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第256章

  8 月间,希特勒曾经在一次会议上和邓尼茨相当详细地谈过这个可能性,现在,在9 月间,他又和戈培尔讨论了这个问题。

  [ 戈培尔在日记中写道] 英国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有一个布尔什维克的欧洲……一旦他们认识到……他们只能在布尔什维主义或者对国家社会主义放松一些,这两者中选择其一,那么,他们无疑会对我们表示出愿意和解的意向……丘吉尔本人是反对布尔什维克老手,他目前同莫斯科合作只不过是权宜之计。

  希特勒和戈培尔似乎都忘记了,是谁首先同莫斯科合作的,是谁迫使俄国作战的。在同希特勒讨论了和平的可能性以后,戈培尔作出了这样的结论:迟早我们就将面临倒向哪一边的敌人的问题。德国进行两线作战从来没有得过便宜,这一次我们也不可能把这样的战争长期坚持下去。

  但是,到这时才考虑这个问题不是已经太迟了吗?戈培尔在9 月23日回到大本营。他在早晨和希特勒散步时,发现元首对于同一方和谈以便在一条战线上作战的可能性,要比两星期前悲观得多了。

  元首不相信目前进行谈判能够取得任何结果。英国还没有被打得晕头转向……在东方,目前的形势自然是相当不利的……斯大林正处于有利地位。

  那天晚上,戈培尔单独和希特勒一起进餐。

  我问元首,他是否准备和丘吉尔进行谈判……他不相信同丘吉尔谈判会取得任何结果,因为丘吉尔充满敌意,再说,他是受仇恨而不是受理智支配的。元首宁愿和斯大林谈判,但他不相信谈判会成功……

  我告诉元首,不论形势如何,我们必须同这一方或那一方取得和解。德国从未在两线作战的战争中取得过胜利。因此我们必须设法使自己摆脱一场两线作战的战争。

  这个任务远比他们似乎认识到的要困难得多,虽然十分轻率地把德国投进了一场两线作战的战争的正是他们自己。但在1943年9 月的那天晚上,至少有一会儿,这个纳粹统帅终于流露出他的悲观心情,并且沉思着和平的味道该是多么甜蜜。据戈培尔的记录,希特勒甚至说他“渴望”和平。

  他说他将很高兴再一次同艺术界人士进行接触,晚上去看看戏,去访问艺术家俱乐部。

  在战争进入第五年的时候,在德国,思考取得和平的机会和办法的人,并不止希特勒和戈培尔两个。那些遭到挫败、喜欢空谈的反纳粹的密谋分子,目前人数已有所增加,但还是少得可怜。现在他们看到希特勒的军队虽然还在国外作战,但败局已定,就又在考虑反叛的问题了。他们之中的大多数(绝不是全体)终于在克服了最严重的良心不安以后,勉强得出这样的结论:要使德国取得和平,从而使祖国有希望体面地生存下去,就必须用谋杀的办法搞掉希特勒,同时消灭国家社会主义。

  1944年到来了。英美军队肯定会在这一年开始后不久的时间内发动横渡海峡的进攻,红军将会逼近帝国本土,德国许多古老的大城市很快便将被盟军炸成平地。密谋分子着急之下,开始积极准备起来,企图在希特勒政权把德国投入彻底毁灭的深渊之前,采取谋杀这个纳粹独裁者和推翻他的政权的最后尝试。

  他们知道,时间已经不多了。

  第二十九章 盟军对西欧的进攻和德国内部杀害希特勒的尝试

  在1943年里,密谋分子进行了不下6 次暗杀希特勒的尝试,其中有一次,他们在元首乘飞机巡视俄国战线后方的时候,把一颗定时炸弹放在他的飞机里面,只是因为这颗炸弹没有爆炸,密谋才告失败。

  这一年里,抵抗运动发生了同以前的情况大不相同的变化。密谋分子最后放弃了对陆军元帅们的期望。这些元帅们简直太怯懦了,或者太无能了,他们不敢利用他们的地位和兵权来推翻他们的最高统帅。1942年11月,在斯摩棱斯克森林中举行的一次秘密会议上,抵抗分子中的核心政治人物戈台勒,曾经亲自劝请东线中央集团军司令克鲁格陆军元帅积极参加清除希特勒的活动。这位运摇不定的将军刚接受了元首的一笔厚礼。* 当时他倒是答应了戈台勒的请求,但过了没有几天就又胆怯起来了。他写信给在柏林的贝克将军,要求别把他算在他们里面。

  几个星期之后,密谋分子又想劝诱保罗斯将军。这位将军所率领的第六军团正被围在斯大林格勒,他们估计他对领袖一定极度失望,因为造成这样局面的正是领袖本人。他们想诱使他发表一个告全军官兵书,号召他们推翻这个把25万德国士兵置诸死地的专制魔王。贝克将军亲自写了一封呼吁他这样做的信,由一个空军军官乘飞机把信送进这个被围的城市。前面已经说过,保罗斯的回答是向他的元首发出了雪片似的表示效忠的无线电报。直到他成为俄国人的俘虏到了莫斯科之后,他才有所觉悟。

  对保罗斯的希望破灭以后,密谋分子曾经有几天把希望寄托在克鲁格和曼施坦因身上。这两个人在斯大林格勒惨败之后,飞到腊斯登堡,据说是去要求元首把俄国战线的指挥权交付给他们。这一步如果成功,就成为在柏林发动政变的一个讯号。但这些密谋分子的主观愿望再一次落空了。这两位陆军元帅确实飞到了希特勒的大本营,但只是去重申他们对最高统帅的忠诚。

  “我们被抛弃了。”贝克愤恨地抱怨道。

  对贝克和他的朋友们说来,这一点已很明显:他们不能期望从前方的高级指挥官那里得到实际的帮助。在绝望之余,他们转向唯一剩下的一个军事力量的来源——国内驻防军,或称补充军。国内驻防军根本不能说是一支军队,只是正在训练的新兵和在国内执行警卫任务的超龄部队的大杂烩。但那些人至少都有武装。在正规化的部队和武装党卫队远在前线的情况下,当希特勒遭到暗杀的时候,这支军队也许足以帮助密谋分子占领柏林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城市。

  但是,在暗杀希特勒这一致命行动是否必要,甚至于是否适宜的问题上,反对派内部仍然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

  例如,克莱骚集团就绝对反对任何这一类的暴力行动。这个集团是由一群各色各样的杰出青年知识分子和理想主义者组成的。他们聚集在德国两个最著名的、最贵族化的世家后裔的周围:一个是赫尔莫特·詹姆斯·冯·毛奇伯爵,他是1870年率领普鲁士军队战胜法国的那位陆军元帅的曾侄孙;另一个是彼得·约克·冯·瓦尔登堡伯爵,他是拿破仑时代那位著名将军瓦尔登堡的嫡系子孙,这位将军曾同克劳塞维兹一起在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缔结的道罗根条约上签字;根据这个条约,普鲁士军队调转枪口,帮助推翻了拿破仑。

  这个集团的名称,来自毛奇在西里西亚的克莱骚的庄园。它不是一个阴谋团体,而是一个讨论小组* ,它的成员代表了纳粹上台以前的德国社会的横断面,也可以说是他们希望在希特勒统治的这场恶梦消失之后将要出现的德国社会的横断面。它包括两个耶稣会神甫,两个路德派牧师,若干保守分子,自由分子,社会民主党人,富裕的地主,前工会领导人,教授和外交官。虽然在出身和思想上各有不同,他们还是能找到广泛的共同点,使他们的反对希特勒的运动在思想方面、精神方面、伦理方面、哲学方面以及在某种程度上的政治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几乎所有这些人都在战争结束之前被绞死了,他们遗留的文件包括对未来的政府[1016]和对新社会的经济。社会和精神基础的规划。根据这些文件来判断,他们的目标是建立一种基督教社会主义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所有的人都要成为兄弟,现代社会的可怕病症,人类精神的败坏,将得到纠正。他们的理想是崇高的,高到像是在天空的白云之中,而且还染上一点德国神秘主义的色彩。

  但是,这些有崇高理想的年轻人却有着令人难以相信的耐心。他们痛恨希特勒,痛恨他给德国和欧洲带来堕落。但是,他们对于推翻希特勒并不感到兴趣。他们认为德国即将遭到的失败会完成这个使命。他们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希特勒倒台以后。毛奇当时曾这样写道:“对我们来说……战后的欧洲是如何在我国人民心中重建人的形象的问题。”

  杰出的美国新闻记者桃乐赛·汤普逊,长驻德国多年,对德国十分了解。

  毛奇是她所接近的老朋友。她曾力劝他从山顶上走下来,正视现实。1942年夏天,在一系列从纽约发给“汉斯”的短波无线电广播中,他请求他和他的朋友们采取一定行动消除那个恶魔似的独裁者。她努力提醒他:“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圣者的世界里,而是一个凡人的世界里。”

  “汉斯,上次我们见面,在临湖的那个美丽的阳台上一起喝茶……我说过,有一天你得用行动——剧烈的行动,来表明你的立场……而且我记得,我还问过你,你和你的朋友们究竟有没有勇气行动……”这是一个尖锐的问题。结果,答案看来是这样:毛奇和他的朋友们有勇气议论——他们因此被杀害了——而无勇气行动。

  这与其说是他们精神上的缺陷,倒不如说是理智上的缺陷,因为他们全部十分勇敢地面对残酷的死亡。这个缺陷是造成克莱骚集团同贝克一戈台勒—哈塞尔密谋集团之间分歧的主要原因,虽然他们对于未来接管纳粹政权的政府的性质和结构也有争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