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第108章

  罗斯福总统,也许是因为必须考虑到美国人的心情,强调指出美国对战争不会干涉,甚至也不愿“在目前的谈判中”承担任何责任,这样,他的两次和平呼吁就大大减少了力量。德国驻华盛顿大使汉斯·狄克霍夫因此认为必须在当天就发一个“特急”电报给柏林。他指出,如果希特勒最后诉诸武力而英国对此反对的话,他有理由假定“美国的全部法码都将投在英国这一边”。而且,这位通常在元首面前进言的时候总是十分胆怯的大使还加了一[401] 句,“我认为我有责任大大强调这一点”。他不想看见德国政府在估计美国的态度方面重犯它在1914年犯过的错误。

  那末布拉格如何呢?那里是不是有了软化的迹象呢?这天晚上,德国武官土圣特上校给最高统帅部来了一个电报:“布拉格情况平静,最后的动员措施业已完成……征召入伍的兵员总数估计为100 万人,其中野战军占80万人……”这个数目等于德国在东西两线所有有训练的兵员的总数。捷克人和法国人加在一起,兵力超过德国人一倍以上。

  面对着这些事实与发展,而且无疑也充分考虑到威尔逊临走时的话和张伯伦的性格及其对战争的极端恐惧,希特勒在9 月27日天刚黑就口授了一封信给张伯伦。应召前来把这封信翻译成英文的施密特博士,感到这位独裁者似乎是“在要采取极端步骤”的时候缩了回去。那天晚上,英国政府已下令舰队动员,希特勒对此事是否知悉,无从证实。不过,雷德尔海军上将要求在晚上10点钟晋见元首,可能德国海军已经探悉英国的行动。英国的动员令是晚上8 点钟下达,11点38分公布的,关于这些,雷德尔可能都已在电话中报告了希特勒。不论怎么样,雷德尔到了以后,他所做的是请求元首不要打仗。

  希特勒这时确实知道的是:布拉格毫无畏惧,巴黎在急速动员,伦敦态度转硬,他自己的人民漠然无动干中,他的将领坚决反对他,而他关于戈德斯堡建议的最后通碟到第二天下午两点钟就要到期了。

  他这封信措辞极妙,用意深沉,一字一句都算好了要打动张伯伦,信的语调是温和的,它否认希特勒的建议会“剥夺掉捷克斯洛伐克得以生存的一切保证”,否认他的军队到了分界线以后会继续前进。他打算同捷克人谈判细节。他打算“给予捷克斯洛伐克剩余的部分以正式的保证”。捷克人所以坚持已见只是因为他们希望在英国和法国的援助下发动一场欧洲大战。虽然如此,他还是不准备对和平的最后一线希望砰然关上大门。

  [ 他最后说] 我必须请你来判断,在这些事实面前,你是否认为应当继续努力……来破坏这种阴谋并且使布拉格政府在这个最后时候恢复理智。

  最后时刻

  希特勒的信是用急电拍给伦敦的,在9 月27日晚上10点30分到达张伯伦手中,首相刚刚过完了忙碌的一天。

  这天下午刚回到伦敦的霍拉斯·威尔逊爵士,带来了关于他[402] 同希特勒第二次会谈的令人不安的消息,起了刺激张伯伦和他的核心内阁采取行动的作用。他们决定了动员英国舰队,征召空军辅助队,并且宣布了紧急状态。在公园和广场上已经开始挖起防空壕来,伦敦学校里的儿童也开始疏散。首相还马上给布拉格的贝奈斯总统发出了一份电报,警告后者,他从柏林得到的消息“表明,如果到明天[9月28日] 下午两点,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还没有接受德国的条件的话,德国军队马上就会得到越过捷克斯洛伐克边界的命令”。但是张伯伦虽然尊敬地把消息通知了捷克人,却还是忍不住要在电文的最后一段教训他们:“波希米亚将受到德国军队的蹂躏,另外一个或几个国家不论做什么,都不能挽救你的国家和你的人民免于这种命运。不论世界大战的结果如何,都一定是这样。”

  这样,张伯伦就不是把战争的责任放在希特勒头上,而是把它成到了贝奈斯的头上。他在这里所提出的军事上的看法,我们知道,就是连德国的将军们都认为是胡说八道。不过,他最后还是加了一句,他不愿承担告诉捷克人该怎么办的责任。这要由他们自己来决定。

  然而,难道真的是由他们自己来决定吗?贝奈斯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这份电报,第二份电报马上又来了。这一回,张伯伦可是努力要告诉捷克政府该怎么办了。他建议在10月1 日接受德国人的某种有限度的军事占领——即占领处于捷军工事之外的埃格尔和阿舍——然后由德、捷、英三方联合组成一个边界委员会迅速确定其他应转交给德国人的地区。接着,首相还提出了进一步的警告。

  这个计划如果不能实现,贵国除遭到武力侵略与武力肢解以外,将别无其他出路。而且,虽然这可能引起损失无数生命的冲突,但是不论这一冲突的结果如何,捷克斯洛伐克都将再也不能接原有疆界重建故国。

  这样,捷克人受到了他们的朋友的警告[ 法国也参加这些最新的建议] ,就是说:即使他们和他们的盟邦在大战中打败了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也必须把苏台德区让给德国。含意十分明白:既然苏台德区总归不是你们的了,为什么还要冒险把欧洲投入战争?[403] 办完了这件事情以后,首相就在晚上8 点30分向全国广播:为了在一个遥远的国家里我们对之毫无所知的人们之间的争吵,我们居然……在这里挖壕沟,这有多么奇怪,多么荒诞,多么不可思议!……

  希特勒已经得到了“他实际上所要求的东西”。英国已经保证捷克人将接受这一要求,并且付诸实施。

  我将毫不犹豫地到德国去作第三次访问,只要我认为这样做有好处……不论我们如何同情一个强邻压境下的小国,我们决不能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英帝国仅仅为了它而陷入一场大战。如果我们要打仗,也必须是为了比这更大的问题……我从灵魂深处来说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国与国之间的武装冲突,对我说来无异于梦魔;但是,如果我看到任何国家执意要用武力的恐怖来统治世界的话,我将认为必须予以抵抗,因为在这种统治之下,信仰自由的人们将感到生活己失去价值。但是战争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在我们进入战争以前,我们必须十分清楚,我们所不惜冒险以争者确实是重大的问题。

  按照惠勒一贝纳特的记载,英国大部分人在听了这一广播以后上床睡觉的时候,都认定英国和德国将在24小时以内开战了。但是普通老百姓并不知道那天深夜在唐宁街后来又发生了些什么。

  10点30分,希特勒的信到了。这正是首相急切要抓住的一根救命的稻草。他马上答复元首说:读了你的信以后,我确信你可以不必打仗,而且不用等待就会得到一切主要的东西。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已准备立刻亲自到柏林来同你和捷克政府的代表以及同法国和意大利的代表一起讨论有关移交的各项安排,我深信,我们能在一周之内达成协议。我不能相信你会为了在解决这个长期未决的问题方面有几天的拖延,就不惜承担发动将使人类文明化为乌有的世界大战的责任。首相还发了一份电报给墨索里尼,请他敦促元首接受这一计划,并且同意出席拟议中的会议。

  召开这样一次会议的主意已经在首相心里酝酿相当久了。早在7 月中,尼维尔·汉德逊爵士就曾在给伦敦的电报中提出过同样的建议。他建议由德、意、英、法四大国来解决苏台德问题。但是英国外交部告诉大使和首相,要召开这样一次会议,将很难排[404] 除其他国家参加。所谓“其他国家”指的就是同布拉格订有互助条约的俄国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张伯伦从戈德斯堡回来以后就深信希特勒决不会同意参加任何包括苏联在内的会议,他的这种看法是完全正确的。首相本人也并不希望有苏联参加。虽然连英国最普通的人都明白,万一对德开战的话,苏联参加到西方一边来将有极大的价值,丘吉尔也曾一再向英国政府首脑指出这一点,但是,首相似乎没有看到这一点。如我们所知,在德国并吞奥地利以后,俄国曾建议召开一个会议来讨论对付德国下一步侵略的问题,但是张伯伦拒绝了这个建议。尽管有莫斯科对捷克斯洛伐克的保证,尽管直到当时李维诺夫还在声明俄国将信守这一保证,张伯伦却无意让苏联人来干涉他把苏台德区给希特勒为代价来维持和平的决心。

  但是直到9 月28日星期三,他的思想还没有发展到把捷克人排除在会议之外的地步。而且就在9 月25日,在布拉格方面拒绝希特勒在戈德斯堡提出的要求以后,首相还曾召见了捷克驻伦敦大使扬·马萨里克,建议捷克斯洛伐克应当同意在“有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和其他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上进行谈判。第二天,捷克政府表示接受这一建议。现在,我们从张伯伦9 月27日深夜给希特勒的电报中看到,他特别提出“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应当参加拟议中的德、意、法、英会议。

  “黑色的星期三”和哈尔德反对希特勒的计划

  被称为“黑色的星期三”的9 月28日来临的时候,柏林、布拉格、伦敦和巴黎都惴惴不安,满怀重忧。战争看来是躲不过了。

  “一场大战再也难以避免了”,这是约德尔在日记里记下来的戈林在这天早晨说的一句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