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朝的那些事儿 第403章

《明朝的那些事儿》第403章

作者:当年明月 字数:2659 书籍:明朝的那些事儿

  直到现在,魏忠贤才明白,自己收进来的,都是些胆小怕死的货,都靠不住,只能靠自己了。

  他找到客氏,经过仔细商议,决定从宫外找几个孕妇进宫当宫女,等皇帝走人,就搞个狸猫换太子,说是皇帝的遗腹子。反正宫里的事是他说了算,他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为万无一失,他还找到了张皇后,托人告诉她,我找好了孕妇,等到那个谁死了,就生下来直接当你的儿子,接着做皇帝,你挂个名就能当太后,不用受累。

  这是文明的说法,流氓的讲法自然也有,比如宫里的事我管,你要不听话,皇帝死后怎么样就不好说了。

  皇后回答:如听从你的话,必死,不听你的话,也必死,同样是死,还不如不听,死后可以见祖宗在天之灵!

  说完,她就跑去找皇帝,报告此事。

  按常理,这种事情,只要让皇帝知道了,是必定完蛋的。

  然而当皇后见到奄奄一息的皇帝,对他说出这件事时,皇帝陛下却只说了三个字:我知道。

  [1562]

  魏忠贤并不怕皇后打小报告,在发出威胁之前,他就已经找到了皇帝,本着对社稷人民负责的态度,准备给皇后贡献一个儿子,以保证后继有人。

  皇帝非常高兴。

  这很正常,皇帝大人智商本不好使,加上病得稀里糊涂,脑袋也就只剩一团浆糊了。

  所以魏忠贤相信,自己的目的一定能够实现。

  但他终究还是犯了一个错误,和当年东林党人一样的错误:低估女人。

  今天的张皇后,就是当年的客氏,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她不但有心眼,而且很有耐心,经过和皇帝长达几个时辰的长谈,她终于让这个人相信,传位给弟弟,才是最好的选择。

  很快,住在信王府里的朱由检得到消息,皇帝要召见他。

  在当时的朝廷里,朱由检这个名字的意义,就是没有意义。

  朱由检,生于万历三十八年,自打出生以来,一直悄无声息,什么梃击、红丸、移宫、三党、东林党、六君子,统统没有关系。

  他一直很低调,从不发表意见,当然,也没人征求他的意见。

  但他是个明白人,至少他明白,此时此刻召他觐见,是个什么意思。

  就快断气的皇帝哥哥没有丝毫客套,一见面就拉住了弟弟的手,说了这样一句话:

  “来,吾弟当为尧舜。”

  尧舜是什么人,大家应该知道。

  朱由检惊呆了,像这种事,多少要开个会,大家探讨探讨,现在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突然收这么大份礼,怎么好意思呢?

  而且他一贯知道,自己的这位哥哥比较迟钝,没准是魏忠贤设的圈套,所以,他随即做出了答复

  “臣死罪!”

  意思是,我不敢答应。

  这一天,是天启七年(1627)八月十一日。

  皇帝已经撑不了多久,他决心,把自己的皇位传给眼前的这个人,但这一切,眼前的人并不知道,他只知道,这可能是个圈套,非常危险,绝不能答应。

  两个人陷入了沉默。

  在这关键时刻,一个人从屏风后面站了出来,打破了僵局,并粉碎了魏忠贤的梦想。

  张皇后对跪在地上的朱由检说,事情紧急,不可推辞。

  朱由检顿时明白,这件事情是靠谱的,他马上答应了。

  八月二十二日,足足玩了七年的木匠朱由校驾崩,年二十三。

  就在那一天,得知噩耗的魏忠贤没有发丧,他立即封锁了消息。

  [1563]

  疑惑

  魏忠贤的意图很明显,在彻底控制政局前,绝不能出现下一个继任者。

  但就在那天,他见到了匆匆闯进宫的英国公张维迎:

  “你进宫干什么?”

  “皇上驾崩了,你不知道?”

  “谁告诉你的?”

  “皇后。”

  魏忠贤确信,女人是不能得罪的。

  皇帝刚刚驾崩,皇后就发布了遗诏,召集英国公张维迎入宫。

  在朝廷里,唯一不怕魏忠贤的,也只有张维迎了,这位仁兄是世袭公爵,无数人来了又走了,他还在那里。

  张维迎接到的第一个使命,就是迎接信王即位。

  事已至此,魏忠贤明白,没法再海选了,十七岁的朱由检,好歹就是他了。

  他随即见风使舵,派出亲信太监前去迎接。

  朱由检终于进宫了,战战兢兢地进来了。

  按照以往程序,要先读遗诏,然后是劝进三次。

  所谓劝进,就是如果继任者不愿意当皇帝,必须劝他当。

  之所以劝进三次,是因为继任者必须不愿当皇帝,必须劝三次,才当。

  虽然这种礼仪相当无聊,但上千年流传下来,也就图个乐吧。

  和无数先辈一样,朱由检苦苦推辞了三次,才勉为其难地答应做皇帝。

  接受了群臣的朝拜后,张皇后走到他的面前,在他的耳边,对他说出了诚挚的话语:

  “不要吃宫里的东西(勿食宫中食)!”

  这就是新皇帝上任后,听到的第一句祝词。

  他会意地点了点头。

  事实上,张皇后有点杞人忧天,因为皇帝大人早有准备:他是有备而来的。照某些史料的说法,他登基的时候,随身带着干粮(大饼),就藏在袖子里。

  天启七年(1627)八月二十四日,朱由检举行登基大典,正式即位。

  在登基前,他收到了一份文书,上面有四个拟好的年号,供他选择:

  明代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就好比开店,得取个好名字,才好往下干,所以选择时,必须谦虚谨慎。

  第一个年号是兴福,朱由检说不好;

  第二个是咸嘉,朱由检也说不好;

  第三个是干圣,朱由检还说不好;

  最后一个是崇祯。

  朱由检说,就这个吧。

  [1564]

  自1368年第一任老板朱元璋开店以来,明朝这家公司已经开了二百五十九年,换过十几个店名,而崇祯,将是它最后的名字。

  和以往许多皇帝一样,入宫后的第一个夜晚,崇祯没有睡着。他点着蜡烛,坐了整整一夜,不是因为兴奋,而是恐惧,极度的恐惧。

  因为他很清楚,在这座宫里,所有的人都是魏忠贤的爪牙,他随时都可能被人干掉。

  每个经过他身边的人,都可能是谋杀者,他不认识任何人,也不了解任何人,在空旷而阴森的宫殿里,没有任何地方是安全的。

  于是那天夜里,他坐在烛火旁,想出了一个办法,度过这惊险的一夜。

  他拦住了一个经过的太监,对他说:

  “你等一等。”

  太监停住了,崇祯顺手取走了对方腰间的剑,说道:

  “好剑,让我看看。”

  但他并没有看,而是直接放在了桌上,并当即宣布,奖赏这名太监。

  太监很高兴,也很纳闷,然后,他听到了一个让他更纳闷的命令:

  “召集所有的侍卫和太监,到这里来!”

  当所有人来到宫中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丰盛的酒菜,并被告知,为犒劳他们的辛苦,今天晚上就呆在这里,皇帝请吃饭。

  人多的地方总是安全的。

  第一天度过了,然后是第二天、第三天,崇祯静静地等待着,他知道,魏忠贤绝不会放过他。

  但事实上,魏忠贤不想杀掉崇祯,他只想控制这个人。

  而要控制他,就必须掌握他的弱点。所谓不怕你清正廉洁,就怕你没有爱好,魏忠贤相信,崇祯是人,只要是人,就有弱点。

  几天后,他给皇帝送上了一份厚礼。

  这份礼物是四个女人,确切地说,是四个漂亮的女人。

  男人的弱点,往往是女人,这就是魏忠贤的心得。

  这个理论是比较准确的,但对皇帝,就要打折扣了,毕竟皇帝大人君临天下,要什么女人都行,送给他还未必肯要。

  对此,魏忠贤相当醒目,所以他在送进女人的同时,还附送了副产品——迷魂香。

  所谓迷魂香,是香料的一种,据说男人接触迷魂香后,会性欲大增,看老母牛都是双眼皮。就此而言,魏公公是很体贴消费者的,管送还管销。

  但他万万想不到,这套近乎完美的营销策略,却毫无市场效果。据内线报告,崇祯压根就没动过那几个女人。

  因为四名女子入宫的那一天,崇祯对她们进行了仔细的搜查,找到了那颗隐藏在腰带里的药丸。

  [1565]

  在许多的史书中,崇祯皇帝应该是这么个形象:很勤奋,很努力,就是人比较傻,死干死干往死了干,干死也白干。

  这是一种为达到不可告人目的,用心险恶的说法,

  真正的崇祯,是这样的人:敏感、镇定、冷静、聪明绝顶。

  其实魏忠贤对崇祯的印象很好。天启执政时,崇祯对他就很客气,见面就喊“厂公”(东厂),称兄道弟,相当激动,魏忠贤觉得,这个人相当够意思。

  经过长期观察,魏忠贤发现,崇祯是不拘小节的人,衣冠不整,不见人,不拉帮结派,完全搞不清状况。

  这样的一个人,似乎没什么可担心的。

  然而魏忠贤并不这样看。

  几十年混社会的经验告诉他,越是低调的敌人,就越危险。

  为证实自己的猜想,他决定使用一个方法。

  天启七年(1627)九月初一,魏忠贤突然上书,提出自己年老体弱,希望辞去东厂提督的职务,回家养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