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被嫡姐换亲之后 62 抽刀

《被嫡姐换亲之后》62 抽刀

作者:明春鸢 字数:7811 书籍:被嫡姐换亲之后

  三妹妹的第一句话还让孟安然高兴,第二句话,就又让她想叹气了。

  虽然安和是关心她、为她好才这么说、这么想,可离她出阁至少还有几个月,这段日子她都要住在崔家。若她一直不分是非对错,就先对弟妹怀着敌意,不但让阿珏与弟妹烦恼生气,也让大爷夹在中间为难,更让安朋两口儿难做人,尤其对她自己最没好处。

  “安和,”孟安然拽她坐下,“是谁与你说的,你二嫂为难过我了,还是你自己乱想的?”

  孟安和看了看姐姐。

  “没人与我说。”她手落在自己腿上,轻轻锤了一下,“是我自己想的:他夫人出身公府名门,又是在家里受宠的小姐,虽然姐姐信里总说,他新订的这位夫人最是和善大方,可成婚之前姐姐才与她见了几面?路上一个月,也没再通信,姐姐又要我和三哥三嫂先去见人,所以我就多想了。”

  “若我错了,”她撇过脸,“姐姐直说就是。”

  “你是错了。大错特错!”孟安然没给三妹妹留颜面。

  她道:“叫你们先去见人问候,是因你二嫂的兄弟上月住过来念书上学,人才下马,连茶都没喝一口,

  就让你二哥二嫂一起领来问好了。人家都先如此,你们来了,我难道真腆着脸,只等他们过来见你们?还不快收了你那些糊涂想头,快去问好!”

  孟安和站了起来。

  “我知道了。”她先应声,又说,“不管怎么样,我到那都会依礼问候,不会给姐姐添麻烦的。”

  “我这都是实话,难道还骗你不成!”孟安然推她出去,“还有一件:我们两房已经分家了,只有大门仍只开一个,还算一家人。你平时任性胡闹,不许随便就作到西院去!”

  “知道了知道了!”孟安和伸手推住门,回头说,“我又不是六七岁孩子了,怎么还会乱作乱闯?姐姐也太小瞧人!”

  “谁让你才来第一天,人都没见过,就先把人家往坏里想?”孟安然就笑,“可见还是没懂事呢!”

  孟安和跺脚。

  她理了理衣裙、正一正簪钗,便和三哥三嫂一同随二姐姐的陪房到西院来。

  还没进穿堂,只离得近了些,孟安和先看见几个扫洒守门的婆子,便似与二姐姐这边的人不一样了。

  但哪里不一样,她说不太清。

  是神色、动作不一样?这边的人似乎更有“规矩”?

  可二姐姐的人规矩也不差啊!

  没等她想明白,穿堂里又出来一个穿淡红小袄、天蓝背心、白绫儿裙子的十五六岁丫头,见了他们就行礼,抬头笑道:“三舅爷、三舅奶奶、表姑娘,快请!我们奶奶和二爷正等着呢!”

  这丫头声音清脆动听,话说得又利索,人笑得又真诚,一双鲜眉亮眼水灵灵看过来,让孟安和不由一怔。

  这竟只是崔翰林他夫人的丫头?

  她先说的“奶奶”,才说的“二爷”,一定是陪嫁来的人。

  孟安和既是跟着哥嫂过来的,自己便不说话,只待哥嫂答了那丫头,一起向内走时,多看了她两眼。

  三嫂正问:“不知姑娘如何称呼?”

  那丫头笑答:“当不得三舅奶奶这样客气!奴婢名叫‘青霜’,是我们奶奶起的名字。”

  青霜。

  好名字。

  传闻中,“青霜剑”是汉高祖的佩剑,不知崔翰林夫人给丫头起名字的时候,可是想到这个典故?

  还是只指“青色的霜露”?还是她会错了意,只与“青霜”同音,其实并非这两个字?

  若真是“青霜剑”之意,那与她相对的丫头又叫什么?难道叫“紫电”吗?

  这般想着,孟安和偷偷一笑。

  从后院穿堂进,再走过一个南北穿堂,便是崔翰林夫人的正院。

  这两进院子看上去,与二姐姐的院子和东院无甚差别,并不因居住的人出身国公府便格外奢华富贵。

  怕在人家这失礼、给二姐姐丢脸,孟安和并未东张西望地细看,只每走一步,略看几眼面前的景。

  跨出穿堂门槛,她握紧了手帕。

  要见到他了。

  自从三年前,他随二姐夫调任回京,路过家里,住了几日后,她就再没见过他。

  他中了举、点了探花,定了国公府的小姐,又换了一位小姐成亲。她也在去年定了亲事,有了人家,再过几个月,就要出嫁了。

  两三年前那些妄想,她自己也知是糊涂,从来不可能的。

  家里给她定的人家也很好。

  孟安和抬起头。

  她看见了崔二哥、崔翰林。

  三年前,他还只是客居在家的少年学子,清隽似周身无尘,待人客气疏离,从不为人稍动心神。

  现在,他已是当朝正六品翰林侍讲,单单立在廊下,便更令人不敢轻易靠近。可比起从前,他眼中竟多出一抹温柔。

  是对谁呢。

  孟安和顺着崔翰林的目光看过去。

  娘啊。

  神仙下凡了吗?

  她看呆在原地。

  “三妹妹三妹妹!”孟安朋之妻鲁氏轻轻拽她,“快见礼呀!”

  孟安和猛然回神。

  “二哥、二嫂!”她慌忙蹲身,“今后借居于此,多有叨扰,麻烦两位了!”

  “三妹妹,快请起。”纪明遥亲手扶起嫂子的妹妹。

  孟安和缓缓抬头,又看见了二嫂净若清溪的一双眼睛。

  老天神仙正看着她呢!

  她她她、她在二嫂面前失礼了!

  “二、二嫂,”孟安和满脸通红,“让你见笑了。”

  “这有什么,”待她站稳,纪明遥笑着松开她,“你才千里迢迢过来,还没安顿好,自然不适应。”

  “外面热,”她侧身,请客人先入室内,“快进来歇歇。”

  孟安朋与鲁氏先低头进去。纪明遥又请孟安和一同入内。崔珏在最后。

  在堂屋分主宾落座,纪明遥便叫春涧捧上礼物,送至孟安和面前。

  她笑道:“你既叫我一声二嫂,我少不得托个大,只当自己也能照看你了。这几匹缎子做衣裳倒好看,你别嫌弃,等天凉快了,裁条裙子穿吧。”

  至于嫂子的三弟孟安朋,比崔珏还大两岁,她也要称呼他们夫妻是“三哥”三嫂”,自然不需她给礼物。

  只稍看一眼,孟安和便知这份礼物不轻,少说也值五六十两。

  “二嫂,这太重了!”她忙起身推辞,“我”

  “收着罢!”纪明遥笑,“送大嫂的妹妹,再少,我也拿不出手了。你就看在你姐姐的面上快收下。

  不然推来推去,推到天黑,咱们都不吃饭了?你不饿,我可饿了。”

  孟安和无可再推,只能叫丫头收下,又忙笑道:“既这样,我没什么好回送二嫂的,只有针线做得还能入眼。二嫂若不嫌弃,我先给二嫂做条裙子穿?”

  “这太麻烦了!”纪明遥忙说,“你真想回礼,最多做个荷包、香袋给我,多了我可不要!”

  她笑说:“你自己的事还有许多,别为我空耗时间。等你成了婚,我得空再去闹你!”

  看一时二嫂,又快速看一眼崔翰林,想到自己只见过两面的未婚夫,孟安和低了头:“多谢二嫂。”

  “那咱们走吧?”纪明遥看向崔珏和孟安朋夫妻,“方才我已叫我兄弟放学直接去正院,大哥大约也该到家了。”

  “是该过去了。”崔珏起身,扶起夫人。

  孟安朋夫妻便也起身。

  孟安朋仍只低着头,不敢多看四周一眼。鲁氏便握住了自己小姑子的手。

  今儿见了崔翰林夫人,又能进来这屋子里坐一坐,真是长了不少见识。

  不提花梨木、檀木的家具,水晶琉璃摆设,只看这堂屋悬着的匾,“贤夫佳妇”四个字“这是”看到落款,鲁氏惊问,“这是松先生的字?”

  孟安朋与孟安和都瞬间抬起头。

  “松先生,送二嫂的?”孟安和忙忙向人确认,“就是那位,曾为先帝之师的松先生吗?”

  “是我初次拜望太公那日,太公写给二爷和我的。”纪明遥并没详细解释其中的缘由。

  孟安和还想多赏一赏这字,可她不能再丢脸了,只能与三嫂互相用眼神提醒着出去。

  左右至少还要在这里住几个月,一定还能再来看的。

  孟安朋却是外男,不会再有机会来崔翰林夫人的房中。

  心内挣扎之下,他也顾不得丢人了,再四回头把松先生的墨宝记在心里,直走到看不见,才默默转回身,强装没事人一般出了院子。

  为缓解三哥的尴尬,孟安和忙示意三嫂跟三哥一起走。

  她自己绕到纪氏二嫂另一侧,找出话说:“二嫂,方才出去接我们的丫鬟姐姐,是不是叫‘青霜?

  不知是哪两个字?”

  “紫电青霜’,青莹若霜雪’。你只叫她‘青霜’就罢,也不必尊称。”纪明遥有种当众解释中二网名的尴尬。

  不过,她没叫人看出来,只笑问:“怎么问这个?”

  “果然是这两个字!”孟安和激动说,“我方才就在猜青霜姐姐名字的出处,果然与我想的一样!”

  她又忙问:“那不知,是否还有一位姐姐的名字与青霜姐姐对应?若有,不知又叫什么?”

  一个人中二,会尴尬。

  但当有人赞同你的中二,还兴致勃勃要与你一起中二一那当然是满足她啊!

  “是有,叫‘白鹭’!”纪明遥笑问,“你觉得可还相称?”

  “青霜、白鹭。”孟安和品味着。

  一行白鹭上青天。

  “一剑一鹭,二嫂还真是潇洒!”她大为称赞!

  纪明遥回头对白鹭笑。

  “多谢表姑娘夸赞!”白鹭忙上前笑说,“不知表姑娘看我,可还配得上这个名字吗?”

  挽住她的手,边走边细看了一会,孟安和赞叹笑道:“当然当得起了!”

  已经行到正院。

  孟安然正不放心地在廊下等着,却见三妹妹是与弟妹说说笑笑过来,竟然相处得很好,两人都不似伪装。

  尤其安和这孩子,虽然三年没见了,可她还是一眼就看出来,她还没学会装相,能这样高兴,一定是真的喜欢弟妹。

  而弟妹就算再顾着她的面子,若不喜安和,平淡相处便是,也没必要屈就自己。

  且安和只与弟妹说话,多一眼都不再向阿珏看了。

  她心里不由念了一声佛。

  只要安和真对阿珏断了心思,安心待嫁,有崔家在一日,还怕她婚后受委屈吗?

  不必劳动阿珏与弟妹,只她和大爷,就足够给她撑腰了。

  崔瑜不知究竟。见夫人这样欣慰,不禁笑道:“就这几句话的功夫,还怕他们吵起来?”

  “究竟三四年没见了,”孟安然只笑说,“谁知道他们都长成了什么脾气。”

  纪明远和崔令欢也已放学回来。众人又在堂屋见礼。

  自家三弟和三弟妹来京之前,纪明远还没到崔家上学,孟安然知道,他们必然没给准备见面礼。

  她早已备好一份礼,叫丫头捧着,此时便使眼色给鲁氏,让她只作是自己预备的送给人家。

  两匹尺头、两个“笔锭如意”荷包里带着金银锞子,还有笔墨纸砚。

  这份礼着实不轻。

  纪明远知晓孟家家境不比崔家纪家,先不敢收,问过二姐姐,才道谢收下。

  今日家宴人多,且诸人关系不算近,便分了男女而坐,以屏风相隔。

  崔瑜、崔珏、孟安朋、纪明远在堂屋,孟安然、纪明遥、鲁氏、孟安和与两个孩子在内。

  相处了一个多月,虽已分家,孟安然也大概清楚了纪明遥的忌口,今日晚宴,席间没有一道她不爱吃的菜。

  纪明遥敬了嫂子一杯。

  孟安然以茶代酒,与她碰杯。

  孟安和在路上说得欢,入席却安静下来,只听二姐姐和两位嫂子说话,问到她时才开口。

  屏风外,崔瑜四人也不过说些读书举业的事。大多是崔瑜说,孟安朋与纪明远答话。

  崔珏不大作声。

  崔瑜把兄弟从八岁带到大,比谁都明白他的脾气。今日只是家宴,他不说话也没什么。且他已是在朝官员,做兄长的更该在人面前给他尊重,因此并不把话题引向他。

  能得自家二姐夫指点,孟安朋已觉受用不尽,根本没精神关注崔翰林说不说话。

  纪明远默默给二姐夫倒了杯酒,也只听崔府丞教导。

  崔珏安静地听着众人交谈。

  他耳力极好,连屏风内的声音都字字听得分明。

  家里多住了人,夫人并无不喜。

  大嫂的三妹妹,竟比他先关注到丫头们的名字。

  青霜、白鹭;春涧、花影。

  后两人是夫人六岁起的伴读,前两人是夫人十岁之后才到身边。

  只差四年,便从明媚春意,转为了肃杀高远吗。

  夫人现在的心境,又是如何。

  孟家三人住到崔宅,没给纪明遥的生活带来太多变化。

  她本不必每日早晚去问候大嫂,只在有事的时候或派人、或亲自过去说。近几日无大事,她与崔珏都没过去,因此还没再见到鲁氏与孟安和。才抵京三四天,她两人也暂还没再来过。只有孟安朋歇过一日,也且到学堂上学去了,明远又多了个同学。

  他已进学三年,学问胜于明远许多,又是嫂子的兄弟,人品有保证,纪明遥对他进学堂喜闻乐见。

  因京中筹备封后大典,各衙门忙碌,天气又越发热起来,各家都不约而同减少了没必要的请客办宴。

  正得空闲,纪明遥便叫桂嬷嬷去打听京中哪几家产婆最好,再寻个机会,悄悄地一齐请过来,不走西偏门,只走后角门。

  她倒不是觉得见不得人。

  只是还未必能做出来,即便做得出来、更未必有用的东西,在落定之前,不必大张旗鼓。

  毕竟来源只是她过去了十六年,早已模糊的记忆。

  她甚至不知道胎儿的头部多大。

  “产钳”究竟应当制成什么形状,且能否真正投入使用,还是全交给专业的产婆们判断吧。①

  五个产婆被从后门领进来,各自忐忑地在崔翰林夫人面前坐下。

  她们虽属“三姑六婆”中的“稳婆”,常被视为坑蒙拐骗之人,却也因上至皇亲贵胄、下至贫民乞丐家的女子,全离不开生产这一关,都去过不少高门之家,也都有些见识。今日被崔翰林夫人一齐请来,

  虽不知是为了什么事,却也没太过惊怕恐惧。

  丫鬟们捧茶上点心。五人忙接了,互相看看,使眼色推出一个许稳婆为首。

  但还没等她站起来赔笑询问,纪安人已经含笑开了口。

  “近日我总在想,世上所有女子,全是生产的鬼门关最难过。”她起身,亲手给每人递上一页图纸,

  “偏我才成婚不久,自己都没生育过,即便有心,觉得可以用类似铁钳一类的东西,帮助难产的妇人,

  却不知我这想头究竟是可笑,还是真能用得上。”

  几个产婆全在低头看图。

  她继续笑说:“你们几位是满京里手艺最好、最高明的稳婆,手下不知救活过多少产妇和孩子,功德无量,也必然都有慈悲心肠。今日我请了你们来,就是想请教,能否做出‘产钳’,以在妇人难产时,协助把孩子给夹出来?也请你们别笑话我,仔细想想再回话。若真不能,我也就绝了这心了。可若有半点能行,请你们只管照实说,做出来这件东西,你们更添功德、更增名声是一重,我也有谢礼备下。”

  纪明遥拍了拍手。

  五个女护卫带刀行进来,人人手里都捧着一盘银子,停在五个产婆身后。

  以名捧之、以利诱之、以势挟之。

  她是不专业,却能请来无数专业的人,用钱砸着她们去做。

  五个产婆将图纸翻来覆去地看。纸张“哗啦啦”地响。除此之外,屋内再无其它声音。

  约两刻钟后,许稳婆先抬起了头。

  她面色激动,嘴唇微抖,想说什么,却又没立刻张口。

  “是‘产钳’的大小不对吗?不合胎儿头颅?”纪明遥手指点在她手中图纸上,“还是弯度要改?”

  “都、都要改!”许稳婆能说出话了。

  她连忙也指着图说:“依我看,这钳子至少要再大半寸,这还得再弯些”

  “是啊!”另一个产婆也凑过来,用手比着,“这个东西得这样、这样才能贴上孩子的头。”

  “可是,这东西得用铁做吧?”一个姓邹的产婆担心,“若把孩子的头给夹破夹烂了,这”

  “那当然是产妇自己生不出来的时候再用啊!”第四个便说,“要么保大,要么保小,我看这东西起码能保大,真保不住,那不用更保不住了!”

  “可就怕用出事来,人家胡搅蛮缠,要咱们偿命呢”第五个产婆又有另一种担心。

  “不急,一个一个慢慢说。”纪明遥坐回榻上,提笔道,“先说这产钳,你们都觉得能做出来,更能用上,是吗?”

  “能用上!这——产钳,绝对有大用处!”许稳婆也跟着改了称呼,“我给人接生三十八年,怎么就没想到还能这样!”

  是啊。

  纪明遥停笔蘸墨。

  分明是不难联想到的事物,为什么直到很久以后,才有人做出来,帮助女子度过生产难关呢。

  一个时辰后。

  纪明遥将五个产婆的所有看法包括产钳该如何制作、投入使用又可能会有多少种隐患整理成一份草稿。

  她将草稿逐字逐句读给她们听。

  确认过无异议,她先在草稿每一页边缘写下自己的名字,在字迹上按上手印。

  “这草稿我不作别用,只自己收起来。”她笑道,“若信得过我,也可以留下名字,不想留也无妨。”

  她将草稿轻轻放在一旁,等着五人自己考虑。

  “但有几句丑话,我要说在前头。”

  纪明遥收起笑容。

  “这样东西,我不为名,也不为利,既告诉了你们,等真正做出来,必会分你们一人一把,先看有无可以再改进之处。你们若急着用,也尽可回去自己找铁匠打制。可若使用之后,与产妇、产妇家人或任何人有何等纠纷,都不许推到崔宅头上。”她扫视众人。

  “你们才是接生的稳婆。器具如何使用,都在你们手上。”她强调。

  “是”这回,邹稳婆反而最先说,“小的们明白!再没有买人家的牛犁地,牛发狂把人撞死了,

  反还去找卖家要赔钱的!”

  几人都笑了。

  许稳婆四人也忙都表示明白。

  纪明遥便和丫鬟手写了十份契书,让识字最多的许稳婆念给她们。契书上写的,只是方才所说,

  不许牵连崔家一事。

  五人都写下名字,按了手印。

  许稳婆又格外去草稿上留名按手印。余下四人见她这样,也忙都留了名。

  待她们按好,擦了手,纪明遥便指向五个女护卫,笑道:“这是一人一百两银子的酬金,多谢你们今日辛苦。以后再请你们来,也还有相谢之物,只是就没有这么多了。”

  桑叶上前一步,将一块银子拿给许稳婆,让她看是否为真银锭。

  虽然纪安人正笑着鼓励她们验,但许稳婆哪里真会验看?

  这可是一百两银子!二三十两就够普通人家活一年的了,纪安人一出手就是一百两,京里房子都能买几间了,这样的厚赏大恩,她还疑心?还指望下次再受纪安人重用吗?

  她忙转身笑道:“我们不过说了几句话,主意都是安人的,已经当不起安人这般厚赏了!下次再有吩咐,安人一声传唤,只要我们有空闲,一定立刻过来!也请安人今后不必再多赏了,不然,我们虽是没道理的人,心里也过意不去。产钳做出来,终究也是有益我们呐。”

  “产钳真能做出来,难道不有益我吗。”纪明遥笑,“既是各自都有益,那互相客气、吹捧的话就不用说了。”

  桑叶等便将银两装入袋中,分别递给五位产婆。

  天冬又把二奶奶亲手画的图纸,从一个产婆袖子里抠了出来。

  东西她们随便做,但这笔墨可不能流传出去。

  那产婆心上一抖,差点跪下。

  可纪安人只是淡淡看了她一眼,轻轻一笑。

  那产婆才松了口气,便见那不过十四五岁的女护卫也对她笑了笑,把腰间的刀抽出来一截,又放了回去。

  她到底还是跪下了。

  “行了,下次别再耍这些小聪明。”在她求饶之前,纪明遥端茶,“我不留你们用饭了。"

  她命:“桑叶,你带人把她们都好生送回家去,别叫出意外。”

  一百两银子,不算小数目了,拿在手里也很明显。若叫路人起了歹心害人,便是她的责任。

  许稳婆等拽起那脚软得走不动的产婆,千恩万谢告辞出去,心里都在大骂她险些坏事!

  一次得了二三年赚的银子还不足,还敢爬到老虎头上摸虎须,真当崔家是吃素的吗!

  纪明遥看了一会漏刻。

  上午工作时间,四小时十五分钟。全是高强度脑力劳动。

  天呐。

  这还是她吗??

  “传饭、传饭!”她往榻上一瘫。

  吃完她要睡觉。

  午觉起来,再思考找哪家铁匠,以及要不要带几个产婆去找铁匠等等。

  还有好多活要干。

  纪明遥一觉睡到下午三点。

  睁开眼睛,崔珏已坐在床边,正看她上午写的草稿。

  “你觉得怎么样?”纪明遥枕到他腿上,“还有没有缺漏之处?”

  “我看不出。”崔珏如实道,“但虽不敢说已尽善尽美,应无大的不妥了。"

  他问:“苏院判是家中世交,虽非专精妇科,也于此颇有医道。还有陈御医是妇科圣手,亦与家中有交情,大嫂这一胎全是他照看。夫人若不放心,不如请他们看看?”

  “可太医,会直接给人接生吗?”纪明遥问,“还是只在产房外指点用药的时候居多?”

  尤其在当下世界,男女有别,若非万不得已,男性医生不可能直接观察生产。

  而大半时间都在服务于皇室和高门贵胄的太医们,更不可能如她今天请来的五位产婆一样,每一人都至少接生过几百上千个孩子。

  单在接生这件事上,产婆比太医专业十倍。

  “还是等初次做出来,再去请教两位吧。”纪明遥决定。

  这是五位产婆的经验与智慧结晶,她暂时不想让别人占去名头。而且,当下世界人的思想客观存在,连样品都还没有一件,她不确定只看草稿和图纸,两位男性太医会也认可产钳有发明制作的必要。

  别说绝大多数男性了,连很多女人,都认为女人在生育上受的苦全是应该的。

  她都不想说!

  “二爷替我找几个可靠的铁匠吧!”婉拒了一个提议,纪明遥仍有一件事请他做,“叫桂泉他们去找,我还要亲自看人,不如二爷替我看了,我就省事了!”

  “这容易,”崔珏应下,“三日之内,必然办好。”

  “那我还能歇一两天!”纪明遥开心。

  她完全清醒了,便坐起来说:“上午还有一个产婆想偷我画的图纸走,可天冬早看见了,给银子的时候一捏、一拽,她还没反应过来,不知是怎么回事呢,就从她袖子里搜了出来!天冬虽然年纪小,

  却真聪明,都不用我示意,就知道拔刀威慑那产婆她就这样”

  纪明遥把手放在腰间,对崔珏做出拔刀的姿势:“那叫一个威风摄人!

  y崔珏静静看完夫人夸赞女护卫。

  “她既有功,便该赏。”他向外令人,“让观言拿银子:所有女护卫,每人赏一个月的月例,天冬额外再赏十两。”

  他与夫人说:“这一笔我来记。”

  纪明遥忍不住笑。

  这醋也吃!

  他是醋缸吗!

  她都没计较嫂子的三妹也曾对他有意呢。

  哼哼。

  镇定迎着夫人的视线,崔珏又问:“夫人下午可有安排?”

  “家里没事,我也没什么安排。”纪明遥笑问,“二爷想同我做什么?”

  “想请夫人看我练刀。”崔珏俯身抱她下床,“从成婚第二日,夫人就说想看,竟一直未能给夫人看成。”

  他晨起练武时,夫人总还未醒。成婚后便已入夏。夫人畏热,不喜出门,且家中事务不少,夫人又要练字、看书,已算忙碌,难得空闲,自然要歇息,他也未再特地请夫人观看。

  就今日吧。

  靠在他肩头,纪明遥笑了一会,又笑一会。

  好耶!

  婚假里没机会看。婚假结束,崔珏每天凌晨三点就起床准备上班了,直到下午才回家。他到家之后,他们还有很多其他事要做。比如,练字。比如,让女护卫们休息,他来教她骑马射箭。比如,商议家里的大小事。比如这些和那些,那些和这些。

  五日一休沐,又少有不出门的时候。

  他都这么忙了,她当然没再提过,“二爷练刀舞剑给我看吧”,一直在等机会。

  今天,机会不就自己撞上来了吗!

  嘻嘻嘻。

  换过一身便衣,崔珏请夫人同来书房,且不令旁人跟随。

  “怎么不就在后院?”纪明遥笑问,“二爷不好意思给丫头们看吗?”

  崔珏红着耳朵,罕见地没回应夫人的话。

  他取下雁翎刀。

  “夫人请就在房中,不必出来。”他亲手挂起门帘。

  小厮们早被他遣了下去。

  “可我想离二爷近些。”

  纪明遥找出放在他书房的帷帽,自己戴好,将眼前轻纱勾上去,坐到游廊上对他笑。

  崔珏抽刀。

  刀光似寒潭之水。

  盛夏的烈日照遍他通体上下,他持刀而立,日光在他身上,却竟显出凛冽寒意。

  他起势,脚下轻动,刀锋如电,破空有声。

  纪明遥先还倚着廊柱随意而坐,不过片刻,便转为端坐。

  又过片时,她不禁站起来,看刀光凝练通彻,他时而缥若仙鹤,时而定如青松,如风似云,踏若凌波。

  没能起来看他练武的这一个多月,她到底都错过了什么!

  可恶,是谁叫他舞刀也能舞这么好看的!!

  纪明遥右手扶住了自己胸口。

  崔珏收势。

  他垂首,插刀入鞘,先看一眼足下青砖,方才抬首,寻找夫人。

  夫人扑到了他怀里。

  “二爷!”纪明遥环住他肩头,“明天休沐,你再舞剑给我看吧!好不好?好不好?好不好?”

  “好。”崔珏喉结微动,“自然是好。”

  光天化日,屋墙之外。

  他轻轻拿下夫人的手臂:“我先去沐浴,夫人稍等。”

  “嗯!”纪明遥颇为敬畏地双手接过他手里的刀,“我替你挂上。”

  崔珏终究没能克制住自己,用手背碰了碰夫人的面颊,才走向浴室。

  纪明遥自己走回房中。

  她先踮脚把刀挂起来,仔细端详了一会墙上的所有兵器。

  明天看剑,再下次看枪好了!下下次再说!

  成婚这么久了,她好像还没认真看过他的书房。

  卧房向西望了一眼,纪明遥决定先给崔珏留些秘密。

  她向东来,停在书案边,将笔架上挂着的笔一个个拨得摇晃。

  这是他以前练的字吗?

  走向书架,纪明遥俯身,用绢帕拂去薄薄一层灰尘。

  成婚之后,他练字都是在后院和她一起了。

  纪明遥一张一张翻下去,看到着实好的字,便忍不住点一点,再向下翻。

  这是捏住一页纸,纪明遥直起身。

  这纸上字迹凌乱,并非临帖行草,而是些不成句的言语。

  “一天三个时辰”

  “亲迎”

  “纪”

  “二姑娘”

  “纪”

  “明遥”

  纪明遥心口乱跳。

  这是他什么时候写的?

  “一天三个时辰”。

  是他在亲迎前一天零三个时辰之时,写下的吗?

  “夫人?”

  崔珏踏入堂屋。

  分明是自己看到了他的字,纪明遥却不知为何心中发慌。

  应声之前,她慌忙攥紧手,竟先把纸页藏在了身后。

  宣纸发出轻微的摩擦声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