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第154章

  在这一场艰巨的斗争中,您和您的人民所能给我的最大帮助是派来意大利劳工,从事工农业劳动……希望您慷慨应允,对您过去为我们的共同事业所作出的努力谨表谢忱。

  阿道夫·希特勒意大利领袖当天下午作了一个温顺的答复,表示外界绝不会“在战争爆发以前知道意大利的态度”,他一定严守秘密,并答应[568] 设法牵制住尽可能多的英、法陆海军力量,他还将向希特勒派出所要求的意大利劳工。据冯·马肯森大使对柏林提出的报告来看,墨索里尼那一天在回这封信之前,曾经“郑重其词地”再次向这位德国大使表示,“他仍然相信,达到我们的全部目的而不诉诸战争还是可能的”,并且说,他将在给元首的信里再一次提出这一点。但是他在信中并没有提及。看来他当时已经心灰意懒,连提也不想再提了。

  战争一旦突然爆发,法国虽然能几乎全部提供盟国方面在德国的西方国境线上所需的军队,而且在最初几个星期内,盟军在数量上也会远远地超过那里的德国驻军,但是在8 月将尽的那几天里,希特勒对于法国的动向似乎满不在乎。8 月26日,达拉第总理写给他一封慷慨陈词、颇为动听的信,提醒他法国会采取的行动,并声明一旦波兰遭到攻击,法国就一定出兵作战。那封信中写道:除非您认为法国人民的国家荣誉感不如我本人认为德国人民所具有的国家荣誉感,否则就不应当怀疑法国将恰守自己对其他国家,诸如波兰,所作的庄严保证……达拉第在呼吁希特勒通过和平途径解决他同波兰的争端之后,补充说:如果像25年以前一样,法兰西和德意志在一场时间更长和杀人更多的战争中再次流血,两国人民都会抱着必胜的信心进行决战,但是最有把握的胜利者将是毁灭和野蛮的力量。考仑德雷大使在递交总理的这封信时,还加上了他个人热情的口头呼吁,恳求希特勒“看在人道的份上,为了他自己良心的安宁,不要放过这个和平解决的最后机会”。但是这位大使却不得不怀着“遗憾的心情”向巴黎报告,达拉第的来信未能打动这位元首——“他无动于衷”。

  希特勒第二天给法国总理的复信,巧妙地利用了法国人不愿“为但泽送命”的心理,不过他没这么讲,这话留给法国的姑息妥协派说去了。希特勒宣称,自从归还了萨尔之后,德国就对法国放弃了一切领土要求;因此,两国之间没有理由一定要兵戎相见。如果竟然发生了战争,责任决不在他,而且他会感到“非常痛心”。

  在最后那个和平的星期中,德、法两国在外交上的接触仅此而已。自从8 月26日那次会见以后,考仑德雷一直到大势已去、无可挽回的时候为止,没有再去见过希特勒。在这个紧要关头对[569] 这位德国总理关系最大的国家是英国。正如8 月25日晚上希特勒推迟了入侵波兰的行动以后对戈林所说的,他要看一看能不能“排除英国的干涉”。

  最后一天的和平日子

  英法政府自以为已使德国人和波兰人同意进行直接谈判之后,尽管它们对希特勒深为怀疑,但还是集中力量为实现这一谈判而努力。在这项活动中,英国走在头里,法国则在柏林,特别是在华沙从外交上予以支持。虽然英国人没有劝波兰人接受希特勒的最后通碟,在8 月30日派一个全权特使到柏林去[ 因为他们认为这种要求,正如哈利法克斯在给汉德逊的电报中所指出的,是“完全不合理的”] ,但是他们却敦促贝克上校宣布准备“毫不迟延地”同柏林举行谈判。这就是哈利法克斯在8 月30日深夜拍给驻华沙大使的那封电报的大意。根据这份电报,肯纳德须把汉德逊准备提交给里宾特洛甫的英国照会的内容告诉贝克,向他保证英国将忠于对波兰的义务,但是强调波兰必须同意立刻和德国举行直接谈判的重要性。哈利法克斯的电报说:从德国内部形势和国际舆论的观点来看,我们认为至为重要的是,只要德国政府表示准备谈判,就不应该让他们有机会把引起冲突的罪责推在波兰身上。

  肯纳德于半夜访晤了贝克,这位波兰外长答应在请示他的政府以后在8 月31日中午再给他一个“慎重的答复”。英国外交部于上午8 时收到了肯纳德叙述这次会见的报告,哈利法克斯对此并不十分满意。中午时分——这已经是8 月的最末一天了——他又打电报给肯纳德,叫他“偕同”驻在华沙的法国同事[ 法国驻波兰大使利昂·诺尔] 一起去提醒波兰政府,他们现在应该告诉德国政府说,他们已经知道了我们给德国政府的最后答复;而且还应当证实,他们已经接受了直接谈判的原则。这话最好是由他们自己直接告知,否则就通过我们告知。法国政府耽心德国政府会利用波兰政府方面的沉默。

  哈利法克斯勋爵对于他的波兰盟友仍然感到不放心,过了不到两小时,也就是午后1 点45分的时候,他又给肯纳德拍去一份电报:[587] 请立刻转告波兰政府并劝告他们:既然他们已经接受了直接谈判的原则,便应当立即指示波兰驻柏林大使告知德国政府,如果德国有什么建议,他随时准备转致本国政府,以便他们能立即考虑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便及早讨论。

  但在这份电报发出之前不久,贝克为了回答半夜那个demarche,已经用书面照会通知英国大使,波兰政府“证实准备……同德国政府直接交换意见”;除此之外,他还曾口头向英国大使保证,他定将指示利普斯基去会见里宾特洛甫,告诉他“波兰已经接受英国的建议”。肯纳德间贝克,利普斯基如果接到里宾特洛甫交来的德国建议时将怎么应付。这位外交部长的回答是,他不打算授权给他的柏林大使接受这种建议,因为“鉴于过去的经验,这种建议很可能附有最后通牒之类的东西”。贝克说,重要的是重新建立接触,“然后再就谈判的地点、人选以及谈判的基础等细节进行讨论”。根据这位一度亲德的波兰外长所提到的“过去的经验”来讲,他这种看法是不无道理的。据肯纳德在电报中向伦敦报告,贝克还说:“如果德国邀请他去柏林,他当然不去,因为他不想去受哈查总统所受的那种接待。”实际上,贝克给利普斯基的指示和上面所说的不完全一样。他并没有让利普斯基去对德国人说,波兰“接受”了英国建议,而是要他说波兰“正以赞成的态度考虑”英国的建议,并且“最迟不出数小时”即将作出正式答复。贝克给利普斯基的指示还不止于此,这一点德国人是知道的,因为他们掌握了波兰人的密码。

  由于一个我们不久就会明白的简单而充分的原因,德国人并不急子接见那位驻柏林的波兰大使。当时已经为时太晚了。午后1 点,也就是收到华沙发来的电报指示几分钟以后,利普斯基就去求见里宾特洛甫,说要传达波兰政府的一个照会。一直等了两三个小时,他才接到威兹萨克的电话,后者代表德国外交部长问他,是作为全权使节还是“以某种其他身份”前来会晤。“我回答他,”利普斯基后来在他的最后报告中说,“我以大使的身份请求会见,递交我国政府的一项声明。”

  接着又等了很久。午后5 点,阿托利科来访里宾特洛甫,说“领袖迫切希望”元首接见利普斯基,“至少要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为避免最后的决裂所必须的最低限度接触”。德国外交部长答应把意大利领袖的这番心意“转达”给元首。[588] 在这8 月的最末一天,为了设法挽救和平,这位意大利大使到威廉街来奔走,这已不是第一次了。那天上午9 点,阿托利科向罗马报告说,局势“极为严重”,除非“出现某种新变化,否则几小时后战争就要爆发”。于是墨索里尼就在罗马和齐亚诺凑在一起商议,企图寻找“某种新变化”。他们商量的第一个结果是,齐亚诺打电话告诉哈利法克斯说,除非能给希特勒送去一个“相当大的好处:但泽”,否则墨索里尼就不能出面调停。可是这位英国外交大臣没有上钩。他告诉齐亚诺,目前最要紧的是先通过利普斯基在德国人和波兰人之间建立直接接触。

  于是,午前11点30分阿托利科到德国外交部去见威兹萨克,告诉他,墨索里尼正在同伦敦方面进行接触,建议以归还但泽为解决德波问题的第一步,但是领袖需要一定的“时间宽限”来完成他拯救和平的计划。在此期间,德国政府能不能接见一下利普斯基呢?

  利普斯基要求接见之后足足等了5 个多钟头,在午后6 点15分的时候,里宾特洛甫才接见了他。会见的时间并不长。这位大使虽然疲惫不堪,而且心力交瘁,但是举止不亢不卑。他向纳粹外交部长宣读了一份书面照会。昨夜波兰政府从英国政府方面获悉,英国政府曾与德国政府就波、德两国政府进行直接谈判的可能性交换了意见。

  波兰政府正以赞成的态度考虑英国政府的建议,并将于未来数小时内对此作出正式答复。“我还声明,”利普斯基后来说,“我从午后1 点起就一直在等着要递送这份照会。”里宾特洛甫问他是不是受权前来谈判的代表,这位大使回答道,“目前”他只接到指示要他传递方才宣读的照会,说毕就把那份照会交给了这位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说,他还以为利普斯基是作为“全权代表”前来谈判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