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活色生香 第十六章 华星发动机(下)

《活色生香》第十六章 华星发动机(下)

作者:司马 字数:2598 书籍:活色生香

  孤独地指向天尘的花树,漫天缤纷的落英,仿佛在祭奠着李将军和万千死难将士的英灵。

  西边残阳似血,仿佛是一个民族巨大的尚血的伤口,正在缓缓愈合。

  花木兰和战友们把李将军葬在花树之下,误伤的竹笛之声响了一夜。

  天亮了。花木兰率领着回乡的军队,投向熹微的天际。

  但愿朝阳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鲜血遍地。

  ……小云那独特的清澈嗓音幽幽地在放映厅里响起,由著名作曲家施广南先生原作,何风重新改编及编曲的《多情的土地》荡漾在全场数千名青年学生的心头。作为这部电影的片尾曲,何风在新编的曲子里加进了一些最前卫的hip-pap元素,前景小云的演唱在

  两个小节里,后面开始加入男中音美声和声;复歌两段后,小云的声音、男中音和间或加入的花腔合唱,形成了优美宏阔的三重唱――“我深深地爱着你,关山,故土,多情的土地”……一声声如泣如诉,唱到满场吹嘘,泪如雨下。

  影片结束了。

  “鸣谢

  李氏国际电子集团技术支持

  甘肃定锡市骊家堡子拍摄墓地

  香港半岛酒店……”

  最后一行字幕缓缓地滑过银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场灯亮起,一片光明。

  没有一个人站起来,没有人走动。

  无数掩着嘴的抽泣着的女生,泪水在一片肃穆的气氛中定格……

  终于,坐在最前排的老师们的留座中,默默地站起了郑国思老师,带头拍起了手。

  潮水般的掌声开始在整个放映厅的各个角落疯狂地响了起来,渐渐汇成了一片春雷!

  激动的纷纷起立的人群,不知疼痛不知停歇地拍着自己的巴掌,经久不息的掌声持续了十几分钟,此起彼落。

  郑动天教授、谢小晶教授、齐世龙教授、王劲权教授……所有的老师都在鼓掌。

  多愁善感的老院长谢非教授轻轻地背过身去揉了揉湿润的眼睛。多年以前,这个心比天高,惊才放旷的学生在他亲自主持的导演系三试中点中状元时,那傲气冲天的豪言仿佛还回响在耳边――

  “……我热爱电影,热爱艺术。但是没有任何东西,能让我违背我的良心,低下自己的头!”

  那时的易青,是多么的莽撞而稚嫩啊!

  还有那句话他当年在学院求学时最喜欢挂在嘴边的话:“这就是我的人本主义艺术观!

  对于一个从事了一辈子艺术教育工作的老人,还有什么东西能比亲眼见证一个学生从青涩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走向辉煌……更值得骄傲呢?

  更令这些从事了一辈子专业工作垢老人们激动的是,这部《花木兰》告诉了他们,中国电影终于走向了世界市场,中国电影离政治遥控,实现商业化,自主产业化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这个叫易青的学生开创了这个伟大的时代。而他们作为易青的老师、培养人和他事业的见证人,也将永远被中国电影史和世界电影史铭记。

  ……

  《花木兰》的全国上映,又一次在全国的学术界、艺术教育界、传媒舆论界掀起一股讨论商业电影的热潮。

  然而,易青似乎并不打算暂时关闭发热的华星发动机,他没有多余的时间留给外界沸沸扬扬、贬褒不一的评论,尤其是那些骂他篡改历史和热衷于讨论《花木兰》的剧本故事“真实不真实”的议论,更不用提那些所谓“又一个讨好外国评审的烧钱导演”之类的评价了。

  一个时代的历史,往往如冲刷过河滩的江水一般,泥沙俱下;世俗的短视和偏狭往往会遮掩真相,使潮流变得浑浊,使我们无法在这浑浊的历史大潮中看清事实真相清澈明净的本质,而把它们和一些肮脏杂质混同在一起。惟有等待历史的沉淀与分辨,使我们最终看到一切的本来面目。

  华星要开新戏了!

  易青在艺创部本年度第一次重要的全体会议上,向扩张到了六百多人的艺创部大声宣布。

  引来全场一片欢呼。

  华星养了这么多人,平时薪水不高,所有人都盼着开戏赚钱。之所以他们宁愿在华星自我冷藏,每天在办公室拍苍蝇也不出去接戏,就是因为谁也不愿意错过华星每年的计划,因为华星一旦开戏。给他们的好处是几倍于外面的剧组,而且往往是名利双收。

  今时今日的华星,连罗纲、何风等人带出来的几位靠近他们的助手,在外面的身价都可以开到水涨船高的天价。有几个镀金成功后离职去外面发展的立刻在其他导演手上挑起了大梁。

  香港电影人才后继乏力,缺少专业资源;张建领导的北京华星就源源不断地为华星提供和物色着来自内地的优秀人才。从《花木兰》全球票房大红后的2014年开始,“去华星”成为电影学院应届毕业生的首选,其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出国留学。

  易青含笑看着大家,等待兴奋的同事们安静下来,然后道:“华星艺创部现在有十一位导演,加上总部的孔儒先生,一共有十二位能独立执导的创作者;此外,在摄影组、美术组、录音组和编剧组甚至是演艺组的所有同事们。如果你们认为自己有当导演的潜质和能力,也可以呈上你的创意策划案。只要是通过公司艺创部审核的创意,准备附诸投资拍摄的,其作者都可以享受公司的导演津贴。”

  听了这些话,气氛宽松的会场甚至响起了口哨声。华星的导演津贴,一千万港币加上电影票房利润的5%…,这种机会只要抓住一次,就可以打断腿不用做,享受下半辈子了。

  “……第二件事。”易青等大家反应完了,继续说道:“今年我们华星必拍的重轴戏,需要优先在艺创部挑最优秀的同事参加,请大家配合。我们今年……”

  “……要拍一部巨资的灾难片!”易青环顾全场,认真地说道。

  “哇!灾难片!”

  “要拍灾难片了!”

  “这么快,行不行啊……”

  “易头儿真狠……”

  如果说先锋实验电影的水平能代表一个国家电影艺术理论和学术方面的最高水准的话,那么一部成功的灾难片无疑是一个国家电影工业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集中展现。

  除了美国好莱坞之外,全世界目前只有类似法国这样的传统电影强国和日本、韩国这样烧得起钱的发达国家,敢于挑战灾难片。

  美国好莱坞拥有冠绝世界的技术水平、工业化程度和雄厚的资金。是拍摄灾难片最多、成功范例也最多的国家。目前在全球票房上稳居榜首,至今地位无可撼动的《泰坦尼克号》就是成功的灾难片的典范;还有《龙卷风》、《天崩地裂》等等,都是北美票房榜上有名的成功影片。

  但是即使是美国,每成功拍摄三部灾难片,也会出现一到一点五部失败的作品――也就是拿不回本钱的作品。

  拍灾难片难,首先是剧本难写,其次是演员难演。

  技术上更难,摄影是最难的,别说加进摄影师的创作和风格思想。光是完成导演的拍摄计划就很难,剧情动了动天塌地陷,演员东倒西歪,能不难吗?

  美术则是比最难还要难的,要再现那些惊天动地的场面,还要保证演员的安全;场景中所有的东西,哪怕小到一片木屑、一块泡沫,都不能穿梆,穿梆就要重来。

  最难再难也难不过监制和制片人员,世界上至今为止,好像还没有听主哪部灾难片是在预算内完成的,人们的计划似乎永远赶不上变化。灾难片花钱就像个被霰弹枪打中的盛水的皮袋子。你以为眼儿全堵上耻,结果一走路还是到处漏水。

  所有的一切都这么难,导演能不难吗?

  中国以往拍不出国际水平的灾难片,关键还不是这些困难;关键是灾难片对工业技术的要求太高了,以中国电影工业的那种水平,拍灾难片简直是瞎胡闹。

  现在,易青刚刚得到李氏国际在技术上的支持,就要挑战这个领域了,这倒很符合一贯胆大大妄为的风格。

  易青望着面带疑惑的同事们,点了点头。他严肃地望着满屋子第八代中国电影人中的翘楚,大声地道:“我非常了解大家的想法,也许你们认为我术急进了些,但是我希望各位能了解,我们这些年轻人都可以慢慢地积累经验,可是我们有一位前辈,他不能再等了,也不该让他等下去。”

  “这位前辈,”易青站了起来,看着大家道:“就是我们都熟悉的,当年不要命的功夫打星,程龙大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