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第91章

  它是一种“对奥地利主权的没有道理的干预”。许士尼格说,巴本向他道歉,并表示对这些条件“完全感到意外”。虽然如此,他却劝奥地利总理签字接受这些条件。

  他还又才我说,我可以放心,如果我签了字井同意了这些要求的话,希特勒一定会使德国今后继续忠于这个协定并且不会再给奥地利带来麻烦。

  从上面这些话(最后一段是纽伦堡的宣誓证词中提出的)可以看出,许士尼格不仅软化下来了,而且天真得有点糊涂了。

  他还有一个最后的抵抗机会。他再度被带去见希特勒。他发现元首正在书斋里激动地来回踱着步。

  希特勒:许士尼格先生??这儿是文件的草案。其中没有什么可以讨沦的。我不会改变其中的一点点,你必须原封不动地在这个文件上签字,在3 天内满足我的要求,不然我要下令向奥地利进军。

  许士尼格屈服了,他告诉希特勒说,他愿意签字。但是他提醒他说,根据奥地利宪法,只有共和国的总统才有法律上的权力来接受这样一个协定和予以实施。因此,虽然他愿意吁请总统接受,他却不能担保。

  希特勒叫着说道:“你必须担保!”

  许士尼格说,他回答说:“总理先生,我可不能担保。”[许士尼格后来说]听了这个答复,希特勒似乎失去了他的自制能力。他跑到门边去,打开门叫道:“凯特尔将军!”然后又转身过来对我说:“我回头再来叫你。”这完全是恫吓,这位被纠缠苦了的奥地利总理大概并不知道这完全是恫吓,虽然他一整天都被提醒有这些将军在那里。巴本说,凯特尔后来说起,他闻声赶忙跑进去请示命令,希特勒却对他咧嘴笑着。希特勒笑着说:“没有命令,我只是要你来这里。”

  但是在元首书斋外面等待着的许士尼格和施密特博士却上了当。施密特低声说,如果他们两人在以后5 分钟内被逮捕起来,他也不会感到意外。30分钟后许士尼格再度被带去见希特勒。

  [ 希特勒说] 我已决定改变我的主意——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但是我警告你,这是你真正的最后机会了。我再宽限你3 天的时间来实施这个协定。这就是这位德国独裁者让步的程度,虽然最后草案的措词多少温和了些,但是,正如许士尼格后来作证时所说,所作的更动是无关紧要的。许士尼格签了字。这是奥地利的死刑执行令。

  人们在胁迫下的行为视他们的性格而有所不同,商且常常是令人费解的。许士尼格虽然比较年轻,却是经历过无情的政治动荡的老手,曾经眼看他的前任遭到纳粹分子的暗杀。他是个勇敢的人,这是很少人会怀疑的。然而,他在1938年2 月11日在武装进攻的可怕威胁下向希侍勒屈服了,这在他的同胞们以及这个决定命运的时期的观察家和历史学者之间留下了一团未解决的疑云,屈服是否必要?

  是否没有别的出路了?鉴于英国和法国后来面临希特勒侵略时的表现,如果还有谁说,假如希特勒当时进军奥地利的话,英国和法国可能会来帮助奥地利,那未免失之轻率。但是直到那时为止,希特勒还未曾越出过德国边界,他也没有使他自己的人民和全世界为这种肆意侵略行为作好心理准备。德国军队本身也差不多没有作好战争的准备可以对付法国和英国的干涉。在几个星期后,由于伯希特斯加登“协议”

  的结果,奥地利将被当地的纳粹分子和德国的阴谋诡计弄得软弱不堪,使希特勒可以冒比在2 月11日少得多的外国干涉的风险就攫取它。许士尼格本人承认,据他后来所说,接受希特勒的条件“只能”。意味着“奥地利政府的独立的完全告终”。

  或许他是因为受到严峻的考验而弄得有点晕头转向。在枪口下签掉了他的国家的独立以后,他竞跟希特勒进行了一番奇异的交谈,其内容他后来记载在他的书里。

  他问,“总理先生是否认为目前世界上的各种危机可以用和平方式加以解决”?元首信口回答说可以——“如果听从我的意见的话”。

  于是许士尼格说(显然毫无讥嘲的意思),“当前的世界局势看来是颇有希望的,你说是不县”?在这样一个时刻说这样的话,似乎是难以想象的,但这就是这个被打败了的奥地利总理说他自己说过的话。希待勒还有一个羞辱要给他尝尝。

  当许士尼格建议在他们的会谈公报中提一提他们的讨论重新肯定了1936年7 月的协定时,希特勒喊道:“那不行!首先你得履行我们协议的条件。报上登的将是:“今天元首兼国家总理同奥地利联邦总理在伯格霍夫举行了会谈。’仅此而已。”

  在婉辞了元首的共进晚餐的邀请后,许士尼格和施密特驱车下山到萨尔斯堡去。

  这是一个灰蒙蒙的多雾的冬天夜晚。无处不在的巴本陪同他们一直到边界,对他所谓的“难堪的沉默”多少感到有点不舒服。他忍不住要想鼓舞起他的奥地利朋友们的兴致来。

  他向他们大声说道:“啊,现在,你们已经看到了元首有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

  但是下一回我敢说会有所不同。你们知道,元首也可以是非常可亲的。”

  四个星期的痛苦:1938年2月12日—3月11日

  希特勒要许士尼格在4 天之内,即到2 月15日星期二为止,给他一个将实现这个最后通牒的“有约束力的答复”,另外又宽限3 天,即到2 月18日为止,来履行这个最后通牒中的具体条件。许士尼格在2 月12日上午回到维也纳,立即去见米克拉斯总统。威廉·米克拉斯是一个辛辛苦苦工作然而才能平庸的人,维也纳人说他生平的主要成就是生了一大窝子女。但是他身上具有一种农民的朴实性格,作为一个为国服务将满52年的官员,在遇到这个危机时,他将比任何别的奥地利人表现出更多的大无畏精神。他愿意向希特勒作某些让步,如释放奥地利纳粹分子之类,但是他不同意让赛斯一英夸特主管警察和陆军。巴本及时地在2 月14日晚上向柏林报告了这种情况。他说许士尼格希望“在明天以前使总统放弃反对”。

  在这天晚上7 点30分,希特勒批准了凯特尔将军所拟订的对奥地利施加军事压力的命令。

  散布并无其事但是听起来很可信的消息,使人听了必然认为对奥地利在进行军事准备。

  事实上,许士尼格才离开伯希特斯加登,德国元首就在开始采取虚拟的军事行动,以便使奥地利总理能按照叫他做的那样去做。约德尔在日记里记下了这一切情况。

  2 月13日下午凯[ 特尔] 将军要卡[ 纳里斯] 海将和我到他的寓所去。他告诉我们说,元首的命令是,由虚拟的军事行动所造成的军事压力要保持到15日。拟订了关于这些措施的建议,在电话上报告给元首并请他批准。

  2 月14日效果是迅速而有力的。在奥地利,已经造成了德国正在进行认真军事准备的印象。

  约德尔将军没有夸大。在武装侵入的威胁下,米克拉斯总统屈服了。在宽限的最后一天即2 月15日,许士尼格正式通知冯·巴本大使说,在伯希特斯加登所商定的协议将在2 月18日以前实施。2 月16日,奥地利政府宣布了对纳粹分子的大赦,那些在杀害陶尔斐斯案中定罪的纳粹分子也被释放,并且公布了改组后的内阁名单,阿图尔·赛斯一英夸特被任命为公安部长。

  第二天,这个纳粹部长就赶到柏林去见希特勒,接受他的命令。[332 ]赛斯一英夸特,这个头一个吉斯林,是一个样子讨人喜欢的聪明的维也纳青年律师。他自从1918年以来就具有强烈的欲望,要看到奥地利跟德国结合在一起。在战后的头几年中,这是一种很流行的思想。

  1918年11月12日,停战后的第一天,维也纳临时国民议会刚刚推翻了哈布斯堡君主政体和宣布成立奥地利共和国,也声明“日耳曼人的奥地利是德意志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想这样来实现德奥合并,胜利的协约国不同意这样做,而到希特勒上台的1933年时,没有疑问,大多数奥地利人都是反对他们这个小国跟纳粹德国结合起来的。但是在赛斯一英夸特看来,正如他后来在纽伦堡受审时所说的,纳粹分子是坚定地主张德奥合并的,因此他支持他们。他没有参加纳粹党,而且也没有参加该党的暴行。他为奥地利纳粹分子充当了一个体面的门面人物,在1936年7 月协定以后,他被任命为国务参事,他在巴本和其他德国官员及特务分子的帮助下,竭力从内部进行破坏。奇怪的是,许士尼格和米克拉斯差不多一直到底似乎都是信任他的。米克拉斯跟许士尼格一样,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后来承认,他是由于看到赛斯是“一个赴教堂做礼拜从不缺席的人”而对他产生好印象的。这个人笃信天主教,像许士尼格一样曾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提罗尔禁卫步兵团里服过役,还受过重伤——这些似乎就是这位奥地利总理信任他的基础。不幸的是,许士尼格有一个致命弱点,不能从更为切实而重要的方面来判断一个人。或许他认为他可以干脆用贿赂来使他的纳粹新部长就范。他在他的书里曾讲到一年前一笔500 美元的贿赂在赛斯一英夸特身上所发生的神奇效果,当时赛斯一英夸特扬言要辞去参事之职,后来由于接受了这区区的数目而又收回辞呈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