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高层新智囊全 (EXE格式) 第93章

  张文木告诫人们,在美国人的国际政治词典中,“朋友”的含义,永远只能是

  打不败的对手。看看目前的七国集团,其中大多数都是打进去的,而不是仅仅凭市

  场拥有量和平地挤入的。从中国未来大战略考虑,中国永远也不需要彻底打败美国

  的力量,只需要在全球范围,至少在其主权范围内拥有有效的自卫的力量。但从美

  国的角度看,中国只有成为美国人打不败的对手,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朋友。因为

  “辩证法是历史逻辑的精髓,而国家利益则是历史逻辑发生的起点。没有实力的朋

  友最后为有实力的朋友所抛弃,而有实力的对手却成了朋友,这似乎是霸权政治的

  行为规律”。他举了一个例子,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之所以跟毛泽东打交道,使

  中美关系正常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看到中国是一个不可屈服的对手,美

  国在与当代中国的较量中,如果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无法战胜的对手,中美关系反倒

  会好转。而历来顺从美国的如吴庭艳、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等最后都成了牺牲品。

  张文木也曾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就是像有些人主张的那样“顺着美国走”,但

  他马上发现这种想法完全是痴人说梦,不切实际,最根本的一点,中国“怎么可能

  接受美国的底线呢”?很明白,美国的底线不仅是让中国放弃台湾、南沙,而且还

  有西藏,甚至还不止这些。这样的中国还叫中国吗?

  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张文木深刻认识到:“在外交这副天鹅 绒的手套里要

  藏有铁掌。中国只有脊梁强硬,和平的机会才会更多;只有做好准备,才有可能争

  取到和平。对一个国家而言,在国际斗争中至少应有可以还手的军事实力。历史经

  验表明,在军事安全领域让步的国家是绝无出路的。”

  全面发展军事力量,质疑“只准备打‘有限战’”

  张文木是最先直接表明“要准备打仗”的知识分子之一。这使他面临来自国内

  外的压力。但很多人都不能忘记张文木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亡国的那种感觉是不能

  用言语表达的。

  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遇北约的野蛮轰炸,两年后美军侦察机又在南

  海上空制造撞机事件,而日本提出的“周边事态法”,李登辉“两国论”,美国的

  TMD 、NMD 计划,北约继续东扩等一系列事件的出现,已使中国面临了巨大的安全

  压力。张文木就是在这样严峻的国际环境下敲响人们心中的战争警钟的。

  为什么要有战争的准备,因为中国要争取到自身的发展权。

  “发展权”一直在张文木的国家安全战略思维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2000年10

  月,张文木的《中国新世纪安全战略》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这部著作

  可称得上是张文木若干年来有关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大梳理,它从历史的角度,从

  政治、经济、国防等多个层面分析了中国在新世纪面临的严峻形势,其主旨仍然是

  有关中国“发展权”的战略问题。同年发表在《战略与管理》上的一篇题为《中国

  国家安全哲学》可以说是张文木阐述国家安全的又一次思想发酵。

  张文木的后一篇文章提出了“中国国家安全哲学”的概念,新颖独到,别开生

  面。他认为,国家安全的最高目标是保卫国家主权,而保卫国家主权的最高表现则

  是保卫国家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由此推理,“国家安全”──不同于“公共安全”

  ──就不应当是一个涉及社会个体安全的概念,而应当是一个只涉及国家及国家主

  权安危的概念;“国家安全”也不仅仅是国家主权中自保权存在的一种状态,它更

  是国民集体要求保卫自身生存和发展安全权利即自保权的合理延伸。

  张文木(3)

  张文木看到,以往中国人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更多地侧重于国家的生存安全。

  在这种认识中,本国的安全与世界的安全是相对分离的。而美国人不是这样,美国

  人为什么在世界各地到处插手,因为美国人对国家安全的考虑,是从世界的范围来

  看问题的;对地缘战略的制定,美国人的视角是如何控制海洋及海上关键岛屿;对

  国家经济、政治战略的制定,美国人的视角是如何控制世界市场及能源资源关键地

  区;美国国内问题的解决,更多地也是从国际问题的解决入手的。由此,张文木认

  为,只要采用市场经济体制,不管其国体如何,它们必然要从世界的角度考虑其固

  有的发展权的问题。中国新世纪的国家安全应当主要是一个以维护中国发展权为核

  心的世界性的概念;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关注,应当从传统的维护本土安全,转变为

  维护已走向世界的中国政治和经济利益安全;中国的发展利益走到哪里,中国的安

  全观及其实现手段就应辐射到哪里。

  这样做并不意味着中国要与其他国家“争霸世界”,中国不存在对其他国家发

  展的垄断权,只谋求自身发展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权,从经济的角度看,

  主要是一国在世界范围的自由贸易不受侵害的权利。而赢得这种权利的关键是自由

  利用世界贸易必需的交通线,特别是海上交通线的权利。中国既然选择了市场经济,

  那它就必然要拥有自由贸易及对自由贸易加以保护、特别是军事保护的权利。

  在他看来,中国“不称霸”的外交政策不应被理解为放弃中国主权中固有的必

  然要走向世界的发展权,而应被理解为中国在争取和捍卫自己所拥有的必将融入世

  界的发展权──发展权只能是世界范围的发展权──的同时,不仅不排斥而且还要

  与其他国家平等地享有各自的发展权。反对霸权主义与保卫平等的发展权,是一对

  不可分割的概念。对中国──乃至对所有南方国家而言,不反霸则不能求发展,求

  发展必然要反霸。但是,“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

  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反霸,至少要有与霸权不至过于悬殊的力量,尤其是军事

  力量。在这一点上,今天的许多人过于相信“国际法”的作用。然而“在当今世界

  上,光有法律而没有力量就得不到公正;法律的合理与否不取决于力量,但其有效

  性要由后者赋予”。用强力保卫自己应有的海外平等自由发展的权利,而不是动辄

  以“制裁”的方式剥夺他国的这种权利,这正是中国既要崛起又要坚持反对霸权主

  义的原则界线所在。

  中国要崛起,中国要追求自身的发展权,当会受到来自美国等强权势力的挑战。

  就像张文木所言,美国不希望中国垮掉也不希望中国强大,只想瘫痪中国。瘫痪意

  味着中国重蹈鸦片战争时的覆辙,成为一个任人宰割的中等国家,那是中国人民绝

  对不能接受的。所以张文木才提出“要充分做好战争的准备”。

  国人对战争有两种不同的想法:一种是不能打;一种是要打只打有限战争。这

  是多年来国人的一种普通心态。张文木一直反对政治绥靖。他在读了房宁的《新帝

  国主义时代与中国战略》一书后写下这样一段话:从1999年北约打击南联盟炸中国

  使馆,到2003年美国打击伊拉克,战争几乎一年发生一次;在中国周边从日本重整

  军事,到台湾分裂势力之所谓“公投”;阿富汗战争后,中国西气东输工程的上游

  地区失控,中国在伊拉克的大部分石油商业合同几近成为空文,与此同时还有相当

  的人沉浸在所谓和平与发展的高歌之中,对险象环生的周边安全环境熟视无睹,不

  思武备,而只将目光盯住GNP 的增长上……目前相当一部分人只看图卷不见匕首的

  麻痹情绪,使他心中隐隐作痛。

  张文木对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两个极具战略意义的动作十分钦佩。

  第一件事是解放军进军西藏。印度是1947年独立的,当时中国国共两党正在进

  行大决战。他试想当时正是中国军事无力西顾的时候,如果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

  提前14年,也就是说在1948年发生,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中

  国共产党在全国胜利后再与入侵者谈判,谈下来也很难是今天这个样子。

  第二件事是,毛泽东决定抗美援朝。美国出兵朝鲜,实际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强

  大的美国在向苏联和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叫板。在这场较量中,世界各国都在观

  望它的结果,并由此决定各自的对华政策走向。结果中国打赢了,连斯大林都对新

  中国刮目相看,中苏很快结盟。1955年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耀眼风采的背后,是中国

  打败当时不可一世的美国的军事胜利。尼克松说得对,“只有在战场上夺取更大胜

  利,才能在谈判桌上赢得更多的东西”。张文木认为历史容不得政治家在关键时期

  有半点犹豫,而毛泽东的这两个动作是对其后中国国家安全具有基石意义的大事。

  张文木认为,从历史和现状来看,国际社会并没有给中国留下其他选择的余地,

  而只留下了通过强力崛起为大国这样一种选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