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金钱美人 第一章 林家姐妹续1

《金钱美人》第一章 林家姐妹续1

作者:八寸 字数:1657 书籍:金钱美人

  陈阿婆也点了头。

  李银花大喜,立刻在家里宣布了自卖豆腐之后她们准备干的第二场营生。

  “爹、娘,我和嫂子还有弟妹商量了,一天六板豆腐分三个人卖交两份摊位费太浪费了,我们想再做一个营生。

  以后豆腐就在城西的大菜集让一个人去卖,剩下的两个人就到城门口的集卖这豆羹,素豆腐的梗卖一文一碗,沾荤腥的二文一碗,你们觉得如何?”

  价格不贵,味道不差,城门的集人也多,这生意能做!陈延第一个举小手赞同。其他孩子们也立刻举了手。

  老陈头和陈阿婆也觉得大有可为,便也投了赞同票。

  老陈头和陈阿婆一点头,李银花脸上直接挂上了笑,“大家都同意了,那我们明天就去试一试!”

  嗯?还没有表态的三个大男人:???

  作者有话说:

  三妯娌:咋滴?你们还敢不同意?(瞪)

  荷包鼓鼓

  ◎每一枚钱都很美!◎

  翌日清晨。

  将近入冬了,南方的早晨有些湿润的冷,实在是很早,天都没有亮全乎,但陈延和陈安已经能很自如的起床了。无它,唯习惯尔。

  不过今天吃早食的时候陈延娘和小三婶还没出发,第一次出摊没经验,两个人估算错了时间,再加上卖豆花和卖豆腐又不一样。

  后者装板,保护好豆腐别烂就能出发了,但前者——

  你碗得带吧,人家不能空手吃,还有配套的勺儿,以及装了卤子的陶釜,未免他们冷掉,还得用东西裹住它们。除了这个,还有主角豆花,最好有几个角凳!

  总之东西全部收拾好之后,板车颇为壮观,陈延看了一下自家娘和小三婶的身板,再看了看堆积成山的板车,立刻建议,“娘,你们今天若是要出摊,还是再叫一个人来拖车吧。”

  娘子军成员李银花心里虽有点点虚,但她很倔强,“娘自己就可以的。”

  嘿!

  拖!嚯嚯嚯嚯嚯,动了!车轮子轻轻滚动,李银花面露喜色,小三婶也帮着推,但是车的速度显然有点儿慢。李银花自己也感觉到了。可话已经说出口,她又不好意思再叫人。

  陈延:“娘,这个速度去县里就太晚了,要过早集了,东西卖不完明天会不会有味道?”

  小三婶一听,想也没想,一溜烟跑去了自己房里,叫小三叔去了。虽然刚推完磨盘他可能很累,但是肉和菌菇都很贵,它们万万不能浪费!

  陈延也该出门去村口坐牛车了,但人还没出去,就被李银花拉住了。

  娘子军昨个意气风发,但东西都准备好了之后,她又有了一丝惆怅和恐惧,该不会不好卖吧。

  “康哥儿,你说说看,你觉得娘这营生能成吗?”她选择从自家最睿智的人身上汲取自信!

  “能!”陈延想也没想,“娘,我知道你是照着面来给这豆羹定价的,一碗加了肉沫的面就要三文,素的也要两文,这豆羹价钱更实惠,又更新奇,比面好吃,怎么会不愁卖呢?唯一比面差一点的,是大家都没吃过。”

  但这也是优点,因为稀奇的东西,总有人爱凑热闹。

  李银花听了,若有所思。

  “娘,我们快上课了,我要跟大哥先走了!”

  “快去快去!路上注意安全!”

  这边陈延前脚走,后脚,陈家豆腐花车车也一并出发了!

  这一路上,小三婶也是从自信满满慢慢开始慌,“嫂子,你说我们的豆羹会不会——”

  “不会!”李银花斩钉截铁,“我们一定能挣钱!”

  一路走过去,两个人帮着陈多田一起推板车,真远啊,身上在用劲儿,尽管温度有些低,三个人还是出汗了。

  城门将至,李银花突然拉住了小叔子,“我来拉车。”

  “啊?”陈多田愣了一下,“嫂子,我不累,也不远了,直接让我拉过去吧。”

  “不,你别跟我们一起过去!”李银花叫小叔子和弟妹一起过来,对着他们耳语了一番。

  小三婶眼睛一亮,“我觉得可以!”

  小三叔额了一声,有些为难,“可是我我不会。”

  “这有什么不会的!你来就是!”说完,她就拉着小三婶径直往城内走去。

  一开始担心的事情果然出现了,卖吃食寻求一个色香味美,豆羹的豆香味很淡,无法引客,卤子的味道倒是香,但人家单买卤子她们也卖不了啊。

  至于味,大家都没吃过这东西,何谈味道。

  小三婶见摊子一直无人问津,在一阵思想挣扎之后突然开口叫卖了起来,“豆羹豆羹,素的一文一碗,荤的二文一碗快来尝尝看!”

  叫卖声倒是引来了几个人看,可惜啊,就是看看,没人卖。

  “多田怎么还不来!”小三婶都要跺脚了。

  不行,不能这样一直拖着了,早市的时间是宝贵的,李银花的脑瓜子疯狂的转,她要想个办法! …

  陈多田还是怀揣着两文钱进了城。

  他的内心很忐忑,因为嫂子和媳妇要他当‘假人’去买豆羹,然后在现场表演好吃,这可让陈多田懵了,他一个庄稼汉子,哪里会干这种事!

  但在城门纠结了许久,他还是来了,因为嫂子说的也对,没人吃过的东西总要难卖一点!虽然难,他也要努力开演!

  但快走到摊子那边的时候,陈多田有点傻眼了,因为自家摊位旁边好像围着挺多人,媳妇儿站在人群里,好像还有点着急忙慌。

  小三婶内心正火热着呢,她发现嫂子是真聪明!不愧是康哥儿的娘!

  她叫卖了那么久,只有凑热闹的,没有付钱的,嫂子上来就是一句:‘卖豆腐咯,可以喝的豆腐,有肉有菜,新店开张,卖一碗送一勺!’叫卖了几句之后,立刻有人来问。

  ‘什么是可以喝的豆腐?’

  ‘多少钱一碗?怎么卖?’

  这么多人来问,嫂子一点也不怯面,竟舀了一点给人尝,那人当即就买了一碗,装满一平碗之后嫂子又多舀了一勺,让豆羹同小山样堆起来,浇了肉沫和菌菇汤上去。

  那客人站在摊前吃喝,引来了许多人问,因着价格不贵,这买卖居然就做起来了!

  只可惜家里的碗不多,她们带的碗有限,这会儿要一边收碗一边洗碗,她又要舀豆花又要浇卤子,还得看着钱看着碗,有些焦头烂额,更可气的是,她好像发现有人等不及走了!

  那是人吗!那是钱啊!陈多田死哪儿去了!

  “多田!”心里念叨一个人,一个人居然真的就出现了,小婶立刻呼喊陈多田,“还站在那里干什么,快来帮忙!”

  陈多田这才小跑了过来,有了一个大男人的加入,洗碗变得快捷了许多。

  倒掉脏污的水,陈多田立刻拿着桶去了集市旁边的水井打水又跑回来,两个女人站在台前,小婶负责舀汤浇卤,李银花负责收钱,手空的时候一起去洗碗。

  约莫七八点,早市的人到达了一波巅峰,豆羹摊口站着的人又为众人吸引了一波新客,有人吃完了还问,这东西能不能带回家,李银花立刻接话,“大姐要带回家给儿女吃?我们这儿可以外带,您拿个碗来就可以!”

  人来人往,陶釜里的豆花和卤子都逐渐见底了,三个人出了一身汗,收拾东西跟城门口的大伯娘会面后,一脚深一脚浅走回了家。

  谁也没有想到,一切竟然如此顺利,卖豆羹竟然这么赚钱。

  黄豆价贱,变成浆液成本也不高,唯一就是需要苦力,但庄稼人的力气是最不值钱的,一桶豆花,做了一百二三十碗,卖出去有荤有素,李银花的荷包了收了两百多个大钱,除去成本,竟能净赚一百多文!这可只是一天的收入啊!

  于是毫不意外的,咸豆羹生意,立刻成为了老陈家的第二营生法宝,那是决不能丢的!

  只是这样安排各种人员磨豆腐卖豆腐怎么分又成了个问题,老陈头正焦头烂额呢,陈延听闻此事之后,应家里的要求,做了一张人员安排表。详细的罗列了每一天谁种地谁推磨盘谁卖豆腐谁卖豆花,这表他看起来一目了然,奈何——

  “康哥儿,你这写的什么?”

  他忘了,家里还有人不识字,为了照顾不识字的人,陈延又在表格上画了一些带有家里人特色的小头像,用头像来代表人,这样,便格外生动有趣了。

  大家都对这张有趣的人员表赞叹不已,特别是李银花,看完表后立刻找到了陈延,“康哥儿,你还会画画?”

  “会一点。”都是糊弄人的简笔画罢了,古画风骨那是一点没有,陈延摸摸头,“娘,怎么了?”

  李银花不愧是充满野心和创造力的聪明人,她看见陈延画画,立刻就联系起了自己的摊子,问陈延能不能画一个价牌。

  她本意是想着这样大家一看就知道家里的豆羹什么价,好不用说也靠低价来吸引人,但陈延则顺着这个思路想到了另一个绝佳物品。

  “娘,做价牌的事先缓缓,你叫爹先准备点东西!”

  “我知道有个东西,能帮我们吸引很多客人!”

  被招牌吸引的人们

  ◎来自吕秀才的期许◎

  吕夫子十二月的休沐日刚好在腊八那天。

  这也是私塾年休前的最后一个假期,天愈发冷了。

  但无论何种冷劲儿,都挡不住陈家做生意的澎湃热血。

  今天,陈家出动了大半人出外摆摊,因为要带的东西太多,一辆板车放不下,老陈头还去族弟家再借了一辆板车。

  原本就算是腊八节西市人多李银花也不敢准备这么些东西的,可最近因着康哥儿……生意实在是不错!

  钱壮怂人胆,快过年了,大家也想歇一歇了,可不就得捞一笔大的!

  -

  每次只有在集上,陈延才会觉得古代的人口其实也是很密集的。

  来来往往一片喧嚣之中,有无限的市井烟火气息 ,各种小食的叫卖声,行人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又有几分天下太平无忧的意味。

  而就在他感慨之际,一只手落在了他的肩上,“康弟快来啊!你来收钱,我来举牌子!”

  陈安实在是有点忙不过来了。

  摊子边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围了一圈还源源不断有人凑近,因为陈延手里举的那个牌子实在是太显眼了。显眼稀奇到只要从这里走过去,就算不想吃东西都会停下来凑个热闹。

  上月末,李银花从陈延做的简笔画人头排班表里得到灵感,希望陈延能为豆花摊做一个价牌,陈延则立刻从价牌上得到灵感,在全家人的帮助下做了一张广告牌!

  长大概有一米二,为了稳固,宽只做了八十,用木匠擦平的薄木板多用米粘了几层做底,再刷上米浆将雪白的宣纸粘在上面,左边画了一个巨大的豆花碗,碗下面是一个铜钱,右边则画上了家里的卤子。一头看上去很快乐的小猪、一朵可爱的蘑菇,一个正在斯哈斯哈的小人。

  为求显眼,陈延还特意在安扬书肆那里买了一些颜料,丰富的色彩更为这个招牌增色了几分。

  是以,这个牌子一进川安县,就吸引了无数的目光,不管是识字的还是不识字的,都被这招牌上妙趣横生的画所吸引,加上价格便宜,陈氏豆羹的名号迅速打入了川安县的市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