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幼儿心理学 第20章

《幼儿心理学》第20章

作者:陈帼眉 字数:2526 书籍:幼儿心理学

  到学前晚期,大班幼儿的

  坚持性才比较稳定,他们不仅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的目的,

  能努力实现,而且对自己不感兴趣的、甚至较困难的活动的

  目的,也能在较长时间内坚持完成。有一实验表明,在教育

  影响下,大班幼儿能在周围有其他儿童游戏和听讲故事的环

  境中,克服干扰,坚持完成成人委托的劳动任务。这说明大

  班幼儿的坚持性较小、中班幼儿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自制力。

  自制力是指幼儿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为的意志品质。它

  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善于促使自己去做应该做的、正

  确的事情;二是善于抑制自己不正确的行为,抑制自己消极

  的情绪和冲动等等。学前幼儿的自制力,总的来说是比较弱

  的。有许多幼儿,特别是小班孩子,不善于控制、支配自己

  的行动,常常表现出很大的冲动性和明显的“不听话”现象。

  比如,早晨劳动时,应该先擦桌椅,但许多小班幼儿都争着

  先去擦玩具柜,边擦边玩;在活动室,应该安静、小声说话、

  轻轻走,但许多小朋友总爱大声说笑,来回跑;再如上课时,

  插话、做小动作;排队时,挤前边的小朋友;游戏时,、争

  抢别人的玩具…诸如此类的事情,在幼儿园小班经常可见,

  在中班也时有发现。这反映了学前阶段的幼儿尚缺乏一定的

  自制力。

  但是,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学前幼儿也学习着控制、

  调节自己的行为。从中班开始,幼儿开始能有些自制力的表

  现。例如,上课时坐正、眼睛看老师,手、脚不乱动;午睡

  时不说笑、逗闹,手放在被子里边;玩玩具时能互相谦让;

  上下楼时能安静、慢慢走。到大班,幼儿的自制力进一步发

  展。不少五、六岁的孩子能比较主动地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

  动,努力使之符合于集体的行为规则和成人的各项要求。但

  是,他们虽然已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外部行动,但是还做不

  到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内部心理过程,有意注意、有意识记、

  有意想象等心理过程都还正在逐渐发展之中。

  幼儿的意志 第三章:怎样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根据意志坚持性品质的发展规律和幼儿意志坚持性品质

  的特点,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帮助幼儿明确和确定活动目的。幼儿坚持性与幼

  儿的自觉性直接相关,由于幼儿对活动的目的没有明确的认

  识,行动通常是即兴式的,不随意地发生的。因此,也很难

  有排除干扰、克服困难、贯彻始终的坚持性。所以,为了提

  高幼儿的坚持性,培养他们能较长时间地坚持从事一项活动,

  做事有始有终,我们必须首先帮助幼儿在活动前就确定并明

  确行动的目的,同时鼓励他们努力坚持实现这一目的。对于

  大一些的幼儿,可逐渐要求和启发他们为自己提出目的。比

  如,在幼儿动手画画和建筑之前,请他们说说想画什么内容,

  在幼儿进行创造性游戏之前,请幼儿说说他想扮演什么角色。

  (二)教给幼儿一定的技能技巧。在幼儿园,我们经常

  可以注意到:当幼儿明确了行动的目的后,有时也不能坚持

  把一件事做到底。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幼儿由于

  缺乏一定的技能技巧,遇到了困难无力自己克服。例如,幼

  儿本来很想用插片插一架照相机,但插的照相机总不象,幼

  儿就不愿再插了。因此,除了帮助幼儿明确和确定行动的目

  的之外,老师还必须注意经常不断地丰富幼儿一些最基本的

  知识,教给他们一定的技能技巧。比如,指导幼儿怎样画吃

  竹子的小熊猫,怎样用积木搭军舰,怎样玩“开商店”的游

  戏,怎样把姓娃家、玩具柜整理整齐等等。这样,幼儿掌握

  了从事某些活动的必要的技能技巧,再碰到这些困难,就能

  够克服,同时幼儿又能经常地体验到克服困难后的满足和快

  乐,于是,下一次再进行这项活动,甚至其它活动时,幼儿

  也不会半途而废,而会努力把事情进行到底。

  (三)在劳动、游戏、学习等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实践与研究都表明:幼儿的坚持性只有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

  在反复多次的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形成和培养起来。

  劳动、游戏、学习是幼的主要活动形式。在劳动过程中,幼

  儿要克服体力、动作上的不适应以及这些不适应带来的困难;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要坚持担任某一角色和完成这一角色应

  该完成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要坚持认真听讲、认真完成

  作业,需要付出一定的脑力劳动。因此,我们应该经常组织

  幼儿参加一些既力所能及又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劳动、

  游戏、学习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锻炼幼儿不怕困难,坚毅

  顽强的精神,培养幼儿坚持完成某项活动或任务的坚持性。

  幼儿的意志 第四章:怎样培养幼的自制力

  自制力是一种很重要的意志品质。马卡连柯说:“坚强

  的意志——这不但是想什么就获得什么的那种本事,也是迫

  使自己在必要时放弃什么的那种本事…没有制动器,就不可

  能有汽车,而没有克制,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意志。因此,为

  使幼儿具有坚强的意志,从小培养他们的自制力是非常必要

  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幼儿的自制力呢?

  (一)为幼儿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所谓合理的作息制

  度,指的是为幼儿制定的符合其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的一日

  生活秩序。比如,早晨几点起床,几点锻炼,上午几点上课,

  几点游戏,中午几点洗手,几点进餐,晚上几点看电视,几

  点睡觉等等。幼儿要遵守以上这些作息制度,做到按时起床、

  锻炼,按时结束游戏,准备上课,按时进餐,就寝,是不容

  易的,必须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抑制自己诸如睡懒觉、贪

  玩等不合理的愿望与要求。所以,我们培养幼儿的自制力,

  首先就应为幼儿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并要求他们严格遵守,

  帮助他们逐渐形成遵守作息制度的良好习惯。

  (二)使幼儿明确行动规则。观察和实验都表明,幼儿

  是否明确行为规则,以及对行为规则的明确程度,直接影响

  幼儿自制力的表现。当幼儿非常明确行为规则时,可以大大

  减少冲动、任性等缺乏自制力的行为的发生。这就要求老师

  在向幼儿提出一定的行为规则时,不仅要使幼儿知道行为规

  则的名称,更重要的是要使幼儿明确这一行为规则的含义、

  意义以及应该如何遵守、执行,从而促使幼儿在活动中为不

  违反这一行为规则而自觉地控制、支配自己的语言和行为。

  (三)不迁就幼儿无理、缺乏自制的行为。在日常生活

  中,幼儿常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愿望和要求,也会表现出各

  种各样的行为。对于幼儿的这些要求与行为,老师应该分析

  其是否合理,然后区别对待。合理的,尽量给以满足、支持;

  不合理的,则要进行说服、教育,绝不迁就。这一原则,老

  师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懂得:要求

  与行为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小朋友可以在这个限度内随意活

  动,但是,决不能逾越这个行为的限度,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或者做出无限度的行为,如果已经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或

  者做出了无限度的行为,则必须在老师的劝阻下,及时抑制、

  及时纠正,否则,是不允许的。对于幼儿行为或要求,一概

  允诺或一概禁止,都是不利于培养幼儿的自制力的。

  幼儿的性格 第一章: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为之相适应的

  惯常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的结合,是人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和

  行为方式中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人的个性的最重要的方面,

  在个性中,起着核心的作用,能够表明一个人的本质的、典

  型的特点。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最突出、最显著的也就是性

  格的差别。

  性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结构,由很多方面的特征所

  构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