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霸从改变开始 第172章 数学游戏

《学霸从改变开始》第172章 数学游戏

作者:一白化贝 字数:1959 书籍:学霸从改变开始

  虽然陈舟已经决定搞个难度较大的课题,但是像哥德巴赫猜想、孪生素数猜想、黎曼猜想、霍奇猜想、ABC猜想等等这些。

  他都觉得不太合适,一是时间问题。

  怕是系统任务过期好多年,他都不一定能搞定这些难题。

  一是这些猜想,需要一定意义上的循序渐进。

  尤其是素数类的猜想。

  在筛法和圆法都已经趋近于极限的情况下,陈舟一时间是很难去突破的。

  这需要的是积累。

  还有就是,陈舟冥冥中觉得,这些猜想的解决,可能还得等一等。

  就在陈舟苦恼的时候,代数讨论班的小班课开始了。

  陈舟本以为最先开小班讨论课的会是吴西平教授,却没想到还是被张中原教室抢了先。

  只不过,代数讨论班的第一节课,并没有如陈舟的预想一般,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

  张中原只是随口问着一些数学问题,让同学们自己回答,回答不了的,他就顺便回答了。

  这其中,当然不可能有各位同学的思维碰撞了。

  “今天是你们进入燕大数学系以来的第一次小班课,我也不想讲一些太过深奥的东西,我们就简单的聊聊数学,聊聊代数。”

  张中原的开场白便给这节小班课定下了基调。

  说完之后,张中原扫了一眼讲台下的学生,当看到陈舟的时候,他微微有些意外,但也大致猜到了陈舟的想法。

  陈舟注意到张中原看过来的目光,冲他微微一笑。

  张中原一愣,旋即想到,看来今天得搞点有难度的东西……

  张中原轻咳一声,继续说道:“代数其实就是算术更高级的演变,当算术中积累了大量的,关于各自数量问题的解法后。为了寻求更系统和更普遍的方法,用以解决各种数量关系的问题,就产生了以解代数方程的原理为中心问题的初等代数。”

  停顿了一下,张中原问道:“那你们知道谁才是真正创立代数学的人吗?”

  有人回道:“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

  陈舟心中暗道:“不对。”

  果然,就见张中原微微摇头。

  这时,陈舟听到了赵琦琦的声音,他说道:“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张苍和耿寿昌,他们所撰写的《九章算术》里就有方程问题。”

  陈舟微微一愣,没想到这小子知道的还不少,只是可惜……

  张中原笑着说道:“赵琦琦同学的想法是好的,但很可惜这不是溯源,而是问谁创立的。”

  赵琦琦憨憨一笑,随即没了声音。

  张中原等了一会,见没人回答,正欲说出正确答案,却被人抢先了。

  “是古阿拉伯数学家穆萨。”

  张中原闻言,有些意外的看向说出这话的陈舟。

  他没想到这么生冷的数学史,陈舟也知道。

  其实,陈舟也只是偶然看到的。

  这两天,他为了系统的建立起选题的思路,把数学的不少分支都追根溯源了一番。

  而且,本来他也是不打算回答的,可这帮小班同学不给力呀,没一个说出来的,那岂不是要让张教授装逼了?

  陈舟自然觉得不妥,还是得为他们数学系争一下的。

  所以,他才出声回答了。

  见陈舟看向自己,张中原轻轻点头:“没错,确实是古阿拉伯数学家穆萨创立了代数学。”

  听到张中原的话,数学系的这些同学,再次带着莫名的眼神看着陈舟,难道学数学,要先学好数学史?

  张中原则没管这些同学的想法,他轻咳一声,把同学们的目光再次聚在自己身上,再次说道:“其实代数的研究对象不仅是数字,更多的,更难的还是各自抽象化的结构。我们并不会关系数本身是什么,我们只关心各种关系及其性质。”

  说到这,张中原话锋一转:“嗯,给你们留个任务吧,下节小班课,我们要讨论的内容。回去仔细解读一番伽罗瓦理论。”

  卧槽!这个张教授,什么叫解读一番伽罗瓦理论?

  要知道这玩意可不是那么好解读的,这里面的时间线可是跨度两三个世纪的。

  伽罗瓦理论的建立,不仅完成了由拉格朗日、鲁菲尼、阿贝尔等人开始的研究,而且为开辟抽象代数学的道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想到这,陈舟神色古怪的看着张中原,他觉得张中原是不是有些为难这些人了?

  张中原同样看向陈舟,微微一笑,旋即起身在白板上写下了一行字。

  陈舟看到这行字的瞬间,微微一怔。

  这什么套路?这节课到底几个意思?

  虽说这问题算是抽象代数的范畴,但是你想干嘛?

  就在陈舟不解的时候,张中原转过身来,指着白板上的内容,缓缓开口说道:“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数学游戏吧。你们可以尽情的带一个你们喜欢的数字,通过我写的运算规则,进行计算,看看最后的结果。”

  张中原话音未落,就听到有个人问道:“教授,这是冰雹猜想吧?”

  张中原挑了挑眉,随即回道:“没错,这的确是冰雹猜想。但我们今天不说猜想,只做游戏。”

  那人不说话了,默默的低下头,拿着笔随意的代入数字,进行计算。

  陈舟看了一眼白板。

  这玩意,如果往前推一个星期,他还不太熟悉。

  但是现在,他太熟悉不过了。

  生活离不开猜想。

  解决数学问题需要猜想。

  科学研究建立在猜想之上。

  猜想,绕不过的弯。

  好的猜想犹如引路石,引导科学的发展。

  从猜想走向发现,其过程也会有宝藏。

  1976年的一天,《华盛顿邮报》于头版头条报道了一条数学新闻。

  文中讲述了一个数学故事。

  70年代中期,米国各所名牌大学校园内,人们都想发疯一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玩弄着一种数字游戏。

  游戏本身很简单。

  任意写出一个正整数N,并且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变换。

  这个规律是,如果N是奇数,则下一步变成3N+1。

  如果N是偶数,则下一步变成N/2。

  不单单是学生,甚至连讲师,研究员,教授与一些平常不露面的老学究们,都加入了进来。

  他们乐此不疲的玩着这个数字游戏。

  为什么这个游戏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因为,在经过无数次试验之后,他们发现。

  无论N是怎样的一个数字,最终都无法逃脱回到谷底,成为数字1。

  准确的说,是无法逃出数字本身的魔力,这个数字最终会落入底部的4-2-1的循环。

  永远如此。

  这就是著名的“冰雹猜想”。

  陈舟收回思绪,代入了一个特殊值“27”。

  虽然27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自然数,但是在“冰雹猜想”的历史上,这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数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