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种地南山下 第126章:货船被搜查

《种地南山下》第126章:货船被搜查

作者:风初袅 字数:2667 书籍:种地南山下

  小秋拉着夏荷跟着黄豆一路转过了巷子,上了城市主干道。

  “我……我忘了收拾衣服了。东西都丢在春风楼里了。”夏荷大概是看见弟弟,又被买出来。兴奋的忘记了还有东西要收拾。主家买了她,总不能再贴钱给她买新衣裙吧。

  “姐姐,要不我们不要了吧。”小秋紧紧拉着姐姐的手,深怕再回去姐姐就出不来了。

  黄豆听而不闻,边走边看,一路不停,直奔码头方向而去。

  小姐弟俩在后面紧紧跟上,反正也没什么好东西,不过是两身替换的衣物,不要也罢。

  这条路已经走过,哪里有什么店铺,黄豆还能记得。她走了大约一刻钟,突然转弯进了一家店铺,夏荷看着店铺的招牌还在犹豫,小秋却欢天喜地拉着大姐跟了进去。

  这是一家布店,店里以细棉布和粗布居多,又因为靠着码头,常有船上的伙计们来购置成衣,也有一些成衣销售。

  黄豆穿衣以舒适为主,赵大山穿衣以结实为主,夫妻俩人在穿上并不讲究,这样想店面对他们来说再合适不过。

  “掌柜的,给这个丫头挑身换洗的成衣,再裁两块布料我们回去做。顺便给她扯两身够做内衣的棉布。”说着转头看向夏荷:“你自己去挑。”

  夏荷看向黄豆,有点发呆,眼里的泪珠滚滚欲落未落。余光看见掌柜的望过来,连忙头一低,用手背擦拭了几下。

  小秋看姐姐竟然没动,连忙上前推了推她:“姐姐,你快挑,我们好回去。出来太久,主家要着急了。”

  夏荷擦了眼泪,急忙走过去,跟着掌柜的仔细挑选。

  “挑好看点的,不喜欢女孩子穿太丑。也别挑那粗布,穿的皮肤都磨得疼。”黄豆看夏荷一直在粗布间挑挑拣拣,连忙高声提醒了一句。

  小秋看姐姐跟着掌柜在挑选,连忙蹭到黄豆身边:“主母,还有钱吗?”

  “有啊。”黄豆说着从袖袋里摸出一个素面小荷包,从里面掏出几张银票。

  “额。”小秋看着黄豆,心里高兴的乐开了花,主母真是机智,竟然把钱分开放。

  买好东西,三人走回码头。孙武和马文正从踏板上往另一条船走,一眼看见走过来的黄豆三人。孙武开始没注意到夏荷,等看见和小秋并肩走在黄豆身后的竟然是长女夏荷,孙武一脚踏空,不是伸手马文眼疾手快一把拖住,他差点就掉河道里去。

  孙武颤抖着双手去解小船的缆绳,越急手越抖。马文看见他激动的样子,也是感慨,连忙接过来解开。也不敢让他划船了,而是自己一个人架着双桨往岸边划去。

  船还没靠到岸边,孙武一个健步冲到岸上,先匆匆忙忙给黄豆行了个礼。也不等黄豆说话,一把抱住了哭着冲过来的夏荷:“闺女,你受苦了。”

  哭哭啼啼的父子三人,上了大船,孙武媳妇,大春也过来一起哭。边哭边要给黄豆和赵大山磕头,看的马文媳妇一把眼泪都下来了!

  等孙武夫妻从小儿子口中得知,买了夏荷竟然用了一百两银子,夫妻两个带着三个孩子,连忙又去了找了黄豆和赵大山,恭恭敬敬又嗑了三个响头。

  不说孙武全家对黄豆如何感恩戴德,就是孙正和马文因为这件事情,又结合赵大山夫妻俩平时为人,也不由感叹,自己命运造化,遇见这么好的主子。

  三天后,阿香来到码头,面红耳赤地告诉黄豆,她暂时还不想改做火锅。黄豆笑着说,没事。两个人又聊了几句,阿香就告辞离开了大船。

  二个月后,方舟号离开通州。方舟号离开不久,阿香就得到消息,她斜对面的德胜楼开始关门装修,预备九月份神仙醉火锅加盟店的开业。

  她还得到消息,离开没多久的方舟号,已经在通州建立了一座,集积仓储与配送的方舟货行,将于9月1号正式运营。

  阿香远远去看了那家正在改建的货行,她心中朦胧感觉到,自己可能犯了很大的错误,与一些她一直想求得的东西失之交臂。

  方舟号,两天到达江州。他们要在这里休息不到半个时辰,补充一下水和食物,再出发。

  因为时间短促,黄豆根本没有上岸,这次回来她没有晕船,正和夏荷小秋两个兴致勃勃坐在太阳下补钙。

  夏荷是个不爱多话的小姑娘,却极有眼力劲,自从她上了船,黄豆就成了混吃混喝的闲人。

  开始,夏荷刚回来的时候,孙武媳妇并不让闺女出来,更不许近黄豆的身。她怕黄豆嫌弃闺女待过青楼,虽然夏荷才十三岁,十四岁未到,还是清白女孩子。可是,在风月场所待过,见识过的东西是改变不了的。

  黄豆对这些根本不避讳,她可能觉察到了孙夏荷的回避,常常找借口让小秋叫他姐姐过来帮忙,慢慢夏荷就习惯跟着黄豆做事。

  “你看你绣的这里,如果换个色,会不会好点。”黄豆指着夏荷绣的荷包。

  夏荷听话地拿起丝线让黄豆挑了个色,几针绣下去,两个人笑成了一团。

  太丑了,黄豆不得不承认,自己在缝缝补补绣花绣朵上面实在没天赋。就是色彩搭配,她也差夏荷许多。

  两个人正说着话,大船开始起锚,开往东央郡。

  船行一刻钟不到,前面就见一艘大船在打旗让他们停下。赵大山一看,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坏了,遇见高大求了。

  这是江州县衙派了水上巡逻船,由江州县衙的衙役组成,有时候会趁风和日丽在江面上巡查。要求停船检查。

  这个水上巡逻船他们都不买,有时候租,有时候就直接征用码头停靠的已经卸货的商船。

  三条大船依次停好,孙武马文连忙连忙招呼二个伙计在三条大船之间搭板子。赵大山这边,刚刚把板子搭好,。三个衙役耀武扬威地上了船,赵大山和孙正立刻迎了上去。

  领头的正是县衙巡捕房的捕头,姓高,叫高大求,人称高不倒。

  高不倒又叫“搞不倒”“不倒翁”,今年五十多快六十岁了,江州县衙换了多少县令没关系,高大求的位置是万年江山,稳固如磐石。

  做事也有两把刷子,吃没少吃拿没少拿,却也抓住几艘夹带的货船,确实有点本身。

  这样的人就是江州城最大的地头蛇,别说赵大山,就是江州来个新县令,也得看看高大求的脸色才好做事。

  高大求精瘦,刀条脸,撮山羊胡,不像个捕头,反而像个师爷。上了船也不管赵大山等人如何曲意奉承,直奔货仓而来:“你们这里面装的什么?”

  “大人,都是在通州那边收的生丝,准备运到东央郡去。”赵大山跟在后面紧走几步,殷勤地带路。

  “都是生丝?”高大求怀疑地看向赵大山:“生丝能吃水这么深?没有夹带吗”

  赵大山边招呼孙武过来开门,边说:“确实是生丝,不相信,大人您进去看看。”

  “为什么有这么多货架?”高大求皱眉走进货仓,看向两边的架子。另外两个衙役一左一右站在舱门口。

  “大人,都是生丝,这东西金贵,不能受潮不能压,所以包装上我们就定做了架子,这样摆放起来不容易受到挤压。”赵大山往旁边站了站。

  高大求伸手推手推了推稳固的货架,又伸手指扣了扣:“你们这个架子怎么还刷了黑漆?”

  赵大山连忙凑近,从袖袋里滑出一个荷包:“大人,刷上漆不容易起毛刺,我们这也是第一次行船。您看,我这三条船装的生丝,那都是金贵东西,我也不敢马虎大意。”

  说着,不露声色地把钱袋滑进了高大求的手中。高大求是常年干这个买卖的,他用手一捏就知道,赵大山送的是银子,分量还不清。

  “你这也太仔细了点吧?”高大求看着船舱里林立的货架。

  “仔细谈不上,尽心而已。这是孝敬您的,外面几位爷等会一起奉上。”赵大山低声侧头说了一句。

  “拆开看看。”高大求不动声色地把钱袋收进了袖子,指着一袋生丝。

  “好的,赵大山示意康平过来帮忙,孙正和另一名伙计就站在舱门口,两个衙役的身后。货舱狭窄,康平侧身挤了进来,和赵大山合力打开一个已经打包好的生丝包裹。

  高大求走过来捻起来观看:“你们这生丝收的不错啊?在通州待了几天?”

  “前前后后待了二个月多,主要是去那边建个方舟货行,耽搁了。”赵大山和康平相对而立,把高大求的两边视线都遮挡住了。

  “哦,我说怎么你家船上刻着方舟号呢。原来是东央郡方舟货行的东家啊!”说到这里,高大求“啧啧”赞叹:“方舟货行可是东央郡杀出来的一匹黑马,不得了。没想到东家这么年轻,到底是年轻人有魄力!”

  “哪里值得高大人如此夸奖,大人要不要出去喝杯茶。”

  高大求停下手,看了看赵大山:“茶就不喝了,我检查好你们也好早点行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