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调局异闻录之勉传 第二百零一章两副面具

《民调局异闻录之勉传》第二百零一章两副面具

作者:耳东水寿 字数:2315 书籍:民调局异闻录之勉传

  小胡掌柜还真如林远秋猜想的那样,每日都在伸长脖子盼着呢。

  所以,等林远秋拿了完成的画作过去时,对方那颗焦急的心才终于安定了下来。

  之所以会这般心急,也是因为隔三差五就被客人催促的缘故。

  虽当初与客人定下单子时,小胡掌柜并未给出确切的交画时间,只告知约摸在一个半月之内。

  说来这也算合常理的期限,时下像这种定制的画作,其他店家给出的时间基本都和小胡掌柜一样,也都在一个半月左右。

  可架不住总有几个特别性急的客人,加之又听旁人说这家铺子里的菩萨画像画得如何如何的传神,自然就迫切想拿到手好好欣赏一番了。

  自六月份开始,小胡掌柜这边的铺子也做起了定制菩萨画像的生意。

  其实也不能说是定制,得说请,用客人的话说,那就是把菩萨请到自己家里,让菩萨保佑自家平平安安的。

  也正因为都有敬重和虔诚在心里,所以定制画像时,客人们才会清香三柱,用的笔墨砚台以及颜料也都是全新的。

  也所以,这会儿林远秋除了把几幅画作拿出来后,又接着从书箱最下层,把七只看着差不多全新的砚台都取了出来,这也是准备卖银钱的。

  小胡掌柜早已把林远秋请进了内堂,这两日时常会有催画的客人过来,别不小心给遇上了。

  不想与买画客人照面,是林远秋先前就与小胡掌柜说好的。虽不知往后自己有没有走上仕途的可能,但提前有个防备也是应该的。

  虽鬻画维生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可能捂住的事,就没必要让别人知道。

  都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是林远秋防备过度,而是只有做到不让旁人知晓你太多的事,日后才不会轻易被人攻击。

  也正因为林远秋谨慎的缘故,所以已经与林远秋打过好几回交道的小胡掌柜,也跟他大哥老胡掌柜一样,只以为林远秋就是个送画跑腿的,而真正的作画之人,是他的舅公“桃源山人”来着。

  七幅菩萨画像共计三十五两银子,先前小胡掌柜已经付了十两银钱给林远秋了,所以这会儿只需再付二十五两银子就行。

  至于林远秋今日带来的几幅四尺全开的水墨山水,小胡掌柜以每幅七百文的银钱收下了。还有砚台,和先前一样,每只比进货价少上五十文。

  所以今日这趟,林远秋一共结账近三十两银子,外加六个装着砚台笔墨和颜料的包袱。这又是新的订单,其中有四单是横溪镇老胡掌柜那边的。

  林远秋打开书箱,把几个包袱全都放了进去。

  这只书箱还是乡试时他在郡城新买的,比原来那只要大了许多,放下几个包袱一点问题都没有。林远秋特地挑了竹篾编的这种,因为比起木制的,竹篾编的书箱背起来没那么沉。

  ......

  回到宿舍,林远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门栓插好,然后放下书箱去了里间。

  那本夹着银票的论语书就放在床头,林远秋把今日得来的几张银票,也都夹进了书里,而后把书又重新放回到枕边。

  都说最明显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忽略的地方,想来没有人会猜到,一本夹了四百多两银票的论语书,会被他随意搁在枕头边上吧。

  等林远秋把颜料和画纸归置好,正准备翻开闱墨制义重新做摘抄时,小半日未见的周子旭过来了。

  “林兄,你猜我早上去了哪儿?”

  “去哪儿了?”林远秋放下手里的书,看到周子旭眼里有着掩不住的兴奋。

  嘿嘿,周子旭转身朝门外看了看,而后压低嗓音说道,“北城码头。”

  没等林远秋询问去那儿干啥,就听周子旭继续说道,“北城码头有家八方茶楼,早上半日我就在那里喝茶来着。”

  喝茶?

  林远秋纳闷,好好的怎跑去茶楼了?

  没等问出心中的疑惑,就见周子旭从怀中掏了一本册子出来,然后往林远秋面前一递,“林兄快瞧瞧这是啥!”

  周子旭笑眼弯弯,一副你看我是不是很聪明的模样。

  林远秋接过,翻开第一页后,就看上面写着:今日大米八文一斤,白面八文,糙米四文,黄豆三文,麦粉四文,豆粉三文。今岁广湖两岸风调雨顺,稻谷作物大丰产,大景朝三十二个常平仓已谷粮满仓。江南西道观察使转为罾州郡守,于下月正式任职。韦江郡司马作奸犯科、触犯法令,被判抄家,全家放逐三千里......

  看着写满字的几页纸,林远秋心中诧异,这些消息是从哪儿来的?

  前面粮食卖价还可以去米铺打听,可赈灾粮满仓,以及朝廷官员的调谪之事,周子旭是从哪里知晓的。

  联想到刚刚他提的茶楼,林远秋很快就反应了过来,“是从茶楼听来的?”

  周子旭嗯嗯嗯的点着头,“怎样,我聪明吧?”

  原来,自几日前说了要给自己当老师后,周子旭就一直在想着如何增加见识的事。

  虽他不想承认乌静先生给出的泛泛而谈的批语,可自己写策文时论据难寻,却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周子旭觉得,就目前来说,自己最该做的就是像林兄一样,多收集一些时务实事才是眼下关键。

  至于来源,除了从闱墨制义和历届乡试会试的策文上获取,周子旭突然想到了一处所在,那就是茶楼,特别是靠近繁忙码头那儿的茶楼,那里每日来来往往的坐贾行商可有不少,而这些人大多都是天南地北的走,自然知晓天南地北的事,常去那儿坐坐的话,肯定能听到不少有用的事来。

  所以,趁着今日正是休沐日,便匆忙带着书砚往北城码头的八方茶楼去了。

  出门前,周子旭本来想喊上林远秋一块的,可又怕到时与自己预想的不一样,觉得还是自己先去一趟好了。

  主仆二人到了那儿,就挑了个临窗的位置坐着,再让店伙计上了茶水,而后就边吃茶边竖着耳朵了。

  茶楼和饭馆酒楼不一样,在这里,只要你有空闲,哪怕捧着茶碗坐上一天,掌柜也不会过来撵你,且那跑堂伙计还会拎着茶壶时不时的过来给你添些茶水。

  不过前提你得花银钱点了茶,否则这么干坐着,挨掌柜的白眼是肯定的。

  正如周子旭预想的那样,随着一艘艘船靠岸,来茶楼吃茶的商贾就多了起来。

  这其中,除了一小部分是过来谈生意的,更多的还是趁着卸货或者装货的空档,来这边与人说话聊天的。

  都是山南海北四处走动的人,知道的事情肯定多,等聊到兴头上时,那各地的所见所闻,自然就娓娓道来了。

  这让听的满耳朵的周子旭简直高兴的飞起,心下后悔来时怎么没记得把笔墨纸砚给带上,不然脑子里装的讯息太多,肯定要混成一锅粥了。

  最后,觉得脑子已快记不下的他,只能提早回来了,等到了宿舍,就提笔把讯息记到了册子上,而后飞快往这边“显摆”来了。

  林远秋对周子旭的聪明脑袋瓜佩服的不行,许是前世没有这种大堂式的畅聊所在,所以林远秋是丁点往这方面想的念头都没有。

  再看周子旭记下的这些内容,涉及到的方面可不少,有关乎农事的,有讲民生的,还有官场方面的等等。所有这些,不正是他俩目前最需要知道的时政吗。

  看到林兄眼里的佩服,周子旭心情激动,能得到林兄的一句夸赞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呢。

  而得了好方法的林远秋,心中的激动可不比周子旭少。世人常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可林远秋觉得,两人行也必有我师焉。

  想到早上自己卖画得了不少进账,此时又得了周兄的好法子,两件好事聚在一起,今日合该好好庆祝一番才对。

  林远秋豪气的一挥手,“周兄,今日中饭由我做东,咱们现在就去鱼香居吃红烧鱼去!”

  吃吃吃吃鱼?

  周子旭顿时眼睛睁得老大,才吃了没多久呢,今日又去?

  所以,这日子还过不过啦?

  见对方满脸的纠结,林远秋忍不住笑道,“爽快点,到底去不去?”

  “去去去,肯定去!”

  周子旭也懒得纠结了,有香喷喷的红烧鱼吃,傻子才不去呢。

  再说,灌了一肚子的茶水,也实在想吃些美味来压压肠胃了。

  ......

  这日之后,林远秋和周子旭就多了一处去的地方。

  差不多隔上一日,两人就会去一趟码头的八方茶楼。反正下午半日教谕也不上课,倒是便宜了安排。

  相比起早上的热闹,下午的茶楼完全可以用座无虚席来形容。有好几次,林远秋和周子旭都轮不上坐。

  人多了,聊的话题自然也多了,两人每次都是“满载而归”的居多。

  等回到府学后,再一条条整理分类。

  就这样,才过了一个月,记录的时政讯息已能钉出一本册子了。

  ......

  进入冬月后,天渐渐冷了下来。

  因着不放心在外求学的儿子,林三柱和周兴结伴来了府城一趟。

  两人除了看一看自家儿子,还送来了新做的棉袄。孩子们正是往上拔高的年纪,袄子不新做哪成啊,

  这不,去年的棉袄到了今年再穿,那衣摆处都快短到膝盖了。

  看到自家狗子脸上终于长肉了些,林三柱嘴巴差点乐歪。

  长肉好啊,这样壮壮的才不会生病,大冬日的也能更扛冻一些。

  快回去时,林三柱想起春秀定下亲事的事还未说,便和林远秋说了此事,男方正是先前来信告知过他的沈家次子。

  沈家在横溪镇和周善县都有医馆开着,论起家境来,还是挺不错的。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