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之宋武大帝 第二卷 巴蜀篇 第五十二章 伏兵四起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二卷 巴蜀篇 第五十二章 伏兵四起

作者:殷扬 字数:4557 书籍:重生之宋武大帝

  第一百二十三章 伏兵四起

  “木札礼即将进入伏击圈,这条鱼我们总算是钓到了。”李隽松轻地对众将道:“这条鱼,就由柳将军去抓。”

  柳河子看了解晋一眼,意思是说不好意思,这条鱼是我的,你不能和我抢,道:“遵旨。”

  解晋本来就有些眼红这等好事给了柳河子,再给柳河子看了一眼,那就更不爽,一下站出来,道:“皇上,臣愿去。”

  “小骠骑,你就不要去了,那里的地势复杂,不便于你的骑兵展开。”柳河子笑道,他说得很是诚恳,真实的用意是你不要来,你来了我就没戏了。

  解晋是出了名的出手狠辣,要是他也开上去,柳河子真的是没多少戏份了,才找了这么一个漂亮的借口,解晋哪会不知道,很不服气地道:“柳将军,你就不用担心了。弟兄们在马上是豪杰,没有马也是英雄。”这话说得很有声气,任谁听了都不得不承认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说得出这样的话。

  他的骑兵是全军的精锐,精通多种技战术,弃马步战也不在其他兵种之下,柳河子倒还真的担心他来插上一杠子,又要找借口,李隽摇手阻住他们,道:“你们能有这样的战意,我很高兴。但是,也不能伤了和气,无论谁去,都是为朝廷出力。”

  “那也不能让人看柳将军打,那样的话,人家会很难受。”解晋嘀咕起来。

  李隽差点笑出来,道:“你不用担心,有你的任务。柳将军说得对,那里地形太过复杂,不便于骑兵作战,要是弃马步战的话,你们打得肯定不会差,就不能把你们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我派给你们的任务可以充分发挥你们的特长。”

  本来是一脸苦瓜的解晋一下子大喜过望,忙问道:“皇上,我们的任务是什么?皇上请放心,皇上指到哪儿,臣就打到哪儿。”信心十足的样子,就差拍胸脯了。

  成人之美固然是一种美德,李隽也有这种美好的品质,就是不一定会次次成人之美,这次非常不配合解晋,道:“想打仗,你就先等着,把柳将军的事儿安排好了再给你说。”

  “遵旨!”解晋笑得嘴都合不拢了,这两个字不是说出来的,是唱出来的。

  李隽指着解晋道:“你小子,说得比唱的好听。柳将军,围歼了木札礼后,你不用回头,也不用等我们赶到,选一批精锐轻兵疾进,去这里,一举拿下来。”

  看着李隽手指的地方,柳河子的眼里放出光了,几乎是唱出来的道:“皇上请放心,臣一定完成任务,包准不出错。”

  “你是个明白人,这里有关朝廷进入关中的全局,非常重要,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李隽脸一肃。

  李隽这人举重若轻,面对蒙古百万大军都是笑谈自若,很少有如此严肃的时候,可见此处的重要性。柳河子这个优秀的战略家也明白此处的重要性,信心十足地道:“皇上,臣无论如何也要打开关中的大门。”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到时,许光汉的特种部队会配合你的行动。”柳河子从不说大话,他说得如此有信心,不用说自然是有把握,李隽很是满意。

  特种部队大名鼎鼎,在临安保卫战和江南决战时大显身手,伯颜郭侃这些大人物都在他们手里吃过大亏,要是部署在这里的话,再好不过。得到他们支援,拿下这个战略要地是十拿九稳之事,柳河子很是兴奋道:“谢皇上。”

  “许将军,你准备得怎么样了?”李隽问许光汉。

  许光汉大声道:“回皇上,臣已经是万事俱备,只等皇上下旨。”

  “那就好,那就好。”李隽一连用了两个那就好来表达对这支英雄部队的放心,道:“要是进军关中是一盘棋的话,这里就是有关全局的眼。眼做好了,整个棋局就赢了,要是砸了,满盘皆输。”

  关中虽是重地,但是蒙古人防守也严,特别是那些重要的战略要地派有重兵驻守。从四川进军关中,有秦岭这道天险要过,给出兵关中平增许多困难,也许正是从这点考虑,诸葛亮才不采纳魏延出兵夹子关的建议而坚持六出祁山的战略。宋军要想挺进关中,必须得打开关中的大门,拿下几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大量的军队才可能出现在关中大地上。

  李隽这个比喻非常贴切,柳河子和许光汉胸一挺,异口同声地道:“皇上,臣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成功。”

  “不许说这样的话。”两位爱将有如此的决心,是件让人很高兴的事情,李隽笑道:“既要成功,也要保重,光复大业刚刚开始,还要诸君为朝廷建功立业。”

  许光汉和柳河子很是感动,道:“谢皇上。”

  “你小子就知道打打打,我现在就给你一条大鱼,把博尔忽给你。你小子有没有信心抓住这条大鱼?”李隽笑着对解晋道。

  “敢!”解晋想也没有想,脱口而出,道:“就是忽必烈亲自来,臣也要活捉他。”

  李隽指着地图道:“你的位置是这里。博尔忽到了这里,我会在这里等着他。你从后面杀出来,我们一起把他向这里赶。”

  “皇上,不对吧。”解晋看着地图,脱口而出道:“皇上,那不是他博尔忽这鞑子向南赶吗?他不会去成都?”解晋和李隽的关系非同一般,才敢直接指出李隽的不对,要是换个人肯定说得非常委婉。

  正如解晋之言,李隽的部署有一个大漏洞,那就是南方没有人去阻止博尔忽,很有可能他向南方流蹿,进入成都地区,那样的话,麻烦就大了。

  柳河子点头道:“皇上,解将军说得不错,南方不可不防。臣以为,可以派焦裕在这里埋伏。”

  善于纳谏的李隽这次却不采纳他们的建议,道:“不用了。博尔忽要是向南逃的话,那是自投罗网,他插翅难逃。”

  李隽是个谦逊人,很少把话说得这么满,柳河子和解晋他们很是惊奇地看着李隽。解晋想了一下,道:“皇上,你难道会撒豆成兵?”

  “你这是什么话?我又不是姜太公。”李隽笑言,道:“撒豆成兵的本事没有,无中生有的本事还是有一点,在这里不用一兵一卒,可收百万雄兵之效。”

  木札礼的大军行进在山道上,山道极是狭窄陡峭,是以这队伍拖得好长,要是从空中望去的话,肯定是一条长龙。

  木札礼拉住马头,把山势打量一番,这里的地势相当险要,是有人埋伏的话,问题会非常严重。在这样险要的地方,埋伏的军队不需要有多少人马,只需有一支为数不多的军队就足以置他于死地。

  要说宋军出现在这里设伏,算计他的话,木札礼还真有点难以置信,不过,小心谨慎一直是他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也正是因为他有这个优点,忽必烈才付予他重任,把川陕之地的防务交给他。

  “停。”木札礼挥手下令,前进中的蒙古军队马上停下来。

  “拜多,博赤烈。”木札礼点了两个靠得近的千夫长名字,道:“你们带上本队,爬到山岭上去,为大军前行警戒。”

  这是古代的做法,要是现代战争的话,直接用火力侦察就行了。要是埋伏有敌人,在一阵猛烈的火力侦察面前就会现出原形。

  他这种做法太过小心了,不过,在这样险要的地方小心一点总是好的,两名千夫长领命,带领本队向两侧山岭上爬去,担负起了警戒重任。

  在两个千人队未就位以前,木札礼下令大军休息,直到两个千人队传回安全的信息时才又开始前进。

  付出总是会获得回报,木札礼派出的两个千人队很快就发现了危险,因为他们发现了宋军留下的旗帜,还有生火做饭的灶具。得到这个消息的木札礼吓了一大跳,也暗自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预先留了一手,派人警戒。

  木札礼不顾危险,亲自爬到山岭上看个究竟。他不看还好,一看之下差点把鼻子气歪了。宋军的旗帜也有,灶具也有,这点都没错,让他生气的是这些东西都不知道是什么时间的了。他粗略估计了一下,至少有十几年了。

  蒙宋战争在四川打了二十年,小股失散的宋军逃到山里躲藏起来完全有可能,一点也不用惊奇。明白了此节的木札礼把两位千夫长训了一顿,才下令要大军前进。

  经此一事之后,木札礼对两位千夫长不放心了,决定亲自警戒,带了一个千人队走在山岭上。一连两天都是风平浪静,一点事也没有,除了发现不少宋军不知道多少年前用过的灶具和旗帜帐篷外,什么也没有发现。就是山里的野兽也许闻到了蒙古人的杀气,都逃得不知踪影了。

  到了第三天出了点事,发现凶宋军留下的标语,标语写的是“鞑子听着:剑门关已经被大宋朝光复了。鞑子要是胆敢犯我疆土,准叫你有来无回。”

  对于剑门关的局势,木札礼非常清楚,真的是危险,对这一发现惊疑起来,吃不准是真的,还是宋军故意宣传,用来迷惑他。正在他疑惑的时候,汪德臣派人送来急信,催他快点赶去剑门关。

  对于汪德臣的笔迹,木札礼自然是认得,一眼就看出这是汪德臣的亲笔信,答案已经出来了,这是宋军的宣传。对于剑门关这样重要的要冲之地,给宋军攻打蒙古不派出援军就不对了,宋军要派人来捣乱很正常,一点不用惊奇。也由此可见,宋军虽然算准了蒙古人会派出援军,就是拿他没办法才来虚声恫吓。

  明白了此节的汪德臣还有什么顾虑,下令前进。当然,山岭上仍然要派人留守。宋军虽然拿他没有办法,派点小部队来捣捣蛋还是没有问题。比如动员山民们在山上扔点石块,砸死砸伤几个之类的事情总是可能的吧。

  再严重点,组织起山民滚些石头下来,把他前进的道路塞断,让他无法前进,迟滞他的行动。要是这样的话,攻打剑门关的宋军就有更加充裕的时间了。

  木札礼不愧是名将之才,他的担心终于应验了,他们遭到攻击。攻击他们的不是宋军正规军,严格点说根本就不是军队,而是附近的山民。这些山民也真是够刁,这是木札礼的想法,其实应该是说他们的行动富有智慧。

  山民躲在暗处,等蒙古军队经过,瞅冷子射箭,或是扔出石块之类的东西。更让蒙古军队难以忍受的是,他们还会挖陷坑,放索套。

  陷坑这些事物在战场上就没少用,蒙古军队经历得多了,也不以为意,让他们受不了的是山民的索套。索套本来是用来套野兽,用来对付蒙古军队同样效果不错,让他们胆颤心惊。

  所谓索套就是在必须落脚的地方挖一个坑,放好绳子,按好机关,一脚踩上去就给绳子套住了,坐起了飞机,来个倒挂金钩。

  这种事情,蒙古军队还没有遇到过,要他们不怕都不成。而秦岭山脉连绵数百里,山多林密,最适合这种套索,让警戒的蒙古军卒吃足了苦头,不少人有幸亲身体验了这种新式玩法,给倒吊起来。

  光给倒吊起来还是小意思,最让蒙古人难以忍受的是,只要一给吊起来,就会飞来一阵雨点般的箭矢,一个弄不好就会送命。不幸中的万幸,这些箭矢都是土制的,不是军队使用的利箭,要不然的话他们的伤亡会大得多。饶是如此,两千警戒的蒙古军卒也是伤亡不少。

  更绝的是,这些山民箭法不怎么样,十箭难有一箭射中,蒙古军卒嘲笑他们射箭是在碰狗屎运,能不能射中纯粹是讲运气。逃命的功夫倒是一流,每当蒙古军卒去追他们时,他们跑得比兔子还要快,根本就追不上。一个弄不好,还要中他们的冷箭。

  山民只是骚扰性质,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危害,木札礼权衡之后决定不理睬他们。在战争中,一支军队推进总会遇到很多意外情况,能不理睬的就不理睬,这是战争中的一般做法。

  最让木札礼高兴的是,他接到了博尔忽要他全速前进的命令。他从长安出发,本想一鼓作气赶到剑门关,没想到才走没几天,从大都传来忽必烈的旨意,要他以无规律的方式开进,一切都要听从博尔忽的命令。

  对于这道旨意,他虽是不明白其中的用意,还是忠实地执行了。博尔忽要他全力推进的命令正是他日夜盼望的事情,很是兴奋地执行。

  人算不如天算,木札礼不想全速推进的时候,完全有机会。当他要全速推进的时候,却没有机会了。原因很简单,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成群结队的山民,仿佛他们吃了饭没事做似的,专和他做对。整日里纠缠不清,一有机会就从山上滚下巨石,打死砸伤不少蒙古军卒不说,更严重的还会阻住道路。

  至于担任警戒的蒙古军卒,就更惨了,可以说没有一刻可以安宁,时时刻刻都在惊恐中度过。山民们的箭矢多起来了自是不用说,准确性也增大了,先前射半天也射不中,现在虽然不是一射一个准,至少也是十箭中有五六箭会射中。

  中箭对于蒙古军队来说根本就不当一回事,让他们受不了的是,箭头上居然涂有剧烈的毒药,只要擦破一点皮就有性命之忧,这在蒙古军队里引起了不小的惊恐。

  也许山民对蒙古人是恨之入骨吧,除了在箭头上涂抹毒药以外,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弄来那么多的毒蛇,用筐子吊在空中,按好机关,蒙古军队一触动,毒蛇铺天盖地从空中落下来,后果不用想都知道,给咬上一口必然送命。

  秦岭一带多蛇虫,要弄蛇一点也不用奇怪,让木札礼奇怪的是,山民的本事也太大了点,居然在秦岭即将入冬的时候也能抓到如此之多的蛇。这只能解释成一个原因:山民恨蒙古人。

  在千奇百怪的打击面前,一向不知道恐惧为何物的蒙古军队也是惊恐万状,巴不得快点走出秦岭,不再经受这要命的折磨,无不是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向前赶,一天可以赶两天的路。

  这种结果,正是木札礼需要的,很是高兴。最让他高兴的是,还发现少量的宋军出现在山民中,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宋军没有力量来阻止他推进,才想到发动山民的办法。

  在这后面的隐藏结论就是他可以放心大胆地前进。

  按照战争的常理推断,他的结论是正确的。然而,李隽这张牌的打法与常规打法完全不同,木札礼的推断全部错了,他完全不知道一张大网已经向他罩来。

  “特种部队就是特种部队,不仅仗打得好,就是戏也演得不错。”柳河子站在山岭上,看着在山脚下前进的蒙古军队对身边的许光汉道。

  “柳将军过奖了。这都是皇上的妙计,我只不过执行而已。”许光汉谦逊,对一群山民道:“弟兄们,你们干得很不错。战斗马上就要开始了,把衣服换了。”

  山民领命后,把衣服换上,转眼之间就变成了全副武装的大宋皇家武装特种部队,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气宇非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