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 第三百七十九章 我还真可以去试试?!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第三百七十九章 我还真可以去试试?!

作者:江底有白 字数:3789 书籍: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

  “嗯,就是下午您去给研究生师兄和住培师兄上课的时候。我们几个聚在了一起,随便聊了聊。主要还是聊我们能够接触到的问题吧。”董珍稍稍有点腼腆地说。

  她或许还是觉得,与周林立与彭山泉这样的天才比,自己与他们还是有差距,还没来得及调整过来心态。

  陆成随意地笑了笑,就把手里的一大撂病历一抱而起,董珍看了也帮着陆成搬了几叠。

  陆成本来不打算喊董珍帮忙的,毕竟这些出院病历的份量可真不轻。以前林辉还在的时候,他总是听林辉说总住院的生活不容易,但也只有真正体会到了,才晓得,总住院的各种事情实在是太繁杂了,什么都要注意到。

  就说这么些出院病历要最后的质控,就不是一件比较轻松的事情,病历归档,是对一个患者住院期间所有医疗过程的一个总结,不仅仅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和对病人有个交待,一份好的出院病历,还可以成为后面进行回顾性研究的素材和数据来源。

  有基础数据的研究和论文,才能够经得起查证。

  “陆老师,没关系的,我帮您一点吧。其实看到您做事,我都不太忍心打扰你。不过我们都觉得,把问题带回去,就点儿不舒服。”董珍一边跟在陆成身后,一边说。

  陆成点头,然后就带着董珍走进了示教室。

  示教室里面,陆成看到了六个人。除了谢建和周林立等几个陆成认识的人外,还有两个陌生的面孔,但看他们的胸牌,好像都是实习生,估计是周林立和彭山泉找来的人。

  陆成进门后,周林立就主动走上来帮陆成把病历本放下了,然后说:“陆老师,不好意思啊,肯定是打扰到您的工作了吧?”

  眼睛就能看得出来,陆成手里的病历份量不轻,而质控病历,是他们在每个科室实习的时候,每个科室的总住院都要做的事情,当然有些科室比较偷懒的老总会把质控病历的工作交给专业型博士研究生,因为博士研究生的毕业条件里面有一条就是做八个月的跟班总住院。

  可问题是,现在里东山所在的科室,没有博士研究生在啊。

  每年湘雅二医院带博士的名额,就那么几个,博士其实并不多。

  陆成随意地用手叉着腰,稍稍扭动着说:“没事没事,不用这么客气,我倒是很好奇,你们几个让董珍把我叫过来,到底是有什么问题。可别为难我啊,实不相瞒,在我来湘雅二医院之前,我就只是个小本科生,除了骨科的问题,我能够多给你们一些答案外,其他科室的问题,就别拿来为难我了。”

  陆成这说的真是实话,如果这些实习生因为他地名气,就把他神话了,以为他无所不能,拿内科或者骨科之外地问题来问他地话,就血管外科和神经外科地一些问题陆成能对付一下,内科那些问题,以及内外科之外地问题,陆成很可能连风都摸不到。

  术业有专攻,真要论所有医学学科地综合知识能力,陆成连方泥馨地后背都比不上。

  那么像方泥馨一样地,周林立这样地变态,陆成对他们告个饶,那也不丢人。

  “没有没有,陆老师。”

  “我们主要是刚刚随便聊了一下,然后就聊到了,我们发现在创伤这边,还有普外科地感染病例,会要比其它病人多一些。然后稍微总结了一下目前在院病人,我们还发现,这些感染病例啊,在院期间再发及多发感染地病例也是极多的。”

  “然后我们又讨论了一下,所有创伤的病人,入院的时候做的就是清创术,然后感染了之后,又还是做的清创术,但是有可能需要多次的清创术,才能够最终把感染给治疗好,这是为什么呢?”

  “陆老师您想啊,在初次清创的时候,病人自己本身的创口再怎么不济,也要比感染病人的创面内的细菌要更少一些吧?”

  “那为什么不能在初次清创的时候,就清创得更彻底一点呢?”

  “初次清创的时候,细菌或者外来物他们藏的地方到底在哪里?难道全都是因为创伤局部的抵抗能力削弱,然后其他地方的细菌,通过血液循环,定植到创伤局部的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的菌血症,又该怎么去定义呢?”

  陆成听到了这一连串问题,当时眉头就皱了起来。

  学霸果然是真的是学霸,一问就是问的教科书里面找不到,在普通的临床中,也不会去思考的问题。

  他们的问题总结起来,其实就是这么一个矛盾体。

  创伤之后为什么会感染?

  而感染病例清创之后,为什么会痊愈?

  这个问题可不是一般的问题啊!

  陆成的眉头稍稍一皱,稍微思考了一会儿后,说:“创伤病人并不是都感染,而且感染术后一次或者两次清创地病人都并非痊愈,这里面涉及到地因素可就有点多了啊。”

  “首先,一个人感染与否,与他们收到地创伤是不是开放性,有没有广泛地软组织损伤,是否有血供,都有很大地影响。”

  “我们要先知道,为什么要预防性抗感染治疗。”

  拥有着顶级清创术地陆成,虽然觉得问题比较棘手,但还是非常淡定地给出了自己地回答,当然回答也不能乱回答,当然是要从基础说起,然后再慢慢的延伸和散发。

  “预防性抗感染的原因,是因为有感染风险。感染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因为开放性外伤,可能被空气中以及各种地方可能存在的细菌感染,这一个方面,我们需要通过彻底清创去解决和处理,减少感染的风险,也是需要我们外科干预的最大原因。”

  “第二个方面,感染就是因为创伤使得局部的抵抗力变弱,然后其他地方的细菌游走到了此处定居并繁殖,导致了创伤后的感染。这样的情况一旦没发生,那就是我们预防性抗感染的效果达到了。因为我们通过注射抗生素,预防性地杀死了可能潜在于血液中或者局部残留的细菌。”

  “但是,抗生素也并不一定是万能的。根据我们治疗感染的经验来看,外科治疗感染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第一,彻底的清创。第二,术中严格的无菌原则。第三,细菌培养及敏感抗生素的使用。第四:足量,适量的抗生素使用疗程。”

  “那么,创伤会发生感染的因素,就可能是我们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抗生素种类不对,不是潜伏细菌敏感的抗生素,或者就是抗生素使用量不够,才发生了感染。也或许是局部的血液循环损伤太过于严重,我们的血液循环,无法运载我们使用的抗生素到达细菌潜伏区域。”

  “最后一点,才是我们外科创伤中,遇到的最大的敌人。一旦受伤过重,机体无法自愈,血液堵塞,或者是小动脉小静脉的栓塞,都有可能使得我们使用的药物无法到达目的地,相当于白用了。”

  “至于你们所说的,感染病人之所以可以通过清创来治愈。一可能是再次彻底的清创作用,二则是长时间的闭合创伤,使得我们机体内部有了疤痕愈合与小血管及血液循环系统的重建,以及多次敏感抗生素的调整,就把感染给控制住了。”

  “你们觉得呢?”陆成虽然给出来了回答,但也没有说这一定是对的。

  与知识储备足够的人,即便是学生,在说话和教学时,尽量也要保证话题的可持续性,如果一下子把话说得死了,对方即便有想法,也不敢发表出来。

  而且,这个世界的天才其实并不少,在各个方面都有。特别是现在这样发达的社会,更是人才辈出的时代!

  周林立看了一眼董珍等人,然后说:“陆老师,我有认真地思考过你刚刚的解释,也知道这是目前为止,能够找出的最好的解释了。只是啊,我们几个在刚刚讨论的过程中,有过这么一个想法。”

  “我们的机体,特别是在骨科的创伤中,存在着很多条走行不一样的肌肉,而每条肌肉之间,都存在着肌间隙。这种肌间隙间缝隙,会不会成为初次或者再次感染细菌的藏身地?”

  “或者说,它会不会成为游走移植病菌的潜伏地呢?”

  “因为创伤都是随意性的,细菌无形,游走性也很强,我们假如可以把创伤发生后的每一条肌间隙,都进行非常严格和标准的清创,或者说再次清创的时候,我们注意到了这些肌间隙的话,会不会大大地减少再发感染地几率啊?”

  “你看啊,小血管主要的走行是走向了各条肌肉,肌间隙就是血管走行的盲区,我们的抗生素通过血液循环,能够到达最远的地方也是肌肉内部。”

  “这也是我们考虑到了关节创伤后的感染病人比普通创伤的感染病人病例数要更多,而发生了感染更难痊愈,才产生的想法。就是因为关节内几乎没有血管的走行,我们的抗生素很难到达。所以我们就推测,普通创伤的病人的细菌潜伏点,也是不是在类似的盲区里面。”

  周林立一边说着,一边还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图示意。

  其实哪里需要他们画图示意?

  陆成听完就觉得周林立等人很不简单啊,这样的类比,有理有据,非常新颖,这是一个很有可能性的猜测和推测啊。

  不过,听完,陆成的眉头就是稍稍一皱:“你们思考的,倒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肌肉的走行本就复杂,我们身上的肌肉一共有那么多条,假如受了创伤,就把周围的肌间隙都给清理一遍的话,工作量会不会太大了一些?”

  “而且,会造成更多不必要的损伤?还会让潜伏的细菌去往更多的地方,加大感染区域呢?”

  这是陆成考虑的事情,也是这个想法本身存在的弊端。

  细菌无形,谁也不知道它会去哪里,如果真的按照他们讲的,把创伤病人的肌间隙都翻出来做个清创的话,想法是好的。但是每几条肌肉就构成了不同的肌间隙,肌间隙的组成,去一一寻找这些肌间隙,或者在脑子里重建这些肌间隙的可能空间,就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若是过多的清理肌间隙,一个不慎,就可能让感染的范围更加扩大,如此说起来,就是一件吃力也不讨好的活儿。

  周林立等人的临床经验,毕竟还是浅了些,所以在听到陆成的说法后,眉头深深地皱起,他们大多讨论地都是这样地思路,有什么优势,有哪些可以类比地地方,可没去深入地想过它地弊端和实际操作性。

  陆成说完看到周林立等人地表情,突然又笑了笑说:“不过你们地思路还是极好地,因为我们虽然无法去深入地检查每一个可能存在地肌间隙,但是我们可以做创伤伤口内肌间隙表层地清创,不需要去深入地剥开。这样,我们地工作量,就会少很多了。”

  “而且,可操作性也很强。但是这就需要更多地精力去进行肌间隙地微操切除了,严格地把控手术刀地方向和角度。这样的操作,实施起来也不简单呐。”

  “周林立,你觉得谁可以操作得了?”

  周林立在陆成说第一句话的时候,眼神都亮了起来,原来陆成并不只是单纯地找他们地茬儿,还在给他们地想法和设计查漏补缺,但是,最后又留下了一个难题,那就是谁去做,谁能去做的问题。

  这就让他们更加为难了,双眼都各自带着迷茫的眼神看着陆成。

  他们对骨科的教授们都不熟悉,当然不晓得谁去做,能够想到的人,就是陆成了。

  陆成看着众人这表情,就说:“好嘛,你们这不是找我来讨论问题的,合着是一起来给我加任务来的啊?”

  “我还真可以试试。”

  “不过还真就巧了,我现在就是总住院,倒是正好可以接触不少的病人。我负责手术操作,你们负责后续的数据收集,你们觉得合适不?”

  董珍第一个点头说:“这个没问题,陆老师,交给我就行了。谢谢你了啊陆老师!”

  周林立也是瞥了董珍一眼,然后对董珍略有些忌惮地说:“谢谢陆老师,我去查明天要准备讨论的手法复位的文献了。”

  因为刚刚啊,一直觉得自己的数学成绩很好的他不信邪地去和董珍尝试了一下数学领域,也就是统计学方面的对碰,连董珍地风都没摸着,就被董珍远远地给甩开了。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