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隋风云 第二章 金井梧桐秋叶黄 第四十二节

《大隋风云》第二章 金井梧桐秋叶黄 第四十二节

作者:猛子 字数:4327 书籍:大隋风云

  再战两天,大周军队终于支撑不住,阵亡将士已经超过七千多人,伤者更是高达万人,阻击大军的战斗力急骤下降,东芮城三番两次失守,虽然李丹督军死战,但全军上下怯战情绪越来越严重,宇文宪、田弘开始动摇,就连杨素、贺若弼这样的猛将都恳求李丹,是不是考虑烧毁浮桥,撤到对岸北芮城坚守。

  李丹意志坚决,拒不后撤。

  长安的情况也非常糟糕,逃亡者如日俱增,很多大臣都安排自己的家眷撤往梁州(汉中),一旦长安失陷,则逃亡巴蜀。大周国主、两位皇太后连派使者问询李丹,考虑到大周府军的实际情况,围歼斛律光显然不现实,还是任其撤离关中为好,没有必要两败俱伤。

  这时候,坚决支持李丹的只有韦孝宽和李穆,其它战将包括李家兄弟都认为李丹失去了理智,纯粹是在拿石头碰鸡蛋,最后必定鸡飞蛋打,一无所获。

  就在此刻,陇西军终于赶到了。陇西总管陆通带着一万铁骑飞速赶到战场。陆通是河西人,早年就是一位戍边悍将,关中义军揭竿而起的时候,他撤到洛阳追随尔朱荣,尔朱荣死后又追随尔朱兆和高欢作战。尔朱兆败亡后,逃亡入关,追随宇文泰,自此成为宇文泰的亲信,武川军的大将。

  陆通和陇西铁骑的到来,迅速扭转了岌岌可危的战局,帮助李丹勉勉强强守住了东芮城。

  几乎在同一天,白马堂以最快的速度传回来一个消息,突厥人出兵了,突厥使者到了邺城,大齐国主在突厥人的威逼下,被迫与大周议和,并杀了斛律光的宗族。

  李丹狂喜,把这个消息急速送到长安,同时遍告军中诸将,斛律光被逼上了绝路,全军将士当不惜一切代价围住斛律光,他死定了。

  ==

  高长恭驻马蒲坂津渡口,望着滔滔黄河,黯然苦叹。

  大齐的柱石倒了,被高氏子孙亲手推dao了,骤然之间,大齐既失一帮良臣猛将,又失十几万护国精锐,元气大伤。他无法理解高纬,为什么要听信奸佞馋言诛杀忠良?难道这样就能保住高氏国祚?

  突厥人南下本来是这对君臣缓和矛盾握手言和的机会,只要高纬低低头,下一道圣旨,斛律光就会回来,他会带着大军北上长城痛击敌寇,大齐还能在中土保持最强悍的实力,然而,高纬放弃了最后一次机会。这位愚蠢的国主此刻或许正在邺城洋洋得意,他全然不知道自己杀死的不仅仅是斛律光和十几万将士,同时也把大齐推向了败亡的深渊。

  战马嘶鸣,大旗在肆虐的河风中猎猎作响,角鼓声响彻了大河上下。

  蒲关关隘,一列列骑军将士整队出发,急速向东北方向行进。

  高长恭抬头望向湛蓝的天空,眼前仿佛出现了渭水河畔尸积如山的战场,耳畔仿佛听到了斛律光愤怒而绝望的悲号,他心里蓦然剧痛,眼眶悄然湿润。

  “走吧。”广宁王高孝珩策马走近,低声劝道,“事已至此,我们还有什么办法?明月公英勇善战,或许他能绝处逢生,像当年的侯景一样,顽强支撑,在关陇杀出一片天地。”

  高长恭悲痛摇头,“信使已经派出去了吗?”

  高孝珩点点头,“高延宗也会派出信使,明月公很快就能得到消息,不出意外的话,他会向潼关方向突围。”接着他摸摸胡须,脸显悲愤之色,“明月公如果愿意杀身成仁,或许还能挽救他的手下,让十几万将士保住性命撤回洛阳,否则,这一仗将是山东几十年来最惨重的一场失败,比当年神武皇帝战败于沙苑、玉璧的损失还要大。”

  “杀身成仁?”高长恭笑了起来,笑声悲怆而苍凉,“如果陛下杀了你全家,诛了你全族,你还能禀守忠心,双手送上脑袋吗?你做得到吗?你不想报仇吗?”

  高孝珩目光呆滞,默默地望着奔腾的河水,一言不发。

  高长恭缓缓调转马头,策马欲行。

  “陛下的圣旨写得很清楚,叫我们撤到汾水河北岸,把河阳之地还给大周人,大军主力则急速北上长城御敌。”高孝珩突然拉住了高长恭的马头,“我最后一次劝你,不要违抗圣旨,把所有的军队都带走吧。你这样擅自做主,继续在蒲关屯驻人马,摆明了要帮助明月公撤退,将来陛下如果找你麻烦,这就是天大的罪名,你知道吗?”

  “我知道。”高长恭说道,“但我如果把军队全部撤走,宇文宪随即就会渡河反攻,大周军队马上就能从河北城方向渡河进入弘农,抢占中州,切断明月公的退路,那时就算明月公愿意杀身成仁,他的十几万大军也会全军覆没。我不想亲手把他送上绝路,这样他死了,我心里也能稍稍好过一点。”

  “但你就麻烦了。”高孝珩拱手恳求道,“这些年,你屡立战功,陛下本来就有些忌惮,如今明月公一死,朝堂上以你为尊,无人可以镇制,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死了好……”高长恭转头望着高孝珩,落寞一笑,“死了好。”

  =

  潼关。

  高延宗望着逐渐逼近的大周军战旗,神情渐渐绝望,肥胖的身躯无力靠在城墙上,强烈的悲愤和痛苦阵阵地撞击着心灵,泪水终于忍不住潸然而下。

  今日大齐国主为了诛杀忠臣良将,把十几万将士做为陪葬,其杀人的魄力不为不大,但结果是什么?没人感激大齐国主,文臣武将们兔死狐悲,士卒们心寒至极,军心涣散,民心沦亡,大齐国主亡国的魄力也是世所罕见。

  “撤吧。”齐昌王莫多娄敬显走到高延宗身边,低声劝道,“按照陛下的圣旨,兰陵王应该已经撤出蒲关,正在飞速北上晋阳,而我们也要撤到洛阳,主力大军则急赴淮河一线阻敌。此地不能久待,否则不但有抗旨之嫌,更有可能耽误救援淮南诸州,假如江淮重镇依次丢失,罪责就大了。”

  高延宗抹了把眼泪,嘶哑着声音说道:“昔年,兰陵王邙山大捷,一帮兄弟都去祝贺他,只有我不以为然,我在大庭广众之下对他说,四兄不是大丈夫,应该乘胜而进,直杀关西,若我在前线统军,关西岂能复存?现在想起来,真是无知……”高延宗手指城外,愤然说道,“此时明月公已经打到长安城外,而我也站在潼关之上,如果上下齐心,何愁不能攻占关中?但是,但是……”

  高延宗“但是”了半天,泪水顺着脸颊滚落而下,痛哭失声,“我们为了这一天准备了十几年,谁知竟是这样一个结果,我恨啦……假如被大周人击败,我也就认了,但击败我们的竟是自己人,怎么会这样?怎么会变成这样?”

  “不要再说了。”敬显四下看看,脸显惊色,连连拱手作揖,“我求求你了,不要乱说话了,撤军吧。大周人已经接到和书,按照约定来取潼关了,你还犹豫什么?你不要脑袋,我们还要脑袋啊。”

  “明月公老了,他老了……”高延宗的泪水洒湿了长须,肥胖的大手连连捶击着城墙,“从华阴城到这里不过只有几十里,他竟然打不过来?三天,我等了他整整三天,他竟然连个影子都没有?他是不是死了?”

  “明月公要是进关了,你的脑袋就没了。”敬显哀叹道,“以我看,他是不会回来了,也许正在打长安。凭他的实力,只要拿下长安,得到钱粮补充,天下就没人挡得住他。大周人这次有难了。”

  “明月公自己或许不会回来,但他绝不会让十几万将士为他陪葬。”高延宗很坚决地说道,“若论爱兵,天下无人与其相提并论,他一定会把自己的手下送回来,就算他存有私心,最多也不过把高车人留在身边,鲜卑人他是不会留的。当年侯景叛乱,为什么会被慕容绍宗击败?原因就是他的部下僚佐纷纷背叛。现在明月公自身难保,除了高车人舍命相随,其他人恐怕不会再跟着他,如其上下离心,还不如让他们回山东,所以我坚信鲜卑大军会顺利撤回潼关。”

  敬显和站在四周的贺拔伏恩、独孤永业等人互相看看,苦笑无语。

  高延宗就是这样可爱,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除了他别人不会有,虽然大家都很心痛那十几万精锐,但陛下既然不要,其他人即使想救也是有心无力。其实这时候高延宗只要带着大军往华阴城方向一杀,至少可以救回几万鲜卑大军,不过高延宗害怕掉脑袋,不敢出兵。对斛律光也是这种感情,心里还是期盼他能回来。如此患得患失,三天了,他还在潼关举棋不定。

  敬显冲着诸将招招手,众人齐齐跪下,请求高延宗撤兵。

  “再等等,再等等……”高延宗连连摇手,“或许到了晚上,我们就能看到明月公和他的大军了。”

  敬显看着他,摇摇头,向站在附近的亲卫们挥了一下手,“护卫安德王撤离潼关。”

  “我不走,不走……”高延宗极力挣扎,“再等一个晚上,一个晚上……”

  十几个亲卫架起高延宗,飞速离去。

  敬显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的大周军队,仰天叹了一口气,“明月公,你保重。”

  =

  斛律光静静地坐在大帐内,非常平静,平静得让人恐惧。

  鲜于世荣、斛律羡、慕容三藏等诸将围坐四周,沉默不语。

  大帐内的气氛异常沉重,沉重得让人无法喘息。

  大齐国主要杀斛律光,这一点大家都可以理解,功高震主,难免要兔死狗烹,这是常识,不以为奇,但大齐国主为了杀斛律光,不惜和敌人联手,不惜出卖十几万将士,这就太过分了,无法容忍了。你损害一个人的利益,其他人当然置若罔闻,但你要损害所有人的利益,那你的敌人就遍布天下,寸步难行了。

  接到高长恭和高延宗书信后,斛律光就下令撤出了战斗,召集诸将议事。他指着自己和弟弟、儿子们说,如果你们愿意回山东,我们的脑袋可以奉送。

  高车人、柔然人当即表示,誓死追随。如此一来,鲜卑人即使有心脱离斛律光也不敢走了,此刻谁敢走出大帐,必定血溅五步。相信斛律光在这种时候也绝不会手软,他为了报仇雪恨,势必要留住军队,谁敢和他两条心,那就请把人头拿来。

  鲜于世荣、慕容三藏、贺兰豹子随即表态,寒心了,对高氏彻底寒心了。这些年,高氏为了他们自己的国祚,杀人也算杀得血流成河了,和当年的尔朱荣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上至拓跋皇族,下至门阀富豪,甚至包括一起打天下的六镇鲜卑怀朔人,从侯景、慕容绍宗到斛律光,逮谁杀谁,看谁不顺眼就杀,怀疑谁图谋不轨也杀,总之只要皇帝动了杀机,那人就死定了,所以现在即使拿着斛律光的人头回去了,也讨不到好,那个昏庸残暴的皇帝假如什么时候又想起斛律氏的好,势必会把怨恨发泄在自己这帮人头上,那最后还是身死族灭。

  斛律光说,我给你们一晚上的时间好好想想,想清楚了再做决定。

  清晨再聚,众人异口同声,听斛律光的。斛律光的威望太高,战绩彪炳,跟在他后面不会有错。

  “我们虎落平阳,外有援兵,内无粮草,要想活下去,只有三条路。”斛律光嘶哑着声音说道,“一是按照原定计策突围,占据晋阳,但目前看来不行了,不是我们打不过去,也不是惧怕陷入大周人和高长恭的前后夹击,而是突围代价太大,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其次是一鼓作气打长安,但由于大周人击毁了我们的联盟,大陈人和突厥人正在南北夹击大齐,而吐谷浑人即使要出兵,也要等到我们和大周人打得两败俱伤之后,所以大周的军队估计已经全部到达关中,此刻双方兵力接近,失去了攻克长安的机会。最后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投降。”

  众将想了一夜,估计也是这个结局,都没说话。

  大周的宇文氏和大齐高氏比起来,有一点最令人佩服,那就是胸怀,不管是宇文泰还是宇文护,在铲除对手的时候,都不喜欢滥杀。比如拓跋皇族,先被尔朱荣杀一批,接着又被高洋杀一批,但关陇这一支却幸存下来。关陇拓跋人也曾试图夺回国祚,但宇文氏只杀了首犯一人。另外诸如赵贵、独孤信、侯莫陈崇、李远、贺若敦等人,宇文护都是逼杀,继而保存他们的全族,子孙一样继承爵位,享受荣华富贵。

  宇文氏的胸怀也体现在对待降将的恩遇上,比如司马消难、韩雄等人,投降过来后,都受到重用。尤其让天下人佩服的就是保存大梁国祚,宇文泰在攻克江陵杀了萧绎后,又以萧詧为皇帝重建了梁国,虽然重建梁国是形势所逼,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其实不再重建梁国也无关大局,影响不了大周的崛起。保存大梁国祚,的确为大周宇文氏赢得了一定的声誉,对宇文氏招徕汉士有很大作用。

  宇文泰唯独不敢收纳的降将就是侯景。当时宇文泰还困守在关陇,没有拿下巴蜀和荆襄,实力比不上侯景,资历和威望更无法和侯景相提并论,所以他不敢收留,即使侯景愿意把中原十几个州郡拱手相送,宇文泰也不敢大摇大摆地去拿,而是让李弼和于谨一个郡一个郡地去收,小心翼翼,唯恐上了侯景的当。

  如今宇文泰、宇文护都死了,大周由新近崛起的李丹执掌大权,情况随即也就发生了变化,像斛律光这种人即使想投降,人家也未必敢收,毕竟侯景的例子摆在那里,和拓跋大魏对峙了一百多年的江左差点毁在他手里,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江左还没恢复元气,试想谁不怕?谁不担心重蹈覆辙?说句实话,现在就算宇文护还活着,他也不敢收降斛律光,因为他根本没把握能控制斛律光,既然如此,那还不如一杀了之。

  “大周有人敢收降我斛律光吗?”斛律光冷笑道。

  没有,除非宇文泰现在还活着。诸将望着斛律光,心里忽然涌起一股豪气。斛律光虽然虎落平阳,但大周这帮土狗也傻了眼,吃又吃不掉,招降又不敢招降,估计也是进退两难,不知如何是好。

  “议降。”斛律光说道,“给大周人三天时间,三天内假若不答应我的条件,我就毁了关中。”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