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从大学教师开始 第三零七章 招徕

《从大学教师开始》第三零七章 招徕

作者:大熊不是猫 字数:2829 书籍:从大学教师开始

  今天就把论文邮寄出去是不可能的。

  可以说这是一句玩笑话,也可以说这是一句充满威慑的话。

  不过有讲座的视频放在这里,还是能够确权的,证明这些超导材料是他沈某人的最先发现没有任何问题。

  沈光林的这堂讲座,直接颠覆了大家对超导材料的传统认知。

  但是,沈光林说的言之凿凿,大家又不得不信。

  提及Bs理论,沈光林就说他没关注过,因此没有按照他们的理论进行材料研究。

  在大家的半信半疑中,结束了这场注定不寻常的讲座。

  起初,沈光林和哥伦比亚大学对这场讲座都没有太重视。

  沈光林开这个讲座是为了赚取外汇,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哥伦比亚大学邀请沈光林是基于查理教授的推荐,同时沈光林确实有不小的名气,他们也想看一看沈光林有没有更高的水平。

  也怪沈光林掌握的好东西太多了,竟然忽视了超导材料这么重要的发现。

  他不当一回事的东西,整个物理界却都要当个宝了。

  因为,超导材料的应用前景实在太广阔了。输电零电阻,轻松获得超强磁场,制作超导磁悬浮,可控核聚变,简直不敢继续想象下去了。

  哥伦比亚大学就有专门的实验室,也有专门的课题小组用于研究超导材料,因此他们备有液态氦气和液态氢气。

  想验证沈光林所说的60的衍生物的超导性能可能不那么容易,但是想验证沈光林提出的其他氧化物材料并不难。

  钇钡铜的氧化物制取也比较简单,按照沈光林的说法,在1000-1300K的温度下加热金属碳酸盐混合物就可以制备了,具体化学式他都给了:4Bao3+Y2(o3)3+6uo32YBa2u+12+(3+x)o2

  都到了这个地步了,要说沈光林没有研究过这种材料,根本没人信。

  近水楼台,哥伦比亚大学的实验室要制作钇钡铜的氧化物果然非常简单,做完整个超导验证甚至都用不了一天的时间。

  在沈光林的理论指导下,哥伦比亚的实验室随随便便就做了一种材料出来,测得临界温度是55K,直接超过了Bs理论中提出的39K的物理极限值!

  太颠覆了!

  沈光林这里还有多少类似的好东西?

  他真的是现代爱因斯坦吗?

  其实,这件事最高兴的还不是沈光林自己,而是四处推荐他的查理教授。查理简直兴奋坏了,这就是我看好的天才,看看,看看,果然不同凡响吧。

  当然,作为外行的李蓉也非常高兴,光林哥实在太厉害了,不愧是自己选中的男人,要是在别的方面也这么厉害就好了。

  哥伦比亚的实验室在第二天就公布了简单的实验结果,他们制作了三种不同的材料,经过实验,分别是55K,59K,73K。

  虽然大家还没有分析出具体构成钇钡铜氧化物的化学式,但是有这个数据,众人已经炸锅了。

  这是突破,这是颠覆,这给了大家无限的可能性。

  一些人听到这个消息已经兴奋的睡不着觉了。

  最敏锐最先跟进的自然是媒体,一些人直接捉到正在逛街的沈光林李蓉二人,上来就问:“沈教授,哥伦比亚大学验证了您的猜想,您怎么看?有没有可能出现常温的超导材料呢?”

  沈光林心里顿时警觉,这是个坑啊,他们这么问肯定是不带好意的,不能草率。

  经历过各种学术黑暗,沈光林面对陷阱还是很警觉得。

  “这并不是猜想!我早就发现这种超导现象了,而且不止一种材料有这个特性。Bs理论我确实没有研究过,所以我也没有在意所谓的极限温度。

  因此,我要纠正你这种说法,这不是一个猜想,这是我早就做过的实验。”

  记者估计是看到这样问是套路不到沈光林的,接着继续追问关于常温超导材料的问题。

  沈光林只能模棱两可的回答:“我也不知道呢,这不是我的专业。你知道的,发现这些个超导材料只能算是意外之喜,就跟我发现足球稀一样。”

  其实对于常温超导材料的研究沈光林还真的知道那么一点点。

  直到他穿越的那一天,也没有发现能够大规模投入应用的常温超导材料。

  甚至,到了那个时候,大家还是没有研究清楚高温超导的机理。

  Bs理论揭示了低温超导的原理,但是对于高温超导,那套理论并不适用。

  不过,这种话沈光林是不能说的,他给了众人希望,就是要让众人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等哪一天大家发现钇钡铜的氧化物极限温度定格在165K左右时,说不得他已经获得诺贝尔奖了呢。

  只不过,在2013年的时候,德国科学家发现,当Y波被红外激光脉冲照亮时,在很短的一瞬间,它会暂时在室温下变成超导体。

  当时大家又是精神一震,然后一群人冲进去继续研究,然后就再次归于平静了。

  但是,对于这个时代来讲,沈光林对超导材料确实有了重大突破!

  为此,在一众中老年团员的催促下,沈光林还是连夜写了一篇文章,免得被别人捷足先登了。

  这就是一份指导性质的文章,有关于Y波制备的,也有关于60衍生物制备的。

  这都不重要,论文刚发出去,《科学》甚至不打算进行审核和验证,直接准备发表了。

  这篇文章是近年来第一次对于Bs理论的突破,是未来超导材料的指导指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至于验证试验,那就交给别人去做吧,他不怕别人的质疑。

  他沈光林是领路人,只要打开大门就足够了,发现权是属于他的,谁都抢不走。

  对待高端学者,花旗人还是很讲礼貌的。

  而且现在是中美蜜月期,华夏学者更是得到特殊优待,这一切都因为他们有个共同的敌人-北极熊。

  现在还是北极熊最强大的时候,还没到日薄西山无以为继的那一天。

  从70年代下半叶开始,国际油价一路飙升,也使得北极熊的gDP快速增长,他们的政府财政极为充裕,财政收入一度达到了花旗国的98%。

  所以,这些年,正是北极熊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巅峰期,他们曾经在1981年的9月举办过一场著名的“西方81”军事演习,还邀请了北约的武官们参加。

  这场演习直接吓傻了观演嘉宾们,甚至媒体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叫做“钢铁洪流”。

  当然,现在北极熊入侵阿富汗,也还没到痛点时刻,泥淖正在前方。

  沈光林一行人在哥伦比亚大学享受到了最好的待遇,所有人都成为了焦点和中心。

  还好,这个老年观光团还是很有实力的,起码一半以上的人会说英文,另一半则会说俄语。

  一群人开始疯狂的追寻他们,采访他们,就是想多了解一点关于沈光林的内容。

  但是,跟他们交流过就发现,这些人虽然有真才实学,但都比不上沈光林,只有沈才是那个最出类拔萃者。

  这下有方向了。

  沈还这么年轻,还至少有五十年的科研生命。

  为了表示重视和拉拢,学校还派遣专车送沈光林到费城领奖,用最豪华的凯迪拉克。

  而且,在领奖仪式上,还有特别重要的人物出席,一切都给足了沈光林面子。

  在来花旗国之前,沈光林也设想过,他们会不会想着留下并招安自己。

  没想到还真的会,而且这么现行。

  短短几天的时间,他们对沈光林的情况就做了全面的收集和了解。

  他们竟然已经知道了沈光林在京城大学有一个实验室,他是京城大学物理系的教授,并且和扶桑的京都大学以及英国的牛津大学关系都不错,是他们的客座教授。

  既然不忌讳合作,那就好办了。

  为此,他们竟然开出了一个很高的拉拢条件。

  他可以留在哥伦比亚大学或者其他任何一所大学任教,可以给他一个独立的实验室,年薪随他开,即使是100万美元也是没有问题的。

  科研经费也不设限制,1000万美元保底,有合适的项目可以另行追加申请。

  这一切,都为了让沈光林能够留下来。

  真的是不惜血本。

  在花旗国,他们拉拢人才的手段是很多的,比如最厉害的就是移民政策。

  移民法规定:凡是著名学者、高级人才和具有某种专业技术的人才,不考虑其所在的国籍、资历和年龄,一律优先允许入境。

  在人才面前,甚至是不分敌对国家的。

  如果是前世的沈光林,他早就决定留下了。

  不是他不爱国,他也是个人,这样优越的条件,国内真的给不了。

  国内不是不重视人才,但他们只重视做出了成绩的人才,对于条件还不错的普通人,无论是谁,他们都是没有兴趣的。

  像沈光林这种自费迷T的留学生,根底上就不好,不说一抓一大把,但是一不小心就抓个废柴出来是很有可能的,因此,他们不会冒险招收。

  只有能够拿到留学生奖金的优秀生才是他们重点招徕的对象。

  大学招老师也是一样的,受过博士教育只是基本条件,本科是哪所学校,才决定了别人要不要你的根本。

  即使你是京城大学的博士,可要是你的本科教育是某二本学校,就连这所二本学校都未必要你。

  现在这个时代,面对招徕,沈光林自然是不会留下的,他的根基在那边。但是,并不妨碍他把花旗国开的条件一不小心泄露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