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朝的那些事儿 第218章

《明朝的那些事儿》第218章

作者:当年明月 字数:2772 书籍:明朝的那些事儿

  所谓策论,也就是给你个题目,让你写答案,比如什么我国周边军事形势等等。

  这就是难为人了,搞这一行的人基本都是武将世家出身,说得不好听就是职业军事文盲,以大老粗居多,能把自己姓甚名谁、字什么写清楚就很值得表扬了,您还指望这帮人写策论?

  当然了,高人不是没有的,陆炳就是其中一个,这位仁兄嘉靖八年(1529)参加会试,不但功夫了得,还极有文采,就此一举中第。

  如此的精英人才,又是皇帝的铁兄弟,自然不用发配地方,考试结束之后,陆炳被授予了一个特殊的职位——锦衣卫副千户。从此他就成为了这个神秘机构的一员。

  此后他认真积极工作,一路高升,到了嘉靖十八年(1539),这位仁兄把皇帝从火里捞起来之后,终于更上层楼,成为了特务中的特务——大特务(锦衣卫指挥使)。

  事实证明,这位陆指挥实在是个不同凡响的人,一般来说,特务的主要工作不外乎四处探头,打小报告,栽赃陷害等等,可是陆指挥上任后干的第一件事却着实让下属们目瞪口呆——平反冤狱。

  锦衣卫下属两大镇抚司,分别为南镇抚司和北镇抚司,南镇抚司管理锦衣卫的经常事务,而北镇抚司却只管一个监狱——就是那个鼎鼎大名的“诏狱”,又称“锦衣狱”。

  “诏狱”,俗称人间地狱,一旦蹲进去,如果不从身上留下点纪念品,只怕是很难出来的,前期里面主要关达官显贵,后来门槛降低,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的也能到此一游。

  [828]

  管监狱的这帮人素质也确实不高,总是干点敲诈勒索之类的事,甭管有罪没罪,关进来就打,打完就要钱,没钱接着打,景况极惨,估计窦娥到了这里,都不觉得自己冤。而且这帮人态度十分认真,冤案也能做得天衣无缝,文书一应俱全,一点都看不出破绽,想整治他们根本没门。

  所以历代锦衣卫指挥都知道,都不管,于是陆炳来管。

  有一天,他突然召集办案人员来开会,等到这帮搞冤案的兄弟到了地方,陆炳先招待客人,问候致意,然后十分客气地点出几个案子,让他们讲讲案件情况。

  这帮老油条自然不说实话,说东扯西,来来去去,啥也不说。

  陆炳倒也不生气,只是叫来了一个下属,对他下达了这样一个命令:

  “出去把门关上,没有我的命令,一个也不准放出去!”

  然后他怡然自得地坐了下来,悠闲地看着面如土色的属下们。

  意思已经摆明了,今天不把问题说清楚,大家就都别走了,反正我住这,看谁熬得过谁。

  这帮兄弟也着实没种,一见到这个架势,很快就老实交待了。

  事情解决了,可有一点他们始终也想不通,案卷做得密不透风,欺上瞒下绰绰有余,怎么会被人看破呢?

  其实陆炳并没有看案卷,他只是去了一趟诏狱。

  诏狱里蝇虫满天,恶臭扑鼻,除了犯人,看守都不愿意在里面多呆,但陆炳去了。

  他在牢里仔细盘问了许多犯人,耐心听他们陈述冤情,然后一一记录下来,认真盘查。

  冤情就此大白。

  这样看来,陆炳似乎是个好人。

  但是与此同时,他的也有着另一面——黑暗的一面。

  因为升得太快,当陆炳成为锦衣卫最高长官的时候,他的很多属下都是他曾经的领导,对这个毛头小子自然很不满意,也从不听话。陆炳对此十分清楚,却从不发火,而且非常敬重前辈。

  但这一切都是假象,当这些老同志被迷魂汤灌得迷迷糊糊的时候,陆炳下手了,依然不动声色。

  很快,那些不服从领导的老资格们纷纷被调走,或是勒令退休,仓促之间很多人不知所措,却也无计可施。陆炳的抢班夺权大计就此完成。

  所谓事可以做绝,话不能说绝,是也。

  [829]

  “第三个人,是我。”严世蕃最后这样讲。

  应该说,他确实没有吹牛。

  严世蕃这个人,看起来不起眼,他没有杨博的急智,也没有陆炳的深沉,为人处事十分嚣张跋扈,从来都不招人喜欢,但他却极有可能是三个人中最为厉害的一个。

  因为他的优点虽然简单,却很实用——聪明。

  他实在是一个聪明到极点的人,据说他跟人谈话,对方说上句,他就知道人家下句要说什么,而且他看人极准,无论你是老奸巨滑还是天真烂漫,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此外,他还有一门独门绝技,是另外两人望尘莫及的,那就是写青词。

  严嵩写不好青词,虽然他很努力,但确实是写不好,无奈之下,他找到了自己的儿子代笔,结果出人意料,送上去的青词受到了嘉靖同志的表扬。应该说,严嵩能够得宠,很大程度上要感谢这位枪手。

  然而举世奇才严世蕃之所能够升官,完全是靠他爹,这倒也不值得奇怪,对这种特殊人才,搞搞特殊化似乎也很正常。

  于是在老爹的提携下,严世蕃当上了工部左侍郎兼尚宝司少卿,大致相当于建设部副部长,兼机要室主任。

  估计当时的朝廷里,最肥的就是这两个位置,天天搞工程,和包工头打交道,拿回扣那是家常便饭,加上他还管机要印章,和严老爹那是一拍即和,儿子通报消息,老子索贿受贿,贪得不亦乐乎。

  所以在严世蕃看来,天下虽大,却只有三人而已:杨博、陆炳,和他自己,夏言并不足道。

  说是这样说,但严嵩却用冷笑回应了自己的儿子:

  “夏言是首辅,位高权重,人事升浮,只在举手之间,你空口乱言,又能拿他怎么样?”

  严世蕃自信地笑了:

  “夏言虽然厉害,却并非不可战胜,我有一计,若能办到,三年之内,此人必亡!”

  严嵩终于兴奋了起来,他好奇地等待着严世蕃的那个计谋。

  “若三人之中,有两人为我们所用,一定能够击败夏言!”

  严嵩泄气了。

  “我曾与杨博交往数次,此人不愿加入我们。”

  这话没错,杨博兄胸怀韬略,平日就喜欢在兵部呆着画地图,自然不来趟这趟浑水。

  “那陆炳呢?”严世蕃依然满怀希望。

  “你不知道吗,他是夏言的人。”严嵩苦笑着回答。

  [830]

  这话也没错,陆炳兄自幼贵族出身,还是很有点政治理想的,十分钦佩清正廉洁的夏言,虽然他确实比较贪钱,却也瞧不上名声太差的严嵩,见面点头打个招呼,老死不相往来。

  于是严嵩父子又回到了起点,但值得欣慰的是,只要严世蕃的脑袋不出现突然进水之类的意外,还是有一个人站在他们一边的。

  转机

  严嵩父子绞尽脑汁准备对付夏言,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还没等他们动手,夏言就找上门来了。

  事情是这样的,估计是严世蕃贪得过了头,惹恼了很多人,结果被人给告了,今时不同往日,告状信落到了夏言的手里,这位仁兄自然是二话不说,准备好材料就要去找领导汇报。

  严嵩慌了,他听到风声之后,即刻找来自己的贪污犯儿子商量对策,紧要关头,这位天下三才之一也吓得不行,掐了自己几下才缓过神来。

  然后他提出了一个似乎十分荒谬的解决方法:去找夏言求情。

  严嵩不同意,因为他认为自己十分清楚夏言的个性,这位仁兄对待朋友都要严格要求,何况自己是他的死对头。

  严世蕃却坚持他的意见:

  “一定可以,这是唯一的活路!”

  于是父子俩带好所有装备,包括礼物、钱、擦眼泪的绢布等等。

  到了夏言的门口,门卫通报,严次辅求见。

  很久之后,传来回应:夏首辅身体不适,两位改日再来。

  改日再来?别逗了,到时不知道脑袋还在不在呢!

  于是严嵩用上了第一件装备——钱。

  当然了这钱不是给夏言的,而是塞到了门卫的手里,大家都不容易,兄弟你放我过去吧。

  买通了门房,严嵩父子走进了夏言的住处。

  夏言正躺在床上装病,听见这两人来了,假装没醒,翻了个身继续睡。

  不要紧,自然有办法让你起床。

  站在房间里的严嵩和严世蕃突然悲痛欲绝,当场痛哭失声,哀嚎留涕声震天动地。

  虽然这套把戏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却屡试不爽,而要使出这一招,也并非凡人可行,要知道,突然之间悲从心头起,鼻涕眼泪说下就下,毫不含糊,对脸部肌肉和中枢神经的技巧控制已到出神入化之地步,百年之后,犹让人叹为观止。

  夏言再也忍不住了,这好不容易休息一天,却突然跑进来两个活宝哭丧,觉也没法睡,而且自己躺在床上,他们对着床哭,实在是太不吉利。

  于是,他站了起来。

  [831]

  他的毁灭就是从这一次起床开始的。

  夏言走到严嵩的面前,扶起了这个比自己大两岁,跪在地上痛哭不止的老人,叹了一口气:

  “分宜(严嵩是江西分宜人),你这又是何必呢?”

  何必?要不是为了脑袋,鬼才跪你。

  严嵩立刻停住了哭声,醒了鼻涕,拉着严世蕃,以庄重的装孙子形象站立在夏言的面前。

  大家都是明白人,你来干什么,想要什么,我非常清楚。

  于是夏言叹了一口气,无奈地挥挥手,表明自己的态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