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的极品老婆 第3277章 出了一点情况(二)

《我的极品老婆》第3277章 出了一点情况(二)

作者:小二 字数:2079 书籍:我的极品老婆

  朱厚照很清楚,以往风闻与自己并无大关系,是因为自己在“幕后”。但从随朝观政起,他已站到“台前”。

  只要行为举止与科道言官的所谓“标准”稍有偏差,那些科言道官必定会“动口”,攻讦起来不会有多少顾忌。

  也就是说,无论是明面还是私下,针对朱厚照的风闻会多起来。

  科道言官本就喜欢攻讦,他们连弘治皇帝也不放过,看不顺眼也会以各种理由言事,更何况朱厚照如今只是东宫而已。

  弘治皇帝又是出了名的好脾气,以前对科道言官们并无动过甚么真章,无形中助长了他们气势。

  但刚才自己只不过说了句“或许有人会将‘不忠不孝’加于己身”,弘治皇帝竟已有些怒形于色,还出言要严惩此类人。

  朱厚照心中一阵激动,若父皇在前面为自己挡风遮雨,自己又有何后顾之忧?

  不过,再一细想,又觉得不太可能,毕竟弘治皇帝似乎也不会为自身而痛斥言官,更何况严惩?

  瞥见弘治皇帝定定地望着自己,朱厚照思绪一收,朗声应道:“有父皇为儿臣做主,儿臣何惧之有?”

  弘治皇帝给了他一个安慰的眼神,随即还伸手拍了拍他。

  须臾,却将萧敬唤了过来,吩咐道:“往后东缉事厂多加留意,若有对东宫诋毁之言,记录在案,朕倒要看看是何人所为。”

  萧敬躬身领命,而朱厚照听得愕然,这是动真格呢?

  他也不管真假,马上笑道:“只要能为父皇排忧解难,儿臣受天大的非议也无惧。”

  弘治皇帝微摇了摇头,又道:“你啊,这世间何止千难万忧,谁又能一一化解呢?还去不去西北?”

  “既然父皇不允,那儿臣今岁不去西北便是了。”朱厚照没再坚持,被弘治皇帝拒绝本就在他预料之内。

  大明的兵备已荒废得差不多,不要说清除虏寇之患,那怕只是防御,或者说减少对方滋扰,也甚为吃力。

  而他创设的威武营才三千人,虽然人人已操练得身壮体健,但最紧要的武器装备还没有配备。

  既为最紧要的武器装备,自然就不是大明的“纸盔布甲”、“竹刀木枪”。

  尽管他已招募了一批技艺精湛的工匠,但要将设想转化成“真家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

  “怎么,今岁不去,还想着以后再去呢?”弘治皇帝听出他话中之意,眉头一皱。

  朱厚照老实地点了点头,应道:“实不瞒父皇,待威武营能横扫千军时,儿臣会再请旨。”

  “那就是说,威武营如今并无作战力?虏寇足有数万骑兵之众,区区三千人的威武营无异是羊入虎口。”弘治皇帝轻叹道。

  “威武营虽作战力不强,但只要伺机以动,能打则打,不能打就躲起来,并无多少风险。”

  弘治皇帝又摇了摇头。

  朱厚照一脸认真,郑重地道:“父皇,儿臣惟愿早日驱除虏寇,还大明治安,令生民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已。”

  弘治皇帝听得一愣,随即笑了起来:“好,不愧是朕的好皇儿……”

  过得一会,朱厚照却拿起摆于御案的那道启本,又道:“父皇,西北边患不断,儿臣可否进言?”

  弘治皇帝道:“你乃国之储君,如今更已随朝观政,为何不可?”

  “父皇可还记得岁初时,兵部所呈递的御虏安边奏本?”

  弘治皇帝愕然,不由得苦笑起来,少顷更轻咳了一声,双眼泛起些许无奈之意,望着朱厚照道:“皇儿,你为难朕呢?”

  南北两直隶以及十三布政司,每日上呈的奏本题本,没有上千亦有数百之多,每月之数最少都过万。

  由岁初至今,累积起来的奏本题本那是一个庞大得惊人的数目。

  弘治皇帝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突然间,朱厚照问他是否记得数月前的某份奏本内容?这不是为难,又是什么?

  “儿臣考虑不周,请父皇恕儿臣无心之失。”朱厚照立马意识到自己所言确实不太妥当,站起来恭敬地应道。

  “皇儿不必过于拘礼,朕又无责怪你之意,快坐下。”弘治皇帝拍了拍他。

  朱厚照讪讪一笑,边坐下来边说道:“儿臣之所以提起那奏本,只因儿臣进言和它有些许关联。”

  朱厚照所说的兵部所呈递的奏本里,兵部针对御虏安边有十多条提议,包括:设总制、求大将、节财用、恤民力、选禁兵、戒将官、严法令、重将权、制器具、给马匹、画方略、选前锋、练兵卒、裁冗官、定统领和足边储等。M..coM

  表面上看,多达十六条的提议可谓面面俱到,但不少均为泛泛而论。

  就如后世某些单位常见的“只有原则没有细则”,看起来很美好,但要执行到实处却不易。

  “还在卖关子?速速道来,朕等着呢。”弘治皇帝轻“啧”一声。

  “儿臣以为御寇安边之法何其多,但当下最紧要的有三事。”朱厚照马上应道。

  “有三事?”弘治皇帝问道。

  “嗯。待儿臣取西北数镇的舆图来,在舆图上一一讲述,父皇便能一目了然。”朱厚照笑了笑。

  “舆图”亦即后世所称的地图。

  “萧敬,速将西北舆图取来。”弘治皇帝已抬头朝萧敬道。

  舆图而已,武英殿又怎会少得了?

  但因受传统绘画的影响,大明的舆图多是平立面结合的形象画法,尽管有传统之美,但精确度极其有限,不过,朱厚照也只能将就。

  朱厚照从萧敬取来的数张舆图里,挑出陕西布政司的舆图。

  “首要之事,为重设三边总制,须由文武兼备的大臣统率延绥、宁夏和甘肃三镇,且应定为常例,边患不除则不可裁撤。”朱厚照一边将舆图在御案展开,一边说道。

  弘治皇帝嘴唇动了动,但没有发出声。

  朱厚照目光聚焦在眼前的舆图,没有发觉到弘治皇帝的动静,继续道:“弘治十年,我大明曾临时重设三边总制。时年王越老先生任三边总制,御寇可谓卓有成效。

  可惜不久后王老先生病逝,三边总制便裁撤了。去岁以来,虏贼又再度猖狂。”

  “裁撤三边总制乃朕的旨意,这般说来是朕错了?”弘治皇帝拍了拍朱厚照的肩膀。

  朱厚照抬头见他满脸都是玩味,随之咧嘴一笑:“怎会是父皇之错呢?那时虏贼已甚少犯边,裁撤便能节省开支用度,不过为权衡之举。”

  朱厚照回答得也很干脆,他得维护这父皇的权威。

  为何朱厚照要提出重设三边总制?

  因明廷从未要求延绥、宁夏和甘肃这三镇在敌侵时必须相互协防。

  于是,每每敌现时,三镇要么固城防守,要么各自为战,甚至互不救援。遇事说不定还互相推诿、相互抵触,失利频频就不足为奇。

  若重设三边总制,就能消除各镇间的矛盾,将分割的军事、指挥等权力归一。当出现敌袭时,总制全面部署协调,迅速决策和行动。

  弘治皇帝扬了扬手,道:“继续……”

  “如今虏贼再犯我明边,重设三边总制刻不容缓。既然重设三边总制,那自当建总制府,位置嘛……”说到这里,朱厚照在舆图上略一打量。

  少顷,他手指在舆图的“花马池”地点戳了戳:“此处,花马池。”

  弘治皇帝打量着他所指的舆图位置,再度沉吟不语。

  朱厚照嘴角扯了扯:“想必父皇心存疑惑,为何要设在花马池?有两个不得不设于此的因由,请父皇听儿臣细细道来。”

  “因由一,虏寇常于此地毁墙入边,掳掠我大明各地。父皇,请看。从花马池到兴武营百余里,而由兴武营至横城堡亦百余里。”

  他一边解释,一边以手指贴着舆图的“花马池”,先轻划至“兴武营”,再划至“横城堡”。

  “由花马池至横城堡的城墙之外均为沙漠平地,虏贼若要寻觅防守松懈之处,是轻而易举的。

  花马池居于延绥和宁夏之中,若能固守花马池,平凉府等地自可无虞。若花马池失,则平凉亦失,平凉失则关中门户大开。

  数日前,虏贼正是于花马池毁了小段边墙,侵入我大明灵州,然后经铁柱泉、小盐池一带,再至韦州、安边等地。”

  他的手指随着口中的言语,在舆图上不同地方时不时点一点。

  听着朱厚照的讲解,再看他在舆图不断比划,弘治皇帝时不时点了点头。

  “因由二,花马池以北数百里,即为河套之地。自去岁始,虏寇一直盘踞于此,若将总制府设于此地,能威慑常踞河套之虏寇。待我大明军整饬军备、重振军威,定能复河套之地。”

  弘治皇帝听得亦是一阵激动,河套本为大明之地,奈何被虏贼长期占据,边患也因此持续不断,若能收复河套便是奇功一件。

  “故而,若将三边总制府设于此,那与西边的宁夏和东面的延绥,均可守望相助。如此,在我明重兵威压下,虏寇必会多作思量,断不敢如以往那般轻易犯我明边。”

  弘治皇帝又点了点头,似觉他说得有道理。

  “父皇请再细看,甘肃、宁夏两镇之间,乃一夹边,防守几无。虏贼在数日前就几乎掳掠至平凉府。”朱厚照右手食指依次点了点舆图的数个地方。

  “所以御寇的次要,应将陕西平凉府的开城县升为固原镇,增添兵备,派遣镇巡官,令固原镇成为关中之扼要,方可抵御虏寇南下。”

  弘治皇帝越听越目瞪口呆……

  朱厚照沉浸在自己的构想之中,继续道:“三要乃重整马政。虏贼仗着良马众多,侵我明边多为骑兵。而我大明不要说良马,连马匹亦严重缺乏。虏贼骑兵来去如风,我明军没有骑兵又如何追敌?”

  “陕西平凉一带本为养马佳地,奈何马政荒废久矣。如今唯有派遣熟悉陕西事务的能臣前去重整马政。假以时日,得到大量良马后,我大明骑兵方能焕然一新。”

  将心中所想如竹筒倒豆般地一股脑说出来后,朱厚照一阵畅快。

  那知他眼角一瞥,却见弘治皇帝呆呆盯着舆图一言不发,顿觉有些不妙。

  他略一思索,小心翼翼地问道:“父皇,你莫非以为儿臣信口开河?”

  见弘治皇帝还是没回应,他再道:“如父皇觉儿臣妄言,可否将徐先生和马先生召来武英殿,让两位先生批评一番?”

  朱厚照所说的徐先生和马先生,自是指内阁的首辅徐溥和兵部尚书马文升。

  弘治皇帝缓缓吁了一口气,转头望着他,终于说出话来:“为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