心裂肺,呼喊亲人的名字,痛苦他们如何再坚持一下,就能有活路了?

  这些事情,又才过去了几年?

  才过去了几年,他们就又有了土地、住处、有了衣食,又有了亲人?

  对于这些好不容易才过上安稳日子的他们来说,谁想让他们再过以前的日子,那简直就是要他们命,要他们全家人的命!。

  陈行舟在这里的布置也再度升级,从辽阳到辽泽,有了长长的警戒线,他的军情系统,已经打通到了金国内部——女真人毕竟崛起的时间太短,需要大量的附属部族,而在这些人中收买一些人手,实在是再容易不过了。

  所以,每次只要金人过来,辽东上下可以说是摩拳擦掌,就等着他们过来。

  因为只要有军功就能分到土地、分到宅子、分到粮食!

  在这里挣军功,可比在大宋容易多了。

  种彦崇想到这,给两人传授诀窍:“对了,陈行舟其实人不错,只是有些小心眼,私下里喜欢在我们面前炫耀他有多被虎、咳,被朝廷看重,你们在这一点上多顺着他的话说,他就会很大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