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锦堂归燕 第六百四十二章 安排(二)

《锦堂归燕》第六百四十二章 安排(二)

作者:风光霁月 字数:1800 书籍:锦堂归燕

  秦宜宁睁开眼,看到的是马车中低矮的棚顶和一盏如豆昏黄的油灯,逄枭英俊的轮廓被橘红的灯光勾勒出分明的光影,声音温柔的就在耳畔。

  “睡的怎么样?”

  “还好,我怎么睡了这么久?现在什么时辰了?”

  秦宜宁的肚子让她不能平躺,此时是将逄枭当成了靠枕,窝在他怀里。

  逄枭笑道:“你睡了一个下午,散朝我便直接带着你出宫了。怎么样,觉得身体如何?”

  “我很好。没想到会睡这么久。”

  在逄枭肩膀找了个舒坦的角度,脸颊在他的衣料上蹭了蹭,秦宜宁的声音慵懒娇软,“咱们这么这会子才往回走?朝会一直开到了晚上?”

  “是啊,圣上起复岳父,朝堂上商议了鞑靼的事,原本已经定了个决策,谁知中途又发生意外,得了南方新的消息……”

  逄枭说到此处,大手歉意的顺着她的长发,无奈的道:“宜姐儿,我恐怕又带累你了。咱们新家里产房也不用预备了,我要去燕朝旧都上任,圣上吩咐要你随行,三日内启程。”

  秦宜宁惊愕的睁圆了眼,扶着他的手臂坐起身来:“南方发生什么事了?是不是燕郡王那里出了问题?朝堂上发生了什么事,你细细的告诉我。”

  逄枭点头,将秦宜宁重新揽入怀中,笑道:“你别急,我本来也是要告诉你的。”

  两个时辰前。

  奉天殿朝会。

  秦槐远身着文臣正一品仙鹤补子朝服,于殿前叩首:“臣秦蒙,叩谢圣上隆恩。蒙圣上器重,臣必以忠诚报之。”

  “秦爱卿快平身。”李启天笑着微微倾身抬手,礼遇之势做足。

  秦槐远站起身,便自然而然站在文官首位。

  李启天接下来又酌情调动了一番朝中官员的官职。这次在地宫殒命的重臣不少,空出了许多位置,是以朝中官员格局迎来一次极大的调整。

  待到陆续调整过后,李启天便道:“这次动荡,朝中损失了多位能臣,着实令人心痛。北方鞑靼进犯至天门官,龙骧军死守之中,若是战败,鞑靼的铁蹄踏至京都也不过是几天的时间。

  “南方如今也不太平。尉迟燕自从逃会南方后,永宁府,衡州府,建阳府三府宣布独立,与南燕的尉迟旭杰呼应要拥护尉迟燕重登帝位。

  “但朕这里也得到可靠的消息,永宁府和衡州府的独立都没有一下子就成功,都是被当地官兵镇压了。只不过南燕的百姓们发生民变,冲进官府,残忍的杀掉了朕安排去的当地官员,才将那三府都纳入南燕。”

  话及此处,李启天满是无奈的长叹了一声,又道:“现在北方战事吃紧,南方又是这般状况,国朝已是危机四伏,诸位臣工有什么想法和对策,都可以现在说出来,大家集思广益,共渡难关。”

  李启天的话说的极为诚恳,丝毫不摆帝王架子,期待的看着御阶之下的众人。

  诸位大臣有蹙眉沉思的,也有低声议论的,不过片刻便有人站了出来。

  “启禀圣上,南方的局势看起来虽然看起来不温不火,尉迟燕的能力也不如乌特金汗那般强悍,乍一看,南方情况是似乎并不似北方鞑靼的局势那般紧张。然而就是着不温不火的蚕食才最为恐怖。”

  “王大人所言甚是。南燕如今徐徐图追,逐渐鼓动百姓,怕会引起难以预料的后果。必定我大周才收复燕朝不久,当地的百姓们对咱们大周还没有特别强烈的归属感。”

  南方本来就是燕朝的地盘,那里的百姓们也都觉得自己是燕朝人,只不过燕朝都灭了,尉迟燕都交了想书顺表,百姓们无奈之下也就只能低头过日子。

  可是现在,若是尉迟燕在南方活动起来,星火燎原下去,很可能会将南方的百姓们重新鼓动的都向着燕朝。到时候大周再想收回自己的权力,那就是难上加难了。

  “南方必须要平稳才行,我大周的根据地是在北方,然南方才是最要紧的产粮之地,如果南方发生叛乱,恐怕粮食又要恢复到从前不济的状况。”

  “正是。我大周朝兵强马壮,缺少的便是钱粮。若前两不足,即便是猛虎下山也没有力气打仗。”

  众臣议论之声越来越大,可见人人都清楚现在的危机。

  大周应对鞑靼本就已经钱粮不足,甚是吃力。若再加上个混乱的南方,恐怕到时真是要腹背受敌了。

  更何况,大周推翻北冀国的暴政建立政权才刚五年。这五年国朝一直战乱不断。百姓们无暇休养生息,反而每天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之下。长此以往,必定会失去民心。再不然也会让百姓疲于奔命。

  道理所有人都清楚,只是要解决问题,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

  李启天高坐在御阶之上,听着朝臣们的议论,自己的心里也颇为沉重。

  他昨夜一夜没睡,又经历了一番惊心动魄的夺宫之战,此时早已疲惫不堪,殿内大臣们半晌讨论不出个所以然来,让李启天更觉烦躁了几分。

  只是身为一个帝王,该有的风范是要保持的,尤其是在想要串权夺位的栗郡王面前,他不能表现的比这类乱臣贼子还差。

  李启天将目光投向一直都没有开口说话的秦槐远。

  “秦爱卿,你怎么看?”

  被点到名字的秦槐远上前一步,行礼道:“回圣上,臣以为此番京城大乱以及南北的叛乱都是早有预谋的。鞑靼与南燕必定暗中有所联络。”

  秦槐远说话时,讨论的众人便安静下来。众人都知道他素有“智潘安”之名,都想从秦槐远口中听到一个确切的解决办法。

  李启天也站起身来,负手站在御阶之上,“秦爱卿言之有理。那么爱卿有何对策?”

  “回圣上。臣以为,为今之计,需要分清轻重缓急,逐个击破为上。若两面应对,我大周虽有精勇悍将,却怕粮草不足,战线拉的太长,对我朝也并无好处。”

  李启天颔首,笑着问道:“那么你觉着这逐个击破,要先以哪一方为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