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校的女儿 第23章

《大校的女儿》第23章

作者:王海鸰 字数:2923 书籍:大校的女儿

  情景也一样:晚饭后通常是女兵们最悠闲的时刻,趴在床边写信的,看书的,织毛活的,听半导体的,唱歌的。所领导和师宣传科干事带我进去,女兵们纷纷起身,带着好奇和微微的兴奋打量我。她们在这里很寂寞,无处可去,电视机也少。

  “向大家介绍一下,”干事开口了,他的音调之高和态度之郑重使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里,果然,他说了,“这位是我军著名作家——韩琳!”

  我气得脸微微发热,来的路上我跟他说过千万不要这样说!刚才在所领导科领导那里他就是这样介绍的我,介绍完了,一时间,都让人家无法做出相应的反应。是过了一会儿,那几位领导才参差不齐点头笑道:“听说过听说过。……好啊!年轻有为啊!”令我很是难堪。你想嘛,哪里有“著名”却不为人所知的道理,这不刺激我吗?于是来女兵宿舍的路上我特地跟他说了,叫他只说我是哪个单位干什么的就行,不要说什么著不著名,因为我不著名。他呵呵地笑着说我“客气!谦虚!”我说真不是客气不是谦虚请他务必如何如何,他答应了,谁料一到现场他竟会我行我素变本加厉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这么郑重!是想以这种方式给我一个更大的惊喜?天底下就有这种浑然不觉的木头,以为只要他是好心,就有权强行奉送。女兵们都年轻,都不是领导,单纯率真,是怎样就怎样。在干事介绍完“著名作家”后,一个个仍瞪眼瞧着我,鸦雀无声没有反应,假装出来的都没有。干事这才有了点感觉,赶紧说:

  “韩作家写过不少作品,像——”他“像”不出来,把脸转向所领导:“那什么来着?就在嘴边上!”所领导咳了一声,又咳了一声,又咳一声,最终,也没有咳出什么。

  那一刻我不仅难堪,还很难过。那一刻我真的希望自己是“著名”的,哪怕虚衔浮名,哪怕仅仅是为了不让这些女孩子失望。设想一下,此刻出现在她们面前的不是我,而是——彭丽媛吧,那将会给她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快乐和满足?将心比心,谁也不会对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平淡平常的普通人感到格外的兴趣。这一刻我方痛彻体会道:本就是名利场中人,“名”不为人所知,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不能不让人失望。屋里一时间很静。所领导到底是领导,坚持要将死棋走活,说还是请韩作家自己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我当然不会愚蠢到真就介绍,介绍了,得到的如果还是静默,我只有钻地缝了。但这却是一个开口说话的机会,我知道该说什么怎么说,我太熟悉这些女兵了。

  我说:“嗨,我哪有什么作品?瞎写,写着玩儿。我以前也在医院工作,我们医院在海岛上,病号少,可去的地方也少,业余时间没有事干,就写东西玩儿。”

  闻此,女孩儿们的眼睛里闪出了活泼的光,屋里气氛开始活跃,接着,一个脸上长有雀斑的胖女孩儿开口了。

  “哎,你以前在哪个科?”

  “内科。”

  一阵嘁嘁喳喳,气氛更加活跃。

  那女孩儿又问了:“你什么时候调到北京的?”我说了什么时候。她紧接着问:“直接从海岛调去?”我点点头。屋里忽又静默,但此静默已不是彼静默——甭管咱有名没名,能直接从海岛调到北京,也不简单嘛。

  “我看过你的小说。”

  这时,听到有人这样说。声音发自屋角,以致我歪了歪身子,才看到了说话的人,黑眼睛,小嘟嘟嘴,短发像是刚刚洗过,蓬蓬松松。个头目测跟我差不多,腿非常长,估计我穿三号军裤她得穿二号。我有些紧张,好不容易才把话题扯开,又给拉了回来!脸上保持住微笑,心里紧张盘算万一她要是张冠李戴了我是给予纠正还是将错就错,同时嘴上敷衍:“是吗?”

  “是,《 解放军文艺 》上,好几篇写女兵的,我最喜欢《 她们的歌 》。”

  “那是她写的?”雀斑小胖子歪着脸看我问那女孩儿,目光里带出了与前不同的审视和打量。

  “应该是,作者韩琳嘛。‘琳’是双木林再加一个王是吗?”

  我点了点头,不知该说什么,我没想到,怎么可能想到?

  小胖子欣喜的一声尖叫,没容我看清怎么回事,她手里变魔术般出现了一个本子,并且,拿着这个本子来到了我的跟前让我签名!事情变化之快像旋转着的万花筒令人猝不及防头晕目眩。喜悦是喜悦,同时还心虚,下意识瞟一眼小胖子递过来的本子,上面已有的一个签名更是吓我一跳,那名字是:田华。有心不签,怕显得小家子气;签,除了心虚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障碍,字难看。正踌躇间一支摘了笔帽的笔送到了眼前,把我逼上了梁山,签!字难看,用连笔掩饰,龙飞凤舞,刷刷刷,一蹴而就,也算有个气势有个风格。这么想着,心里安定了些,于是屏气,提笔,手竟又抖了起来,好不容易把手也安定好了,把名签了,还没等松口气,又一个本子递了过来,一本完了,又是一本……恍惚间,感到屋里十几个女孩子都聚拢在了我身边;恍惚间,听到了小胖子喜悦的尖叫:“那天彭澄给我们读《 她们的歌 》,我就猜作者肯定也是在部队医院工作,肯定也是女的,要不然不可能写得这么像——还真的是!是不是彭澄,我当时是不是这样说来着?”恍惚间,我想,原来明星是这样制造出来的。

  彭澄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一个部队的文学爱好者,一个部队的女文学爱好者,这是我的小说之所以能被她看到并记住的三个重要要素,三要素缺一不可。她日记本扉页上用以自我鞭策的警句就是:理想——改行,从事文学创作!这理想彭澄不轻易示人,怕被说成好高骛远不安心本职工作,但是对我毫无隐瞒。她视我为知己,为人生榜样,一遍遍问我怎么走到的今天这一步,我只好一遍遍地跟她说,她就一遍遍听,每一遍听都像是第一次听,眉头微蹙,黑眼睛盯着我的脸,像是要把我说的每一个字吃进心里。我说完了,她会长叹:“其实我也是这么做的呀,可我怎么就是不行呢?”

  “你才二十二岁。”

  “我‘都’二十二岁了!”

  “那我都三十了,别活了。”

  “你我怎么能比?”

  “怎么不能比?”

  “怎么比?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三十岁的团长年轻吧,二十多岁的战士呢,就是老兵了。你我也是同理,你已经功成名就啦韩琳姐!”

  “功成名就!我算是什么功成名就!功在哪里名在何方?”

  说这话时我没有一点矫情,这时我和彭澄已是朋友我不愿意让她对我有不正确的认识,那样就没意思啦。她却说:

  “我要能达到你这一步,就心满意足了。”

  “你要真达到了我‘这一步’,你就不会这么说了。”

  “知道知道。就好比,肚子饿时会想,要能吃饱就好了;到吃饱了时又想,要能吃好就好了;到能吃饱吃好时就又想了:吃饱吃好算什么?猪的理想嘛!”我笑了起来。彭澄常会突然蹦出这么一些不着边际的插科打诨的话来,叫人忍俊不禁。

  当时我们刚吃完午饭,正沿着一条旁边布满了绿色伪装网的小路绕着圈散步。我曾建议去前面不远的山上走走,她说不行,所里规定她们的活动范围只限于以所部为中心的方圆二百米之内,也是出于安全考虑。所以她们来前线快一年了,其实什么都没大见着,还不如我来这几天见的东西多。站在这里极目远眺,除了山还是山,大山小山远山近山。山里没有四季,只分雨季旱季。雨季名副其实,没完没了地下雨;旱季徒有其名,没完没了地下雾,那雾淡时如蝉翼,浓时像牛乳,再浓一浓时,就是雨。眼下正是这里的旱季,群山在云里雾里。

  “韩琳姐,”彭澄遥望着雾里的群山,“我们兵站宣传科说,只要能在《 解放军报 》上登两篇文章,就能调到兵站去。”说这话时她的黑眼睛像是都罩上雾了,迷茫,怅然。

  “《 解放军文艺 》行吗?”

  “当然行啦!”

  “《 解放军文艺 》我认识人,我帮你想想办法。”

  她的黑眼睛一亮:“那我就能改行啦!我一点都不喜欢干护士,先声明这里决没有瞧不起护士的意思,不喜欢不等于瞧不起,我不喜欢的工作多了,我还不喜欢做国家总理呢!我的意思是说,这是个个性问题,不是思想问题。”

  “谁说你是思想问题了?”

  “领导呀!”她说,说完后又小声补充,“还有部分的同志们。”我笑笑没吭,不想批评她但也不能怂恿她,毕竟她还小还要在这个单位待下去。这时她伸出一只手揽住了我的胳膊,那手很暖,很软。我们走在云南的群山之间,雾越发的浓了,浓得我们的头发上开始往下滴水。彭澄又道:“其实我工作做得很好,这点觉悟和能力我有。可是不管我怎么做,他们都说我不安心本职工作,至今,入党立功全没我份儿。”我握了握她揽着我胳膊的手,没说话,没话说。

  一进医疗所,碰上了彭澄的护士长。护士长很胖,妇人的胖,没脖子没腰,才三十出头的年纪。据说从前还行,生了孩子就成这样了。她吩咐彭澄下午上班后去三病室,任务是:“陪伤员们聊聊天,快过春节了,容易想家。”彭澄从嗓子眼里“嗯”了一声,垂着眼睛转身走了。

  护士长对我笑笑:“不高兴了。都不愿意去三病室,嫌没意思。一病室有个侦察兵,侦察兵嘛,兵里的尖子,加上小伙子长得也帅,会唱会跳,挺招人;二病室军长的司机在,是位消息灵通人士,天上地下的事没他不知道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