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家丑 第37章

《家丑》第37章

作者:谢泽生 字数:2965 书籍:家丑

  见了我就问:“大队推荐了没有?贫下中农推荐了,就还回一中。”好像他就是校长。又说:“你想回来不回来,想了,学校出面,通过政工组给下边做工作。别让大队公社县里把你卡住,你可是个人才哩!”又用眼瞄住王记香,“小王,先说你这领导放不放人?”王记香就说:“我领导人家!那我不成了太学生啦?就这,动不动就是我这个社员连累,才下放回家。多大的学问,搁乡里亏了。赶快让他走,我巴不得他走得远远的,上北京,上上海,我耳朵眼子也清静清静。”我问起齐秋月她妈的事,他说:“我这老妹子也是够苦了。从小家里给她定了个娃娃亲,十六岁那一年,肺痨,就要把我妹妹娶过去冲喜。老妹子正上中学,我就给她透了信,她就跑到辽西根据地参加了革命。不到一年,就让日本鬼子抓去了,险些丢了命。解放后,她安定下来,就把我们一家都接到菊乡,可该过几年安生日子,这件事硬是叫扯捞个没完没了。这一次,多亏你帮了忙,把这事可拦死了,谁想——”他两手一摊,说不下去了。

  市革委大院的西北角有一条长廊,廊上的葡萄藤交相缠绕,虽说现在已是初冬,葡萄架不再翠绿成阴,但走在长廊里,仍是让人有一种爽心悦目的感觉。廊两边是一块块花池,正开着菊花。王记香小声说:“这真是神仙住的地方。”天色黄昏,有人拉根长长的皮管子,正给花池浇水。齐秋月的家在这条长廊的尽头,一道花墙进去,向左拐,是一个老式四合院。听见说话,齐秋月就迎出来了。她接过王记香手里的篮子,很是埋怨了一通,说:“我到油房庄都是空手去空手回的,你们这是咋哩?”王记香说:“谁给你送礼,王书记是老革命,来看他哩!”进了客厅,王书记站起来同我握手,说:“来了就来了,还要破费。”记香说:“都是自留地里的,没啥金贵东西。”坐下后,一时没话。王贵桥官腔官调地说:“按说你这革委委员,要经常来革委会反映反映下边情况,商量商量大事。可这一下放回老家,就断了线似的。这组织手续应当理顺一下。人回老家了,这职务也应当随档案走。”齐秋月说:“这事有人提出过,政工上准备拿出个意见。”王贵桥说有个材料,几个秀才在小会议室等着统材料。“我不陪了,让齐秋月陪你们。”走了。我说:“王书记身体还行。”齐秋月摇着头说:“刚刚出了院,硬撑着呗。”

  齐秋月就去端饭,四菜一汤:蒜苔炒肉丝,小葱拌豆腐,西红柿炒鸡蛋,凉拌猪耳朵,莲子八宝汤。很家常,也很讲究。齐秋月从一个玻璃酒柜里取出一瓶菊潭老窖,要开瓶,我拦住了。吃着饭,说起兰五大叔,齐秋月眼睛一红,说:“我对不起大叔,也对不住你。总想找你再出个主意,可是没脸见你。”我说别这样说,把阿姨的事拦住了就好。末了,我说:“说阿姨不是叛徒,要兰五大叔出个证言材料就行。要定杨兰五当过土匪,打家劫舍,那也得有证明人。我自己说是土匪就是土匪,我自己说不是就不是土匪。我自己说我当时是打入山寨做地下工作,帮助他们抗日的地下党员,不是也行!我后来同组织失掉了联系。顶多一个脱党。兵慌马乱的,我有啥责任?”停了一下,我又说:“找一个从东北过来的老干部,让他给杨兰五出一份材料,说那时是他派杨兰五去兴龙会长期窝底,做地下工作,影响兴龙会,兴龙会才打出抗日旗号。那时是单线联系,后来因为什么什么的短了线,云云。不是也可以吗?!”两个女人听了,都停下了筷子。齐秋月更是喜形于色,用筷子指着我说:“真有你的,我要当书记市长,就把你调到政策研究室,搞个智囊团。”王记香说:“他那半斤八两我还不知道,能把你研究到茄子棵里。”我说:“至于说到土匪,也不能一概而论。被敌人反对是好事不是坏事。杨兰五干的土匪是打日本的土匪,肯定是好的。”

  齐秋月不断地用筷子给我夹菜。王记香说:“小齐真是短把镰刀,他出主意,就给他夹菜。我没有本事,就把我闪一边。你可看错了秤,他是受我领导的。”齐秋月笑着说:“这一把手得罪不得,得巴结。”掂起菜盘儿就扣在她的碗里。王记香说:“你要撑死我,你想夺权哩!”齐秋月就去撕她的嘴。

  当天晚上住在招待所,齐秋月、王记香两人说了一夜话。第二天,回家路上,王记香说:“那女人才真是女人,把你卖吃了,你还帮人家数钱哩!”

  这以后没两天,在王贵桥默许下,由齐秋月他老爹出面,找了个曾在东北辽西根据地工作过的老八路,按我出的主意,做了证明。杨兰五大叔也就放回苇子坑。

  然而,做梦也没有想到,杨兰五大叔的事刚捂住,王记香娘家又出了大事。

  那天,我正同王记香商量着去看看杨兰五大叔被折磨成啥样,把他接到油房庄住两天,王记香娘家王家堡来了个近门兄弟,说记香她爹出事了,人已经押到公社了。这一惊非同小可,王家出了事,不但王家人受罪,我夏家也要受连累遭殃。这年月,亲戚邻居不管谁家在政治上有些许的污点,都会“株连九族”,何况是自己的亲岳父。我和王记香就不说了,不长了也长不粗,但我的儿子将来上学要受到说不清的影响了。档案上写上“外爷什么什么”的,他娃子一辈子在政治上就算判了死刑。我忙问啥问题,来人说,具体说不清,好像是在山里教书时的事,有人揭发他“通匪”。王记香一听就哭起来。

  第二卷第八章婚外相思(5 )

  事不宜迟,我跑着上大队给齐秋月打了电话,让她赶忙给县里、公社打个招呼,要文斗,不要武斗,免得老人都一把年纪了,遭受皮肉之苦。又找郑连三,没有找着,我不敢再耽搁,回来推出车子带上王记香就向王家堡骑来。王家堡的人都知道我当过市革命委员会委员,对我还算客气,领我们到了公社见了老岳父。老人已经被关在一间黑屋里,见了我们就哭了。我问了问情况,他说,解放前,也就是1942年到1947年吧,他在天台寨山下的湍源小学校教书,说是个学校,其实只有两个班,都是复式办,两个老师,加上王记香她妈做饭,后来有了王记香也才四个人。因为离山寨不远,山上的人出山进山都在他们那儿歇脚吃饭。不单天台寨,就是其他山头的人路过,也在这儿留宿过夜。有一次他外出回来,已经是后半夜了,路过一个山沟,听见有人在商量“出手”。啥他都听见了,走也不是,退也不是,土匪发现了他,为了封口,肯定会宰了他。他急中生智,硬着头皮向前走,土匪跳上来拿刀逼住他,问他听到了啥,他摆摆手,又指指自己的耳朵,耳背。土匪很能,待他走了没有五步远,大叫一声:“站住!”他差一点儿就立住了,很快一个激灵,只管自己走。土匪说:“十聋九怪,不碍事。”没有管他。这一回他们得手后,回来路过湍源,认出了他,说你前天夜里,咋就装聋卖哑?他说:“怕耽搁了你们的好事。”土匪说:“怕丢了你的小命。”他笑了。那几个土匪说:“你老弟口紧,好样的。”以后他们出山回寨就不再避他。抢得顺手,高兴了,也给他丢一些吃食和银元。山下的一些底线也把信儿捎到他这儿。有一次几个山寨还在他这儿商量联合打老日,让他给他们写征讨檄文。山寨闹矛盾了,也在他这儿摆平,他又成了公证人。这事王家堡没人知道,解放初期,还让他当了乡财粮委员,是一个土匪拉到王家堡乡批斗,认出了他。土匪说:“王先生原来是王家堡人!不知道是老乡哩!”这一说,当下就把他财粮委员撸了。而后他就当互助组会计,生产队记工员,后来公社成立民办公助中学,他先去管伙,后来就教书。他一直很老实,办事牢靠,教书也认真。谁会想到,他也同齐秋月她妈妈一样到这时给人咬了出来。

  听了这些,我无话可说。以他说的情节,湍源小学校起码是天台寨的一个窝点,他能是个干净人?岳父见我一筹莫展的样子,说:“你们也别为我着急。我都四十好几的人了,又没有个啥官衔,怕丢了个啥!顶多民办老师不干了,回家当四类分子。”王记香就呛白他:“当四类分子就是喝凉水!你不想想德祥,还有你外孙娃儿,他们还上进不上进,你外孙将来还上学不上学!都陪你受连累。”老人不吭声了,半天憋出一句话:“我那时就是有千里眼,也看不到现在!”又说:“山寨上下来人,我敢不管吗!要命不要?就连那开刀讨饭的,把个小孩子央求我看,我不也给看了,我明明知道他是去杀沙一方,惹了祸会连累我,我……”我猛然想起郑连三当过小乞丐,问:“你说啥?你还能记得那小孩子的模样吗!”他只顾说他的,说就连沙一方也在他那儿歇过脚。共产党打菊乡,还在那儿扎过营。我听他说得越来越多,越有漏洞,急忙止住他:“别说那么远了,你只给我说说那小开刀的啥模样。”他说,那小孩子叫三儿。

  好,我眼前一亮,这个三儿可能是郑连三。

  我和王记香连自行车也顾不上骑了,出了公社院门,拦上一辆长途车就上菊乡来找郑连三。见了郑大主任,我顾不上客套,就问他可否记得天台寨?郑连三看看我,不知所以地说:“记得呀!你不也去过天台寨吗?”我说不是去抓红造总沙吾同、陈小焕那回,旧社会,你讨饭去过那儿没有,可记得山下有个湍源小学,学校里有个王先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