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生活中的处事禁忌 第37章

《生活中的处事禁忌》第37章

作者:魏清月 字数:2828 书籍:生活中的处事禁忌

  乘坐飞机,最好掌握有关乘坐飞机的知识,以便提前做好准备,如选定航班、购买机票、准备行李等。为了节省时间、费用,选择航班时,最好选择直达目的地的航班,一般不要选择异地中转的航班,以免麻烦。购买机票时,必须出示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按规定还要填写《旅客订座单》。

  不能违反民航的有关规定,旅客必须在机票上列明的航班规定离港前90分钟到达指定现场,办理登机手续。在航班规定离港前30分钟,登机手续将停止办理。除托运行李之外,需要办理的登机手续主要有交纳机场建设费、换取登机牌、接受安全检查等几项。乘客接受例行的安全检查时,要主动、自觉地进行合作。上飞机后,按照登机牌上指定的座位就座。坐好之后,腿、脚不要乱伸乱动,更不要伸向别人的座位下。

  不可以取走阅读用的书刊、洗手间里的卫生纸、座位底下的救生衣、座位上方的氧气面罩。对机上的一切禁用之物、禁动之处,不可因好奇而乱摸乱动,不然,很有可能危及飞机上全体乘客的生命安全。在机上不准吸烟,不准用移动电话、激光唱机、手提电脑、调频收音机、电子游戏机以及电子玩具等有可能干扰无线电信号的物品,否则极有可能危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在机上绝对不能乱扔、乱吐东西,不能当众更换衣服,更不能脱去鞋袜。如果因晕机呕吐,应及时使用专用的呕吐袋。正确地掌握乘坐的礼仪,会对你的出行带来很多的便利。

  第79节:第七章 日常禁忌(6)

  探望病人的禁忌

  无“礼”寸步难行,有“礼”走遍天下。每个场合都要求每个人遵守一些必要的礼节。它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人食五谷杂粮,生病住院是不可避免的。家人、亲戚、朋友或同事如果生病住院,你免不了要去探望,给他们带去安慰和祝他们早日康复的意愿。探望病人的方式得当,会给病人增添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精神上的安慰。反之,则会给病人增加不必要的心理痛楚。

  探望病人时遵守基本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探望病人之前,应当对病人所患的疾病和病情有所了解。如探望患传染病的病人,像传染性肝炎、伤寒、痢疾或流行性脑膜炎、流感、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的病人时,要尽量避免接触病人的用具、衣服,更不要带小孩去医院。探望病人最好避开休息时间,以免干扰病人休息。目前,探病的礼品大致有鲜花、水果及食品之类的东西,其中,以水果和鲜花,尤其是鲜花为最佳。

  进入病房看望病人,应遵守规章制度。要在医院允许的探视时间范围内,才能进入病房探望病人。否则,既破坏了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又影响了病人的治疗和休息。

  切忌言行举止不当。由于特殊的心理状态,人在患病期间显得相当敏感。因此,探望病人时,如果言语不慎或举止不当,往往会给病人增加思想负担,甚至更大的精神压力。进房时要先敲门,让病人感到自己仍然受别人的尊重。看到病床周围的医疗器械或药品等,不要大惊小怪,那样会使病人增加一种无形的压力。见到病人要像平时一样握手(不宜握手的病除外),亲昵的表示常能传达出言语不能表示的情感。尽快落座。站在床前会使病人产生紧迫感,因此要尽快找一把椅子挨着床边坐下。

  探望病人时,最忌的是说些增加病人负担的话。应该尽量让病人减轻心理压力。探望重病人,一定要同家属、医生口径一致,不可轻易当病人的面泄露“天机”,以免影响治疗效果。说话时要看着病人的眼睛,不要东张西望,使病人感到你在真心实意地关注他。注意问话。不要问:“你怎么啦?”最好问:“今天感觉好多了吧?”不夸夸其谈。闲谈中始终让病人处于“主导”地位,有时可让病人多说几句。要有分寸地用乐观的话语鼓励病人。不可提及使病人不愉快或伤害病人自尊心的事情,因为病人需要的是安慰和鼓励。

  不宜拖沓探望时间,一般以15分钟左右为宜。探望病人要选择合适的礼物。探望病人所带的礼品要根据对象和病情而定。选择探望病人的礼品,应更多地注重精神效应。如一本美丽的画册、一封充满情意的信,都能使病人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无需人照料的各种植物是送给住院病人的好礼物,不过,在送花草之前得先问明白,有些医院是不准给病人送花草的。病人康复回家后可以送些插花。

  探望病人所带的礼品是有一定的讲究的,既然送礼就要送到心坎里,不要送一些病人忌讳或华而不实的东西。现将探望病人时不宜带去的禁忌礼品列举如下,仅供参考:

  对于患肾炎的病人,不宜送含动物蛋白质的食物,如肉、鱼、蛋等。

  对于患糖尿病的病人,不能送各种糖果、甜点心、水果、果子汁等含糖食品。

  急性胰腺炎病人必须禁食,只靠静脉输液维持,所以探望时不能送任何食品;慢性胰腺炎病人,不宜送高脂食物,如鸡、鸭、肉类、奶油、蛋糕等。

  对于患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不宜送奶油蛋糕、桔子汁、杨梅露等食品。

  对于患菌痢、肠炎的病人,不宜送香蕉、蜂蜜、奶油蛋糕、核桃等。

  对于患胆囊炎、胆石症的病人,不宜送膀蹄、老母鸡、油炸和含油量较多的食品。

  称呼不可随口而出

  拿破仑?希尔有一句名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所以,你想得到别人礼貌的对待,也有必要礼貌地对待别人。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称呼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信息。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的差异。不同的称呼常常能传递某种特殊的语力,它能直接传达你对他人的态度。你是友善的还是敌对的,是尊敬的还是轻慢的,是热情的还是冷漠的,都能从你的称呼以及相应的语气中表达出来。所以称呼不能随意出口,应当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第80节:第七章 日常禁忌(7)

  一忌误读。一般表现为念错被称呼者的姓名。有些姓氏是多音字,不知道的人很容易犯下错误,引起不必要的尴尬。比如“芮”、“查”、“盖”、“单”等,这些姓氏就极易弄错。要避免犯此错误,就一定要作好先期准备,必要时不耻下问,虚心请教。

  二忌误会。是指对被称呼人的年纪、辈分、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作出了错误判断。比如,将未婚妇女称为“夫人”,就属于误会,会让对方很不高兴。

  三忌过时。比如在大多数场合,称“师傅”、“伙计”等都是不合宜的。称呼应该根据场合和人的职务本身而论。

  四忌俗气。在正式交际场合,某些称呼不宜使用,如“兄弟”、“朋友”、“哥们儿”、“姐们儿”、“瓷器”、“死党”、“铁哥们儿”,等等。这些称呼让人感觉很浮夸,当然,在私下里某些轻松的场合是可以的。

  五忌不敬。例如,以“拐子”、“秃子”、“麻杆儿”等绰号称呼人,有失尊重。

  六忌侮辱。例如,以“三八”、“傻X”相称,极可能激怒对方,引起纠纷。这也间接的体现着个人素质的问题。

  称呼朋友、熟人,应亲切、友好,才能不失敬意。对任何朋友、熟人,都可以人称代词“你”、“您”相称。以“您”称呼他人,是为了表示自己的恭敬之意。对长辈、平辈,可称其为“您”;对待晚辈,可称为“你”。对有身份的人或年纪大的人,应称“先生”。对文艺界、教育界人士以及有成就、有身份的人,称“老师”。对德高望重的人,称“公”或“老”。平辈的朋友、熟人,彼此之间可以直呼其姓名;长辈对晚辈也可以这样做,但晚辈对长辈却不能这样。为表示亲切,可免称其名,在被称呼者的姓前加上“老”、“大”或“小”字相称,如“老赵”、“小钱”等。

  对关系极为亲密的同性的朋友、熟人,可不称其姓,直呼其名,但对异性一般不宜这样称呼,只有其家人或恋人才允许这样称呼。对于邻居、至交,可用令人感到信任、亲切的称呼,如“爷爷”、“奶奶”、“大爷”、“大妈”、“叔叔”、“阿姨”等类似血缘关系的称呼。也可以在这类称呼前加上姓氏,如:“毛爷爷”、“宋奶奶”、“曹叔叔”、“王阿姨”等。

  工作场合的礼仪称呼是最值得注意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职务性称呼,如“老板”、“经理”等。也可加上姓,称“王老板”、“李经理”。二是职称性称呼,直接以对方的职称相称,如“教授”、“主编”等,也可在前面冠以其姓,如“王教授”、“李主编”等。某些正式场合,也可在职称前冠上全名,以免与同姓者混淆。

  称呼普通人也应注意一般的礼仪。对于普通人,一般以“先生”、“女士”、“小姐”、“夫人”、“太太”等相称。在非工作场合,也可称“大伯”、“大妈”、“大姐”、“大哥”等。对普通人,职务性和职称性称呼也同样适用。如“刘博士”、“李总工”、“王医生”等。

  步行的禁忌

  古人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人遵守礼仪亦是源远流长。

  在公共场所步行时,需自尊自爱,以礼待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