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杜月笙传 第223章

《杜月笙传》第223章

作者:陆京士 字数:2972 书籍:杜月笙传

  祠成,先生嘱为之记,余喜其能符于我党总理之遗旨,且有裨于人心世道也。」

  胡汉民以党国元老之尊,第一个嘉许杜月笙为「侠而儒者」,「贤于朱家郭解远矣」,这是何等的荣宠,何等的光彩,难怪杜月笙将胡汉民的那块匾,视同拱璧,对胡汉民则不胜感激,民国二十五年胡氏之丧,杜月笙曾一连多日,心里难过。

  如今胡主席的女公子远到来访,怎不使他喜出望外,急忙趋前迎迓,尤且设宴洗尘,殷懃招待。席间谈起,原来胡木兰一行,是来为广东、广西数千万灾民请命的,因为那年两广水灾,极其严重,当时已是灾黎遍野,饿殍载道,她们当面恳托杜月笙,希望能在上海筹募一笔款项,作为赈灾之用。

  杜月笙一口答应,而且显得特别热心。七月七日,国民政府副主席孙科,中央党部秘书长吴铁城,又联名致电杜月笙、徐寄庼、钱新之,请他们三位在上海发动赈灾募捐,以解救两广数百万灾民。杜月笙迅即找来徐寄庼,和他商议,杜月笙说两广要在上海募一笔款项,我已经答应了,徐寄庼便接口答道:

  「杜先生答应了就好。」

  请宋子文担任主委

  「不过,」杜月笙想起了一个问题,他就商于徐寄庼:「这一次是两广水灾募捐,主任委员一席,最好请宋院长出来。我跟你老兄,还有公展兄,我们三个担任副主任委员」

  「那当然再好也没有了,」徐寄庼极表同意:「不过,叫谁去跟他说呢?」

  杜月笙慨然的说:

  「我去。」

  驱车往访宋子文,宋子文在上海的办公处,设外滩中国银行,杜月笙和宋子文见过了面,说明来意。当时,宋子文因为方始卸任行政院长,时正担任国府委员,对于担任两广水灾劝募委员会主任委员的事,是否适宜,难免有点犹疑,杜月笙覩状,顿时就说:

  「宋院长,你府上是广东,两广有事,就该由你出面。我们祇请你担任名义,一切事体,都归我们负责去做,宋先生你可以相信得过我吗?」

  被他这么一说,宋子文不便再推辞了,唯有应允。于是,杜月笙满怀欢喜的回家,按照他心中的腹稿,拟定了两广赈灾劝募委员会的负责人名单

  主任委员宋子文

  副主任委员杜月笙

  徐寄庼

  潘公展

  常务委员兼总干事王先青

  召王先青来见,命他轻车熟路,再做一次劝募工作。而且当场就叫王先青拟一张「大户名单」,这一部份的人,由杜月笙等人请吃饭,即席决定认捐的数额。王先青刚刚办过苏北赈灾,大户情形,相当的熟。但是当他拟好了名单捧呈给老夫子看时,杜月笙斟酌再三,显然是特别的郑重其事。当他考虑已毕,便指着名单名单上的两个名字,关照王先青:

  「你把这两位圈掉,其它的就照名单发请帖。」

  王先青应声是,拔笔修正名单,杜月笙见他的脸上,带有讶异之色,于是微微而笑,告诉他道:

  「这两位先生有点小儿科,大凡小儿科的人,碰到出铜钿的场合,一定抢先认捐,但是数目决不会大。两广水灾能够捐得到多少,一大半要靠这张名单上的朋友。不要让这两位来搅乱了场合,把行情开低了,募捐就不会得到好效果。」

  王先青一听,实在佩服,他后来告诉同门弟兄,从老夫子那里又学到了一道门槛

  进行劝募期中,王先青想起捐款是为两广水灾而募,募得的款项,究该如何分配,必须事先有所决定,因此,他去请示杜月笙。

  杜月笙想了想,答复他说:

  「这个问题,你去请示宋院长。」却是顿一顿,又自言自语的说道:「广东灾重,广西灾轻,不过呢,广东富,广西穷,宋院长又是广东人,只好广东方面吃亏点。」

  王先青站在一旁凝神谛听,心里有数。便去中国银行请谒宋院长,宋子文对于两广水灾赈款的分配,回答得极为干脆:

  「二八.」

  意思是广东八成,广西二成,照此比例分配赈款,王先青因为听了杜月笙那几句自言自语,顾不得宋子文官高位尊,以及听说的宋子文向来说一不二,绝少有人更改他的主张,祇好硬起头皮,婉转的说:

  「院长的支配也很适当,论灾情确实广东重于广西,不过广东素称富庶,广西地瘠民贫,将来恢复,广西要比广东难得多。院长可否从这一点上着想,把分配比例改为三与七。」

  果然宋子文有点不大高兴,他沉着脸说:

  「以前都是二八,你就照这个比例,把赈款分给广东、广西两地中央银行。」

  王先青无奈,祇好搬出他的老夫子来:

  「在我来此请示以前,杜先生还在很感慨的说咧。他说论理广东灾重,广西灾轻,可是宋院长府上是广东,院长又是全中国的政治领袖,看情形这回广东大概是要吃点亏了。」

  宋子文竟然回嗔作喜,使王先青原先捏着一把汗的,当下为之喜出望外,他听到宋子文从善如流的说:

  「杜先生说得很对,我主持这件事,广东就祇好吃点亏,捐款照三七分配。」

  国行垫款上海筹还

  两广水灾灾情紧急,如果要等到募捐完毕,筹集款项汇往广东、广西,那七百余万灾民,眞不知将饿死多少。宋子文为恤民命,特准由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家国家银行及广东省银行,先行垫借二百亿,紧急拨往灾区,先行施赈救济。这一件事,他当然跟杜月笙先商量过,上海募的捐款一收到,要立刻解入中中交农,及广东省银行,归还垫款。

  正在劝募两广水灾赈款期间,苏北水灾势同燎原,十七个县白浪滔天,五百万人衣食两缺,被迫逃离家园。于是杜月笙应江苏省政府之请,又得为苏北赈灾筹钱,当时上海的七月涨风已起,粮价的涨势最烈,米每一百斤售价高达七万八千元,面粉每袋二万七千,金价则在二十二、三万元之间,在苏北水灾救济委员会席上,杜月笙等大家决定了募捐赈款三百亿元以后,立刻起立发言。

  杜月笙说三百亿的数字虽然可观,但是折合当日米价,也祇能买到四十万石米,分给五百万灾民,每十二三人祇可得到一石,而且这还是当日的行情,如今米价一日数涨,而筹募巨款尚须很长的时间,来日钱到了手,再去买米,米价还不知要涨到什么程度?因此他建议苏北水灾不妨比照两广之例,请国家银行先予垫借三百亿元,捐款收到,立刻偿欠。

  大家都说这个办法好是很好,就怕宋子文不肯答应。杜月笙便言语一句说

  「你们做成决议案,宋先生那边,由我负责办交涉。」

  当杜月笙和宋子文一商量,宋子文果然面有难色,他说的都是实情,当时共党叛乱扩大,国家财政支绌,国家行库经常捉襟见肘,窘态百出;两广水灾垫两百亿,五丬银行已经感到吃力,如今再垫三百亿救济苏北灾民,用意固善,但是他既然深知实际困难,也就不便再开这个口了。而且,除开两广和苏北之外,最近四川亦成巨灾,倘若各地一律援例,那将如何是好。

  杜月笙一心救援那五百万灾黎,迫不得已,他只好向宋子文实话实说,他告诉宋子文,其它灾区他自己一时无法顾及,唯独苏北水灾的赈款,宋先生你该排除万难,设法请四行先垫一垫。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苏北水灾是发生在江苏省境,上海人份外关切,而上海人此刻在为两广、苏北双方面捐钱,倘使四行不肯垫这一笔钱,那么,上海人由于桑梓关系,一定会先解决苏北的问题,再来给两广筹还五行垫的那三百亿,「救灾如救火」、「民命关天」,上海人要这么做诚属无可厚非。到那个时候,中中交农和广东省银行垫的款项何时能够归还,纵不说遥遥无期,至低限度也是迁延时久。所以我说宋先生务必要设法帮江苏省的忙,再垫这三百亿元,必须如此我们才可以负责五百亿元一齐早日归清。

  宋子文听他说得很有道理,无可奈何的答应了,由中中交农垫付苏北水灾赈款三百亿元,钱由苏北救济会负责筹还。杜月笙的这一着,不知全活了多少苏北灾民。而且,后来他对宋子文的保证也如言办到,五百亿捐款,如数筹足,归垫了账。

  经过这一次共事,宋子文对王先青的印象十分良好,王先青代「两广赈灾委员会主任委员」拟「收支分配报告」,宋子文特地提笔在报告中文添加几句,嘉奖王先青的功劳。其后宋子文在上海的时候,常常召王先青去谈话,有一次宋子文感冒,还叫王先青坐在他病榻之旁谈天。不久宋子文出任广东省主席,每次回到上海,必定召见王先青,且曾一再邀王先青上广州玩玩,凡此都显示宋子文对杜月笙门人的好感。

  杜寿堂会一票百万

  三十七年又有两广水灾,黄浦滩再度募捐,当时上海市长换了吴国桢,杜月笙便请吴国桢担任劝募会的主任委员,自己和潘公展,徐寄庼次之,王先青当时几已成为募捐专家,上海大规模募捐运动的当然总干事。这一年杜月笙的健康情形每况愈下,常时病痛缠身,可是劝募会开会他必定力疾到场,而且还起立发言,恳切劝促各界慷慨解囊,他这么做纯粹发乎至诚,因而令人衷心感动,尤有时任国民政府副主任孙科曁夫人,还有两广军政首要李汉魂、白崇禧、黄旭初等频频列席募款会议,所以三十七年的两广赈灾又募到一笔为数可观的巨款。

  河南、湖北两省也曾在上海募款救灾,河南省主席张钫亲来上海面恳杜月笙,不过,募集的数字不大,因为灾情并不严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