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霸从改变开始 第317章 国家“万人计划”(5000字大章)

《学霸从改变开始》第317章 国家“万人计划”(5000字大章)

作者:一白化贝 字数:4612 书籍:学霸从改变开始

  国家组织部门的会议室内。

  一位老人正在这里主持这次国家“万人计划”的人选会议。

  “又到了每年的这个时间段,相信你们也收到了不少推荐信,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说。”老人是政务院的一位领导。

  因为国家“万人计划”是国家11个部门联合启动实施的,所以必须有一位足以拍板做决定的领导压阵。

  否则,还真不好说选出来的人员,是否符合计划的标准。

  听到老领导的话,负责会议主持的国家组织部门的领导田立庚说道:“那我们就先说一说初审的情况吧。”

  说着,田立庚把手中的稿件翻到新的一页,继续说道:“每年评选的名额在1000名左右,其中杰出人才在10人左右,领军人才在800人左右,青年拔尖人才200左右,也就是我们分10年的年均目标。”

  “当然,根据原定计划,每年的名额并不是限额的。如果优秀人才过多,那名额自然也是可以扩充的。”

  “这段时间,我们各部门也都收到了不少的推荐信,经过我们11部门联合的初审筛选,现在还剩下1748人。”

  “可以说,这1748人都是完全符合国家‘万人计划’选拔标准的。我们今天的会议,就先过一下第一批的263人。下面按照会议流程,开始进行人员的详细筛选。”

  田立庚说完,冲国家科技部门的领导点了点头,对方会意,接过田立庚的话,说道:“那下面,我们就按照名单排序,讨论一下第一批的263人。”

  这位国家科技部门的领导名叫李振邦,他拿出第一批候选人的名单,开始念名:“首先是杰出人才第一批的3人名单筛选。”

  “第一个,王怡芳。华国科学院院士,华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今年11月9日,2015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颁奖仪式在米国加州圣何塞举行。”

  “作为大亚湾中微子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王怡芳获得此项荣誉,这也是我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项。”

  “所以,王怡芳的入选,可以说是众望所归。老领导,我们11部门的联合意见也是把她排在杰出人才的第一位。”

  政务院老领导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看到老领导点头同意,田立庚、李振邦等11部门的专项负责领导同时松了口气。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把王怡芳放在第一位,就是为了保证第一个全票通过。

  有了第一个的顺利通过,后面也会顺利很多。

  李振邦拿起笔记录了一下,便接着说道:“那王怡芳同志就确定为今年杰出人才第一批的第一人了。”

  “接下来,是第二个……”

  今年杰出人才第一批的3人很快被敲定了。

  几乎都是各个领域的大佬,在华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以说,够得上杰出人才的,早已不是一般人了,都是研究方向处于世界科技前沿,科研上取得重大成果,具有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潜力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万人计划”中杰出人才最少的原因。

  接下来,就是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入选者讨论了。

  如果说杰出人才是领域的大佬,那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就是有希望成为真正领域大佬的人物。

  当然,相对于杰出人才基本上都是科研领域来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就不止是科研领域了。

  这也是国家“万人计划”中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人数是最多的的原因。

  也因为这个人数是最多的,即使是分批次讨论,按照组织部门的会议流程,单第一批人员的讨论会议就排了两天的时间。

  “那下面我们就开始今年第一批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人选讨论,这个人数是最多的,所以会议的争议可能会有些多,咱们都耐心点,也多给老领导分分忧。”李振邦笑着说道。

  其他部门的专项负责领导都笑着说:“没问题,这是应该的,相信我们能把意见统一。”

  只不过,他们说这话的时候,目光都不经意的从老领导身上掠过。

  说到底,真正能拍板的人,还是这位老人。

  只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真正会引起大争议的人,还在后面。

  李振邦拿出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候选名单,继续念名:“第一个,方钟。华国科学院物理所副所长,研究员。”

  “今年,方钟团队首次在实验中发现了外尔费米子。科学家们认为,这一发现对拓扑电子学和量子计算机等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且,这一研究成果入选了英国《物理世界》的‘2015年十大突破’。”

  “根据初审的筛选意见,我提议把方钟同志放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第一批200人的第一位,大家觉得如何?”

  田立庚看了老领导一眼,第一个发表意见:“我赞同李局长的这个提议,虽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范围比较广,但第一位的还是应该是科研领域的人才。”

  “一方面,与我们国家的政策的相符,另一方面,也与杰出人才的领域相对应,呈现出一种人才相继的局面。”

  紧跟在田立庚后面,其余部门的专项负责人也各自发表了意见。

  除了仅有的两人表示再看看其余人选的情况外,其余人基本上都赞同把方钟放在第一批第一位的位置上。

  华国一直以来,都有着人才的难言之隐,尤其是基础科学方面。

  现在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该说的,田立庚都说了,他们能考虑到的层面,也都在这两个原因里。

  “老领导,您的意见呢?”李振邦询问道。

  关于初选的名单早就报上去了,老领导也基本上都看过了,不说对每个人的情况都了解。

  但是那么几个人的资料,可以说他掌握的信息,还要比在场的其他人要更丰富。

  轻轻点头,老领导拍板道:“不用再看其他人了,方钟同志可以放在第一位。我们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需要这样的人才。”

  这句话一说,基本上就定了基调,没有人再有异议。

  同时,这样的基调一定下,对于后续的讨论,也算是给了一个方向。

  也让李振邦的提议,更有底气一些。

  本来会前讨论时,对于谁来念名的选择,大家都是希望组织部门的人来的,也就是田立庚来做。

  怎么说呢,理由大概就是,你们组织部门主持的会议,结果人选的提议汇报,却要其他部门的人来,这不合适吧?

  其实,说到底,还是多部门联合评选的责任问题。

  但是田立庚本人却有不同的看法,就如同他刚才所说的两方面考虑一般,他觉得还快科技部门的人来比较好。

  毕竟,主管科研项目,对科研经费的划拨,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展,每位候选者的了解程度,都要高于他这位组织部门的专项负责人。

  跟老领导汇报起来,也更直接,更有“说服力”。

  李振邦一开始是想拒绝的,但是科技部门的一把手找他谈过一次话后。

  他就“不经意”的找到田立庚,用绕了半天的方法,最终被田立庚“说服”了。

  不过,田立庚是赔进去了一顿酒,才“好不容易说服”李振邦的。

  随着会议的进行,李振邦不经意的瞥了一眼田立庚,心想:“反正赚到了一顿酒,等后面被他看破,就看破吧,没什么了。”

  第一天的会议结束,杰出人才第一批的3名人选全部确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第一批的200名人选,只敲定了143人,还剩下57人未敲定。

  至于,作为未来后继中坚力量的青年拔尖人才第一批的60名人选,则全部还在酝酿之中。

  这个速度其实不算慢,但也并不快。

  当然,这也是基于老领导确定基调后的情况。

  会议结束后,田立庚找到李振邦,笑着说道:“老李啊,我说的对不对?还是得你们科技部门的人来汇报人选情况。”

  李振邦看着田立庚,笑着应道:“是啊,还是老田你看的准。也谢谢你在会上帮我说话。”

  李振邦毕竟喝了人一顿酒,所谓吃人嘴短,自然嘴上连忙应是。

  再加上,本来就是因为科技部门一把手的提前指示,他才会主动揽下这活。

  能蹭顿酒,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听到李振邦的话,田立庚却摇了摇头:“我那不是帮你说话,我这人你知道,公事公办。我说的都是我真正考虑的问题,咱们国家的基本国策在那摆着,国家‘万人计划’的制定,也是跟着国策走的。”

  “现在轮到具体执行的时候,难道还能抛开根本,跟着某些人走吗?”

  李振邦轻轻点了点头,却没有说话。

  他自然知道田立庚说的某些人指的是什么人,但是能不讨论,还是不讨论的好。

  想了想,不知道是心存愧疚,还是因为其他,李振邦转而说道:“走吧,老田,手头上的事,基本忙活完了,咱们喝酒去?”

  田立庚疑惑的看了李振邦一眼:“你请?”

  李振邦笑了笑:“我请!”

  田立庚立马面露喜色:“那还等什么,走吧,快走!”

  李振邦边收拾东西,边说道:“等我收拾好!”

  第二天,第一批人选落实的会议继续进行。

  老领导照例出席,其他11部门的专项负责人悉数在场。

  田立庚主持会议,李振邦汇报人选名单。

  “昨天我们的会议,已经落实了第一批的杰出人才3名人选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143名人选,今天继续把后续的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7名人选和青年拔尖人才60名人选落实。”

  田立庚简单的把昨天的会议情况说了一下,便把发言权交到了李振邦的手上。

  李振邦早已翻开人选名单在等着了,会议很快展开。

  就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剩余人选,开始了新一轮的讨论。

  会议很快便进行到了中午,第一批200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人选全部敲定。

  有了第一天的经验,今天的争议人选反而少了很多。

  基本上,当李振邦提议人选后,各部门的专项负责人会简单的发表一下看法,然后就确定了。

  并没有出现那种争议极大的候选人。

  不少人看着老领导几乎没怎么说过话的样子,都觉得老领导是不是都可以不要来?

  等到人选出来,再针对有争议的人选,开一次专项讨论会就行。

  甚至还有人认为,老领导来了定个基调就行了,基本上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做了,他再继续在这里,听取会议讨论情况的意义不大。

  当然,除了李振邦,大概没有人知道这位政务院老领导来这里,全场参会的真正用意。

  只不过,即使有科技部门一把手提取指示的李振邦,事先也没想到,老领导会全程参会就是了。

  上午会议结束,组织部门安排了午餐,以及餐后的休息区。

  按照会议流程,下午一点,准时开始第一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的讨论。

  因为会议流程紧张,大家也知道没多少时间休息。

  只是因为老领导的在场,让不少人担心这样的会议安排,是否妥当?是否需要调整会议的时间?

  但下午一点之前,老领导便出现在了会议室,乐呵呵的和李振邦聊着这次国家“万人计划”的事情。

  国家的振兴,在于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培养。

  对于老领导这个层次的人,更是深刻的懂得这样的道理。

  所以,在其他人还没来的时候,他还给李振邦做了一些思想工作。

  要他把思想放开些,把人才的推荐更大胆一些。

  听到这话的李振邦微微一愣,旋即便明白了老领导的意思,也验证了自己的猜测。

  李振邦立马跟老领导保证,绝对按照国家的基本国策来。

  老领导略有深意的看了李振邦一眼,便不再说话。

  随着时间走到一点,所有参会人员到齐,会议准时开始。

  下午的主要议程就只有一项了,那就是把剩余的,今年第一批的,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的人选敲定。

  “关于青年拔尖人才的选拔,和前面两项人才计划不同,我们需要站在更深远的角度去看这项计划。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踊跃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多讨论,才能出真知嘛。”

  会议一开始,老领导就直接说道。

  听到老领导的话,除了李振邦之外,其余人都是面带诧异的神色。

  这和前两项人才计划的人选敲定,不一样呀?

  但问号归问号,会议已经开始,只能静观其变了。

  老领导示意李振邦可以开始了。

  李振邦会议,看着翻开的人选资料,说道:“第一个,周新。华国江城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副所长。”

  “周新领导的超灵敏磁共振研究团队,是国内唯一开展超极化气体肺部MRI成像的研究组。他带领团队通过五年攻关,在今年获得我国首幅超极化疝—129人体肺部磁共振影像。”

  “可以早期发现,全面评价肺部的功能。该技术有望在未来3至5年内实现临床应用。”

  “根据初审的筛选意见,我提议把周新同志放在青年拔尖人才第一批60人的第一位,大家觉得如何?”

  李振邦一说完,会议室便开始了此起彼伏的发言声,远比先前的会议讨论热烈得多。

  不过,各部门的专项负责人虽然说得变多了,但是总体意见并没有太大分歧。

  第一,这属于基础科学研究的突破。

  第二,这属于造福人们的技术。

  一直以来,国内MRI成像技术都是落后于国际水平的。

  国内大型三甲医院的MRI设备,基本上都是进口。

  所以,这个提名,没什么毛病。

  见老领导并没有表达不同的看法,这个名额便算是确定了。

  李振邦提议的第二人则是水木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闫宁。

  今年2月,闫宁因为在跨膜物质运输的结构生物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国际蛋白质学会2015年“青年科学家奖”。

  今年10月,她获得了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她的研究成果为多年来“饿死癌细胞”的畅想提供了可能性。

  对于李振邦的第二个提名,讨论声就要比第一个大了一些。

  主要集中在闫宁的年龄和资历上。

  但是,随着老领导的拍板,一切争议烟消云散。

  “年龄和资历都只是时间问题,对于优秀的科学家,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老领导拍板了,第二个人选也就确定了。

  起争议的各部门专项负责人本以为年轻的教授就这么几个,能提名的也不多,后续争议应该会少些。

  结果,李振邦的第三个提名,瞬间让会议室炸了。

  “第三个,陈舟。燕京大学数学系和物理系本科在读,大二学生。”

  “今年9月份,陈舟同学完成了冰雹猜想的证明。今年11月份,受邀参加麻省理工的数学学术会议,在报告会现场完成了克拉梅尔猜想的证明,并且提出了分布解构法。”

  “这一方法,数学界普遍认为是数论领域和筛法、圆法并列的第三大方法,更被多位国际知名数学家称为是‘解析数论的机会’。”

  “陈舟同学在初审筛选时,就有着较大的争议。但我仍然提议把陈舟同学放在青年拔尖人才第一批60人的第三位。”

  田立庚看着说完提名的李振邦,整个人都愣住了。

  本来按照会前讨论的意见,陈舟是放在最后一位去讨论的。

  却没想到,李振邦“擅自做主”,把陈舟的名字提前到了前三位。

  这个胆子,不可谓不大。

  但转念一想之后,田立庚下意识的便把目光投向了正面无表情看着众人讨论的老领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