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红楼梦魇 第28章

《红楼梦魇》第28章

作者:张爱玲 字数:2972 书籍:红楼梦魇

  去替母亲拜寿的如果不是晴雯,那么晴雯到哪里去了?

  第三十三回贾环向贾政解释他为什么乱跑:"只因从那井边一过,那井里淹死了一个丫头,我看见人头这样大,身子这样粗,泡的实在可怕,所以才赶着跑了过来。"金钏儿被母亲领了回去,投的井在府内,显然父母是荣府家人,住在府中。

  第六十三回行"占花名儿"酒令,探春抽的签主得贵婿,众人说"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不成?"显然早本元妃原是王妃,像曹寅的女儿,平郡王纳尔苏的福晋。可见第六十三回写得极早。回内林之孝家的来查夜,反对宝玉叫"这几位大姑娘们"的名字:"虽然在这里,到底是老太太太太的人……"

  袭人晴雯都笑说:"这可别委屈了他,直到如今,他还姐姐不离口,不过顽的时候叫一声半声名字……"林之孝家的笑道:"这才好呢,……别说是三五代的陈人,现从老太太太太屋里拨过来的,便是老太太太太屋里猫儿狗儿……"

  袭人晴雯都是贾母给宝玉的,袭人又改在王夫人处领月费,算王夫人房里的人,这一席话当然是指她们俩。袭人不是"家生子儿",除非早本不同,但是至少晴雯是"三五代的陈人",荣府旧仆的子孙。

  第二十六回佳蕙向红玉讲起丫头们按等级领赏:"可气晴雯绮霞他们这几个,都算在上等里去,仗着老子娘的脸,众人倒捧着他去。"晴雯的父母职位相当高。

  原先晴雯并不是孤儿,十岁卖到赖大家,被赖嬷嬷"孝敬了贾母使唤"。她的出身与金钏儿相仿,而似乎父母地位较高。同是涉嫌引诱宝玉,被逐后一定也是羞愤自杀,因为倘是病死的,病中环境不够凄惨,就也没有探晴雯那样动人心魄的一幕。

  晴雯的身世与下场改为现在这样,檀云在第二十四回代替了有母亲的晴雯。全抄本此回的"晴雯"是个漏网之鱼。此后檀云这名字还在第三十四、第五十二回出现过。第三十四回袭人去见王夫人,嘱咐"晴雯麝月檀云秋纹等"守护重伤的宝玉。挨打插入金钏儿事件后改写此回,顺便在宝玉房中婢女花名册上添了个檀云,照应前文,两次都是晴雯金钏儿分裂为二人的当口。

  此外只有第五十二回有檀云。第五十二回是晴雯补裘,晴雯"正文"之一,足见檀云这名字与晴雯的故事关系之深。回内晴雯病中宝玉夜间不让她挪出暖阁去,自己睡在外床,薰笼搬到暖阁前,麝月睡在薰笼上。早上麝月怕老嬷嬷们担忧传染,主张先把薰笼搬开。"麝月先叫进小丫头子们来收拾妥了,才命秋纹檀云等进来,一同伏侍宝玉梳洗毕。"晴雯补裘想必是晴雯金钏儿分道扬镳后的新发展,所以又一提檀云,表示确有此人,不是第二十四回现找了个名字来作晴雯的替身。

  原先晴雯的故事大概只是第三十一回与袭人冲突,恃宠撕扇;发现绣春囊后有人进谗,被逐自尽。

  金钏儿这人物是从晴雯脱化出来的。她们俩的悲剧像音乐上同一主题而曲调有变化,更加深了此书反礼教的一面。

  金钏儿死后本来没有祭奠,因为已经有了祭晴雯,祭金钏犯重。但是酝酿多年之后,终于又添写祭钏一回,情调完全不同,精彩万分。

  金钏儿嘲宝玉一场,庚本夹批:"有是事,有是人。"又批她的对白:"活像。活现。""有是事,有是人"这句的语气听上去像是此人只在书中出现这一次。在实生活里,这人后来不会是自杀的。金钏儿的下场本来属于另一个姿态口吻的晴雯。晴雯的下场改了,羞愤自杀的下场就等再找到一个合适的个性作根据,人与故事融合了,故事才活生生起来。此处借用这人的一件小事介绍金钏儿出场,十分醒目。

  三详红楼梦(7)

  金钏儿的故事的形成,充分显示此书是创作,不是根据事实的自传性小说。此外还有麝月──第二十回写正月里丫头们都去赌钱了,宝玉晚饭后回来,只有麝月一个人在看家。宝玉问她为什么不去。

  麝月道:"都顽去了,这屋里交给谁呢?"

  庚本夹批:"正文。"这就是说,这是麝月的正文。眉批:"麝月闲闲无语,令余酸鼻,正所谓对景伤情。丁亥夏,畸笏。"显然麝月实有其人,是作者收房的丫头,曹雪芹故后四五年,她跟着曹家长辈畸笏住。

  回内宝玉替她篦头消磨时间,被晴雯撞见。明义"题红楼梦"诗廿首中有两首与今本情节不同,内中第八首如下:

  帘栊悄悄控金,不识多人何处游。留得小红独坐在,笑教开镜与梳头。

  书名"红楼梦"期的抄本中,是替红玉篦头──"篦头"不能入诗。

  周汝昌认为这首诗还是写麝月。"按'小红'一词,乃借用泛名,与红楼梦中丫鬟林红玉通称小红者无涉。'小红'似始见于刘梦得文集卷第十'窦夔州见寄寒食日忆故姬小红吹笙因和之'诗题,后来被借用,如大家习知的姜夔'小红低唱我吹箫'这一句诗,实亦暗用刘禹锡诗题中事,并非范成大赠他的青衣真个叫做小红,元人笔记所纪,也大类痴人说梦。与明义交游唱和的永忠,其延芬室稿(乾隆四十四年卷)戏题嬉春古意册(敦诚四松堂集卷三有文为此册题记)绝句之七云:'扫眉才子校书家,邺架亲拈当五车;低和紫箫吹澈曲,小红又泼雨前茶。'即借名泛义的用法。又如同时人钱泳履园丛话'谭诗'类所引马药庵赠婢改子诗第三首云:'多谢小红真解事,金筒玉碗许频餐。'亦正同其例。"(周汝昌着"红楼梦新证"第一○六九页)

  第二十四回宝玉初见红玉,刚巧他房里的丫头都不在,晴雯是她母亲生日接了出去。第二十六回小丫头佳蕙代红玉不平,因为宝玉病后按等级发赏钱,她没份:"可气晴雯绮霞他们这几个,都算在上等里去,仗着老子娘的脸,众人倒捧着他去。"这两节内的晴雯都不是孤儿,父母在荣府当差,职位相当高,红玉这两场戏显然来自晴雯金钏儿还未一分为二的早本。早本"红楼梦"前已有金钏儿,因此一定有红玉这两场。

  初见这一场快完的时候补叙红玉的来历:"原来这小红本姓林,(批注:'又是个林。')小名红玉,(批注:'"红"字切绛珠,"玉"字则直通矣。')只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宝玉,(批注:'妙文。')便都把这个字隐起来,便叫他小红。"林红玉这名字影射黛玉,黛玉也是怀才不遇,抑郁不忿。此处的批注庚、戚本都有。庚、戚本相同的批注都是较早的,明义所见的"红楼梦"里大概不会没有。即使没有,书中特别着重解释小红这名字的由来,予人印象特深。有了个小红,又是个突出的人物,明义诗中却用"小红"这典故,称麝月为"小红",把人搅糊涂了,那太不可思议。

  "帘栊悄悄控金",纱罗的窗帘白天用帐勾起来,正如竹帘白天卷起来,晚上放下。"不识多人何处游",不知道到哪里逛去了。这句语气非常自然。显然是白昼,丫头们都出去游园了。红玉"因分入在大观园的时节,把他便分在怡红院中,倒也清幽雅静,不想后来命人进来居住,偏生这一所儿,又被宝玉占了。"她是自有大观园以来就派在怡红院打扫看守,当然各处都逛够了,所以只有她在家。第二十回麝月那一节,宝玉晚上回来,正月里大家都去赌钱,不是不知道到哪里逛去了,与明义诗中的时间与情况都不同。

  明义廿首诗中还有更明显的与今本情节不符,如第九首:

  红罗缬束纤腰,一夜春眠魂梦娇。晓起自惊还自笑,被他偷换绿云绡。

  夜间袭人的红汗巾换了绿的。今本宝玉借用袭人的绿("松花")汗巾,换来蒋玉菡的红汗巾;夜间袭人系着的汗巾──没提什么颜色──被宝玉换了红的。改写的原因之一想必是男用汗巾不应当太鲜艳,所以蒋玉菡的汗巾本来是绿色;改为大红,作为婚礼的预兆更富象征性,小旦的衬里衣着鲜艳点也无妨。显然早本"红楼梦"还没有"茜香罗"这名色──茜草是染大红的颜料。第二十八回总批内的"茜香罗"当是收入一七五四本时改的。

  明义的第八首诗是咏红玉,剩下唯一的疑点是廿首诗中只有这一首写书中人直呼其名。这是因为小红刚巧是泛指姬妾婢女的名词,正好用这典故。

  第二十四回宝玉晚上回来,也是丫头们都出去了,只有红玉一个人在家,与早本"红楼梦"中红玉篦头,第二十回麝月篦头一节都是相仿的局面。除了白天晚上与众人出游去向的分别,这三段的异同如下:

  茍早本"红楼梦"中,丫头们都出去顽了,红玉独坐。宝玉显然不是初见红玉,否则不会替她篦头。

  啕第二十回:丫头们都出去顽了,麝月独坐。麝月是从小伏侍的,当然不是初见。宝玉替她篦头,被晴雯撞见了,当面讥诮他们。

  咮第二十四回:宝玉初见红玉。丫头们都出去了,为了各各不同的原因,不是游玩。红玉自后院走来代倒茶,被秋纹碧痕撞见了,在宝玉背后责骂她。

  各点都是咮独异,茍、啕相同,除了被晴雯撞见这一点,不确定茍有没有。

  三段中茍、啕两段犯重,不会同时并存。啕是今本,显然是根据茍改写的。原先是咮、茍,宝玉自从那次初见红玉,又有一次白天回来,只有她一个人看家,长日无聊,替她篦头。今本初见这一场基本上与早本相同,形容她"倒是一头黑鬒鬒的好头发,"(戚、全抄本;庚本"鬒"作"真",缺"好"字)可见这是她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特征,也是她与宝玉下一场戏中的要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