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1635汉风再起 第六十九章 悸动(二)

《1635汉风再起》第六十九章 悸动(二)

作者:重庆老Q 字数:2904 书籍:1635汉风再起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八(1644年2月3日),李自成率军从西安出发,向北京进军。

  二月初二日(3月10日),李自成率军在沙涡口造船三千,并征集民船万余渡过黄河,攻下汾州(今汾阳)及阳城(今晋城市阳城县),乘胜攻下蒲州(今永济)。

  初三日(3月11日),攻下怀庆(大致在今河南焦作), 杀卢江王载堙,时福王由崧逃至怀庆,崇祯帝发银万两安置,城破时福王由东门逃出,到卫辉(今卫辉市,属河南省新乡市)依潞王(朱常淓,神宗朱翊钧侄)。

  二月初五(3月13日),李自成攻太原,已被崇祯革职的巡抚蔡懋德(尚未卸任)调朱孔训,牛勇,王永魁等督兵五千人出战,一军尽殁,困守两昼夜。

  初八日(3月16日),李自成以守将张雄作内应,炮轰破城东南角,攻下太原城,蔡懋德自缢死,晋王求降。为此, 崇祯向天下颁布罪己诏。

  二月十六日(3月24日), 李自成到忻州(今山西省忻州市), 官民迎降, 攻代州(今属忻州管辖), 在此,李自成部遭遇总兵周遇吉凭城固守,连战数日,杀敌万余,积尸几乎与城墙平,因兵少食尽,退守宁武关,知县降。

  二月二十日(3月28日)李自成逼进宁武关,向关内发出通牒,五日不下,屠城。周遇吉悉力拒守,伤敌万余。其后,周遇吉徒步跳荡,手格杀数十人,矢集如猬毛,被执,缚之高竿射杀, 或说磔于市,也有说自刎而亡。宁武兵备副使王孕懋全家自杀。三月初一日,宁武关陷,李自成屠城。

  战后,李自成农民军死亡数万余人,对前进十分担忧说:“宁武虽破,死伤过多,自此达京师,大同,宣府,居庸关重兵数十万尽如宁武,吾辈岂有孑遗哉,不如还陕图后举。”

  然,三月初一日(4月6日)深夜,大同总兵姜瓖降表到,李自成甚喜,厚款之,刚坐定,宣城总兵王承允降表亦到,且以百骑来迎,李自成进大同后欲将姜瓖处死,经闯将张天林劝阻而释放。

  至此京城告急,农民军已顺利取得攻打京城的道路。

  三月初三(4月8日),齐国第二陆战营及乡兵三个中队,携由饥民所建自救军一部五百余人,于长山岛分乘大小船只三十多艘,径直朝东行驶,往朝鲜而来。

  三月初五(4月10日),齐军夺占皮岛(今朝鲜椵岛)、云从岛(今朝鲜身弥岛),俘杀朝鲜军民五百余,随后稍事休整两日,期间命自救军于皮岛重筑东江镇堡垒。

  三月初七(4月12日),齐军克铁山郡,大掠四野,五日后返皮岛,休整一日后,返回长山岛,留驻自救军于皮岛和云从岛。

  三月初七,吴三桂接到崇祯入关勤王诏书,随即率领军民五十余万,从宁远(今辽宁葫芦岛市兴城市)分批撤往山海关。

  三月初十,齐国水师大都督齐大江领八艘专业战舰,经巴达维亚短暂停靠补给后,径直往北,朝大明的方向驶去。

  看着远去的齐国舰队,巴达维亚港口显得异常紧张的码头炮台和数艘武装商船均是松了一口气,同时,脑海里却升起一丝疑问,汉洲战船为何会在这个时候,大规模的集结前往北方,他们是要做什么?

  “我认为,汉洲人可能会去介入北方那个陷入巨大混乱秩序的明国事务当中。”荷兰东印度公司巴达维亚海军司令达克曼·巴雷克上校说道:“他们在明国,有着许多切身利益。他们每年从明国进行大量的移民,而且还跟明国政府建立了直接的联系,派驻了许多外交和商务人员。但我们都知道,明国这些年来,发生了许多规模巨大的平民暴动,那里的局势应该不是很乐观。明国政府可能已处于崩溃的边缘,汉洲人的舰队此去明国,可能就是为了应对明国即将发生的剧烈变化。”

  “明国政府若是发生了变动,对我们东印度公司有何影响?”科内利斯·范·德林总督问道。

  谷涰 “若是那些暴动的平民推翻了现在的明国王室,建立一个新的王国政府。我认为,对我们的影响应该不大。”巴雷克上校说道:“至少对那些控制明国沿海贸易的商人们不会有太多变化,他们不过是换了一个重新需要效忠的皇帝,应由的商品贸易还是要继续,他们对保有贵金属,都有着非常执着的热爱。”

  “那对控制明国海域的尼古拉一官,有影响吗?”德林总督问道。

  “短期之内不会有影响。”巴雷克上校想了想,然后说道:“毕竟,尼古拉一官拥有这个国家最大的海上力量。假如这个国家新的王朝建立,可能会仍旧借助于他,维护周边海域的安全和经济利益。”

  德林总督点了点头,随即沉思起来,明国局势的剧烈变化,会对整个远东地区产生什么样的连锁反应,而东印度公司又能从其中获取些什么利益。

  “先生们,你们说汉洲人会不会深度介入明国混乱的局势当中。假如,嗯,我只是假设,汉洲人若是陷入了明国混乱局势里,以至于他们无法抽身,并且牵扯了他们所有力量,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是一个机会,一个趁机削弱汉洲的机会。”德林总督突然说道:“毕竟一个太过强大的汉洲,对我们东印度公司而言,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汉洲人应该不会深度介入明国当中吧。”高级商务参赞弗雷德·阿普顿说道:“距离如此遥远,汉洲虽然在明国有着重大的利益,但不可能冒着拖垮自己的风险,去深度干涉明国局势。要知道,明国可是一个拥有亿万民众的巨大国家,仅凭汉洲目前的实力,他们无法改变明国任何局势的变化。”

  “若是我们帮他们呢?”德林总督若有所思地说道。

  “帮汉洲人?”弗雷德·阿普顿不明所以,“我们帮汉洲人一起去介入明国事务?我们如何去做……”

  “汉洲人为了介入明国事务,其海上大部分运输资源必然也会倾斜到往来明国和汉洲之间的物资运输上面。如此一来,他们汉洲本土的运输能力恐怕会稍显不足。若是我们东印度公司出面与汉洲人协商,逐步加大与汉洲的合作,利用我们众多的海上运输力量,来填补他们的运输缺口,以便使汉洲人可以心无旁骛地去投入到明国巨大的混乱局势当中。”德林总督神情振奋地说道:“如此一来,在整个东印度群岛,他们就无暇分出更多的精力来延缓迟滞我们的殖民进度。也许,明国那个巨大的泥潭,甚至可以将汉洲拖垮,以彻底削弱他们的实力。”

  弗雷德·阿普顿听了,不由与总督府内其他殖民官员互相看了看,脸上抱以苦笑,总督大人的这个设想,似乎太有些一厢情愿了。虽然,汉洲人都来源于明国,并且在明国有许多重大利益,但只要他们的执政者不是傻瓜,怎么会耗费自己的国力,将有限的力量投入到明国混乱局势当中呢?这明显是一笔不划算的生意,根本不可能发生。

  “先生们,你们不要以为我是在异想天开。”德林总督见众人异样的脸色,郑重地说道:“从我们驻汉洲代表发回来的信息显示,汉洲人似乎正在加大生产各种军事物资,而且,他们还在组建新的常备军。据悉,汉洲人在半个多月前,有多达五六百人的军队登船离开汉洲。虽然,我们驻汉洲的代表无法确认那些军队去往何方,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是被派往明国。”

  “因为,他们的军队中,携带了至少四五十匹马,而且可以肯定的是,那是战马。先生们,请问在什么地方才会适用于战马?东印度群岛?半岛地区(中南半岛)?还是菲律宾?不,都不是,唯一能适用于战马的地方,是明国。汉洲人已经开始动员了足够多的力量,他们肯定是想在明国谋取一些符合他们自身的利益。”

  “若是,我们在他们后面推一把,将我们东印度公司的运输力量借助给他们。我认为,他们为了在尽快地在明国获得某些重大利益,很可能会接过我们递来的助力。”

  “若是,汉洲因为介入明国混乱局势,而在其中却获得了某些重大利益,并以此促进和提升了汉洲的实力,那我们东印度公司岂不是为弄巧成拙?”弗雷德·阿普顿不禁反问道。

  “巴雷克上校,你认为,在明国这个巨大的国家面前,而且又处于局势非常混乱的局面当中,汉洲人会谋取到足以提升其实力的重大利益吗?”德林总督转头巴雷克上校。

  “若是明国那些暴动的平民推翻了明国政府,我认为汉洲人为了继续获得某些利益,可能会试图积极靠拢新成立的政府,并与之重新建立关系。”巴雷克上校说道:“但是,根据这个国家一些历史反馈,一旦强大的新生政权建立,必然不能容忍一个外力武装势力出现在自己国家的附近。同时,为了维护自己的正统性和权威性,他们可能会驱逐、消灭任何一个敢于介入本国局势当中的外来势力。除非,汉洲人可以为之妥协退让,并放弃一些曾经获得的重大利益。”

  “也就是说,汉洲人现在于明国地区是多么地努力争取来的重大利益,那么以后明国发生政权更迭后,很可能就会多么无奈地去放弃,或者被迫以武力维持,陷入新的争端。”德林总督微笑地说道:“所以,于明国土地上,不论是汉洲人是想极力争取获得某些利益,还是以后尽力维护和保有利益,他们的精力和有限的资源,都将会无可避免地分散到北方大陆上,不是吗?”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