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宦海官途 第232章 不等他了

《宦海官途》第232章 不等他了

作者:风流小二 字数:1839 书籍:宦海官途

  [[退朝后,武英殿内。

  刚用完早膳的弘治皇帝,将那块抹了手的绸布扔到桌面,边站起边对旁边的萧敬道:“萧敬,保国公朱晖、郭鍧、傅钊、马隆和左方这五人,昨日做过甚么?见过些甚么人?有何特别之事?”

  躬身站在他身旁的萧敬,听得随即应道:“回禀万岁爷,昨日的白日,他们五人仍如前两日那般,都待在各自的府里,并没有外出半步。”

  弘治皇帝“哦”了声,迈起脚步往御座走去:“他们还知道躲起来?”

  “但在日落时分,他们先后离府了……”

  弘治皇帝脚步一滞,脸上呈现一丝讶色,扭头望了望他。

  萧敬躬着身继续道:“西宁侯宋恺领着郭鍧、傅钊、马隆和左方这四人,去了英国公府。”

  甫在御座坐下的弘治皇帝沉着脸,看不出有任何表情。

  “过了不久,泰宁侯陈璇与保国公朱晖,也抵达英国公府。他们这些人,应该均是拜谒英国公张懋的。”

  弘治皇帝瞥了他一眼:“若不是去见英国公张懋,那他们到英国公府做甚?”

  萧敬讪讪一笑,又道:“虽然他们分两批先后抵达英国公府,却同时离开,那时已近二更天。”

  弘治皇帝嘴角带笑:“这么晚才走,看来他们的事挺多嘛。他们何时到的英国公府?”

  “西宁侯宋恺等人约莫在酉时一刻到英国公府,而保国公朱晖和泰宁侯陈璇则晚了三刻钟左右。”

  弘治皇帝沉吟了好一会,又问道:“史琳和王珣二人,又有何动静?”

  萧敬道:“万岁爷,说起来还真巧。不知道他们是否提前有约定,往日同样半步不出的史大人,昨日竟出门找王大人,然后两人结伴又去了另外一个地方。”

  弘治皇帝:“二人去哪?”

  “史大人和王大人,结伴到了左都御史戴大人的府上。”

  弘治皇帝眉头轻皱:“戴卿家愿意见他们?”

  这戴大人即是戴珊,算得上是弘治皇帝比较信任的为数不多的臣子之一。

  “戴大人并没有将二人拒之门外,让下人开门迎了进去。史大人和王大人,待里面也颇久的,亦差不多二更天才离开。”

  萧敬说到这里,已从袖中掏出一份文书,躬身递给弘治皇帝。

  由萧敬执掌的东缉事厂,自从保国公朱晖等人被解回京城,就更加忙碌了。

  保国公朱晖等人回京后,弘治皇帝并没有限制他们的自由。

  在弘治皇帝的示意下,东缉事厂暗中派出甚多人员,同时对保国公朱晖、郭鍧、傅钊、马隆、左方、史琳、王珣等人盯梢。

  这自是要查探这些人在干甚么,见过甚么人,逗留多长时间,一一记录在案,每日还要形成文书,先上呈萧敬,再递到弘治皇帝手上。

  弘治皇帝将那份文书默默览阅完,随手往御案一放,轻声道:“数名待罪的武官去找英国公张懋,二名待罪的文臣则去找了戴珊。”

  萧敬连连点头:“万岁爷,正是。”

  “那苗逵和张僴,没有去找你萧敬么?”弘治皇帝突然抬起头来,似笑非笑地望他。

  萧敬听得立马跪了下来,朝着弘治皇帝叩头道:“万岁爷圣明,苗逵和张僴确实找过老奴,但仅有一次。”

  “说说吧……”弘治皇帝嘴角一扯,望着他的目光已收回,并没有出言让他站起来。

  “老奴是在昨夜初更时分,见到苗逵和张僴的。”跪着的萧敬道。

  “又是昨夜?难道昨夜是良辰吉日么?”弘治皇帝听得摇了摇头。

  过得一会,萧敬又道:“昨夜苗逵和张僴二人虽苦苦哀求老奴,但老奴一直没搭理他们。直到陈宽开口……”

  “陈宽也在场?”弘治皇帝讶然。

  萧敬点了点头。

  弘治皇帝沉着脸,向站于墙垣边的一名宦官扬了扬手,轻喝道:“陈宽,过来……”

  那人正是司礼监太监陈宽,他听得弘治皇帝之令,那敢怠慢,瞬间已跑了过来,挨着萧敬跪了下去,口中更道:“请万岁爷责罚……”

  “萧敬,你继续……”弘治皇帝却没管他,依然沉着脸。

  尽管陈宽跪在自己旁边,萧敬却仿似未见到一般:“陈宽说,苗逵、张僴你二人再哀求也无用,倒不如将于征虏军和宁夏所做的不法之事,一一道出。

  于是老奴也对苗逵和张僴说,你二人莫要再心存侥幸,唯有将不法之事全部具于纸上,方有一丝生机。”

  弘治皇帝听到这里,脸色一缓。

  “万岁爷,苗逵、张僴二人昨晚连夜写好了请罪书。如今老奴已经带来了,请万岁爷过目。”

  话音刚落,萧敬再从袖子中掏出文书来,这次是两份,他双手将两份文书高举过头顶。

  弘治皇帝轻轻一叹:“萧敬,陈宽,你二人没让朕失望,都起来吧。把苗逵、张僴的请罪书递来。”

  萧敬和陈宽听得均暗暗吁一口气。

  两人齐齐道了声“谢万岁爷”,这才缓缓站起。

  甫一站起,萧敬脚下已往御案方向移了两步,躬身将手中的“请罪书”递了过去。

  弘治皇帝接过萧敬递来的文书,再次缓缓览阅起来。

  过得好一会,弘治皇帝才把那两份文书放到御案上,轻哼一声:“也算这二人知机,将其不法之事一一陈述。”

  其实这些人的不法之事,大多早已被东缉事厂查探到,并已上呈至弘治皇帝的御案,弘治皇帝如今只不过想看看他们会否主动认罪而已。

  稍顷,弘治皇帝望向陈宽,再道:“陈宽……”

  “老奴在。”陈宽躬身应道。

  “传朕旨意,令都察院左都御史戴珊,吏部尚书马文升、户部尚书佀钟、刑部尚书闵珪、工部尚书曾鉴、礼部尚书傅瀚,内阁三阁老,以及英国公张懋等人,速至武英殿。”

  “老奴谨遵皇命。”

  “速去速回……”弘治皇帝朝他扬了扬手。

  未几,陈宽倒退数步,侧着身躯,快步离开了武英殿。

  “萧敬,替朕沏茶……”弘治皇帝指了指摆于御案上的盘螭杯,随即已拿起一份题本,徐徐展开。

  萧敬躬身领命而去。

  过得片刻,接过萧敬递来的热茶,抿了数口之后,弘治皇帝轻吁了口气:“萧敬,你说如今东宫在做甚么?”

  见得周边并无其他宦官,萧敬轻声应道:“万岁爷,如今辰时将过,想必千岁爷正在赶路。”

  “你啊,说了等于没说。”弘治皇帝嘴角带笑,微摇了摇头,也没再继续问,低头又批阅起题本。

  就这般,不知过了多久,殿外终于传来隐约的人声,伴随而至的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迈进殿来的,正是之前出去传旨的司礼监太监陈宽。

  他急走数步,离得御案甚远,已经俯身跪拜起来:“万岁爷,老奴复旨。三位阁老和英国公,以及众位大人已来到殿外候旨。”

  “宣……”弘治皇帝连头也没抬,只朝他扬了扬手。

  稍顷,陈宽已去而折返,跟随在其后的文臣武官足有十人之多。

  分别为内阁阁员刘健、李东阳和谢迁,都察院左都御史戴珊,吏部尚书马文升、户部尚书佀钟、刑部尚书闵珪、工部尚书曾鉴、礼部尚书傅瀚,以及英国公张懋等人。

  在陈宽的引领下,他们行至距御案仍有七八步时,纷纷倒身跪拜。

  弘治皇帝静待众臣跪拜完毕,才道:“众卿家,平身。”

  随着异口同声的“谢皇上”,众臣才纷纷站了起来。

  未几,弘治皇帝轻喝一声:“赐座……”

  出乎刘健、李东阳和谢迁等人意料的是,这次宦官们搬来的锦凳,于御案前方摆成了两排,每排均为五张,也就是说,这次赐座人人有份。

  而第一次被弘治皇帝于武英殿召见的戴珊等人,见了更是感动得几乎要流出眼泪来。

  对他们来说,弘治皇帝赐座可是前所未有,此乃天恩浩荡,他们纷纷再次谢起恩来。

  一阵扰攘之后,弘治皇帝目光扫视着已经就坐的众臣:“众卿家,朕有一事迟迟未能决断,想听听卿等有何见意?”

  “请皇上明示……”内阁首辅刘健朝着弘治皇帝微微躬身。

  弘治皇帝道:“保国公朱晖等人由锦衣卫解回京城已数日,卿等以为,应何如区处?”

  在锦凳上端坐着的刘健、李东阳、谢迁等人听得心中一紧,其中尤以左都御史戴珊和英国公张懋为甚,两人的面容竟同时一变。

  今日早朝,对朝参不至的臣子,弘治皇帝已下圣谕要惩治,难道如今要轮到保国公朱晖等人?

  保国公朱晖等人在数日前返至京城,当时弘治皇帝根本就没提惩治与否,反而放任他们在京城自由出入。

  但与朝参不至的众臣相比,保国公朱晖等人的性质却完全不一样的,而且待罪的数人里,既有文臣,亦有武官,更有内侍。

  涉及三方人员,应何如区处?

  想到这里,端坐着的刘健、戴珊、英国公张懋等人竟然全部默不做声。

  弘治皇帝的目光反复扫视着众人,嘴角带笑:“怎么?卿等是毫无见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