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第178

《农门科举奋斗日常》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第178

作者:冬日迟 字数:3454 书籍: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成宇帝眉眼带笑看着姜大人,“少见, 爱卿竟然也会走神了。”

  那是自然, 没有破绽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可怕的人, 姜定修顺着成宇帝的话说下去, “是啊, 许是老了, 快到年节的日子了,微臣总是时不时想起在百理的女儿。”

  他透出自己对亲人的眷念。

  成宇帝一听百理,乍然想起来,“说起来,陈延那孩子近来似乎写了奏表进京,朕还未看,爱卿今日提起,朕也好奇起来,他上回说要做的事做完了没有。”

  说着,他便叫东领太监去搬奏表了,看奏表、谈百理、说陈延,这对天子来说是一件比较有界限的事,于是,他便屏退了新科状元。

  青年官员被遣,也无不满,立即起身含笑告退回了翰林院。

  他前脚刚走,成宇帝便问姜定修,“姜爱卿觉得这蒋四平如何?”

  “陛下所点之魁首,的确文采斐然。”

  “朕哪里是问这个,朕是问,他同清远比起来如何?”

  这是什么问题,姜定修只思考了一瞬,答道:“陛下此言就问错人了,清远可是臣挑的女婿……您是知道的,对茵茵臣有诸多挑剔,选了清远,在臣心中,清远便是别的青年男子难比的佳婿。”

  他四两拨千斤,却不想,成宇帝在听完之后,也很附和的点点头,“他同清远比起来,的确是差远了。”

  言语之间,的确充满了对陈延的欣赏。

  姜定修:?

  真的有一秒钟的时间不懂,陛下想表达什么了。

  说话间,奏表已经搬了过来,最上方便是陈延的名字,成宇帝拆开一看,最初,他一目十行,把请安的地方掠过去,看见奏表的主体内容后,眼神越来越亮,到最后,天子竟哈哈了两声,忍俊不禁,“清远这小子,真是把经商用到了治府上。”

  “爱卿你来看看,你这女婿可不只是佳婿,还是个不错的父母官,迁户的事竟被他完成了。”成宇帝感慨非常。

  一年前,陈延和程瑞合作售卖粉糖,粉糖入京,也在权贵之中风靡过一段时间,因它颜色美丽、味道纯正,宫中也有后妃使用,天子自然见过。

  见到了便会好奇这东西的来历,一查,才知道是陈延搞出来的。

  就是那一年,户部年末清账整理出百理府的税收上升了一截,成宇帝就在朝堂上大夸过陈延,出京外放后亦延续了在京内的好本事。

  正是因为他在地方上有政绩,后来陈延上表奏请迁户之事,天子才大笔一挥同意了,但成宇帝没想过,陈延能完成这件事。

  因为这件事实在很难。

  在南方、北地一些荒土上,要迁户,要么是政令规定,不迁不行,要么是不走活不下去了,这生活能过得去的,就没有想动弹的。

  但不曾想,“清远这一步走得竟然这么快,才短短一年的时间。”

  天子将奏表给姜定修,姜大人也不推拒,很快扫了过去,饶是他看见这些东西,也不免感叹,这女婿果然天生是当官做事的材料。

  乱七八糟的繁杂事,在他的奏表里,也是井井有条的。

  二人又就这百理的事把陈延这人过了一遍,惹的天子忍不住说:“待清远下一任期满,便召他回来,朕看光是百理府,不够他管。”

  陛下笑呵呵地说完了这句话,姜定修把它记在了心上。

  既然谈到了政事,天子又不免提起了叶衡丁忧结束之事,“说来,叶爱卿丁忧三年之期已到,明年年初是时候该回来了。”

  “是啊。”一转眼,都三年过去了,时间实在是过得太快。

  “这三年,周坤代户部侍郎,上下活动、日夜不息,方方面满做得都挺细致……”成宇帝缓声道,“前几日我也听叶问说叶爱卿这几年因父悲恸,身体已大不如前,户部事忙,再让叶爱卿居此位劳神,朕心有不忍。”

  这话?

  看来老叶没有料错,人回来是肯定能回来的,就是户部尚书的位置,是肯定要不回来的。

  天子已经这样说,说明已有决断,事情没有转圜的余地了,姜定修立刻放弃了为老叶说话,转而顺着陛下的话,“确是如此,户部事忙,天下皆知。”

  “前些日子臣去巷子里找周大人,他忙得手都没有离过笔,瘦了许多。”姜定修轻叹,“陛下体恤老臣,臣心怀感激。”

  “你们都是陪朕走来的老臣……”天子言:“朕欲封叶爱卿为太傅,行走宫中,为朕教一教膝下的皇子们,说起来,朕可眼馋极了叶问的思与才。”

  太傅放在本朝,官阶比尚书更好,就是朝政参与度低,没有实权,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接触不了现在的陛下,能去教‘以后’的陛下,对于养老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老叶原本就想避避锋芒,有个这样的位置,当真是不错的。

  姜定修赞天子安排天衣无缝,多方考虑,一时间,殿内君臣相和、其乐融融。

  -

  京城内的风风雨雨,陈延并不知 道。

  他从京城得到的,只有快乐。

  有陛下的诏书,说他在百理做得很不错,允他继续按照理念行事,并鼓励他大搞农业、要看他明年田税增产,粮仓满满。

  而随陛下诏书而来的,还有岳父的家书、秀秀姐和叶问送来的信、以及父母制作的一些特产、小孩子玩的小布偶。

  陈延能看出来,这个小老虎布偶,是母亲李银花缝制的,针脚细密但不算精致、爱用各色花布,打结老喜欢藏个绳头。

  小小的几个细节,牵出了许多昔年的回忆。

  不过有些可惜的是,小黑炭不怎么爱玩花花绿绿的布老虎,比起这种软绵绵的小东西,她更喜欢自己荡高高的秋千,扔重重的球,投长长的箭,打软绵绵但是很可爱的拳头。

  女儿不爱玩,陈延也没有强迫她,只叫她把小布老虎收好了。

  小豆丁一般大的人,奶声奶气问:“不喜欢的东西也要好好收好吗?”

  陈延点头,“因为这是祖母花了很久的时间做出来送给月儿的心意,要是月儿没有收好丢了,祖母会很伤心的。”

  怕小黑炭不能理解,陈延还举了个例子,“就像月儿送给娘亲的小球,娘亲不玩但是会收好,要是那个球丢了,月儿也会很伤心。”

  提到小球,小黑炭脸上的表情立刻多了起来,有点感同身受地点点头,“好吧!我知道啦!”

  于是,陈延在百理府的第一个任期,便在小黑炭蹦蹦跳跳的脚步中,轻快地、圆满地结束了。

  -

  在初春阳光的照耀下,陈延在百理第二个任期的第一年,正式开始了。

  论,前期的准备工作完美铺垫好之后,事情的发展到底能有多么顺利——

  这个,连陈延自己也没有预料到。

  上年冬季,粉糖坊召集工人,全面开工,介于今年甜菜大丰收,原材料储备极多,加上粉糖在府外畅销了一年多,已经打开了市场,今年的生意进展得更加顺利。

  年刚过,才二月,不等陈延铺开百理商号的网,府内便有豪族通过木家族长来联系,愿意在府内招商队,去比江南更远的地方贩糖。

  有人愿意走这个销量,陈延自然不会拒绝,大笔一挥,很快,人们就动了起来。

  三四月,被规划好的新村人终于哼哧哼哧地把新的房屋建好了,统一建造的房屋宽敞又美观、木石结构加一些泥土夯实,大家住得十分舒心,开荒也十分舍力。

  很快,平坦的土地上就出现了一块又一块田地,在被灌溉满人肥之后,于深夜静静发酵,孕育着代表丰收和希望的种子。

  曾经荒芜的富饶土地徐徐升起炊烟。

  目光远眺,四月初,平风县内,周愈然在陈延的建议之下,开始划地在矮山坡上种植棉花,小小的棉籽进入土地,等待着阳光和雨露,突破桎梏,为百理带来崭新的生机。

  而随着春风吹向山边,新接手迁户的山里人也过上了不错的日子,如果有选择,山下的日子好,谁愿意住在山里?

  他们有出色的狩猎手艺,有娴熟的扒皮工艺,他们也可以学着养殖兔子,可以去县衙里摆摊、卖力气。

  有存银的人去书塾里认字、学习。

  没有谁知道这样的生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当第一个人从说自己赚了钱从城里牵来了一头驴,第一个人说自己赚够了银子要去县里买屋子,要筹钱等着下一批迁户……

  看见有人在书塾里学习回来之后,摇身一变,忽然成为了什么制衣坊的工人,每月拿400钱,说不种地以后也可以养活自己。

  大家这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原来赚银子的路有很多条,原来经济的发展,也是跨越式的。

  原来,人真的会贪得无厌,曾经以为每天能吃饱饭,已经是祖宗保佑,但如今,三餐没有油水,几天不吃肉便要叫苦不迭,会嫌弃这漏雨的房子、嫌弃这泥泞湿滑的道路,想要新的衣服、新的房子、新的驴车新的牛,崭新的生活和有钱的自己。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4-12 23:45:59~2023-04-15 00:11:1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不过如此 20瓶;19390557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长生牌

  ◎败也长生牌◎

  百理府的秋日总是这么干燥。

  特别是在府城里人多的时候, 这种干燥、炎热尤为明显。

  张小猴一家人正走在百理府城的街道上,他和妻子手里一人扯了一孩子,路两旁烟气袅袅, 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俩孩子阿巴阿巴得叫着, 显然有点挪不动脚。

  “当家的, 要不就在这路边吃一口算了?”妻子觉得孩子们有些吵了, 便想停下步子。

  张小猴连连说不, “我之前来做工的时候好多家都吃过!最好吃的 不在这儿, 现下在这儿吃了,待会儿就吃不下了!”

  好吧,既然是‘最好吃’的, 那小猴的妻子还是愿意再忍耐一下的。

  二人说话间,直接抱起了小孩儿,两个大人径直走, 速度总算快了起来, 是以, 不过一盏茶的时间,目的地就到了。

  一到地儿, 妻子就猜测当家的说的好吃应该是真的, 因为这会儿还不是饭点,这么大一个摊子, 已然快坐满了。

  “快快快!”张小猴显然是这里的常客, 到摊头点了菜, 立刻拉着老婆孩子落了座, 很快, 一碗碗雪白的豆花上浇着浓油赤酱的菌卤子、肉卤子就被端上了桌。

  两个小孩闻着香味, 直咽起了口水,拿着木勺就吃了起来。

  边吃,边不由发出赞美的喟叹声。

  路边的小食摊,有人吃东西,就免不了有人闲聊,这市井之间,摊贩之间,百姓之声从不绝于耳。

  在百理,市井百姓食客们谈论最多的,自然是五年多以前自京城而来的陈知府。

  换在以前,人们并不觉得知府和知府有什么不同,只要不是昏聩无道的,谁管百理……不都差不多吗?

  只有陈知府来了,大家才知道,人与人之间,竟然能差这么多。

  “陈知府简直就是文曲星下凡,太厉害了!”

  “没有他,便不会有百理府的今日!”

  无论是当年的迁户耕农、官铺入乡、统一度量,整顿以物换物市场,推行书塾,让大家全面学习官话,为百理找出糖坊一业,兴万家。

  还是后来的种棉、制衣、大举商号,联合百理府内世家、动用府库的银子修路,推私塾,倡导百姓走出家门,走入街头寻事,走入书籍,令幼童启蒙,都是能令百理翻天覆地的决策。

  “是啊,换到以前,谁能想到……我们还能睁眼看到今天。”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说道。

  张小猴听着,内心无比赞同这些赞美,并大声开口,自己赞美:“是啊是啊,我以前在百理农庄里做过工,见过陈知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