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间春秋 女儿的有趣小作品八件

《民间春秋》女儿的有趣小作品八件

作者:福寿山下一书虫 字数:1575 书籍:民间春秋

  女儿上大学后,我和爱人收拾她上中学期间用过的一应学习用品。在一个硬皮夹本中,我发现了一些随笔纸片。逐页读一读,颇感惊奇:想不到我那特别偏爱物理的女儿,居然还有这个一如书虫的雅兴!而且细看看,字里行间立意很是新颖,语句也不错,感觉比我闲来涂鸦的那些粗略小作还要意深句妙,就高高兴兴地收在自己的稿件留存大纸袋中了。如今,我把其中的8件录入电脑了,发布上来与朋友们分享。

  ★★★★★★★★★★★★★★★★★★★★★★★

  之一:晌日

  灿烂的朝阳和迷人的落日,向来是文人们的宠儿;而正午的太阳总是被无情的批判着,他们说什么: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万物都没精打采的……

  殊不知,日到正午,恰是它一天中最热情的时候:它尽情的挥洒着光与热,仿佛都能听到它那开怀的笑声;它摆脱了黎明时的朦胧,尚远离傍晚时分的缠绵;它刺目的光线和汹涌的热量,欲杀死地面上所有的病毒与细菌,烤化一切的顽固,烧焦全部的腐朽;又似要唤醒那许多不清醒的勇气与力量!

  这晌日,它豪爽又生机无限……

  ★★★★★★★★★★★★★★★★★★★★★★★

  之二:国庆节老家行记(一)

  终于远离了纷乱的城市,回到老家——中国北方大地上一个依山傍水的,拥有5,000多人的普通村庄。

  这里少了飞驰的汽车、熙攘的人流、林立的高层建筑以及闪耀的彩灯,这儿却有古老的自行车、朴实的老乡、北方特色的农家小院儿和发黄的电灯泡。

  我家在村庄的最南头,门前便是一望无际的农田。这时节,玉米棒子已经收去,留下一人多高的空秆子轻松地立着;深绿色的蓖麻眼瞧着就熟了,但壮实的枝杆上绿叶依然很茂盛,在阵阵微风中招摇着;向日葵早已耷拉下脑袋,周身换上了褐色的衣裳,没精打采的样子,只等倒下睡觉了;那一片片身材矮小的红薯、土豆、萝卜、白菜、辣椒兄弟们也摇头晃脑地凑热闹;最显眼的是金黄的谷子和火红的高粱,它们可算是这里的贵族啦!

  快乐地穿行于这无际的原野中,可以尽情地张大你的肺,让拌着泥土香味儿的干净空气带走肺里沉积的污垢,再和着时不时几声鸟鸣鸡叫,你只会有一种感觉——悠然!

  天色全黑下来之后,忙完一天农活儿,吃罢晚饭的乡亲们大都安睡了。在这黑色的寂静中,我独自坐在院门口,对着同样安静的月,沉醉于微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中,一时间抛开一切,任一种感觉涌上心头——这里是我的桃源……

  ★★★★★★★★★★★★★★★★★★★★★★★

  之三:国庆节老家行记(二)

  早上7点多,火车爬行在深秋的辽阔原野中。极远处印着山的影子,淡淡的蓝色即将消失在同样淡蓝色的天幕上;天际处一抹残云,想是要孤独地飘远了。转过一座山丘,守侯着的是一片小树林,树冠黄绿相间,阳光下树叶翻动,活像一树树黄绿色、绿黄色的彩蝶在欢舞;风过处,蝶儿们悄悄飘落;扫一眼,树的脚下已铺满了褐色的“枯蝶”。

  渐渐地,田野不见了,树林跑远了,远山也隐去了,我明白,美梦得醒了。

  当远处第一座高楼出现时,它无言地宣告着:真的,我离开了我的桃源,回到了人间……

  ★★★★★★★★★★★★★★★★★★★★★★★

  之四:随笔

  晨,行于路之当央,右顾无车,欲过。忽闻鼠声于身边,近坠,幸得无车。遂视,但见一硕鼠横面前,肚裂,胃肠皆崩,其偷食之粟满地而未死,口大张,嘶声不绝,声微且抖,骤大又复微;四脚短而粗,挣挣然,欲动无力,抽搐也。

  斯鼠,自取其道也。不劳,偷食农之辛苦,得横尸道路,为众车压也。

  即过,仍颤颤然。向时之景,惨矣。

  ★★★★★★★★★★★★★★★★★★★★★★★

  之五:去找,那半个

  有谁

  弄翻

  半盆污水浊了半个世界。

  …………………………………………………

  骷髅着身躯

  抖着

  依着岩层的天空;

  叹息的灵魂

  坠着

  和着冻僵的风。

  …………………………………………………

  是谁

  蹬着风

  攀上岩层

  无踪……

  注:说实在的,女儿的这首小诗,书虫看不太懂。我想,和我女儿当时的年龄相仿的年青朋友们,也许能够看懂其中的意思吧!

  ★★★★★★★★★★★★★★★★★★★★★★★

  之六:浪淘沙·秋忆

  东风哀,草茎衰,昨夜残霜白。

  罗衾寒,衣裳单,又是清秋来。

  曾记否,秋风为伴,与叶共餐,而今却是天涯相逢难。

  几欲邀想见,又恐事过境迁,无从相谈。

  ★★★★★★★★★★★★★★★★★★★★★★★

  之七:浪淘沙·雨思

  愁时稠,人消瘦,转眼黄鹤楼。

  幽壑游,雾中舟,谁人相救?

  雨洒夜寒风满袖。

  冷月依旧,天涯共有,烟云岁月上心头。

  蓦回首,却无有,留得空楼。

  ★★★★★★★★★★★★★★★★★★★★★★★

  之八:读苏轼《赤壁赋》有感

  苏轼者,才高八斗而终不得志。游于黄州赤壁,作《赤壁赋》,以派遣苦闷,望能听任自然,得乐观旷达之情怀。

  《赤壁赋》行文如流水,长短句错置,诵之朗朗上口。景物描画之妙,使诵者犹身临其境,可感其风,闻其歌,见其月。“纵一韦之所如,万顷之茫然”,浩浩之气乎纸上:“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甚美。句多对偶,颇感其声韵之美。

  借客之口,述古时之雄,感生之须叟,自然之博大无穷,悲之情骤生;又自述月与水,感“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不禁悲去喜来。

  读者之情随苏者起伏。通篇词句之妙,非画而胜画,实为千古名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