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云舒赋 第三章 叶未央(中)

《云舒赋》第三章 叶未央(中)

作者:醉琉璃 字数:1788 书籍:云舒赋

  胤和允祥三人看着玻璃后面清晰可见的弘书,震动不已。

  白满瞪大眼睛,不顾兵部尚书的威严,惊道:“这是玻璃?不是水晶?”这种成色得值老钱了吧,怎么弄的,还有没有,能不能拉出去卖了凑些军费。

  胤胤真直接起身,从御座上下来,走到弘书面前,与他隔着玻璃对望,然后伸出手,先用指尖触碰,再将整个手掌贴在上面。

  冰凉的触感提醒他,眼前之物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左右滑动,很平整,很光滑,像是精心打磨过一样。

  弘书灵光一闪,伸出一只手贴在玻璃上追着胤的手左右跑,张嘴在旁边哈气,用另一只手在雾气上反写下 ''阿玛'' 二字,后面跟上^-^。

  明明从没见过这个符号,但胤就是从那寥寥三笔中看出了儿子的嘚瑟。

  允祥和白潢走到胤身旁。

  白满细看后惊讶更甚:“竟然没有一丝裂纹、也没有气泡?”他看了皇上,有心想上手捏一捏看这玩意儿有多结实,又顾虑万一当场捏碎了,皇上会不会变脸。

  允祥比他顾虑少一些,直接上手在边缘捏了捏:“硬度不错。”又将手伸到后面晃了晃,“果真纤毫毕现,皇上您看,臣的手纹都一丝不差。”

  白满也好奇伸手看了看自己的,果然如怡亲王所说:“好物啊,好物,六阿哥,此物是做何用?"

  胤禧此时早已放下手,看向弘书,等他回答。

  弘书道:“它最大的作用是代替窗纱窗纸做窗户格挡,不仅更加透光,而且防风防尘、保温隔声。除此之外,还可做玻璃镜子,不过目前的玻璃镜子是用水银涂层,有毒,我打算研究别的法子。至于其他的用途,还在考虑。"

  其实还能做玻璃大棚,不过以现在的产量和规格来说太奢侈了。

  白满听得频频点头:“确实,确实,做窗棂确实很适合。”至于镜子他不关心,大男人家的谁照镜子啊。

  允祥道:“确实很好,给书房安上,也无需白日点灯了。”夏日窗门大开,自是不需要白日点灯,但冬日恨不得将门窗关的死紧,屋内光线自然不好。

  “不过,此物是否容易泄密?”允祥有些迟疑,毕竟站在外面很容易就能看清屋内的布置,甚至眼睛好的,还能看清你在写什么。

  胤点头道:“确实会有这种隐患,不过什么东西都有优缺,和它的长处比起来,劣处倒也不是没办法避免。”

  “可以加窗帘。”引A书补充道,“做事时拉上靠近书桌的几扇窗帘遮挡外界视线,也不会太影响采光。”

  允祥点点头,这样做确实有效。

  胤道:“产量如何,成本如何?”

  嘚瑟的弘书心虚了那么一下:“这是目前做出来最好的一块,我想着先拿回来给皇阿玛你看看,至于成本,咳,前期研究的时候不熟练,浪费比较多,等工人都熟练了,成本不高的。”

  胤像是看穿了什么,哼道:“没钱了?”

  弘书瘪嘴:"匠人受伤,我总得给人家看病补偿吧。"

  白演听出来了,六阿哥这是研究的没钱了,跑来找皇上哭穷要经费了。他倒是不着急,反正皇上不可能动国库的银子,至于皇上从哪儿拿银子,咳,这关他什么事呢。

  白满将眼睛黏在玻璃上,耳朵却竖的长长的,想听听皇上是怎么打发儿子的,学学经验,如果可以的话,回家就用在家里的讨债鬼身上。

  允祥忍着笑意,善解人意地道:“需要多少,十三叔还有些体己银子,倒是可以借你。”

  弘书确实是没钱了,本来他也没多少家底,蜂窝煤虽然在京城卖的不错,但接下来要推广到全国,照他的计划前期投入不小,所以挣来的全都花出去了,阿玛只给了他五百两的赏银意思意思,如今也花的差不多了。

  听到允祥的话,弘书眼睛亮了:"十三叔,不如你入股吧,咱们合伙开店、卖遍全国,到时候赚了钱,咱俩分红。”

  "咚!"

  胤一个毛栗子敲在儿子头上:“还入股分红,怎么,你是打算去做商户?”

  这话可就严重了嗷,弘书捂着头,叫屈:“皇阿玛,这玻璃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若能将成本压得足够低,令家家户户都能用上,便是做商户又如何呢?"

  “就像蜂窝煤,以后内务府和户部都会联合卖蜂窝煤,难道是与民争利么。”

  胤又敲:“你还有理了,玻璃和蜂窝,煤能比?蜂窝煤是日常所需,玻璃是什么,百姓不用玻璃就过不下去日子了?”

  “嗷。”弘书两只手都捂头了,“说就说,皇阿玛您下手干嘛这么重。”

  允祥劝道:“皇上,六阿哥还小,看事情还不全面,教教就是了,何必动手。”

  “哼。”胤道,“我看他是钻到钱眼子里去了,一天天不想着走正道,尽想着怎么做生意、赚钱,这是他一个皇子该想的?”

  弘书有点委屈了:“那我还不是为了您,不是您说国库没钱,我干嘛想着去赚钱。”

  室内一时寂静,白潢一副神游天外的表情仿佛自己刚才什么都没听到,心里却在想,原来皇上会跟儿子哭穷啊,这法子倒是不错,但是用起来是不是有些伤做爹的脸面?

  胤有些黑脸:“朕还不需要你来操心这些。”

  弘书瘪着嘴,明明是一片好心,却被这样对待,要不是还有理智知道阿玛是皇帝,他都想甩脸就走。

  允祥偷偷叹气,出声打圆场:"皇上,六阿哥也是一片孝心,出发点是好的。"

  胤禧又哼了一声,没说话。

  场面有些僵持。

  弘书这一会儿也不想说软话,干脆硬邦邦的道:“儿臣今日在外跑了一天累了,想先行告退回去休息。”

  允祥无奈,真不愧是亲生的:"皇上,臣方才想到一些关于前线军务的问题, 不如让六阿哥先回去吧。”

  胤从鼻子里 ''嗯'' 了一声。

  “儿臣告退。”

  弘书利索的走了,回宫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倒不是委屈的,方才当面确实有一点委屈啦,不过也不多,出了养心殿就消散了,当时的表现多少有一点演的成分。

  也不是在怨怼,他能理解阿玛的态度变化,方才他确实有点忘形了,十三叔还好,怎么说都算是自家人,对阿玛也是忠心耿耿。但白潢也在,他当时的表现就不太合适了,作为一个皇子,公然表现的很喜欢商贾之事,在大臣心里是很减分的,例子请看某便宜九叔。

  弘书现在有点确定,正大光明匾后面的那份诏书大概率写的是他的名字,否则阿玛不会如此表现,毕竟他做玻璃一开始就是报备过的,阿玛难道猜不出来他做这东西就是奔着钱去的?

  他现在愁的是,阿玛会不会不打算推广玻璃,只在宫中和王公大臣里少量流通,甚至可能是以赏赐的方式。

  不是没有可能的,第一,阿玛可能会顾虑他的名声,毕竟现在私底下其实有不少人知道他喜欢鼓捣一些新奇东西,有人觉得没什么,有人就会上纲上线,说他沉迷于奇技淫巧,类天启(朱由校)。如果阿玛听到这些说法,为了维护他的政治形象,就有可能不让他再大张旗鼓的搞这些,连带的与他有关的这些东西,也要低调处理。

  第二,就要说玻璃的目标客户了。弘书规划中的客户就是贵族和富商,这两个一个要面子,一个有钱,都是愿意掏高价买玻璃的主儿。但是吧,阿玛上个月才下过一道圣旨,斥责各省盐商奢侈,连带的其他富商都开始缩着脖子做人,生怕下一刀砍到自己身上。那你说,前脚下圣旨斥责奢侈,后脚开始卖奢侈品,这是不是有点自打脸的意思。

  ————单个一块玻璃算不上奢侈品,但引人书的打算是让这些贵族富商之间形成攀比之风,最好给他们家的每一扇窗户都安上玻璃,想想京城权贵那些占地几十亩的府邸和江南富商的园子吧,这要是

  #78 LI中I窗

  都用上坡璃,需求量会有多大?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毕竟权贵富商也不傻,主子住的地方装装就算了,下人住的地方谁花那个冤枉钱。

  就算如此,这花销也少不了。可如此一来,攀比蔚然成风,对社会风气就有害了,当然,目前的社会风气也没好到哪儿去。

  弘书会顾虑这一点的原因,主要还是阿玛登基以来,没少下旨令各地言员移风易俗,他作为皇子要是明目张胆地这样搞事,难道不是和阿玛对着干吗。

  唉,难啊。

  怎么才能又把自己摘出来,又能赚到钱呢。

  想到半夜昏昏欲睡时,弘书忽然翻身坐起,拍了两下大腿,懊悔不已,他怎么就钻牛角尖了呢,把自己摘出来又赚钱还不简单!

  第二日,弘书顶着黑眼圈来到上书房。

  允禧悄悄捅咕他:“你没事吧?”

  弘书打了个哈欠:"没事啊,就是昨晚没睡好。"

  允禧左右瞧了瞧,跟做贼似的低声问道:“你昨儿干嘛去了?”

  “嗯?出宫看玻璃去了啊,你不是知道吗。”弘书疑惑。

  “真的?”允禧有些不信,“那我怎么听说你在宫外干了坏事,惹得皇上大怒,让人把你抓回来了呢。"

  "?"

  弘书一脸小问号:“这又是哪儿来的谣言?”

  “宫人私底下都在这么传。”允禧道,“你宫里的人不知道?”

  弘书摇摇头,倒没怪朱意远消息不灵通:"他们说这话肯定要避着我宫里的人,难道还上赶着去说不成。”

  允禧偷偷嘀咕:“那也不能一个告密的都没有啊。”

  “你说什么?”

  “没什么。”允禧摇头,“没事就行,不过你昨晚干嘛去了,这一副一晚没睡的样子。你这一路从毓庆宫过来,怕是被不少人看见了,看着吧,等晚上,这谣言就会根据你早上的样子再添油加醋了。”

  弘书无奈:“一会儿让人去跟皇额娘说说,这些人一天真是闲的没事干了。”

  还不等弘书让人去后宫给额娘传话,中午的时候,就听说阿玛在养心殿发了一顿火,御前好几个人被送去了慎刑司。到下午,又发旨给太监定品级,限制太监品级不得超过四品,严禁太监干预外事和钻营阿哥处,告诫外臣不得联络太监。

  虽然知道定品级这种事阿玛肯定不是思虑了一天两天,但在这个节骨眼上发出来,怎么看都应该跟自己的流言有点儿关系。

  唔,有点小小的感动。

  既然人家给台阶了,那自己就顺势下来吧。

  晚膳前,弘书来到体III堂,给额娘请安顺便蹭饭。

  “你惹你皇阿玛生气了?”乌拉那拉氏问道。

  弘书拿着木槌给她敲腿:"没有,就是不小心说错话了,皇阿玛当场敲了我两下就过去了。"

  乌拉那拉氏戳了他额头一下:"你啊,年龄越发大了,也该稳重些了。"

  “我一直很稳重好不好。”弘书叫屈,“这次就是好容易把玻璃做出来,有些忘形,以后不会了。"

  乌拉那拉氏也没多说,儿子甚少犯错,偶尔一两次没必要逮着不放,问道:“做的怎么样?”

  弘书得意道:“那还用说,你儿子出手还能不行。皇额娘,等着吧,过段时间我就给你送一个大大的穿衣镜。”

  乌拉那拉氏道:“我要那东西做什么,年级一大把了,还照什么镜子。”

  “您才四十二,年轻的很,哪儿大了。”弘书不满道。

  乌拉那拉抿唇轻笑了一下,不与他纷扯这个,道:“缺不缺钱?”

  弘书趴在她膝头:"缺是缺的,不过不需要皇额娘您给。"

  外间门帘一掀,有人进来了。

  乌拉那拉氏注意到,打趣:"怎么,看不上我的小钱,只看得上你皇阿玛的?"

  弘书哼哼道:"皇阿玛是个小气鬼,他才不会给我钱呢。"

  “是吗,朕倒是想问问,从前库房里的东西都搬到谁的寝宫里去了。”胤模站在门口,面无表情的问道。

  弘书咻的站起身,行礼:“皇阿玛吉祥。”

  乌拉那拉氏亦起身行礼:“皇上吉祥。”

  胤走过去扶起乌拉那啦氏,拉着她一起在炕上坐下。

  弘书讪讪笑道:“皇阿玛您怎么来了,这些人,也不知道通报。”

  “是朕不让通报的。”胤模似笑非笑地看着他,“要是通报了,朕怎么能听到六阿哥的‘真心话:呢。”

  弘书干脆的很,往炕边的脚踏上一坐,抱住胤摸的腿就开始撒娇:"皇阿玛您大人有大量,我刚才就是说气话呢,您别放在心上啊。”

  “您最大方了,您是世界第一大方!”

  “哼。”胤了他一眼,没理他,转头跟皇后说话,“你近日抽时间,召十七福晋入宫见一见。”

  乌拉那拉氏也不问原因,点头答应:"好。"

  “弘晟情况如何?”

  入冬了,小弘晟又不慎感染了风寒,卧床好几日了也没有好转的消息。

  乌拉那拉氏回道:“太医说,小七还是底子弱,不敢用猛药,得慢慢养着。”

  胤禧眉不言,太医永远都是这一套话术。

  弘书道:“我觉得小七还是吃饭吃的少了,如今一病,苦汁子一喝,怕是更吃不下东西了吧?要不问问太医,看能不能做成药膳什么的。”

  乌拉那拉氏道:"说过了,太医院正在研究。"

  胤点点头,起身对弘书道:“随朕来。”

  嗯?可是我还没蹭到饭……

  人已经走到门口了,弘书只能不情不愿的跟上。

  进了养心殿,胤右拐,一路走到东稍间才停下,上炕盘腿坐着,指了指对面道:"坐下吧。"

  弘书瞅这架势不对,乖乖坐下

  peksh为什为,非法莫绝,

  胤道:“需要多少银子?”

  啊?弘书有些懵,小心问道:“什么银子?”

  胤禧他一眼:“玻璃。”

  还真给啊?

  弘书眨巴眼睛:“您不怕我沉迷商贾之事了?”

  “敢沉迷朕就打断你的腿。”胤祯横了他一眼,手上玉扳指转的飞快,”弄出来了你不许掺和,还是交给内务府去。”

  就知道是这样。

  弘书撤撤嘴,道:“我不想交给内务府做。”

  “嗯?”胤禧以为他还执迷不悟要自己做,眼神很危险。

  “皇阿玛,你不觉得内务府的体量太大了吗?这皇宫里,什么事扯不上他们?”虽然来保对他很殷勤,但也不耽搁他顺便给内务府上个眼药,“我觉得,还是把内务府拆分拆分的好,不然他们连成一体、内外互通,以后还不定会做出什么事呢。"

  胤当然知道内务府的问题,但他现在不是要跟儿子讨论这个:"别跑题。"

  “你不让内务府做,打算让谁做。”

  弘书道:“我打算卖方子,收专利费。”

  “去利弗?”当道跺或专利费? 胤感。

  “对,专利就是指我拥有我研究出来的东西的所有权,它本来是专属我个人独占的利益,现在我把这个这个权利拿出来,卖给不同的人,他们付给我使用这个专利的费用。" 弘书尽量用阿玛能理解的方式解释,“最好是每卖出一块玻璃,他们都给我相应的分红。”

  胤很容易就听懂了,本来也不难理解,他摇头道:“天真,别人得了你的方子,还会给你分红?就算碍于你皇子的身份给了,你怎么知道他卖出了多少。”

  “所以说最好,是理想情况嘛。”弘书道,“现在肯定做不到,就算以后有了专门管这一块的专利法,也有的是商人钻空子。"

  “专利法?”胤没好气道,“大清律看完了吗,还想着立新法。”

  “以后会看完的。”弘书不服气地道,“再说我有立新法理想不行吗,人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胤模懒得理他,敲桌子:“说你的专利,怎么保证方子卖出去后,商人还乖乖给你专利费。还是说,你打算一次性卖个高价。”

  “一次性卖多亏啊,又不能卖上千万。”弘书道,“我能确保他们给钱,主要是做大块平整玻璃需要一样东西,我管它叫纯碱,这个东西咱们大清境内比较少,基本找不到多少天然的。现在只有我能把它提炼出来,所以只要我把方子卖出去,他们要做,就必须来找我买纯碱。”

  “独一份的东西,我想怎么定价都可以。当然,我也不会卖的太贵,毕竟只有给他们留下赚钱的空间,他们才能卖力生产,买更多纯碱。"

  胤禧点点头,这样操作倒还像点样子。

  “这个纯碱是什么东西,你怎么提炼的。”

  “额。”弘书苦恼的想了想,“纯碱大概就是,嗯,一种盐?我是从盐里弄出来的,至于提炼,过程跟道士他们炼丹差不多?"西方的化学现在也还处于萌芽时期。

  “你还学道士炼丹?”胤如今还没有沉迷于丹药,虎着脸道,“你有没有乱吃。”

  “没有没有。”弘书摆手,想起他以后会沉迷弹药,顺势道,“我又不傻,吃那些东西,道士炼出来的玩意儿大多数都有毒的。”

  "而且我也不是学道士炼丹,我那是试验,就是做各种尝试让一样东西能变成另一个样子,或者能分离出别的东西,嗯,我管它叫化学。”弘书道,“就是性质或形态改变的学问。”

  化,知变化之道,用在这里倒也不算用错。胤道:“学问?方才要立新法,现在又想着书立说作一家之言?朕倒是不知你有如此大志向。”

  弘书也不害羞,大方点头:"儿臣确实有立一家学说的志向,最起码,化学这一项,儿臣自问当世无人能出儿臣其右。”

  废话,拿着后世几百年的积累,要是这样都压不过别人,他还是赶紧找根绳子吊死吧。

  儿子当真有此志向, 胤也没想着去打击, 正要开口鼓励两句, 就听见他的好儿子道。

  “所以皇阿玛,您要不要投银子给我建实验室?等以后我著书立说了,书的第一页就感谢您的资助,名字写最大。”

  “包您名留青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