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开始,我只想搞钱 第六十二章 嗯?感觉不太一样哦!(3/4)

《一开始,我只想搞钱》第六十二章 嗯?感觉不太一样哦!(3/4)

作者:油炸大金 字数:1951 书籍:一开始,我只想搞钱

  《杰出公民》很学院派…

  以前条件不好的时候大家着重演员和剧本的发挥,慢慢形成了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

  什么观念?

  电影最重要的是演员和导演…

  只有演员和导演才是灵魂,是核心,一部电影的好,就是导演想法好,演员表演好,其他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工具人,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实现导演的想法,给演员一个飙戏的场地。

  镜头、音乐、道具、特效、剪辑,电影中所有其他的环节都完全无视…

  这个标准来看,越文艺越好!

  学院派推崇的就是这样的作品!

  后来啊,他们的眼中的旁门左道慢慢甚至能够代替他们了…

  他们开始害怕,影响了饭碗,但他们不愿意学习。

  他们不愿意相信两者结合更能也更好地发展…

  就依靠他们认为优秀的标准维持他们的体面。

  发展?算了吧…

  扯回来,这些话的意思是《杰出公民》很符合欧洲电影节的口味,无论是画面还是镜头非常电影感…

  一般来讲,拍艺术家的电影,导演往往做了浪漫化处理。

  比如《莫扎特传》,就刻意强调他的疯狂和天真;

  比如《莎翁情史》,这位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就像个二流男明星天天制造绯闻…

  《杰出公民》的主角是个大作家。

  这个其实很有戏剧感,因为作家和现实的关系,很荒诞。

  一般人对文学根本不关心,关心的是文学带来的其他东西。

  这就注定作家和现实是格格不入的。

  《杰出公民》的主人公,是举世闻名的大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官员和他吃饭,着名大学授予他荣誉学位,文化活动请他当评委。赶时髦的人把他的书当谈资,肤浅之辈想和他拍照合影。

  他写不出书了。

  故乡这时邀请了他。

  但是他对故乡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或者说所有的作家和故乡之间存在一种什么关系?

  作家是一些天然不满足的人,他们对故乡的粗鄙一定是深恶痛绝的。虚荣心是成为作家的首要条件,因此任何作家必然是要离家出走的。

  所以,鲁迅说:伟人往往不容于故乡。

  更何况,主人公的作品属于乡土派…

  所以,拿了奖之后,很多人质疑:为什么在你的里,家乡人民的形象都那么丑陋?

  给他扣上‘靠诋毁自己的同胞来发财‘的‘叛徒’的罪名。

  描绘黑暗面=诋毁。

  类似的逻辑,在世界各地屡试不爽。

  回到故乡的他,遇到了一系列不可控的事情,而且乡民们对文学根本不感兴趣,只是理所当然的想从他身上谋取利益…

  电影里特意安排了男主角三天里做了三次讲座;

  第一次,人满为患,大家抱着看熊猫一样的心情,要来听听这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会带来什么新世界的资讯;

  到了第二次,人已经少了一半,艺术家协会的会长冲进来,手里拿着一堆散发印着男主角片段的传单:“大家看看,这个人就是通过诋毁自己的故乡,来讨好整个欧洲!”

  第三次,则是准备离开,整个讲座现场只剩下了5个人…

  其实,如果沉旭东够胆量的话,可以写一点上面定调子的剧情。

  毕竟,在中国,舆论的力量通常是自上而下的!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男主角回到故乡后,一些人对他的态度…

  比如录制节目,主持人按流程问了男主两个问题,在听到回答后,却并没有要与之交流的意思,径直就打起了广告——比起你,我更关心我的广告。

  其他人呢——比起你本人,你的作品,我更关注你作为全球有名的学者的身份。

  他们给出了小县城所能给出的最高礼遇,他们调动了镇上的消防车让他游行示街,风光无限;他们搜集这位“密东县的儿子”童年的照片剪辑成片,在欢迎仪式上放映;他们为他建造个人凋塑…

  事实上,只是诺奖得住的身份被镇上的居民热情款待了,男主丹尼并没有。

  人们从来不聊他的作品,不关心他本人。

  大家要的只要有诺奖得主这个名号,名号下的人是丹尼也可以,是尼丹也无所谓。

  甚至这些热情款待中,还夹杂着私欲。

  迷妹投怀送抱,希望男主能带她离开;

  父子找到男主,希望男主能出钱帮他们买轮椅;

  发小在饭桌上,生硬地和男主前女友秀了一拨恩爱,转身就去酒吧撩妹;

  因为没能遵守小镇的人情规矩,男主作为诺奖得主的凋像,也被人泼了红漆…

  电影最后的收尾是新书发布会的现场,男主角丹尼带着自己的新书出现在媒体面前,那本新书名叫《杰出公民》,记录的正是他在故乡的遭遇。

  有记者问了‘是真实还是虚构?’

  陈导明饰演的男主角咧嘴一笑:“重要吗?创作,有三样东西必不可少:纸、笔,还有虚荣心!我只知道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回到故乡了,那里不再欢迎我!”

  ……

  《杰出公民》对于大部分西方观众来说很有观影价值…

  因为,他们其实知道自己的价值观是建立在剥削他国文化自尊上面的…

  对相当一部分西方人观众来说,他们更喜欢观看表现其它国家贫穷落后的电影,这是一种思维的传统认知,在西方社会中也代表着一种思潮…

  就跟我们认为非洲就应该是是贫穷的,应该是原始、愚昧的…

  只是一个猎奇旅行地。

  如果这个地区太过现代化,那就失去了猎奇的味道。

  至于当地人想发展的心态…

  谁关心?

  这种心态有没有反思客?

  当然有!

  所以,《杰出公民》放映之后,几乎没有离场的,都看得很认真…

  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咖啡时光》、《世界》在电影宫上映的时候,一堆人看到一半,甚至没看到一半就退场了…

  贾章柯甚至听到了一堆人在交头接耳谈论剧情…

  当电影放映结束,一群人起立鼓掌…

  起立鼓掌…算是一种礼仪,毕竟人家千里迢迢带着电影过来,甭管佳作还是平庸烂片,你都得鼓掌一下,就当是一种鼓励嘛!

  通常来讲,鼓掌会持续三到五分钟,等主创们上台接受采访。

  管唬的心态特平和——本来嘛,他压根没把《杰出公民》当成自己的电影,人家剧本是完整的,他就过来当一下导演…

  领着陈导明、刘蓓还有曹兮文上台表示感谢,按照他的计划,随意回答几个提问,差不多就结束了!

  然后他看到了一群围过来的记者…

  每个人都热情洋溢…

  咦…感觉不太对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