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成长特烦恼 第七章 蜗居的时光(上)

《成长特烦恼》第七章 蜗居的时光(上)

作者:丫丫不学语 字数:1899 书籍:成长特烦恼

  都市村庄一直被看做是一个城市的痼疾和癌症。狭窄的街道,拥挤的人群,高声叫卖的摊贩,还有头顶上盘虬卧龙般的电线。这里的街道好像全天24小时都被注射了兴奋剂,窗外是从早到晚无休止的嘈杂,但住在这里的好处就是不论什么时间都不怕买不到吃的。

  夜市摊贩大概是下午六点左右开始营业,经营各种烧烤和炒米、炒面、炒河粉的摊子,一直到凌晨4点收摊。而这个时间段,正好是各种早点摊来接班了。一辆辆的三轮车载着多个不锈钢大桶,里面盛满了八宝粥,黑米粥,红枣小米粥,还有豆浆,等等。

  胡辣汤摊贩也起床了,边打着哈气边和面炸油条,包子铺的高高的笼屉也被搬了出来,笼屉顶上冒着袅袅的白烟,打开之后,白胖的肉包子上是一层层密密的汗珠。

  六点刚过,这里的上班族,都睡眼惺忪的从各个楼中涌至街道上,这时的天色已经大亮了。街道上瞬间被各种电动车、自行车以及行人占满。大家都会买上几个包子和一杯粥带走,嗯,虽然蚁族的早餐都是随便打发的,但是也要有稀有稠。也有一些单位离得比较近的租户,选择要上一碗胡辣汤和几根油条坐在摊位旁边慢慢品尝,并且饶有兴趣地欣赏着这一幕街景。

  以电动车代步的骑士们这时候便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性,不用去挤公交,不用像自行车那样使劲用脚蹬。吃下肚的包子和粥基本上全部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皮下的脂肪中,不需再燃烧转化成骑自行车和步行所需要的动能。

  幸福新村的临街公交站,一共有十几路公交车经由此地,通往着市里面的四面八方。这也是许多蚁族们选择在这里租住的主要原因。每天有一大群黑压压的人群,手里面拿着包子,鸡蛋饼甚至韭菜盒子,正在对公交车进站的方向翘首期盼。

  见车驶来,原本还闭目养神的一些老头儿老太瞬间清醒过来。可别小瞧这些老头儿老太,上车的时候那腿脚儿简直比年轻人还利索。而且看人家满头花白的头发,你还好意思往前挤吗?所以很多年轻人就不由自主地买了“站票”。

  我有一次就在车上看见一个女生,顶着晚上没有睡好而遗留的黑眼圈,踩着高跟鞋,脚踝处还贴着一个创可贴,右手抓着公交车上的扶手,左手拿着韭菜盒子,跟随着车的颠簸翩翩起舞。夏天天气本来就热,车厢里面又挤满了人。燥热加上汗味儿,还有韭菜盒子的味道,三种味道的叠加,让人不由得烦躁起来。而坐在该女生旁边的胖大妈更是充当其冲,便开始抱怨。

  “咦,韭菜的味道真冲,真难闻......”大妈扇了扇鼻子,很不满。

  “啊切……”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也被韭菜的味道冲着了,该女生打了一个喷嚏,车厢里面的乘客顿时被突如起来的声音所吸引,纷纷寻找声源,而刚刚还在抱怨的大妈的额头处被喷上了一片韭菜叶。

  “真是的,以后车上一定要禁止吃东西……”大妈仍旧在喋喋不休着,很多年轻人都忍俊不禁,那片韭菜叶贴在大妈的额头处,并且叶子表面已经发黑,就像在皮肤上附着的一粒大黑瘊子。那个女生也不好意思地捂住了嘴巴,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直到大妈下车也没有一个人告诉她,看来这枚韭菜叶还真要在她的额头上多逗留一会儿啦。

  此时与租户的匆忙形鲜明对比的,便是那些房东们。在清晨根本看不到这些人的身影,因为他们通常会熬夜打麻将。能在上午十点多的时候起床的,都已经算是勤快的了。我的房东有一儿一女,天天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她女儿比我大几岁,还没有出嫁,最大的爱好就是坐在院子门口嗑瓜子,滚滚的肥肉在内衣的禁锢下流了出来,对于我们这些外乡人很是不屑,和我们这些租户讲话从来没有正眼瞧过别人。

  房东儿子倒是一个老实本分的青年,自己在外还谋有一份工作。可是他们从娘胎里面就比我们这些都市外乡人多出一份得天独厚的优越,每天即使什么都不做,只是闲聊扯淡也有我们这些人双手奉上的“真金白银”。

  临近上午十点的时候,一些小饭店都开了门。这些饭店一般都是家庭经营的。主营米线、面条、土豆粉、麻辣烫、盖浇饭等。也有一些廉价的炒菜。每到这个时候,一家人都会蹲在饭店门口择菜,备食材。而串串香的食品车这个时候也已经被推了出来,这种食品是我很喜欢的,类似于日本的关东煮的味道,既廉价又能果腹。

  而那些小店我最偏爱的一家名字叫“重庆碗碗香”。真的很佩服里面的一位女性的小服务员。她的记性真是好,中午和傍晚是两个用餐的高峰期,店内不仅座无虚席,而且还有很多顾客是站着等待的。这个丫头愣是把谁要的什么,谁打包,谁堂吃,谁不放辣椒,谁放醋,谁付过钱等等记得清清楚楚,我从来没有见过她搞错过。

  我租住的楼拐角处,有家便利店。我经常去那里买一些日用品。里面的女收银员眼睛有点问题,她的两只黑眼珠分别向两边倾斜,让我感觉她的眼睛就呈“八”字型。每次到收银台结账,看见她斜楞的眼珠,我就忍不住顺着她的眼珠向后方望去。

  这个时候,她便会呵斥我一声:“看什么啊,快点付钱啊。”此女不仅骨骼惊奇,面貌旖旎,并且貌似对我很仇视。至今我仍旧没有想通是因为什么。

  并且她和他老公还在街上摆了一家面条摊,他们两人两班倒,在便利店下班之后就去面条摊接班,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眼神儿不好的缘故,老是被顾客说短斤缺两。一些年轻人不会计较这么多,不是太离谱的话,也就算了。

  可是碰上老年人的话,就会和他死磕到底。我有一次正好撞见一个老大爷和她发生冲突,大爷买一块5毛钱的手工面,她拿起一把放到电子称上,显示金额1.35元,就准备装袋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