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100个世界景点背后的故事 第14章

  圣母马利亚的最后隐居地也因此成为土耳其一个重要的宗教旅游景点。

  第二部分听魔笛游德国老鼠城循白色老鼠印游览再现格林童话场景青木德国北部有条“童话之路”,全长595 公里,从著名的童话作家格林兄弟的出生地哈瑙开始,穿过广阔的威悉河谷地,直到北部的港口城市不来梅,到处充满了童话场景。著名的《格林童话》里的所有故事几乎都是格林兄弟踏遍63座小镇、收集当地的民间故事编写而成的。放鹅的小姑娘正从哥廷根的集市走来,大灰狼在森林里等着小红帽,睡美人在沙巴堡的美丽城堡里休憩……为了重温儿时的梦,我带着《格林童话》向哈默尔恩进发。

  德国北部的小城哈默尔恩建于1200年,位于威悉河畔,是“童话之路”中最重要的站点之一。格林兄弟笔下的童话故事《彩衣吹笛人》(又称《神奇捕鼠人》)就取材于此。

  据说,中世纪时,哈默尔恩鼠患猖獗。当时,出现了专门捕捉老鼠的行业,捕鼠人多是能演奏乐器的流浪艺人。1284年,哈默尔恩镇鼠多成患,居民不胜其烦,镇长也束手无策。一天,镇上来了一位身穿五彩长袍的神秘吹笛人,他说如果能给他一笔酬金就可帮助镇上的人驱除老鼠。人们欣然答应。于是,他拿出笛子吹奏起来,老鼠受笛声魔力的吸引,纷纷从房屋里跑到街上,跟着他来到威悉河,结果老鼠全部溺死在河中。事后,他返回镇子领取酬金,谁知镇上的居民却食言拒绝付款。吹笛人大怒,决意报复。他再次吹起笛子,这一次,笛声引来的是镇上的130 名儿童。孩子们都跑到街上,跟着吹笛人走出城门,然后消失在森林中。

  现在,这个故事与当年的笛声一样充满魔力,吸引大批游客到哈默尔恩一游。

  在哈默尔恩刚下火车,我就见到一个头戴尖尖鼠帽、身穿五色彩衣、脚蹬弯月形鞋的“捕鼠人”。经介绍,我才得知他是哈默尔恩市旅游局派来的导游。

  我从车站附近的戴斯德大道开始游览。街头除了竖立着“捕鼠人路线图”外,地上还画有一串串长着长尾巴的白老鼠印。导游告诉我,循着这些白色鼠印可走访与故事有关的哈默尔恩老市区一圈。于是,我像孩子般乖乖地尾随在“捕鼠人”身后,俨然上演了一出现代《彩衣吹笛人》。

  游览时我发现,老市区两边的童话造型房舍保存完好,这种叫“法赫威克”的老房子现仅存于德国和荷兰。房子二楼三楼的墙壁逐层向前突出。这是因为以前房税是根据房子的占地面积计算的,所以人们动脑筋尽量扩大楼上房间的使用面积。

  走了一会儿,我来到“捕鼠人之家”餐厅。据说,当年格林兄弟就坐在餐厅窗前的位子上,一边听居民讲故事,一边美滋滋地享用这里的招牌菜——“老鼠尾巴”。如今这道菜的原料已经改为切碎的猪尾巴,加上老鼠形状的硬面包和色拉,就成了老鼠套餐。[文学库·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当我走到一条叫宾格罗森的街上时,导游提醒我要禁声。因为这里就是当年孩子们被带走的地方,现在叫“禁舞街”——禁止在这里跳舞奏乐。不过,5 月中旬至9 月中旬的各个星期天却是例外。故事中神秘吹笛人那悠扬、带有魔力的笛声便响彻哈默尔恩的大街小巷。人们沉浸在魔幻的气氛中。这是因为在漂亮的“婚礼之家”阳台上演出由《彩衣吹笛人》改编的戏剧。“婚礼之家”的外墙上装有报时大钟,有时奏出童话音乐,有时则上演捕鼠人和老鼠们的木偶戏。

  街道两边,到处都是老鼠和捕鼠人纪念品。独一无二的“捕鼠人博物馆”、老鼠市场等场所更为哈默尔恩增添了“鼠城”的味道。但是,除了穿戏服的旅游局职工外,大部分哈默尔恩人都希望与故事划清界限,尽管这个故事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是内心的恐惧和伤害难以抚平。

  第二部分唐·吉诃德路,坐车也要走三天共有两条路线旅游旺季开通刘京胜“唐·吉诃德之路”是西班牙按照塞万提斯同名小说中所描述的唐·吉诃德走过的地方设计的旅游路线,共有两条。来到西班牙的人,无不想去这条路上看看走走。然而他们马上会发现,这个小小的愿望并非那么容易实现。首先,当年唐壮士两度出征,虽以瘦马代步,却也行程千里。如今纵有高速路、大轿车,往返也需三天或五日(这还是旅行社设计的两条最佳线路),如果不是常驻西班牙,一般不会将短暂的西班牙之旅变成专门的唐·吉诃德故乡行。其次,也正是因为有心者众,成行者寡,所以每年旅行社也仅在旅游旺季才开通这两条线路,成行者想要赶个正着还很不容易。笔者作为访问学者曾在西班牙逗留一年,有幸遇到了这样的机会。

  我们旅行的第一站先到了曼查。曼查是西班牙的一个地区,也是唐·吉诃德的故乡。旅游车驶入曼查一个叫阿加马西亚的小镇,据说这是唐·吉诃德的出生地。时值周末的早晨,静谧的小镇上除了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并无他人。较为浓重的晨霭将小镇包裹在神秘的白色之中,给人一种虚无缥缈之感。睡眼惺忪的游客们下车伊始就纷纷问导游:唐·吉诃德的家在哪儿?导游笑而不答。此时我忽然想起,《唐·吉诃德》开篇已经说得明白:“曼查有个地方,地名就不用提了,不久前住着一位贵族……”,作者只说了是在曼查的一个地方,并没有说出具体地点,那么骑士的故居又从何谈起呢?或者正是因为这个精彩的开启有意埋下伏笔,才勾起一代又一代唐迷们跑到这个小镇来探秘。

  镇子看起来完全不像个旅游景点,哥特式的尖顶教堂晨钟尚未鸣响,低矮的磨坊破门紧闭,星罗棋布的民宅当然不可私闯,只有一片断桥流水默默地注视着这群游客在小镇上徘徊。不甘心的来访者们或探头探脑,或东张西望,总想搜寻出与唐·吉诃德有关的蛛丝马迹,最后都无果而终。是啊,要是连匆匆的游客都能找到唐·吉诃德的踪迹,那大批的唐学家们还去考证什么呢?

  事后想来,也许只有这一站,才算此行的生花之笔。它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勾引着你一路追踪下去。这里全部是原汁原味的展示,没有一点人工的穿凿和模仿让你有一点点失望。

  拉皮塞隘口是这条线路上的一个重点。这里有个客栈,据说是唐·吉诃德当年受封骑士前夜大打出手的地方。

  客栈院子里有条长长的饮马石槽。唐·吉诃德第二次出征时,首先路过这里。他认定这就是城堡,而客栈的主人就是城堡的长官,可以授封他为骑士,这样他才可以名正言顺地替天行道,除暴安良。但是受封前夜,要在小教堂里守夜。客栈里没有小教堂,就守这个石槽吧。第二天凌晨,不知其中情由的住店马夫前来打水饮马,激怒了唐·吉诃德,他仰天向心上人杜尔西内娅发誓后,举起长矛将打水和闻声前来助战的几个马夫打得落花流水。

  在餐厅就餐时,我们询问有什么唐·吉诃德吃过的菜?侍者推荐了一个汤让我们品尝。我喝了一口,觉得味道有如罗宋汤,口感不错,只是汤是凉的,好像刚从冰箱里拿出来。我们提出异议。侍者说就是这样。后来我们在其他地方也点了这个汤,的确是凉汤。看来骑士确实辛苦,甭说风餐露宿,就是在店里喝的汤也是凉的。

  提起唐·吉诃德,人们一定首先说起风车,并且乐此不疲。风车大战极具趣味性,更能体现骑士精神。不过,相信当人们真正面对这些古老而又高大的风车时,就不会仅仅是微笑,而是确实有点儿蚍蜉撼树的感觉。

  在唐·吉诃德之路上,能够看到风车的地方有几处,比较正宗的当属克里普塔纳的风车,据说风车大战即在此处,后来拍的电影和电视片也都用的是这个场景;这里的风车有10座,其中3 个是完整保存下来的古风车。

  克里普塔纳的风车如果去掉风车翼,仅看它那涂着白灰的土皮外墙,很像一个个粮屯,排列在那近乎荒凉的山坡上。没有一个风车转动,只有风车附近三三两两的孩子在玩耍,带来些许生气。它们太古老了,如果为了观赏真的转动起来,人们也肯定会担心车翼掉下来砸着自己。

  唐·吉诃德之路上的康苏埃格拉是另外一个看风车的去处。这里共有12座风车,每个都有自己的名字:“废墟”、“存钱罐”、“红衣主教”,千奇百怪,其中不能不提的是第二座风车,因为它以唐·吉诃德仆人的名字命名,叫“桑乔”,所以特别惹人喜爱。

  在唐·吉诃德之路上,导游还带我们去了两个不同的地方,一个是《唐·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曾经坐过的牢房。

  第一间牢房很像我国的地窖,是土房,面积约十四五平方米,只摆设一张桌子和一个凳子,墙中挖了个洞,里面摆个油灯。据说《唐·吉诃德》就始作于狱中。如果事实真是如此,那此地便有可能是巨著诞生的摇篮。

  另一处牢房比上面说的规模大些,是一排灰色的房子,但门窗紧闭,而且窗户也被从里面遮住了,什么也看不到。与其说是牢房,不如说是禁闭室。塞万提斯曾在军中负责购买粮草,被控贪污粮款,如果被长期关禁闭,倒也符合军队的一贯做法。

  几日旅行的最后一站——托博索是唐·吉诃德的意中人杜尔西内娅居住生活的村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