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升仙漫漫 第296章 狐情

《升仙漫漫》第296章 狐情

作者:穆清静好 字数:3502 书籍:升仙漫漫

  一只脸颊两侧,还有未褪去的白色绒毛的七尾狐跪在地上,手里抬着一杯酒,她看着沈毅道:“恩公,请喝下这杯我们狐族珍藏千年,用来招待贵客的佳酿。啊颜、啊颜十分感谢恩公救命。”

  七尾狐一双眼睛水灵灵的、诚挚的看着沈毅。

  沈毅起身抬了抬手道:“啊颜姑娘客气了,我只是做了一名医修该做的事。我相信其他医修与我一样,见到任何一个受伤之人,都会尽力施救的。”

  顿了顿、沈毅接着说道:“像我这样奉师命出门游历的医修,酒是万万不能喝的。若是违反了规矩,回去以后被查出来,我这医修资质就不保了,还请啊颜姑娘见谅。”

  啊颜听完沈毅的话,只好把酒递给一旁的姐妹,又问:“听闻恩公当下就要离开,恩公,能否让啊颜送上一程。”

  沈毅笑道:“啊颜姑娘多礼了,你身体未曾完全康复,还得多加休息才是。”

  啊颜还想再说什么,旁边的红狐

  当萧墨白看到前方几十步远的地方有个小山包,山包上仅有有一棵只剩枯枝的大树时,他转身对蓝素说:“蓝素,看到前面的那个小山包了吗?”

  蓝素点头,萧墨白道:“我先过去查看一下,可有令你我二人避雨的地方,你随后过来。”

  蓝素再次点头,她不敢开口说话,就怕一不小心说话泄了气,她得喝雨水就不说了,万一呛到了咳嗽个不停,又遇上大妖就麻烦了。

  萧墨白大概是觉得能找到避雨的地方,几个起落,人已至小山包上。伸手挡在额头,举目眺望,隐约可见一点灯光。

  待蓝素到了他身边,他示意往前走。突然,萧墨白身体突然向下落去,蓝素一个激灵,赶紧往下丢了腰间的蓝绸,蓝绸不断变长,蓝素一步一步谨慎前行,口中小声喊着萧墨白、萧墨白。

  且说萧墨白突然往下掉下去的时候,手中长剑祭出,插在旁边泥土里,下去了几米才堪堪稳住身形。抬头一看,还没看到蓝素扔下来的绸缎。低头一看,好家伙,下面十几米远的地方正有一条大蛇举头望着自己,眼如灯笼般大。

  萧墨白正寻思着怎么收拾那大蛇时,突听那大蛇吐出人言道:“仙师,切莫下来了,这下面不知有什么东西,每日啃食我的肉身,我下半截身子盘踞卡在这里,才使上半截身子可以在外面,偶尔仰着头期盼有人能够搭救我。”

  “今日突降大雨,仙师还是速速离去,这方圆几里处了无人烟,也没有可以避雨的地方。”

  萧墨白道:“你既然需要我搭救,为何还要让我离去。”

  大蛇叹气道:“这般乌漆嘛黑的,又下大雨,而且我总觉得这几日来附近总有些怪异的气息传来。仙师若是此时救我,救出去了还好,救不出去那不是害了仙师吗?这么久也等过来了,不差这一日两日的。”

  这时,萧墨白听到蓝素在喊他,同时,也看到垂下来的绸缎。

  萧墨白抓住蓝素的绸缎,摇了摇。正想着救不救这条大蛇时,突听大蛇道:“我不知仙师从那个方向过来,但是,我却知道离这里十里远的地方,有座大院。也有……”

  “也有人住,只是,他们不受正道人士欢迎,他们、他们其实是好人也是可怜人。罢了,仙师若是能找到那个地方,进去便知。”

  萧墨道:“既如此,我就把此剑留在这崖壁上,你且等我避过雨再来救你。”

  蓝素拉着绸缎,感觉到了绸缎传来摇晃感,过了好一会才看到萧墨白的上来。吓得蓝素以为萧墨白怎么了,迎上去的时候,一个劲拉着萧墨白前后左右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遍。

  惊得萧墨白跳到一边,大叫道:“蓝素你干嘛。”

  蓝素愁眉苦脸道:“看你伤在哪了,怎么半天才上来,萧墨白,你是不是受了伤了,怎么不给我看。”

  一边说一边眼泪就往下掉,混合着雨水落在泥里。

  萧墨白走回蓝素身边,把手挡在她头上,皱着眉头道:“我没受伤,落下去那会我用剑插在峭壁里,悬在半空中呢。这不,被你拉上来了吗?你怎么变傻了,灵气罩也不撑着,还是你生病了。”

  一边说一边伸手给蓝素把脉,把了好一会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可看着蓝素一脸哭相,他也不知道怎么安慰。沉默了一会,才开口说道:“别哭了,我道歉,是我思虑不周,没注意到天气变化,提前做好准备,只想着小心行事,免得打草惊蛇。却忘了你我虽是修士,在没修到元婴期之前,依然会生老病死。不哭了啊,等我找一找看,有没有大型的可以避雨的法宝,就算没有,什么斗笠啊蓑衣也成。”

  蓝素破涕为笑,第一次觉得萧墨白不在是那么的高高在上、运筹帷幄。原来他也会道歉,原来他也会着急。

  蓝素温声道:“萧墨白,别找了,我没事,我就是担心你。咱们继续赶路,找避雨的地方吧。”

  萧墨白问道:“你真的没事,你可别强撑,你又不是我小师妹那个皮糙肉厚的、身板结实耐揍的丫头,哪里不舒服得赶紧说。”

  蓝素盯着萧墨白的眼睛道:“萧墨白,我真的没事,我们快走吧。”

  “我很开心的,你竟然会关心我。”

  这句话低不可闻,她也不知萧墨白有没有听到。

  萧墨白其实心底也有些纳闷,这一大片低矮逶迤的山脉,确实透着些古怪,他走过的山水也不算少了,还真没有这么给人枯萎败坏之感的地方,若是阴气森森的荒冢坟茔之间,如此荒凉也就罢了,可怎的这么场大雨都下得比别处寒冷?

  有点像是州府里的高门大户,大门前两侧石狮坐镇,就是显得小巧不够大气,只是不知为何,没有贴过春联和门神的痕迹。

  众人也顾不上管这些,心里叹到总算有个屋檐躲雨歇息了。

  仆从把伞塞给自家少爷,快速跑过去使劲敲门,也不管自家少爷撑不撑的住伞。

  结果过了许久,大门才在“嘎吱、嘎吱”声中打开。恰逢天空一道闪电劈过,一瞬间照亮了门后之人,那人脸色苍白,满脸斑痕及皱纹。

  吓得仆从一个狗吭屎的姿势摔倒后,晕了。

  相互扶着上台阶的两个书生,抬眼一看,“啊”的一声,双双向后跌倒。若不是萧墨白托了一把,二人就要睡平在地了。

  瘦和尚见此,宣了一声佛号。

  老妇人的脸庞,在一闪而过光亮中,就连见多了妖魔鬼怪的萧墨白,心里都被吓了一跳,别说是那几个凡人。

  众人只觉得那宅院之内,未必就比外边的风雨天地来得安生和温暖。

  小道士在见到老妇人的脸后,“啪嗒”一声直挺挺的昏睡过去。

  老妇人佝偻着身体,愣愣的望着门外几人。

  晕过去的仆从和小道士,颤颤抖抖的两个书生,一脸平静的和尚和刀客,还有一男一女。

  其中一个书生年少时喜好阅读百家典籍,经常能够从那些闲情偶寄的读书笔札上,翻到一些无奇不有的鬼魅精怪,故人故事,大体上分两种,一种脂粉旖旎,类似狐魅爱书生,再就是眼前这种,鬼气森森,即便天黑时入住,咋看庭院深深,雕梁画栋,侥幸活到天明时分离去,就会变作狐兔出没的荒冢哀坟。

  风雨飘摇,天寒地冻,手持火把的读书人,比起同伴要更加胆大,颠了颠背后大书箱,一边搓手取暖,一边苦笑道:“老婶能否让我们借住一宿?外边的雨实在太大了,我们有朋友经不住冻,已经晕过去了,若是再无暖和的地儿,能否熬过今夜都难说,还望老婶帮帮忙,就当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老妇人板着脸,说着拗口难懂的地方方言,好像是在质问什么。

  书生满脸苦涩,只得用老妪同样的方言解释一番。

  老妪微微转动那双死鱼眼,盯住剑修,竟是突然用上了中洲大陆正常人交流的官话:“习武之人?”

  剑修点点头,老妇人望向剑修背后的一男一女,气息沉稳,光华内敛,心道:这二人怕是真正的神仙了?”

  老妇人再次望了众人,扯了扯嘴角,肩头一晃一晃地让出道路道:“既然都是正经人家,那就请进吧,记得进门之后,在各自房间休息便是,不要随便乱走。若是惊扰了我家主人,后果自负。房内有炭盆火炉,诸位一切自便,无须询问,来者是客,我家主人还不至于为此斤斤计较。”

  老妇人关大门的时候,还四处张望一番,然后迅速关上大门,沉重的大门在妇人手中,仿佛轻若鸿毛,砰然关闭。

  这栋宅子真不小,应该是四进的院子,萧墨白等人被安排在第二进大院,就被告知不可去往后边的庭院。宅子的翘檐雕刻有瑞兽、花鸟和山水云纹,窗花精美,院内地面用青红两色石砖铺就,主次道路分明,井然有序。

  抄手游廊连接着正房厢房,以便于当下这种雨天,自由行走。

  老妇人的身影没入衔接二三进院子的狭窄游廊处,漆黑一片,蓦然一个闪电,两位书生尚未收回视线,刚好看到老妪惨白的笑脸,吓得两人魂飞魄散,连忙去往相邻厢房,各自姓朱、白的两位书生,不敢各自入睡,只得暂时聚在一间屋子,姓朱的书生放下油纸伞后,挑灯夜读圣贤书,以此壮胆。

  姓白的读书人胆子稍大,否则也不会知晓此地有宅子,他放下了火把,开始捣鼓火盆,从书箱里拿出油纸包裹严实的火折子,很快点燃炭火,房屋很快就暖和起来。他环顾四周,伸手按了按床铺,被褥泛着淡淡的潮湿霉味,只是这也在所难免。在今年入春之后,阴雨绵绵,几乎没有什么大太阳,倒是不好在这种事情上苛责主人,何况有个歇脚的地方,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姓白的读书人头束青色方巾,身材修长,相貌堂堂,眉宇之间,有一股凛然正气,他环顾四周,发现窗格多变,样式精巧且寓意美好,雕刻有蝙蝠、鲤鱼和灵芝等,一般只有书香门第才会有此心思。他突然凑近窗户,凝神望去,发现两扇窗户之间的稍宽木条上,好像有一些朱漆痕迹,字迹斑驳,模糊不清,依稀看出是一些符箓文字。

  随着屋内逐渐温暖起来,朱姓读书人的胆子也大了一些,便放下手中书籍,看到同伴好像在盯着窗户看,便顺着他的视线抬头望去,结果看到窗户外边一片通红,映照出一张苍老的脸庞,沙哑着声音道:“天色已晚,还望两位公子早些休息啊。”

  提灯笼巡夜的老妇人这一下突然出现,把两个书生差点给活活吓死。老妇人刚刚从院子对面的厢房走来,那边的剑客同样是挑灯看书,同样是望向窗户,就没有这般惊慌失措,老妇人摇摇头,蹒跚远去,呵呵笑道:“读书人的胆子,到底是小一些。”

  对面厢房,蓝素斜站在窗口附近,轻声提醒道:“老婆婆走了。”

  萧墨白点头不语。

  大雨倾盆,这栋宅子门口的两座小巧石狮,时不时发出一阵轻微的崩裂声响。

  老妇人站在第三进院子的正房外边,脚踩在一条小板凳上,将那盏灯笼挂在廊柱笼架上,灯火昏暗,随风飘摇。

  噗一下,灯火熄灭,原来是里边的灯烛已经燃尽。

  老妇人咳嗽着重新站上板凳,摘下灯笼,从袖中摸出一只鲜红似血的崭新烛火,若是细看,竟无灯芯,老妪转过身背对院子,从头上拔下一根白发,猛然插入灯烛中心,仿佛是以此作为灯芯材料,然后老妪对着烛火轻轻呵了一口气,灯烛瞬间点燃,放入灯笼之后,再度挂在廊柱上。

  这灯笼,这么微微摇晃,灯火闪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